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浮针疗法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李新伟;杜嘉;谭克平;沈亚芳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FSN)配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针灸组,每组40例.浮针组采用FSN配合MET,针灸组采用针灸疗法.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连续6次为1个疗程.结果:①两组病患者VAS、压痛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CROM)和颈部残障指数(NDI)均明显改善(P<0.01),浮针组优于针灸组(P<0.05).②浮针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5%和95.0%,均高于针灸组的47.5%及77.5%(P<0.05).结论:FSN配合MET治疗能够改善颈肩MPS患者VAS、压痛评分、CROM和NDI,疗效显著.

  • 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咀嚼肌紊乱的效果

    作者:刘跃;戴桂英;李莉;杨卫新

    目的:观察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咀嚼肌紊乱的疗效。方法58例咀嚼肌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式按摩疗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iction颞下颌关节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Friction颞下颌关节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01)。结论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更有效治疗咀嚼肌紊乱。

  • 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肘关节术后功能的效果

    作者:李圣节;李飞;王瑞;王峰;肖红雨;张立宁

    目的 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肘关节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和家庭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共8周.治疗前后,测量肘关节屈曲主动活动度(AROM),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估法(DASH)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AROM均显著增加(t>15.223,P<0.001),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t=3.072,P<0.01);两组DASH评分均显著减小(t>27.991,P<0.001),治疗组小于对照组(t=2.222,P<0.05).结论 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能进一步增加使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上肢功能恢复更好.

  • 一种三维运动平台对肩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思远;葛瑞东;郭京伟;李致衡;葛丽君;尹珏;杨淼

    目的:探讨使用IMOOVE三维运动平台(IMOOVE)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肩周炎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使用IMOOVE治疗组(IMOOVE组)和关节松动术结合肌肉能量技术(MET)组(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自评部分得分治疗前对照组(37.52±2.13),IMOOVE组(36.17±1.52)治疗后分别提升至(68.33±1.09)和(80.92±3.3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IMOOVE组改善程度优于松动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IMOOVE组在改善肩外旋及内收-内旋-后伸肩关节的活动度上优于松动术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和使用IMOOVE治疗肩周炎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使用IMOOVE治疗肩周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 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膝骨关节炎和髌骨骨折患者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圣节;李飞;王瑞;肖红雨;贾子善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膝骨关节炎和髌骨骨折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将10例髌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持续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时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膝关节疼痛进行评定,使用量角器测量法评定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和被动活动度(PROM),使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进行评定.结果:①治疗2周后,反馈组和治疗组VAS评分均降低,PROM和AROM均增加,股四头肌峰力矩均增加,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②治疗4周后,反馈组和治疗组VAS评分均降低,PROM和AROM均增加,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股四头肌峰力矩均增加,其中反馈组股四头肌峰力矩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可以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关节活动度,且相较传统肌肉能量技术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更为显著.

  • 中药熏蒸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辅助治疗腰肌劳损效果观察

    作者:周阳;张大威;叶祥明;徐守宇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辅助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观察组先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再采用肌肉能量技术配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采用VAS、中文版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CRMDQ)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腰痛程度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CRM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肌肉能量技术和核心稳定训练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肌劳损效果好于单纯使用核心稳定训练.

  • 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

    作者:麦明泉;林彩娜;伍少玲;吴媛媛

    目的 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研究.方法 选取35 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 =18 例) 和对照组(n =1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短波、超声波两种物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物理因子治疗基础上增加MET 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20 次.在治疗前和治疗2 个疗程后分别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WOMAC得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WOMAC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ROM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ROM 没有明显变化,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肌肉能量技术能有效地改善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

  • 肌肉能量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李九群;张文涛;关思垚;王霜;胡会英

    [目的]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前交叉韧带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康复训练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MET,于术前和康复训练3 d、2周、3周比较两组病人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和被动活动度(PROM)及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结果]康复训练3 d、2周及3周后,观察组病人膝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ROM和PR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ET可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康复训练时的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从而促进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功能康复.

  • 肩关节注射术结合关节松动术及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祁江萍

    目的:探讨肩关节注射术结合关节松动术及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肩关节注射术,治疗组采用肩关节注射术结合关节松动术及肌肉能量技术,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三周后采用 VAS 模拟评分法及关节活动度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 VAS评分、AROM (主动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VAS评分、AROM 比较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的AROM 均大于对照组前屈、后伸、外展的 AROM (P<0.05)。结论:在肩关节注射术的基础上采用关节松动术及肌肉能量技术的患者疗效较为显著。

  • 运动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孔佑象;莫天才;姚敬宇;丁桃

    目的:探讨采用神经张力手法与肌肉能量技术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4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及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20例患者采取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神经张力手法与肌肉能量技术的运动疗法,而对照组20例患者仅采用物理因子治疗,于20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疗效。结果治疗20 d后观察组总有效(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以上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神经张力手法与肌肉能量技术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明显优于单纯的物理因子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浮针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

    作者:周苗;李小军;胡彩虹;李新伟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浮针组和封闭组,每组35例.浮针组采用浮针疗法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封闭组采用疼痛局部封闭治疗,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桡骨茎突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oney腕关节功能状态评分,评价1个疗程后的整体疗效及随访1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Cooney腕关节功能状态评分也均明显升高(P<0.05),且浮针组优于封闭组(P<0.05).治疗后浮针组治愈率为62.9%,明显高于封闭组的40.0%(P<0.05).1个月后随访,浮针组复发率为6.3%,明显低于封闭组的25.8%(P<0.05).结论 浮针疗法配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有效缓解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其腕关节功能活动,且复发率低,疗效确切,优于封闭治疗.

  • 隔药饼灸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夏项军;田山

    目的 观察隔药饼灸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阳虚寒湿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按随机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组38例患者接受隔药饼灸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分别为(83.1±3.2)分和(82.5±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JOA评分分别为(89.6±2.5)分和(95.7±1.8)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4.8±0.5)分和(4.6±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2.0±0.2)分和(1.1±0.3)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痊愈率为62.5%,显效率为28.1%,有效率为9.4%;治疗组痊愈率为81.6%,显效率为15.8%,有效率为2.6%;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药饼灸配合肌肉能量技术能够更好地缓解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 电针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花佳佳;施加加;沈爱明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上交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肉能量技术对颈肩部肌群进行松解和调整,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3星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障碍指数(NDI)、焦虑抑郁评分(HAMD)和睡眠质量评分(PSQI)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VAS、NDI、HAMD、PSQ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能改善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其焦虑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莉华;吴毅;刘强

    目的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探讨肌肉能量技术改善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常规康复治疗相同,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以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膝关节活动度(ROM)、股四头肌肌力及JOA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判定标准分别评估并比较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ROM、股四头肌肌力及JOA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膝关节肌肉能量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缓解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提高股四头肌肌力,促进老年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温针灸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亚芳;李新伟;吕善广;姚旭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肱骨内上髁炎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温针灸疗法.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MEPS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MEPS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愈显率63.3%,总有效率9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6.7%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在缓解患者局部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隔姜灸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许元娇;赵友屠;夏云;汪萍;孙国丽

    [目的]探索隔姜灸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对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纳入符合标准的寒湿型慢性NLBP下腰痛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2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肌肉能量技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夹脊穴隔姜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第2周、第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治疗第1周、第2周、第4周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在治疗第1周和治疗第2周,治疗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治疗第4周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比率为56.7%,比较满意比率为33.3%,中立为10.0%,对照组满意比率为83.3%,比较满意比率为13.3%,中立为3.4%,治疗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寒湿型NLBP可以更快的缓解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 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KT)在足底筋膜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吴颖鹏;沈杰;吴立华;吴耀敏

    目的 探讨在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诊治中,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KT)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10-2015-10间收治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牵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肌肉能量技术(MET)训练,并联合应用肌内效贴扎技术(K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后的足底筋膜厚度、VAS评分和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患侧足底筋膜厚度差异较小,无显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患侧足底筋膜厚度均有所降低(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VAS评分差异较小,无显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患V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所有患者予以电话随访,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足底筋膜炎这一病症,临床上应用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KT)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其能够确保疗效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肌肉能量技术配合物理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杰;席军府;除德应;吴立华;陈尚美

    颈型颈椎病又称软组织型颈椎病,为颈椎病早期型[1],它是在颈部肌肉、韧带、椎体不稳、关节突关节错位等系列组织病理基础上所产生的系列临床症状,尤其是颈周围肌肉组织所产生的症状较为明显,其中颈痛和颈项僵硬是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之一[2].本研究自2014年以来,对收治的75例此类患者,分别采用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牵引+电脑中频与牵引+推拿+电脑中频这2种方式进行治疗,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种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 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欧阳辉;沈龙彬;何雪常;林珍萍

    目的:应用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观察MET对AS活动期的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寻求针对AS患者功能障碍的可行的物理治疗方法.方法:将AS活动期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10例和对照组14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塞来昔布)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MET治疗.针对AS不同的功能障碍点,以疼痛VAS评分为依据,分别运用MET技术中的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共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疼痛(VAS)、关节活动度(ROM)、肌力(MMT)、强直性脊柱炎Schober试验、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性指数(BAS-FI)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疼痛VAS、BASFI、BASDAI、ESR、CRP明显降低(P<0.05),肌力、颈椎ROM、胸椎ROM、腰椎ROM、Schober评分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疼痛VAS、ESR明显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疼痛VAS、BASFI、BASDAI明显降低(P<0.05),肌力、腰椎ROM、Schober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肌肉能量技术可应用于活动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疼痛、腰椎关节活动度、肌力、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标的改善具有明显的疗效.

  • 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宏光;王艳萍;王洪英;佐欣慧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结合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结合组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20d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诊,SF-MPQ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结合组更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结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结合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对前斜角肌及周围相关肌进行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可以改善前斜角肌综合征引起的颈、肩、上肢的疼痛或麻木.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