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脂变化与胃癌分期和分型的关系

    作者:刘群;侯云修;吴来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胃癌TNM分期及Lauren's分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7例胃癌患者、80例良性胃病患者及80例正常人采用日立Antinomic Analyzer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外周血脂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胃癌组血清TC、HDL、LDL较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胃病组均明显下降(P<0.05);胃癌患者血清HDL水平随胃癌TNM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且均低于良性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Lauren's组织学分型间血清TC、HDL、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存在血脂及脂蛋白的代谢异常,血清HDL水平降低可能与胃癌的TNM分期有关,监测血脂水平变化可能对胃癌筛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广州市花都区2023名脑力劳动者的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朱秋玲;黄灿东;蒋兰茂;蔡晓玲

    目的:观察我区部分人群血脂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对2023例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脑力劳动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31~50岁男性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同龄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余年龄段则无明显差别;31~50岁男女间的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60岁以前高脂血症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41~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结论:坚持定期血脂监测,指导高脂血症人群适当锻炼和合理饮食以获得理想血脂,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1003名大学生血脂水平调查与分析

    作者:余岸松;赖雄

    目的:研究大学生人群的血脂水平与分型.方法:在我校大学生中随意抽查1003人(男581例,女422例,年龄20~23岁),检测血脂四项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997)及采用简易分型法作分型研究.结果: 85%以上学生的TC、TG在合适水平;男性TC高于5.20 mmol/L者有10.7%,女性则为14.9%(P<0.01);TG >1.69 mmol/L者的检出率女性为8.6%,男性为3.6%,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性中约有75%、女性中约有60% HDL-C在合适水平,HDL-C低于0.90 mmol/L者的检出率男性为7.1%,女性为0;有67.9%男性的LDL-C低于3.10 mmol/L,女性则为89.2%(P<0.01);分型结果为,男性主要是高胆固醇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女性主要为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结论:大学生血脂大部分在合适水平,但也有相当部分血脂处在危险水平,故防治血脂异常要从年轻开始.

  • 化浊去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作者:王微;张喆;符思;韩春生

    [目的]探讨化浊去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药组61例和对照组52例.中药组给予化浊去瘀方治疗,每次口服100 mL,2次/d;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口服,150 mg/次,3次/d.疗程均为2个月. [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5.2%,优于对照组的51.9%(P<0.05);中药组患者B超影像改善,其复常率为31.1%,优于对照组的9.6%(P<0.05);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中药组在改善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KL-C)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浊去瘀方可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 中医温阳健脾法与降糖药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阳虚患者70例

    作者:阮永队;陈红梅;莫冰泉;刘小琼

    [目的]探讨温阳健脾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在降糖、调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05例2型糖尿病伴高胰岛素血症而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的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服用二甲双胍片,观察组加服温阳健脾汤(药物组成:熟附子、生黄芪、干姜、炙甘草、红参、肉桂、白术、云苓、熟地、山茱萸、山药、吴茱萸、当归、柴胡、白芍、鬼箭羽),8周为1个疗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方面,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均下降,且下降程度相当(P>0.05),而观察组餐后2 h血糖下降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提高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调节血脂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显著性提高(P<0.05),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有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总疗效评价:观察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1.43%;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2.86%;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温阳健脾法与降糖药合用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疗效.

  •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血脂含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敏州;李松;邹旭;陈伯钧;严厦;李健;王侠;林晓忠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在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降血脂和改善血瘀证候作用.[方法]将127例行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57例)和西医组(7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参数,测定血脂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分配宽度(red blood cells volume distritution width,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Jalelet volume,MPV)以及血小板分配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相关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治疗前的基线水平一致.中西医结合组的血中总胆固醇(TC)在术后30 d为(4.55±0.81)mmol·L-1,较治疗前的(5.39±0.96)mmol·L-1为低(P<0.001),亦较西医组术后30 d的(5.41±0.95)mmol·L-1为低(P<0.01),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在术后7 d和30 d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CV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P<0.01或P<0.001),且中西医结合组对MCV、PDW的改善作用也优于西医组(P<0.05或P<0.001).[结论]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和改善血瘀证候的作用.

  • 脑脂平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缪灿铭;何训昌;李燕林;李雪山;刘一星;杨凤仙;林凯旋;杨楠;黄振炎

    为探讨中医药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用活血逐瘀、行气化浊的中药(大黄、水蛭、牛蒡子)制成脑脂平口服液,治疗高脂血症血瘀痰浊证患者 88 例,并以丹田降脂丸作对照 (51例).两组治疗前血脂和中医证候均有可比性 (均P>0.05).治疗 1 个月后,两组的血浆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 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 P<0.01),治疗组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比治疗前也有所提高 (P<0.05);两组对比,治疗组的血浆 TC、TG、HDL-C 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好 (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也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 P<0.01),两组证候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说明中医活血逐瘀、行气化浊可改善高脂血症血瘀痰浊证候患者的血脂水平和临床症状;本观察结果还显示脑脂平口服液比丹田降脂丸略优,并且两药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 灵芝生料酿制液降血脂作用研究

    作者:周玖瑶;廖惠芳;廖雪珍;叶木荣;李锐

    [目的]探讨灵芝生料酿制液的降血脂药理作用.[方法]采用蛋黄乳致高血脂小鼠模型和高脂饮食致高血脂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灵芝生料酿制液对两种高血脂模型的降血脂作用,并与血脂康、灵芝的传统剂型灵芝饮和灵芝胶囊作比较.[结果]灵芝生料酿制液可降低蛋黄乳致高血脂模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致大鼠高血脂症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H)的作用不明显.[结论]灵芝生料酿制液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有望开发为新的降脂药物.

  • 尿毒康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徐大基;杨霓芝

    尿毒康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制剂,该方主要由大黄、何首乌、黄芪、女贞子等药组成,具有益气温阳,健脾益肾,活血泻浊的功效.为了探讨该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5/6肾切除改良法制作大鼠肾衰模型,模型制作后2周,按一般状态、24h尿蛋白定量配对后,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尿毒康高剂量组、尿毒康低剂量组和包醛氧淀粉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尿毒康对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的血脂明显高于正常组,经过尿毒康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表明:尿毒康在改善脂质代谢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 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卫东;杨浩明;郑高坪;胡晓波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60例)取丰隆穴电针治疗,留针1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8周.西药组(48例)每天给予西药阿托伐他汀片10mg,1次/d,口服;肝泰乐片0.2 g,3次/d,口服,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1.70%,西药组为83.30%,电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且电针组的改善作用均较西药组好(P<0.05或P<0.01).西药组部分患者出现恶心、消化不良症状,电针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电针丰隆穴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加味阳和汤对阿霉素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刘旭生;王桦;黄春林;杨霓芝

    为探讨加味阳和汤(由肉桂、熟地、鹿角胶、干姜、麻黄、白芥子、甘草、北芪、防己、益母草等组成)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参照文献方法成功制作了阿霉素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并以加味阳和汤与强的松进行对照治疗,观察其对模型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肾功能,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和肾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味阳和汤具有降低尿蛋白,降血脂,提高血清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的作用,而对肾功能无影响.其作用与强的松相仿.

  • 开心胶囊对冠心病大鼠血脂及脂蛋白亚组分的影响

    作者:唐铁军;陈镜合;张醁;邓铁涛

    为开发一种具有调脂作用、有效防治冠心病的中药制剂,采用高胆固醇饲喂和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双重因素造成实验性冠心病大鼠模型,用沉淀酶联法和改良的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大鼠的血脂、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血清脂蛋白谱(SLPG)进行了检测分析,并观察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制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中药系列复方开心胶囊Ⅰ、Ⅱ号对其的影响.结果:开心胶囊Ⅰ号(生脉散加减)具有降低总胆固醇(ρ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ρLDL-c)作用(P<0.05);开心胶囊Ⅱ号(越鞠丸合失笑散加减)具有降低ρTC、ρLDL-c和甘油三酯(ρTG)的作用(P<0.05,P<0.01),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ρHDL-c)作用.表明开心胶囊能够调整血脂水平,调整血清脂蛋白各亚组分平衡,降低动脉硬化指数(KAI),因而具有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 肾复康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炎的作用

    作者:李锐;曹建宏;周玖瑶

    为寻求可消除肾性蛋白尿及维护肾功能的有效制剂,观察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经验方肾复康(由雷公藤、黄芪、三七、益母草等组成)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炎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高(10.8g/kg)、中(5.4g/kg)、低(2.7g/kg)剂量肾复康治疗组对阿霉素肾炎和小牛血清白蛋白性肾炎引起的尿蛋白排出增加,血清总蛋白(ρ总昼白)、白蛋白(ρ白昼白)、ρ白昼白/ρ总昼白的降低,血清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的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肾复康对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溶血性贫血患儿ABCG5基因突变致谷固醇血症1例报道

    作者:余丹;郑首燕;廖伟

    谷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脂质代谢性疾病,又称为植物固醇血症.该病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的分子基础是ABCG5或ABCG8基因的突变.1974年BHAHACHARYYA等首次报道了植物固醇血症(即谷固醇血症).2000年BERGE等[1]发现在染色体2p21上的缺陷导致了这种疾病.这对基因在肝脏及近端小肠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在红细胞和血小板中不表达[2-3].我国香港地区曾发现2例该病患者,但大陆地区少有相关报道[4-5].绝大多数亚洲人突变发生在ABCG5基因,常见的突变是外显子9中289位的精氨酸(R)变为组氨酸(H).目前,在国内儿童中少有谷固醇血症的报道,而本科曾收治1例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入院,但行基因检测后发现为ABCG5基因突变导致的谷固醇血症,现报道如下.

  • 当归芍药散(汤剂)调节血脂异常大鼠脂质代谢组方作用的协同性研究

    作者:宋晓宇;王鑫国;杨旭杰;李春花;阎艳丽;张天真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汤剂)调节血脂异常大鼠脂质代谢组方作用的协同性.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大鼠血脂异常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SS全方高、低剂量组、血药高、低剂量组、水药高、低剂量组、阳性药血脂康组.造模同时灌服相应药物,连续8周,测定血脂指标.结果:当归芍药散全方组、水药组、血药组均可调节脂质代谢,水药组优于血药组,全方调脂作用优. 提示:DSS血药辅助水药可更好地调节脂质代谢.

  • 血脂康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作者:韦汐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脂康治疗组,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按Friedewqld公式计算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美国惠普公司彩色电脑声像仪测量治疗前后左右侧颅外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IMT,以后壁IMT为标准,取6个点的平均值.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82±0.20 mm vs 0.93±0.21mm(P<0.05);血清TC、LDL-C水平亦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脂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了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降低颈动脉IMT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克林澳联用丹参酮对脑梗死血流变、血脂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作者:张明柱;李春亮;郑海军;尹卫东;季建忠

    目的:观察克林澳(马来酸桂哌齐特)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用克林澳注射液160mg/次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40mg/次治疗;对照组43例用克林澳注射液320mg/次治疗,1次/d,14d为1疗程,连用1~2个疗程.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疗效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虽有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显效率为81.40%;治疗组NDS一疗程为6.23±2.34,2疗程为4.27±1.83分;对照组NDS一疗程为8.76±3.41分,2疗程为6.65±2.49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克林澳联用丹参酮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血脂异常,其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也优于对照组.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芳;王翔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31例T2DM患者空腹血糖(FPG)、血脂、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血糖(2hPG),并利用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将131例T2DM患者分为IR组和非IR组.结果:IR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UA、BMI水平与非IR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IR组的FPG、2hP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HBA1C水平与非IR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R与TG、UA呈正相关(r=0.321,r=0.216,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IR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者存在肥胖、高尿酸血症.

  • 血脂及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援;白桦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致残率高的疾病.本文拟通过对120例初发脑梗死病人的血脂、脂联素(Adiponectin ,APN)与病人出院时的病残程度相关性分析,研究控制血脂、提高脂联素水平对减轻疾病病残程度的价值.

  •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兰燕平;闫业军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是否相关及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否相关.方法:79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据冠脉积分分为狭窄程度不同的三组:轻度狭窄组24例,中度狭窄组33例,重度狭窄组22例,对照组38例.测定血清UA、TG、CHO、HDL、LDL等指标.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尿酸在年龄、性别等各亚组中与冠心病及冠脉狭窄程度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两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两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年龄小于55岁患者中,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同对照组间无差异(354.77±92.60ummol/L VS 345.06±122.71ummol/L,P>0.05);年龄大于55岁患者中,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积分为标准划分的狭窄程度不同的三组中,各组间血清尿酸水平无差异.结论:①男性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之间没有相关性,女性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有相关性.②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没有相关性.

46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