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强弱刺激对痛痹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

    作者:王晓燕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针刺刺激量对痛痹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方法:选择以寒邪为主的下肢痛痹病人41例,在患肢悬钟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通过同一病人强、弱刺激后观察患侧肢体血流图,计算波幅值以做比较.结果:强刺激针后使波幅下降,弱刺激针后使波幅上升.结论:不同刺激量可以引起患肢血管舒缩机能截然不同的规律性反应.

  • 重症布-加综合征转流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孔中宇;程飞;尚俐伽

    布-加综合征(B-CS)患者(Ⅲ型),下腔静脉(IVC)长节段梗阻,又伴有肝静脉(MHV)闭塞,肝内侧支循环形成少,缺乏第三肝门部肝静脉代偿,多伴有大量腹水、脾脏肿大、低蛋白血症等[1].自1994-08~2005-05我们采用脾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手术治疗29例,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观测其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安波;牛强

    高血压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循环功能变化较大,本文旨在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高血压手术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 两种剂量芬太尼对OP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淑敏;李红军;王俭

    目的:比较大剂量与小剂量芬太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62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H组)和小剂量组(S组).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早于H组(P<0.05).结论:两种剂量芬太尼麻醉都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推荐用于OPCABG的麻醉.

  • 预扩容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蔡琴

    目的:观察预扩容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预扩容组(A组)及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5、15、30、45 min各时点患者的MAP、HR,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发生率,A组低于B组.结论:预扩容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可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奥扎格雷钠联合脑复康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刘金玲;刘志远;张李向;胡美琴;张宏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脑复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脑复康;对照组52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联合复方丹参,均为1次/d静点,治疗前及用药2周后比较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脑复康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 多囊卵巢综合征血瘀证病理与性激素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作者:杨洪波;袁志成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血瘀证与性激素、血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PCOS患者61例、健康对照组16例的性激素、血流变指数,对PCOS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血瘀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变显著.结论:PCOS血瘀证与性激素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有相关性.

  • 下肢骨科手术250例松止血带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作者:王焕华

    四肢骨手术前应用止血带以阻断患肢血运,可使术野清晰,出血减少和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已被常规采用.但在松止血带时常可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甚至导致止血带性休克.为掌握其发生的规律,我们对250例下肢手术应用止血带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 全髋置换术中骨水泥对60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幸巧;白爱红

    全髋置换术是高龄老年患者多见手术,鉴于老年患者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多系统器官的退行性改变及髋关节手术的特点,使得围术期风险增大.术中骨水泥的应用对血管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尤其对老年患者影响更为剧烈.本文对我院骨科2005/2008年60例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应用骨水泥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

  • 前级环缩股浅静脉瓣膜环缝缩窄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杨智;沈焕;赵丹丹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前级环缩股总静脉对股浅静脉环缝缩窄术瓣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静脉瓣膜前级环缩的逆流冲击模型,在模拟步行压力及咳嗽状态下,测量模型在逆流血液冲击时前级环缩前后静脉腔压力及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前级环缩后,逆流灌注1 s时压力下降明显;压力波峰时值到来延后,压力曲线右移;血液逆流在灌注初期下降明显;灌注5 s后,压力均趋于相同,血流均趋于停止.结论:作为一种改良术式,前级环缩能够有效地降低步行或咳嗽时逆流血液的冲击,进而有效保护被修复瓣膜.

  •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颈动脉内径及血流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秋颖;唐力;任卫东

    目的:为间接判定主动脉瓣反流(AR)程度寻找新方法.方法:超声观察AR患者和健康人颈动脉频谱形态;计算直径变化率;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轻、中、重度AR组出现重搏波的概率分别为66%、83%、88%.中度AR组有3例、重度AR组有4例舒张期血流达基线.39%重度AR组患者舒张期血流反向.AR组与对照组相比,EDV下降,S/D、PI和RI增高,直径变化率增高.结论:颈动脉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提示中重度AR.

  • 妇科腹腔镜手术对生理的影响及麻醉处理

    作者:赵国胜;马晓玲

    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由于需要建立人工CO2气腹,手术体位为头低臀高位,使膈肌向胸腔移位,必然对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带来一系列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所引起的生理紊乱和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有足够的认识.综述如下.

  • 运用血液动力学分析提高心血管疾病放射诊断作用探讨

    作者:郭宝忱;刘相文;于清太;苑敏;赵旭明;曲桂芝

    目前,心血管放射学诊断模式已被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技术所替代,使放射医师淡化了对心血管疾病放射诊断的研究.面对这种现状,根据30 a的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经验,笔者谈一下对血液动力学分析在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中作用的认识,以供参考.

  • 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摆放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马静;谷巧月

    目的 观察膀胱截石位术后摆放下肢的不同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直肠癌手术患者30例,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术后采用单腿慢放,对照组采用双腿同时慢放.记录两组手术结束后,改平卧位前即刻(截石位)及改平卧位后1、3、5、10min时的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结果 体位改变后试验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下降,心率增快,与体位改变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两组体位改变后SBP、DBP、CVP、心率在对应时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直肠癌手术后改变截石体住采用单腿慢放可减轻老年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波动程度,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 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婴儿腹部大手术的研究

    作者:潘守东;马旭波

    目的 评价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婴儿腹部大手术术中容量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行腹部大手术,术中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的25例婴儿(0~12个月龄,体重1.9~9.5 kg)为试验组;选择性别、月龄、体重、手术及手术时间与试验组相匹配,术中未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的25例婴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所行手术操作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完成,术中容量治疗策略及使用血液制品的指征和用量,均由麻醉主治医师根据临床情况综合确定.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术中输注液体的差异,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使用血液制品的比例.结果 两组患儿月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中应用胶体液量(85.00±41.00)ml显著高于对照组(24.00±35.47)ml,P=0.000;而晶体液量(163.00±101.15)ml显著少于对照组(225.00±114.31)ml,P<0.05.试验组患儿术前心率(129.16±22.01)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43.88±16.88)次/min,P<0.05,而两组患儿术后心率和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有7例(28%)患儿,而对照组有14例(56%)患儿术中使用血液制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未见6%羟乙基淀粉130/0.4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外科并发症.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可安全用于行腹部大手术婴儿术中体液容量治疗,并减少术中使用血液制品患儿的比例.

  • 6%羟乙基淀粉在婴儿腹腔镜手术中容量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旭波;潘守东

    目的 评价6%羟乙基淀粉130/0.4(6% Voluven,商品名万汶)在婴儿腹腔镜手术中容量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择期手术婴儿50例,ASAⅠ~Ⅱ级,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使用万汶(试验组)和未使用万汶(对照组)各25例.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术中输注液体的差异,比较两组患儿容量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使用血液制品的比例.结果 两组患者容量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中心静脉压基本稳定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有7例(7/25,28%),对照组有14例(14/25,56%)术中使用血液制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见与万汶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外科并发症.结论 万汶用于婴儿腹腔镜手术中容量治疗安全、有效,并显著减少手术中血液制品的使用.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后心房利钠肽和脑钠肽的变化

    作者:鲍慧慧;程晓曙;杨人强;吴延庆;苏海;李萍;姜醒华;程应樟;俞建华;游志刚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及不同心律时,外周静脉血中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变化及与血液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成功行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36例,其中窦性心律11例,心房颤动25例.于PBMV术前及术后1天、3天取外周静脉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链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P、BNP值;用心导管测定左房平均压(LAP)、肺动脉压(PAP);术后1天行超声心动图测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跨瓣压差(MPG).结果 PBMV术后ANP逐渐下降,由术前216.09±73.84 pg/mL降至术后1天188.70±59.22 pg/mL,术后3天140.70±41.53 pg/mL(P<0.05),其中窦性心律组比心房颤动组ANP下降明显(64.09±32.89 pg/mL比32.93±25.73 pg/mL,P<0.05).术后,窦性心律组中BNP先升高、后降低,由术前545.50±206.20 pg/mL升至术后1天662.00±270.16 pg/mL,术后3天降至430.05±206.30 pg/mL(P<0.05);而心房颤动组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与术前比较,ANP降低(△ANP)与LAP下降相关性好(r=0.565,P<0.01),BNP的差值(△BNP)与MPG的差值(△MPG)呈负相关(r=-0.474,P<0.05),而△ANP/△BNP与MPG下降负相关(r=-0.556,P<0.05).结论 PBMV术后,窦性心律患者比心房颤动患者血浆中ANP、BNP下降明显.PBMV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ANP/△BNP比值是反应MPG变化的有效指标.

  • 以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分型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胡晓芸;张丽琴;张春梅;杨媛华;王辰

    目的 比较影像学与血流动力学分型的大面积肺栓塞(MPE)的临床特点,加强临床医生对血流动力学MPE的认识.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的大规模肺栓塞临床研究数据库,研究纳入了229例溶栓治疗患者,其中男139例,女90例,平均年龄(55±15)岁.其中53例符合血流动力学MPE标准(A组),176例符合影像学MPE标准(B组).血流动力学MPE的诊断标准为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收缩压<90 mm Hg(1 nnn Hg=0.133 kPa),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 mm Hg,持续15 min以上,并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压下降;影像学MPE的诊断标准为影像学提示栓塞部位≥2个肺叶或≥7个肺段.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相同,呼吸困难(>90%)、呼吸频率增快及第2心音亢进为常见临床表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肺动脉造影中央肺动脉受累、血管阻塞比例>50%、肺动脉阻塞指数及心脏超声血栓直接征象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悸、晕厥、惊恐、濒夕匕感、发绀、心动过速及颈静脉允盈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除右心室壁运动幅度和下腔静脉深吸气小直径外,A组多项反映右心负荷增加的心脏超声指标均重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尽管从解剖学角度两组的血流阻塞程度一致,但血流动力学障碍程度明显不同,提示影像学MPE不完全等同于血流动力学MPE,临床工作中对急性肺栓塞进行危险性评估时应了解两者的差异.

  •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许寅宏;邱少东;徐恩

    目的 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各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5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同时检测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部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大剪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及大剪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大剪切率与颈总动脉IMT及颈总动脉分又部IMT呈负相关,颈内动脉大剪切率与颈内动脉IMT呈负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斑块的部位和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 摄氧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是反映循环功能的指标

    作者:孙兴国;王桂芝;吕婧;谭晓越;William W.Stringer;Karlman Wasserman

    目的 观察正常人运动期间心肺代谢等多系统功能的连续动态变化,从整体整合角度探讨摄氧效率平台(OUEP)和CO2排出通气效率((V)E/(V)CO2低值)在循环系统中的生理意义.方法 选正常志愿者5名,在美国洛杉矶加大Harbor-UCLA医学中心分别在动脉和中心静脉置管后完成症状限制性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每分钟动、静脉取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血液动力学指标、肺通换气指标、摄氧通气效率(OUE,即(V)O2/(V)E)和(V)E/(V)CO2等连续变化.结果 CPET期间随着功率逐步递增,心排出量、心率、混合静脉血氧浓度、动静脉氧差、分钟通气量、分钟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肺泡通气量与肺通气血流比值均呈现近于线性渐进性递增(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 ~0.01);动脉血氧浓度一直维持高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每搏输出量、呼吸频率、动脉血PCO2、动脉血氢离子浓度和死腔通气比值运动中均有明显变化(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 ~0.01),但变化非单一方向线性模式.运动中OUE先从静息状态的30.9±3.3明显升高(与静息和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均<0.05),大约无氧阈水平数分钟达到高平台为46.0±4.7(与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0.05),无氧阈后开始显著下降(与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0.05),到峰值运动时的36.6±4.4.而(V)E/(V)CO2先从静息状态的39.2±6.5显著下降(与静息和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均<0.05),约在无氧阈接近低值,随后持续数分钟形成低值平台为24.2 ±2.4(与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0.05),过呼吸代偿点后再显著上升(与上个运动状态比较,P< 0.05),到达峰值运动时的25.9 ±2.7.结论 CPET中人体心肺代谢功能同时变化,在无肺通气受限前提下,无氧阈前的OUEP和无氧阈后的(V)E/(V)CO2低值是反映血液循环功能的指标.

15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