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献血者献血前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 观察一次献血400ml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80名献血者献血前后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了解其有无差异.结果 献血前后MCA、VA、BA血流速度峰值(Vp)和平均值(Vm)均无显著改变,分组统计未发现首次献血、献血史1~5年及5年以上三组献血者Vm有差异.结论 一次献血400ml对脑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130例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丙泊酚组65例与七氟烷组65例,观察两组入室后(T0)、插管即刻(T1)、切皮时(T2)和手术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各时刻HR基本相对稳定;T2与T0时MAP[丙泊酚组为(107.32±12.55) mmHg、(89.38±7.83) mmHg,七氟烷组为(107.15±11.37) mmHg、(88.65±7.6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8、10.91,均P<0.01);丙泊酚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七氟烷组[分别为(5.45 ±3.25)min、(6.58±3.28) min、(8.67±3.85) min与(14.78±5.93) min、(19.73±7.34) min、(24.15±7.54) min](t=11.12、13.19、14.74,均P<0.01);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术后24h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31% (8/65)和63.08% (4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3,P<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类似,均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考虑到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建议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
-
右旋美托咪啶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芬太尼的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对芬太尼剂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欲行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应用右旋美托咪啶0.5 μg/kg,30 min后1.0 μg·kg-1·h-1泵注.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以同样的方式同步输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所用的麻醉药的剂量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麻醉诱导以及其后的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基础值(均P <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进行60 min后其平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始低于基础值(均P<0.05),观察组全程的平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应用芬太尼的剂量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7.5±61.2)、(704.3±84.1) μg](t=95.721,P<0.05),异氟烷的呼气末浓度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应用于脑肿瘤术中稳定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可显著减少术中所需的麻醉药及麻醉辅助剂的剂量.
-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8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d,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银杏叶注射液20 ml/d,1次/d,两组均14 d,治疗前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痊愈比例分别为46.30%比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比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85,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1.7±6.2)分比(17.5±7.6)分,(6.2±1.2) mpas比(8.7±1.5) mpas,(35.4±3.7)%比(43.5±4.6)%,(43.1±14.6)%比(68.7±15.2)%,(7.8 ±2.2)s比(11.7±1.9)s,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协同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脑部微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松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高脂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松龄血脉康组)和对照组(绞股蓝总苷组),观察其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血液流变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降血脂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和8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在调节血脂同时,还可改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
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58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A组)和异氟烷吸入加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观察麻醉后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的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检查动脉血气和血生化等指标,比较双肺和单肺通气时患者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T1~T4时B组肺内分流率低于A组.T2和T3时两组单肺通气的Qs/Qt与双肺通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81、8.003,均p<0.05),T3时,两组单肺通气的PaO2与双肺通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8.762,P<0.05),且单肺通气PaO2较双肺通气降低.T2和T3时B组平均肺动脉压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3时中心静脉压与T1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肺通气较双肺通气中心静脉压升高.A组T2和T3时心脏指数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单肺通气较双肺通气心脏指数升高.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异氟烷吸入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合临床麻醉使用.
-
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目的 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S组)和直接喉镜组(D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引导上气管插管,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及插管后5min (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两组T2时SBP、DBP和MAP均较T1时显著降低(=4.123、3.765、3.778,均P<0.05);T3时,两组SBP、DBP和MAP均较T2时显著升高(t=3.098、4.023、3.881,均P<0.05),且D组较S组升高更为明显(t =4.100、3.899、4.228,均P<0.05);T2时,D组HR增快,亦明显高于S组(t=3.990,P<0.05);T4时,各项指标值均基本恢复到T2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D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高频超声检查在腹壁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正常人腹壁上动脉(SEA)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应用高频分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100正常人200条腹壁上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包括内径(D)、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小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条正常人腹壁上动脉显示率100%,正常人SEA血流参数为:血管内径D(0.13±0.03)cm、Vmax(30.5±6.3)cm/s、Vmin(4.1±2.2)cm/s、PI(2.5±0.6)、RI(0.87±0.17);男性血流速度高于女性;RI表现为老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而中年组与青年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一种可靠、直观、无创的了解腹壁上动脉的检测方法 .
-
高脂血症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间的111例患者,按其血脂水平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Ⅰ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Ⅱ组),高胆固醇血症组(Ⅲ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Ⅳ组).抽取空腹肱静脉血进行血脂测定,同时应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分别获取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将结果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测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率的高度排列依次为:(1)Ⅱ、Ⅲ、Ⅳ组的股浅动脉的PI; (2)Ⅱ、Ⅳ组的股动脉PI; (3)Ⅳ组的足背动脉的PI;(4)Ⅱ、Ⅳ组的胫后动脉RI;(5)Ⅳ组足背动脉的Vm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性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大,股浅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较易受高血脂的影响而发生动脉硬化.
-
PiCCO监测血液动力学的临床意义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经肺热稀释法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是一项仅需一根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根动脉导管,结合了经肺动脉热稀释法和动脉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的,微创伤、简单、精确、连续监测心输出量技术,有助于更好地评价、指导、改进危重病人的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无复流的研究进展
无复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心外膜冠状动脉再通后,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的现象;无复流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本文对无复流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血液湍流对心脑血管循环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讨论血液在血管中湍流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血液湍流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
数字化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 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检测不同脉压水平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32例无高血压的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A组);选取6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B组).B组又依据脉压水平分2组:B1组(脉压<70mmHg,31例);B2组(脉压≥70mmHg,30例);应用Bioz.Com系统检测并比较不同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1)B1组与A组相比,总动脉顺应性指数(TACI)明显下降,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明显升高(P均<0.05);(2)B2组与A组相比,除以上两项外,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I)、心肌加速指数(ACI)明显下降,收缩时间比率(STR)明显升高(P均<0.05),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亦较明显,但达到统计学标准;(3)B2组与B1组相比,TACI、ACI明显下降,SVRI、STR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明显升高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更加显著,更易引起心肌损伤.
-
右美托嘧啶对OSAS病人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嘧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影响.方法 在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UPPP) OSAS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于术毕前0.5h泵注右美托嘧啶0.8μg/kg(10 min泵注完),后以0.4 μg/(kg·h)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C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记录病人入室后(T0)、泵注右美托嘧啶即刻(T1)、泵注5 min(T2)、泵注10 min(T3)、拔管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病人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Ramsay评分和呛咳反应程度.结果 D组HR、MAP的变化较C组平稳,T3、T4时间点HR、MAP较C组明显降低(t=1.968~6.558,P<0.05).D组苏醒及拔管时间较C组长(t=3.551、3.743,P<0.05),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t=5.765,P<0.05).D组呛咳发生率及剧烈程度明显低于C组(x2=8.076,H(0)=6.778,P<0.05).结论 术毕前半小时泵注右美托嘧啶,可减少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拔管的安全性和病人的配合度.
-
儿童器官捐献供肝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流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儿童器官捐献供肝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动脉血流变化的临床特点,探讨术后早期移植肝动脉闭塞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儿童供肝婴儿肝移植临床病例23例,搜集每例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肝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术后早期肝动脉闭塞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移植肝脏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 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26.1 %(6/23),大多数首先表现为肝动脉分支闭塞,后进展为肝动脉主干闭塞,且所有患儿均于闭塞发生后(14.7±2.9)d出现代偿性肝动脉侧枝血流.按肝动脉闭塞进行分组,肝动脉闭塞组的供肝大小不匹配率显著高于肝动脉未闭塞组,分别为83.3%(5/6)、23.5%(4/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按供肝大小匹配情况分组,供肝过小组、供肝大小匹配组及供肝过大组的每100 g肝组织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316.91±114.96) ml/min、(158.20±66.10) ml/min、(110.09±33.46)ml/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儿童供肝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闭塞在供肝大小不匹配的受者中发生率显著增高,在供肝过小的受者,门静脉高灌注导致的代偿性肝动脉血流减少,即肝动脉缓冲效应,可能是该组患儿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肝动脉闭塞的潜在机制,而接受过大供肝患儿的肝动脉闭塞发生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估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一项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3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高血压组(n=16)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n=16),选择14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计算各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正常对照组未发现斑块.糖尿病各组颈动脉IMT增厚,僵硬参数Ep、β升高,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增厚,动脉僵硬度增加,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因此应用高频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
远端脾肾分流加胰脾断流术加断流术后肝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 探讨远端脾肾分流加胰脾断流术(DSRS+SPD)后和在此基础上加断流术后肝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插管分别连续测量犬的术前、DSRS+SPD术后、加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脏侧闭塞压及平均动脉压,并计算肝外门体分流率.结果 DSRS+SPD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下降(0.07±2.41)mmHg(P>0.05),脏侧闭塞压下降(19.10±10.45)mmHg(P<0.01),平均动脉压下降(31.35±22.18)mmHg(P<0.01),门体分流率增加(4.53±4.09)%(P<0.01).加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下降(1.82±1.38)mmHg(P>0.05),脏侧闭塞压增加(11.14±8.85)mmHg(P<0.01),平均动脉压下降(9.83±7.59)mmHg(P>0.05),门体分流率下降(6.72±4.55)%(P<0.01).结论 在门静脉系统的肠系膜区与胃脾区两个功能区之间存在功能屏障,DSRS+SPD加断流术可增强这一屏障.
-
纤支镜清醒插管时3种诱导方式对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比较
目的 比较声门表面麻醉、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复合声门表面麻醉、经环甲膜穿刺声门下复合声门表面麻醉对清醒患者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清醒状态行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后全麻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18-59岁.随机分为3组(n=20):声门表面麻醉组(B组);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复合声门表面麻醉组(M组);经环甲膜穿刺声门下复合声门表面麻醉组(H组).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前5 min充分声门表面麻醉.M组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H组经环甲膜穿刺声门下气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mL.记录基础值、插管前、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光源进入声门、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的BP、HR.、ECG和SpO:;计算各对应点的HR和收缩压(SBP)的乘积RPP;记录观察期血压和HR.的大值;记录患者是否有插管反应.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较,插管前5min,M组血压、HR和RPP均降低(P<0.05),B组和H组保持稳定;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光源入声门和气管导管入声门即刻,H组血压、HR和RPP保持稳定,B组血压、FIR和RPP均升高(P<0.05),M组ILK和RPP均升高(P<0.05).与B组相比较,插管前5min,M组血压、HR和KPP均降低(P<0.05);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光源入声门和气管导管入声门即刻,M组HR和RPp较B组低(P<0.05),H组血压、HR和RPP较B组明显低(P<0.05).与H组相比较,插管反应发生的人数B组和M组更多(P<0.05).结论 经环甲膜穿刺用2%利多卡因2mL气管内表面麻醉复合声门处表麻组能有效抑制纤维支气管镜经鼻引导气管插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
肠内输入高渗电解质葡萄糖液对犬35%TBSA烧伤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肠内补充高渗电解质葡萄糖溶液对犬35%TBSAⅢ度烧伤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而研究其复苏效果.方法 Beagle犬18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制作35%TBSA 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高渗液组和静脉等渗液组.肠内高渗液组于伤后0.5 h通过肠道给予1.8%高渗氯化钠葡萄糖液,24 h补液总量按2 ml/(kg·1%TBSA),前8 h匀速输入总量的一半,后16 h匀速输入另一半;静脉等渗液组于烧伤后通过静脉补充0.9%氯化钠葡萄糖液,24 h补液总量按4 ml/(kg·1%TBSA),其他同高渗液组;对照组烧伤后不给予液体.测定各组犬的平均动脉压、心排量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和全身外周血管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烧伤后各组心排量均明显下降,两补液组伤后2 h逐渐回升,明显高于不补液组(P<0.05);烧伤后各组平均动脉压均先升高后逐渐下降,两补液组高于不补液组(P<0.05);烧伤后各组的胸腔内血容量均明显降低,肠内补高渗液组烧伤后2 h逐渐回升,高于其它2组(P<0.05);同时烧伤后各组全身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显著增高(P<0.05),肠内补高渗液组于烧伤后2 h则逐渐回落,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35%TBSA烧伤早期肠内补充1.8%高渗电解质葡萄糖液在减少1/2补液量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一定的复苏效果.
-
瑞芬太尼诱导期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在老年患者的应用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诱导期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60例拟行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HES)组(Ⅰ组,n=30)及醋酸钠林格氏液(勃脉力A)组(Ⅱ组,n=30),Ⅰ组在麻醉诱导前输入HES 8 mL/kg,诱导后继续输入HES达12 mL/kg行AHH;Ⅱ组以同样方法 输入勃脉力A.分别记录基础值(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10 min(T3)、20 min(T4)、切皮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PETCO2;于AHH前(t0)、AHH后即刻(t1),AHH后1 h(t2)经桡动脉抽血测Hb,Hct及动脉血气,电解质.结果 Ⅰ组、Ⅱ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SPO2,动脉血气,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容时间Ⅰ组>Ⅱ组.结论 晶体液和胶体液扩容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低血压效果无明显差别,用于诱导期扩容安全有效,而HES扩容作用及维持时间优于勃脉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