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针灸会阳穴治疗尾骨痛
本组21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人,男7例,女14例;年龄小13岁,大65岁;病程短1个月,长2.5年.所有病例均有持续性的尾骨部疼痛,并向下骶部和会阴部放射,端坐、站立、行走均使疼痛加剧.外伤引起者18例,其中有尾骨骨折者3例;产程长、直肠手术等引起者3例.
-
申时会阳穴注射治疗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经常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俗称"尿床",笔者近年来采用子午流注针法的纳支法,申时(下午3点~5点)会阳穴注射加口服氯酯醒,治疗遗尿症1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采用电针治疗作为观察组,32例采用肌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两组差异显著(x2=13.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针刺会阳穴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
目的:探讨会阳穴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会阳穴为主治疗30例服中药或西药疗效不显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及针刺前后疗效.结果:30例患者自觉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7%.结论:针刺会阳穴为配合相关穴位的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有明显的疗效.
-
电针对不稳定膀胱影响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穴位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其特异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肾俞组、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12 h后观察各组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的变化.结果: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USB大鼠的尿动力学状态;各治疗组尿动力改善情况较模型组显著(P<0.05),且各穴位组尿动力改善与药物组相似;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对不稳定膀胱大鼠尿动力学改善优于药物组、肾俞组(P<0.05);会阳组与肾俞加会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会阳穴、会阳加肾俞穴可特异性地改善USB尿动力状态,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
-
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38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针刺中髎、会阳,对照组采用安慰电针针刺中髎对应点和会阳对应点,留针30min,每周3次,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的1h尿垫试验、ICIQ-SF量表评分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在第2、4、6、8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89.5%、92.1%、94.7%,均优于对照组的18.4%、26.3%、26.3%、39.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1h尿垫试验、ICIQ-SF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发挥显著疗效,且在观察的各时段均比单纯盆底肌训练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会阳穴研究现状
对近10年有关会阳穴的研究进行了概述,认为对该穴定位、进针方向和深度需进一步研究,腧穴、单穴的基础主治值得重视.
-
电针治疗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
针刺取穴:次髎、会阳,均取双侧.次髎穴的位置在以髂后上棘与脊柱连线为边长,向下作一等边三角形的顶点,按之有明显的凹陷,用3~4寸毫针沿第二骶后孔向斜下刺入,使局部有沉重胀及放电感,可见会阴部肌肉收缩.会阳穴在尾骨下端两旁,距督脉0.5寸用2.5~3寸毫针向外下方刺入2~2.5寸,使局部产生酸胀痛感,并可见肛周肌肉不自主收缩.
-
电针次髎会阳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
取次髎、会阳穴,均双侧取穴.次髎:100mm28号毫针向下斜刺入第2骶后孔中75~85mm;会阳:75mm30号毫针直刺60mm,然后分别交叉连接电针电极于双侧穴位上,选疏密波,频率20Hz,缓慢调大电流至患者觉微痛止,留针20分钟.
-
混合痔术后穴位注射止痛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混合痔术后长强穴、会阳穴注射维生素B12止痛的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于长强穴、会阳穴注射维生素B12200μg,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和第2天每天注射1次;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前于创面基底部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亚甲蓝与1%利多卡因,1∶4)5~10 ml.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患者长强穴、会阳穴注射维生素B12与创面局部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的镇痛效果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