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操作体会

    作者:胡朝线;杨忆;李雪;秦兰;王兴;吴素青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检查及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内镜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因需突破黏膜屏障,故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等,因此内镜消毒问题已经成为保障患者健康和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问题之一[1]。我们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在清洗消毒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制定出内镜中心有关规定和措施,并严格抓好落实使内镜清洗消毒全部达到标准,有效地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现总结如下。

  • 287例消化道肿瘤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冬枚;卢雁屏;杨冬梅;王云生;李亚璧;陈玉;李梅

    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呈上升趋势,我国[1]胃癌的死亡率一直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本文就近期检出287例消化道肿瘤的内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临床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认识.

  • 溃疡性结肠炎232例内镜及病理分析

    作者:杨曙红;罗春丽;刘惠萍;张峡静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疾病,我院1993~2007年结肠镜检查8 566例,检出溃疡性结肠炎232例,现就其内镜下表现、病理和治疗后的转归分析报告如下.

  • 胃肠镜检查计算机图像处理1000例体会

    作者:韩维;杨翠珠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获得的图像质量优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切实直观的图像资料,便于病人的会诊、转诊及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可靠的图像资料,价格低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报告1000例的结果.

  •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

    作者:张宏义;李国军;朱超;杨惠兰;吴群媛;张鑫;熊世明

    过敏性紫癜(HSP)是1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见,男多于女[1],皮肤紫癜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同时可有腹痛、关节痛和肾脏累及.对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HSP患者,临床上较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HSP患者的临床、内镜特征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 缺血性结肠炎17例临床及内镜诊治分析

    作者:杨治中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壁血流灌注不足,局部循环障碍,引起结肠壁缺血、缺氧,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本文将我院消化内科自2004~2010年结肠镜检查诊断的1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和内镜特点分析

    作者:钟英强;朱兆华;陈为宪

    为研究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内镜下特点和临床疗效,对照分析39例老年UC和青年UC54例患者的内镜和临床资料.老年UC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较多、血沉升高、临床分度为重度、临床分级为Ⅱ级和肝损害较轻,血便的程度、贫血、低蛋白血症、临床分型与青年UC无显著性差异.内镜下主要为Ⅲ、Ⅳ级表现,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与青年UC无显著性差异.经水杨酸类药物及水杨酸类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效率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缓解率青年组显著高于老年组.提示老年UC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内镜特点,药物治疗主要以水杨酸类药物为主,慎用糖皮质激素.

  • 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大肠原位癌28例

    作者:张崇杰;王淑贞;夏菊民;吕渐成;徐晓波

    2001~2006年,我们经电子内镜检查发现大肠原位癌28例并行内镜高频电刀切除术,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 小儿直肠溃疡出血并贫血1例

    作者:张跃山;王桂英;靳宝红;李成远;程洪星

    患儿男,11岁.2004年4月初发现大便带血,量少且有间歇,无疼痛不适及肛门脱出物,未及时诊治.近2~3个月出血量逐渐增加且频发,色鲜,偶如注,并常感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周身乏力,曾两次内镜检查,均发现距齿状线5cm、截石位7点处有一溃疡,面积约0.7 cm×0.9 cm,深约2.4 mm,无潜行边缘,未见腺瘤及赘生物,无痔及肛裂.

  • 护理风险管理在胃镜室的效果应用分析

    作者:金顺姬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胃镜室的效果应用.方法:分析存在哪些风险隐患,采取何种措施预防处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应用后,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及早识别和杜绝风险隐患是内镜室重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

  • 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作者:方军超

    目的 对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胃镜下扫查、病灶区NBI染色、美兰染色,采用直视下活检确诊,超声胃镜判断病灶浸润深度的方法,选择EMR和ESD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 在所选择的26例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1.87∶1,5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为60.32%,多数病变为胃窦部好发,腺癌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胃部分型以Ⅱc+Ⅲtype多见,占比67.9%,NBI加美兰染色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异常.超声内镜发现粘膜层不同程度增厚现象.EMR,EMD治疗后,完全康复者占比达到95.8%.结论 同时运用多种检查技术,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认真仔细操作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内镜下早期胃癌治疗技术时安全有效地,值得在临床领域推广应用.

  •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作者:杨树海

    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资料;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3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观察内镜特点,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通过本次分析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段集中在30-60岁,其中0级1例,Ⅰ级13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11例,患者的临床分级与内镜分级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在内镜观察下患者中直肠炎5例,左半结肠炎13例,全结肠炎15例,右侧结肠炎1例.17例患者为临床缓解期,13例患者为内镜缓解期,4例患者已经达到临床缓解,但在内镜下仍可观察到活动性炎症,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5.88%;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能够提升临床诊断效果,但病理分型及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究.

  • 浅谈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尚俊英;秦燕辉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匿名方式对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进行内镜检查的病患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的满意率情况进行调查,共计100例,并与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前的100例病患的满意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人文关怀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实施后的非常满意与满意例数均比实施前多,实施后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实施前为80.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作者:朱淑娜

    目的 研究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并对临床表现等进行总结研究,为临床治疗和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结肠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内内镜特点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男性例数少于女性,年龄40~50岁,平均(41.1±3.2)岁.患者经过结肠镜仔细检查,确诊的病变范围主要集中在直肠及乙状结肠部位.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短不一,病情轻重有别,且容易反复发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并提高治疗成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开展内镜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娟

    目的 临床分析品管圈活动,探析其对提高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自内镜中心2016年10月~2017年9月行内镜检查的患者中选取52例参与本组探究,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在品管圈活动开始前、结束后分别利用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患者满意度获得了显著性提升,对比实施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内镜检查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内镜检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

    作者:余爱华;吴孝珍;季芬芬;吴小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内镜检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行内镜检查的患者90例进行观察,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对检查环境、操作技术、检查时间、检查流程、诊疗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镜检查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能够优化检查流程,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潘云青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市三级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给予患者病理检查和内镜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120例内镜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证实的有88例(符合率73.33%),两种检查手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采取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对于黏膜粗糙、变薄、白相为主的类型诊断具有一致性,联合诊断更利于作出准确的临床判断.

  • 试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关系

    作者:朱林琳;梁丽;孟亚飞;稽秀丽

    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关系.方法 研究的资料和标本来源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呼伦贝尔市医院和鄂温克旗人民医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理标本及资料共72份,对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内镜检查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8.3%,病理诊断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0.8%.与病理诊断比较,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4%(42/51);内镜临床诊断符合率低于病理诊断符合率(P<0.05);内镜表现为白相为主伴有胃黏膜粗糙及变薄患者其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与其他表现的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差异,内镜表现为白相为主伴有胃黏膜粗糙及变薄患者其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

  • 糖尿病性胃病内镜检查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继刚

    目的 对糖尿病性胃病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分析糖尿病性胃病的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伴有糖尿病)和对照组(非糖尿病),各25例.均进行内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后发现,实验组胃、十二指肠慢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性胃病较容易引发慢性病变,且糖尿病病程越长,慢性病变率越大,程度越深,了解糖尿病性胃病的特点,对防治糖尿病性胃病慢性病变有较大的意义.

  • 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内镜检查符合率分析

    作者:陈萍萍

    目的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诊断方法 符合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分析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37例,发生于胃窦、胃体、胃底分别为49例、21例、10例;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病变位于胃窦部,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20例伴有肠化生;两种检查方法的相符率为60%.结论 胃镜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较低,临床上应该以病理检查作为主要的检查方法,胃镜和病理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或许能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

1617 条记录 79/81 页 « 12...73747576777879808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