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常宇;张霓;付向宁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进食后胸骨后疼痛半个月入院.患者无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既往无肺结核病史.外院胃镜检查结果不:食管距门齿25 cm处可见一隆起性病变,大小约为1 cm×2 cm.体格检查:体温37.2℃,营养状况一般.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壁无红、肿、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和肾功能、C反应蛋白、血沉正常.CEA1.35 μg/L,CA19-9 26.14 U/mL,CA72-4 0.93 U/mL.T细胞斑点试验无反应性.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胸部增强CT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图1).腹上区双期增强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多发稍低密度灶,考虑囊肿;左肾囊肿.胃镜+染色检查结果示:食管距门齿25 cm处见2处溃疡性病变,表面有厚白苔附着,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内镜窄带成像放大镜下见周边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襻呈Ⅲ、Ⅳ型,碘染色后着色稍浅,活组织检查质地较软,其余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扩张好;诊断为食管中段多发溃疡性病变:结核、白塞氏病及其他待排.EUS检查结果示:内镜下见食管距门齿25~ 29 cm处可见溃疡灶,周边黏膜呈堤状隆起(图2);超声下见食管距门齿25 ~ 29 cm处管壁层次消失,前3层呈不规则低回声增厚,厚约为5.8 mm,累及固有肌层,外膜层尚完整,食管各段壁外及腹腔干周围未见明显肿大低同声淋巴结(图3);诊断为可疑食管癌(T2N0期).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食管慢性肉芽肿性炎,抗酸染色阳性,符合食管结核.

  • 内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汛;张辉;周文策;张磊;孟文勃;朱晓亮;朱克祥;李琼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内镜治疗的127例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ismuth Ⅰ型60例、Ⅱ型35例、Ⅲ型21例、Ⅳ型11例.分析不同Bismuth分型良性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127例患者入院后施行胆道成像+ERCP确定狭窄部位及严重程度.16例(其中BismuthⅢ型7例、Ⅳ型9例)患者因为胆管狭窄严重,首次内镜治疗时导丝及配件无法通过,放弃内镜治疗,转手术治疗.111例患者成功实施内镜治疗,成功率为87.4% (111/127).内镜治疗Bismuth Ⅰ、Ⅱ、Ⅲ、Ⅳ型胆管狭窄的有效率分别为95% (57/60)、86%( 30/35)、9/14和1/2.29例患者放置可回收覆膜金属胆管支架,82例放置塑料胆管支架.111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6例发生轻症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痊愈.内镜治疗1周后患者的皮肤黏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右上腹胀痛、发热缓解率分别为73% (81/111)、83%( 74/89)、90% (73/81)和89% (68/76);术后8周上述指标缓解率分别为88% (98/111)、91% (81/89)、94%(76/81)和92% (70/76).111例内镜治疗成功的患者中97例效果良好,14例效果欠佳,转开腹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皮肤黏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右上腹胀痛、发热等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内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安全、有效.

  • 经鼻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王爱萍;牛艳梅;王燕;罗艳琴

    近年来,消化内镜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患者的生理、心理、个体耐受力等方面的原因,患者对内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使之不能普及,很多患者因此而延误了佳治疗时机.本院于2007年8月引进了一台日本富士能EG-270N5上消化道超细径电子胃镜(经鼻胃镜),经过1年多的临床使用,对1 200例患者进行了经鼻腔、鼻咽、上消化道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熟练掌握检查前、中、后的护理操作,对检查是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153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明;曾奇;吴旋;柴丽萍;张湘民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并完成随访6个月至1年以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153 例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FESS 97 海口疗效评定标准,153 例中治愈123例(80.4 %) ,好转17 例(11. 1 %) ,无效13 例(8.5 %).其中13例发生并发症(8. 4 %) ,包括鼻腔粘连5例、眶纸样板损伤、上颌窦口闭锁、鼻息肉复发各2例,失血过多、术腔粘连各1例.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密切相关.术前仔细阅CT片、术中细心操作、处理伴发疾病、控制性降压、术后鼻内镜下换药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穴位按压在胃肠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谢延侠;郭晓鸿;付一群

    胃肠内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诊断手段,但由于检查具有侵入性,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痛苦感,部分患者被迫终止检查.本院自1993年开始在胃肠内镜检查中应用穴位按压以减轻患者的反应,现报告如下.

  • 《实用妇产科学》(第3版)出版发行

    作者:

    《实用妇产科学》是国内经典的、影响深远的妇产科学专著。本书第1版于1987年出版,自出版后多次重印,迅速成为妇产科医生必备的实用性参考书。第2版出版于2003年,由张惜阴教授主编,更加补充了妇产科学界新进展,突出“实用”性,对今年来妇产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出版后至今,其销量已达3万余册。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影响力。此次出版的第3版《实用妇产科学》,主编华克勤、丰有吉。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实用、前沿的妇产科诊疗知识与技术,以期为读者提供新、现代、全面的妇产科诊治视野。全书共分为8篇45章,8篇分别:妇产科学及其基础;实用产科学;实用妇科学;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妇产科内镜检查与手术;性激素、抗生素、化学药物及放射治疗的注意要点。

  • 《实用妇产科学》(第3版)出版发行

    作者:

    《实用妇产科学》是国内经典的、影响深远的妇产科学专著。本书第1版于1987年出版,自出版后多次重印,迅速成为妇产科医生必备的实用性参考书。第2版出版于2003年,由张惜阴教授主编,更加补充了妇产科学界新进展,突出“实用”性,对今年来妇产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出版后至今,其销量已达3万余册。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影响力。此次出版的第3版《实用妇产科学》,主编华克勤、丰有吉。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实用、前沿的妇产科诊疗知识与技术,以期为读者提供新、现代、全面的妇产科诊治视野。全书共分为8篇45章,8篇分别:妇产科学及其基础;实用产科学;实用妇科学;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妇产科内镜检查与手术;性激素、抗生素、化学药物及放射治疗的注意要点。

  • 《实用妇产科学》(第3版)出版发行

    作者:

    《实用妇产科学》是国内经典的、影响深远的妇产科学专著。本书第1版于1987年出版,自出版后多次重印,迅速成为妇产科医生必备的实用性参考书。第2版出版于2003年,由张惜阴教授主编,更加补充了妇产科学界新进展,突出“实用”性,对今年来妇产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出版后至今,其销量已达3万余册。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影响力。此次出版的第3版《实用妇产科学》,主编华克勤、丰有吉。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实用、前沿的妇产科诊疗知识与技术,以期为读者提供新、现代、全面的妇产科诊治视野。全书共分为8篇45章,8篇分别:妇产科学及其基础;实用产科学;实用妇科学;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妇产科内镜检查与手术;性激素、抗生素、化学药物及放射治疗的注意要点。

  • 《实用妇产科学》(第3版)出版发行

    作者:

    《实用妇产科学》是国内经典的、影响深远的妇产科学专著。本书第1版于1987年出版,自出版后多次重印,迅速成为妇产科医生必备的实用性参考书。第2版出版于2003年,由张惜阴教授主编,更加补充了妇产科学界新进展,突出"实用"性,对今年来妇产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出版后至今,其销量已达3万余册。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影响力。此次出版的第3版《实用妇产科学》,主编华克勤、丰有吉。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实用、前沿的妇产科诊疗知识与技术,以期为读者提供新、现代、全面的妇产科诊治视野。全书共分为8篇45章,8篇分别:妇产科学及其基础;实用产科学;实用妇科学;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妇产科内镜检查与手术;性激素、抗生素、化学药物及放射治疗的注意要点。

  • 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

    作者:杨晓军;多吉;徐文萍;曾涛;黄召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8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统计有效率。结果82例患者治愈69例(84.1%),显效8例(9.8%),无效5例(6.1%),总有效率为93.9%;黏膜接触性头痛组治疗前VAS评分大于鼻窦性头痛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2组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解除了鼻腔和鼻窦的挤压以重建鼻腔正常的解剖结构,恢复了鼻腔和鼻窦正常的功能,对鼻源性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

    作者:辛善栋;邹晓艳;王守彪

    ①目的应用神经内镜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颅后窝内耳道周区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手术定位提供形态学依据.②方法对30例成人尸头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描述神经血管毗邻关系;以星点为基点,测量与入路相关解剖结构的距离及其与矢状面的夹角.③结果锁孔位置为取耳后4 cm以星点为上点垂直纵行切口(3.5±0.5)cm的位置.星点后下方骨孔直径(2.5±0.5)cm.手术通道在硬脑膜内、蛛网膜外,位于颞骨岩部后面和小脑前外侧面、绒球前面之间,与正中矢状面呈45.0°±2.5°夹角.该神经内镜的锁孔入路虽然通道窄小,但辐射范围夹角可达35.8°±1.5°,向上达展神经平面,向下至颈静脉孔区.④结论在硬膜下隙中神经内镜按照沿途定位标志前进,就能准确到达解剖目标;对手术相关解剖学结构的认识及熟练的神经内镜操作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持续性VCG监护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周长宏;于小林;李清华

    ①目的将一种造价低、性能好、操作简便、适合胃镜检查的持续性心电向量图(VCG)缺血监护设备,试用于胃镜检查者,评价其作用与效果.②方法用现有临床上常用的心电图机、通用计算机和图形功能较好的激光打印机等组成硬件结构;采用改良的IESA导联连接方式获取正交心电图信号,利用软件实现DOWER矩阵方程换算12导联同步心电图.用该仪器对170例消化内镜受检者进行持续性VCG监护.③结果胃镜术中90.55%的病人出现心率增快,出现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及房性期前收缩多见,ST-T改变以T波低平及ST段压低为主.④结论非特异ST-T段异常特别是缺血型的ST-T异常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道监护,持续性VCG监护技术在胃镜检查中具有较重要的实用意义.

  • 口腔内镜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高艳;荣丽;王青山;王爱芹

    牙体牙髓病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高超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 鼻内镜下筛窦手术安全标志的解剖学测量

    作者:张念凯;温君风;李娜

    ①目的结合鼻内镜筛窦手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对筛窦安全标志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手术防止和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②方法选择30例(60侧)外观无异常、经40 g/L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3例,女7例),用MJ 3435型带锯机,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 c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骨,去除脑组织;沿正中线矢状锯开头颅,去除鼻中隔;经眶下孔与正中剖面平行矢状锯开,用解剖刀、筛泡钳和剥离器等依鼻内镜下筛窦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结构的径线.③结果鼻丘中心至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1.91±0.32)mm.钩突的前上末端到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0.31±0.10)mm,钩突的后下末端到下鼻甲附着点的垂直平均距离为(1.16±0.40)mm.筛泡中心到下鼻甲附着缘的小平均距离为(11.96±2.31)mm.筛顶板长(27.22±6.91)mm,筛顶板前部宽(7.93±2.80)mm,中部宽(9.10±3.72)mm,后部宽(9.83±2.31)mm.中鼻甲前下缘距纸板小平均距离为(9.68±2.12)mm,中鼻甲基板前内下缘处距纸板小平均距离为(11.06±4.23)mm,中鼻甲前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9.96±6.46)mm,中鼻甲基板处前内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7.98±5.53)mm.④结论筛窦解剖结构的径线,特别是与鼻腔鼻窦某些手术保留的结构之间的距离,对鼻内镜手术有重要作用.

  • 鼻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文海;孙彦;李娜;孙炜

    ①目的探讨鼻内镜在腺样体切除术中的作用,并与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相比较.②方法采用经鼻腔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两种术式,共行腺样体切除术62例,治疗因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打鼾、鼻塞、听力下降等症.③结果术中视野清晰,术后腺样体切除干净,无残体存留.鼻咽部及后鼻孔结构显示良好,无出血及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全组病例均随访1~3年,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缓解.④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改变了传统腺样体切除术的手术模式,使手术更直观、清晰,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使病变切除更彻底,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内镜导乐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陈志云

    目的::探讨导乐术前护理对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内镜检查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护理,研究组运用导乐实施认知心理护理干预.评定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导乐运用到内镜检查,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药物穴位封闭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58例

    作者:杨聪亮

    2005至2011年,笔者用药物穴位封闭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58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5例,女33例;年龄大50岁,小14岁,平均31岁;病程3个月~1年.诊断标准:反复发作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部不适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道炎,肠镜检查无明显黏膜异常,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无长期发热、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无腹部手术史.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观察

    作者:潘鸿

    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6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32例,均为2003年门诊患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2~72岁,平均36岁;病程2月~3年.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8~67岁,平均32岁;病程6月~2年.全部符合1998年芝加哥国际消化病专题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即:①消化不良症状持续4周以上;②内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及食管和胃内肿瘤;③X线及B超排除肝、胆、胰病变;④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腹部手术史等器质性疾病.均为寒热错杂证,即有受寒或进食生冷史,伴或不伴腹泻,舌质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 复方胃宁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

    作者:姚世明

    近年来,我们采用本院名老中医王安康教授经验方复方胃宁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00例均为本院内科门诊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7~70岁,平均47岁;病程2个月~30年.均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超过4周.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疾病、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腹部手术史.

  • 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检查护理总结

    作者:吴爱华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多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肝癌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于2007年10月~2009年8月,我们对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617 条记录 78/81 页 « 12...73747576777879808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