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腹直肠癌切除中直肠内超声检查在治疗策略选择上的作用

    作者:魏瑷琳

    Doornebosch PG, Bronkhorst PJ, Hop WC等人对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绒毛管状腺癌的268例肿瘤进行由直肠内超声检查辅助的局部切除,结果发现231例(86%)肿瘤利用直肠内超声检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如肠道准备差或设备问题,使镜检时不能达到肿瘤处或无法完全通过肿瘤,则定义为无法估测,其肿瘤距齿状线的中位数距离为11 cm,而其余可估测者为7 cm.有21例肿瘤的直肠内超声检查结果不能令人信服,主要是由于肿瘤复发或近期才接受过内镜检查.

  •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作者:胡忠卓

    自从HIV病毒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至今全球共有超过3600万人死于艾滋病及其并发症,每天全球有超过6000人感染HIV病毒。HIV侵犯的靶细胞为CD4+-T淋巴细胞,且消化道是HIV感染后较易受累的器官,治疗AIDs的各种抗菌/抗病毒药物也易损伤消化道而产生各种并发症。但由于HIV病毒自身的敏感性、特殊性以及受限于设备等原因,我们对HIV病毒感染者的消化道内镜下表现知之甚少,中长期研究资料更加缺乏。这种情况不利于对HIV病毒感染者的诊疗工作。我们从2010~2013年我院就诊的HIV感染者48例中,选择经临床、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并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48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HIV 感染 内镜检查
  • 咪达唑仑辅助经鼻胃镜进行检查治疗的效果探讨

    作者:侯文锋;李政文;吕黄勇;尧登华;金茜

    内镜检查是消化内科重要的栓诊手段之一,但是在进行检查治疗中常因精神紧张并憋气、恶心、呕吐、腹胀,使病人难以忍受,影响检查和效果,在引进和使用经鼻胃镜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上述情况.

  • 门脉高压性胃食管病变252例内镜诊断分析

    作者:滕建文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患者胃食管疾病病变的临床病变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52例门脉高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Ⅰ~Ⅱ度食管静脉曲张88例(36%),Ⅲ度曲张103例(42%),Ⅳ度曲张33例(13%),Ⅴ度曲张23例(9%),全部病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性胃炎,并发中度糜烂性胃炎161例,为并发病首位,食管静脉破裂出血55例占22%,第三位是胃溃疡36例占14%.结论 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炎症在内镜下外观酷似食管癌,应注意鉴别.门脉高压性胃食管病变以内科治疗为主,辅以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不能控制时,应外科手术治疗,治疗中要注意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 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作者:苏畅;何晓凤;沈艳华

    目的 分析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特点,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资料,比较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特征,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占患者总数的38.46%,以胃黏膜糜烂和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其次为胃窦溃疡.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在肾功能(BUN、Cr)、血钙(Ca2+)、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白蛋白(ALB)、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尿毒症维持透析患者上消化道黏膜出血性病变可能性较大,肾功能损害、低血Ca2+、Hp感染、营养不良可能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及早干预.

  • 结肠黑变病31例分析

    作者:邹义君;毛登明;高采平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治疗.方法:对经结肠镜检查并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1例MC的临床资料、内镜下表现、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MC中29例便秘,伴有腹痛12例(38.7%),腹胀6例(19.35%),肛门坠胀感2例(6.45%),便血5例(16.13%).内镜下病变累及全结肠者25例(81%),并发结直肠息肉9例(29%).治疗以改变饮食习惯、停用蒽醌类泻药、治疗痔疮为主.有10例服用蒽醌类泻药者于停药6月至2年后复查肠镜及病理检查,20%肠镜下病变消失,40%病变减轻.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也可能与结肠息肉发生有关,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

  • 上消化道内镜受检者不良反应与护理

    作者:李淑君;陈晓辉;邓冬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内镜检查日益普及。而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给内镜顺利插入带来一定障碍,从而影响检查质量。因此,了解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采取有效护理,对内镜检查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现将我院内镜中心1999年6月~2000年6月,2200例上消化道受检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血清学方法结合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郭明秋;苏卓娃;杜冀晖;项立

    目前诊断HP感染的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方法有内镜检查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涂片及培养、病理组织切片法;非侵入性方法有血清学与13C、14C尿素呼气试验.儿童一般不愿接受侵入性检查方法,因此本文讨论用非侵入性的血清学方法及13C-UBT诊断儿童HP感染,现报道如下:

  • 鼻内窥镜辅助下切除鼻窦颅底占位性病变

    作者:张勤修;安会明;覃刚;刘世喜;梁传余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辅助下切除鼻窦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在鼻内窥镜辅助下治疗6例侵犯鼻窦的颅底占位性病变结果.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浆细胞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圆柱瘤1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CT检查,均显示肿瘤彻底切除,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对于侵犯鼻窦的部分颅底占位性病变,可以在内窥镜辅助下采用联合进路手术.

  • 罕见少儿家族性腺瘤病癌变1例

    作者:尹怀琼

    患者,女,11岁.患者1年前以腹痛在当地县医院行直肠息肉摘除术后病情无好转,长期腹部隐痛,轻度腹泻伴便血来我院就诊.体检:发育欠佳,消瘦,面色苍白呈贫血貌.化验检查:Hb80g/L,肝功正常,大便常规隐血(+++).内镜检查:镜头进入直肠即发现在整个降结肠、横结肠至升结肠肠腔内有密集的半球状无蒂型息肉.整个肠腔息肉呈地毯样改变,镜下可见到每10cm肠段内多于300个息肉,为密生型,息肉大小多为1~5mm,少量5~10mm息肉散在分布其间,形态多为无蒂半球型,极少有蒂,表面光滑,大部分颜色同正常粘膜,在距肛门55cm处(横结肠)见有一处直径2.6cm隆起,触之易出血,表面呈菜花样糜烂,基底部呈浸润改变,疑有恶变.病理检查:距肛门55cm处疑癌变部位病检呈腺癌改变,其余部位为腺瘤性息肉.

  • CT诊断颅骨过度气化症1例报告

    作者:张中权

    颅骨过度气化少见,关于CT描述国内文献报道不多,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农民。因头部外伤,头部CT检查(见图1、2、3)左侧颞枕顶部硬膜外大量积气。于2014年11月9日,门诊以“颅底骨折、颅内积气”收住入院。患者于1d前,在工地不慎被硬物击伤左侧颞部,伤后头面部出血,短暂昏迷约1 min 被他人唤醒。醒后头痛、头晕、恶心,无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未引起重视,自行简单处理伤口。因头痛加重,并出现双侧眼睑青紫、肿胀,来我院就诊。入院情况:T:36.7℃, P:92次/min,R:21次/min,Bp:130/95mmHg。头颅形态大小正常,双侧眼睑青紫、肿胀,左侧为甚,左侧眼睑上方两处1.0 cm ×0.8 cm皮肤伤口,门诊已清创缝合;左侧颞部头皮肿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道、鼻腔未见流液及流血,乳突区未见青紫,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象未引出。辅助检查:头颅CT:①脑内未见血肿;②左侧颞枕顶部颅内积气,颅底骨折可能;③左侧颜面部软组织肿胀;④双侧颧弓骨折。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均正常。五官科会诊,行硬性耳内镜检查:左侧外耳道无异常,鼓膜标志清楚,鼓室无积液体征,左侧鼓膜后上方阵发性搏动;纯音听域测定:双耳轻度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双耳A型鼓室图,声反射左侧未引出。

  • 以血涕为首发症状的真菌性鼻窦炎1例

    作者:夏树前;邓志明

    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主诉鼻腔流血、间断性鼻塞1年.查体:鼻中隔偏曲,双侧鼻腔未见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鼻咽部粘膜光滑,未见隆起.右侧钩突肥大,双侧下鼻甲及中鼻甲粘膜不充血.在外院已行鼻内镜检查,同上述表现,建议行鼻中隔矫正术.考虑到鼻中隔棘突及鼻塞表现,我们拟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前常规化验检查:WBC 5.11×109/L,PLT 12.2×109/L;肝功能检查,ALT 18U/L,AST 17U/L;肾功能UA 341.6mmol/L,Urea 6.67mmol/L.可排除全身出血因素.

  • 反流性食管炎误诊为心绞痛1例

    作者:唐敏

    患者,男,58岁.因反复胸痛1年复发1h入院.1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骨后疼痛,常放射到颈部,持续约1h,在当地医院多次按心绞痛治疗,病情无缓解,于1h前复发胸痛,偶到我院就诊.查体:精神略显紧张,血压16/11kPa,双肺正常,心率9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无异常,心电图检查为正常.再次追问病史,了解到每次胸痛均发作于餐后1h左右,遂于第2d做食管滴酸试验有阳性表现,并做内镜检查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给予西米替丁、奥美拉唑治疗1周,并嘱其避免高脂、高酸饮食,戒烟酒,抬高床头,进食后勿平卧,随访1年,无胸痛发作.

  • 食管多发性疣状鳞癌1例

    作者:张启刚;钟利军

    患者,男,66岁.吞咽梗阻感,体重下降3个月.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扪及.钡餐检查:食管各段见多个隆起结节样病变,散在分布,大小不一,大者位于食管上段右前壁,表面毛糙,有斑点状钡剂附着,个别病变表面光整,病变之间存在正常食管粘膜.食管中、下段蠕动存在,但较弱.食管内镜检查:食管各段散在分布多个结节样隆起病变,大小约1cm×1cm~4cm×5cm.病变周围有白斑.分段取病变组织作病理检查,报告为食管多发性鳞癌.本病少见,病变可发生在食管各段,呈乳头状或疣状.病变范围广,生长慢.内镜查见病变周围常有白斑.很少发生远处转移.病因尚不明确.钡餐检查:见病变之间仍有正常食管粘膜,易误诊为食管良性病变,检查时应该对本病有警惕性.

  • 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额窦炎13例报告

    作者:刘春万;张雁;何淑琼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FESS)后复发及继发性额窦炎的原因及二次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16例)FESS后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第二次手术均通过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确诊. 结合患者前期手术临床资料,其中复发性额窦炎8例,共9侧,继发性额窦炎5例,共7侧,13例均经第二次手术治疗. 结果 复发性额窦炎8例中,额窦引流通道瘢痕粘连致额窦口狭窄、闭锁6例;中鼻甲前端与外侧壁广泛性粘连1例;息肉复发堵塞窦口1例;5例继发性额窦炎中,因中鼻甲前端与外侧壁瘢痕粘连4例、6侧,因额隐窝息肉复发堵塞窦口1例. 13例患者经第二次手术后,按海口标准治愈12例,再复发1例. 结论 额窦引流通道瘢痕粘连特别是中鼻甲前端与外侧壁广泛性粘连、息肉复发是复发性额窦炎的主要原因. 再次手术是治疗复发性、继发性额窦炎重要手段之一.

  • 食管早期癌内镜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武育卫;彭贵勇

    食管早期癌临床上往往无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诊断较困难,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赖内镜下筛查.充分认识内镜下食管早期癌形态特点,可提高早期癌检出率和诊断率.本文回顾分析了有关食管早期癌内镜诊断的相关文献,对6种不同内镜诊断方法及食管早期癌在这6种内镜下的特征和表现进行综述如下.

  • 达克罗宁胶浆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作者:王海燕;周新红;袁红;刘卫民

    目的 评估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麻醉、祛泡、观察效果及口感方面的优越性,为推广并扩大其适用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志愿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受试者6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0例),检查前10 ~ 15 min分别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试验组)、利多卡因胶浆(对照组)10 ml,在麻醉效果、祛泡效果及口感方面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试验组在麻醉效果、祛泡效果及口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为内镜检查前辅助用药,使用方便,简化了用药程序,操作安全,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质量.

  • 132例大肠息肉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陈旭平;蒋志凌;邓桂英;赵越华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好发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病理类型及癌变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检查患者1030例,检出大肠息肉132例,检出率12.8%,其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好发年龄50~69岁,占59.1%;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各占63.8%、23.7%、8.9%和3.6%;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4.0%、升结肠9.8%、横结肠6.7%、降结肠4.5%、乙状结肠33.9%、直肠41.1%.132例患者中,便血46例,21例息肉直径大于1.5 cm者皆有便血;有4例发生癌变,癌变率3.0%,癌变息肉平均直径2.8 cm.结论:5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息肉直径较大及局灶癌变者易出血,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直径≥2.0 cm息肉容易癌变;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镜检查分析

    作者:范宗江;李黎;田学明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多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但也有不少病例是由于非静脉曲张破裂因素所致.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后者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对近十年来我院收治的157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内镜检查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肝硬化出血患者非静脉曲张因素所占的比例及构成.

  • 2型糖尿病患者围内镜检查期防范低血糖的护理对策

    作者:游兆媛;刘娟;方天露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围内镜检查期低血糖防范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内镜检查期间出现低血糖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均是禁食状态时发生低血糖,42例患者发生在夜间或凌晨,4例患者发生在日间;患者的血糖值在2.9~3.9 mmol/L,69.6%的患者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治疗缓解.结论 对于接受内镜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合理安排补液治疗的时间、顺序;加强夜间、凌晨的血糖监测和护理巡视,并加强心理护理.

1617 条记录 73/81 页 « 12...70717273747576...808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