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为该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174例,进行辨证分型,收集客观指标建立数据库,观察客观指标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气滞痰阻证的糖尿病病程短.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在阳虚疾凝证中高.阳虚痰凝证和血瘀热蕴证的ABI显著低于气滞痰阻证;且两者血浆黏度、TC、LDL-C、FIB和股动脉IMT均显著高于气滞痰阻证.结论:血浆粘度、TC、LDL-C、FIB、ABI、股动脉IMT 6项指标与本病辨证分型相关,推测其有望成为评价本病辫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先锋——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自20世纪50年代上市以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其已经成为全球应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中指出,二甲双胍是一线首选治疗药物中的唯一起始用药,可见其在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中的重要地位.大部分病友对二甲双胍有效且稳固的降糖作用比较了解,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些并未被广泛认识到的二甲双胍其降糖以外的作用和特性.二甲双胍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量的医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在控制体重、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血压、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以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等方面均能够使患者获益,从而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血栓形成体质和胎儿丢失综合征患者妊娠期间止血系统状态
为研究胎儿丢失综合征和血栓形成体质患者在妊娠期间止血系统状态,将97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其中胎儿丢失综合征和抗磷脂综合征(APS)26例(Ⅰ组),胎儿丢失综合征和遗传型血栓形成体质53例(Ⅱ组),多原型血栓形成体质18例(Ⅲ组),另选健康妊娠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Ⅳ组),检测复钙活化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总数及血小板功能活性、血管内血栓形成标志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含量.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
-
脑梗死患者血浆D-D、CRP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脑梗死发病率高、预后差[1].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是临床常用指标,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过程[2].本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D-D、CRP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旨在评价其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脑梗死预后预测提供实验室依据.
-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密切相关[1].纤维蛋白原(Fg)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血浆糖蛋白,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参与血凝过程,血浆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降解产物,当体内发生血栓病变并伴有继发纤溶亢进时其浓度发生改变,二者浓度升高反映了机体凝血继发纤溶的亢进.
-
急性冠脉综合征纤维蛋白原浓度分析及氯吡格雷干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氯吡格雷干预下血浆Fg水平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ACS组患者65例,SAP组52例,比较两组血浆Fg浓度差别,及ACS组经氮吡格雷干预后,血浆Fg水平变化. [结果]两组比较,ACS组Fg水平较SAP组高,有统计学差异;经氯吡格雷干预后,ACS组Fg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是一个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
离心时间对凝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离心全血所得的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结果 差异性,确定适合实际工作的离心时间.方法 将100例门诊患者的抗凝全血(每例两管)分为A组和B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离心10 min和5 min,用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凝常规检测,并且应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 各项测定结果 在离心5和10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血小板计数A组(离心10 min)和B组(离心5 min)的测定结果 范围分别为(1~8)×109/L和(3~10)×109/L,均达到了乏血小板血浆的标准[<(10~20)×109/L][1].结论 凝血常规标本可以3000 r/min离心5 min后进行测定.
关键词: 离心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浓度 凝血酶时间 -
妊娠期特发性脂肪肝抢救成功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戴华敏,女,31岁,病案号1107046.主因第二胎孕近足月双胎,发现血压高15天,阵发腹痛2天于2011-4-21 10:10入院.平素月经规律,LMP:2010-6-24,EDC:2011-4-8(农历),停经后40天自测尿妊娠试验(+),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孕4+个月始觉胎动,孕期平顺,无阴道出血及保胎史,孕8+月双下肢水肿,无乏力、头晕、头痛、眼花等不适.现已孕近足月双胎,发现血压高15天,未治疗,阵发腹痛2天入院.既往体健,孕2产1,9年前顺娩一男性活婴.查体:T36.9℃,BP150/100mmHg,神志清楚,头颅未见异常,心肺未闻异常,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产科情况:宫高36cm,腹围102cm,胎位ROA/LOA,胎心135/150次/分,不规律宫缩,子宫无压痛,先露头,浅入盆.阴道检查:宫颈管未消失,质中,居中,宫口开大2cm,先露头,棘上3厘米.骨盆测量各径线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血常规示:WBC 4.45×109/L,HGB108g/L,PLT207×109/L;凝血酶原时间:12秒,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3.1秒,纤维蛋白原浓度4.94g/L,凝血酶时间17.2秒;尿蛋白(+).B超示:甲儿:双顶径9.0cm,股骨长6.5cm,乙儿:双顶径9.3cm,股骨长7.0cm.初步诊断:(1)宫内孕第二胎孕37+1周双胎有产兆;(2)重度子痫前期.入院后予解痉、镇静、降压等药物治疗;完善各项检查;定于4-22日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术前血生化检查示:空腹血糖3.85mmol/L,尿素4.0 mmol/L,肌酐69.0 umol/L,尿酸312.4umol/L,谷丙转氨酶716.3U/L,谷草转氨酶618U/L,总胆红素30.8umol/L,直接胆红素12.6umol/L,间接胆红素18.2umol/L,总蛋白62.8g/L,白蛋白32.9g/L,球蛋白29.9g/L;乙肝、甲肝及丙肝均未见异常.腹部超声示:肝实质弥漫性损害.术前考虑妊娠期特发性脂肪肝,再次向家属交待病情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