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脉期低强化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分析

    作者:裴响

    目的:分析动脉期表现为低强化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9例,其动脉期均为低强化.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增强特征及有无胆胰管扩张、周围血管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9例均为单发,男5例、女4例;平扫等密度7例,稍低密度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胰腺实质,门脉期、延迟扫描进行性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高于胰腺实质7例,2例呈等密度.结论:动脉期低强化pNENs多期增强CT具有一定的特征,延迟期高强化的表现有助于治疗前明确诊断.

  • 冠脉CTA"双低"扫描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晓琼;南喜文;彭泰松;徐建国;季兴华

    目的:探讨"双低"检查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像.方法:2016年11月—2017年2月、2017年7月—2017年10月临床拟诊或疑诊冠心病患各100例分别行"双低"检查(A组)及常规剂量检查(B组),纳入标准为心率≤90次/min,心率波动范围≤5次/min,BMI指数<25kg/m2.A组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压100kV,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 I/ml),B组为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压120kV,使用常规浓度对比剂(370mgl/ml);采用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和客观评价对图像质量,血管强化值,信噪比SD、信噪比SNR及辐射剂量进行评估.结果:A组主动脉的平均CT值(459.2±67.6)Hu,SD值(41.0±9.3),SNR(11.8±3.4);B组主动脉的平均CT值(480.6±57.6)Hu,SD值(39.6±13.2),SNR(13.2±3.8);两组SD及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6,P<0.001).A组DLP(188.7±20.4),CTDI(31.7±2.8),ED(2.6±0.3);B组DLP平均值(1166.8±86.9),CTDI(85.0±6.7),ED(16.3±1.2),A组辐射剂量相比B组明显减低,有效辐射剂量减低了84%.结论:冠状动脉CTA"双低"检查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明显减低造影剂浓度及辐射剂量.

  • 128层螺旋CT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蒋光仲;唐祖军

    目的:探讨卵巢癌的128层螺旋CT征象,提高卵巢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9月—2018年5月经手术病例证实的45例卵巢癌患者均行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并行冠、矢状位重建及动脉期血管三维重建.结果:卵巢癌表现为盆腔或盆腹腔肿块,肿块呈囊实性34例,囊性肿块6例,实性肿块5例,腹水18例,网膜增厚呈饼状改变8例,增强肿块实性成分、囊壁及囊间隔呈中度及明显持续性强化,囊壁及间隔不均匀性增厚,并见突向腔内结节影,8例可见卵巢动脉供血.结论:128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卵巢癌肿块形态、大小、密度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肿块强化特征及供血血管来源,从而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水平.

  • 腮腺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肖艳;王劲

    目的:探讨腮腺孤立性纤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例腮腺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腮腺孤立性纤维瘤CT表现为腮腺实性软组织肿块,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增强扫描呈"地图"样、"快进慢出"型强化并"血管漂浮征".结论:CT检查对腮腺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术前定位、判定良恶性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 64排螺旋CT经下肢静脉造影(CTV)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技术

    作者:杨培红;洛丽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经下肢深静脉造影(CTV)检查技术,旨在对下肢静脉血栓疾病进行诊断.方法: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对临床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范围为踝关节至髂骨上缘,自下而上扫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碘海醇)100~120ml,流速2.5ml/s,延迟扫描时间为180s,扫描层厚5~10mm,原始数据经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7例患者,5男2女.下肢CT静脉造影(CTV)横断位图像均良好显示.结论:下肢CT静脉造影(CTV)较下肢静脉造影术(DSA)及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方法简单易普及.

  •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排螺旋CT诊断

    作者:陈建;孟砺实

    目的:提高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认识和C 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肠系膜脂膜炎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分析其CT特点,并结合临床综合诊断.6例行全腹部CT平扫及两期增强扫描,10例行全腹部CT平扫,测量并记录肠系膜病变及腹膜后正常脂肪密度,数据经SPSS统计学分析;原始数据经影像工作站行多曲面重建(MPR)及大密度投影(MIP),分析病变的CT特点及病变与血管的关系结果:CT平扫示肠系膜区局部密度不均匀增高,肿块境界清楚,其内均见结节影及肠系膜血管影,其中12例可见"假肿瘤包膜征",13例结节周围出现"脂肪环征",11例血管周围出现"脂肪环征",2例肿块内可见钙化灶,7例邻近肠管可见受压推移,肠壁未受侵犯,腹膜后均未见肿大淋巴结.肠系膜病变CT值-16.1~-85.5HU,腹膜后正常脂肪CT值-100.8~-117.4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P<0.01).6例增强扫描肠系膜病变未见强化,肿块内结节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肠系膜脂膜炎的M S C 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对于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及无创随访有重要的作用.

  •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洪敏昌;彭艳;李浩;刘跃权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72例经手术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用多层螺旋CT机行全腹平扫及增强检查,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根据CT图像上肠管“移形带”区肠壁的厚度、密度和强化程度,肠管管腔和肠系膜区的形态和密度改变,结合病史分析肠梗阻的病因.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能确定有无肠梗阻存在,能提高对梗阻的部位、梗阻程度的判断,并且对梗阻病因的明确有良好的辅助效果,临床诊断肠梗阻时可首选该方法.

  • 卵巢实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

    作者:韩轶;李瑞芬;田小君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虽为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类型,但实性肿瘤伴钙化较少见.本文通过1例实际病例,结合其CT平扫、MRI平扫增强、手术及病理结果,对该病进行了分析研究.

  • 继发性肺结核不典型CT影像表现

    作者:洪班怡;熊海荣

    目的:探讨继发性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而CT影像表现不典型的42例患者资料.结果:叶段实变型23例,CT表现为叶段片状实变,其中8例可见支气管气像,4例可见空洞.间质改变为主型6例,C 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网格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细支气管壁增厚,其中2例可见空洞.孤立结节肿块型13例,孤立结节10例,单发肿块3例,其中5例深分叶,边缘毛刺6例,4例可见空洞.结论:准确理解肺结核病变的影像特点,熟悉肺结核不典型影像表现,同时结合详尽的临床资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有标;伏红超;周慧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系统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胸部CT扫描患者1000例,并对其胸部图像进行重建,运用多种重建技术,如容积再现(VR)、小密度投影(MinIP)、曲面重建(CPR)等,观察其气管走行,研究发育变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0例患者资料中,正常者906例(90.6%),气管发育异常者94例(9.4%).94例发育异常者,原发性气管憩室40例;支气管桥8例;高分叉支气管8例,气管软化6例;心脾综合征-对称性支气管2例;支气管闭锁4例;马蹄肺1例;气管性支气管10例;肺底心段支气管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支气管变异,为临床诊治及术前定位提供可靠的的解剖学信息.

  • DTS技术在肺结节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浩;梁奕;胡庆华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DTS)在肺结节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疑有肺结节患者,均行胸部常规DR、胸部DTS以及胸部低剂量CT检查.由两位高年资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观察每例患者肺结节的数量及大小.以CT结果作为标准,分别计算常规胸部DR和胸部DTS探查肺结节的敏感性,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性.结果:52例患者中,胸部常规DR发现56个结节,胸部DTS检查发现98个结节,胸部低剂量CT检查发现101个结节.以CT作为标准对照,常规胸部DR检查和胸部DTS筛查肺结节的敏感性分别为55.4%(56/101)和97.0%(98/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部DTS检查能明显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是一种可靠的肺结节筛查手段.

  • 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杨滨;贾永红;杨波;狄莉

    目的:探讨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CT、MR影像改变特点及在临床应用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其中35例完成多排螺旋CT扫描,10例完成核磁共振扫描.结果:该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为:(1))腰骶椎椎体后缘局限性骨质缺损,缺损区边缘骨质硬化,(2))缺损区后方小骨块突入椎管,(3)可继发有椎管狭窄,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MRI主要表现包括:(1))椎体后缘不规则骨质缺损,(2)缺损区内可见椎间盘组织填充.结论:磁共振及多排螺旋CT对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都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中MSCT的价值要优于MRI.

  • 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嘉荣;周慧;伏红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资料,采用多方位曲面重建技术对肩胛骨进行成像,比较不同曲面重建技术对不同类型骨折的检出效果.结果:346例骨折中,肩峰骨折96例;喙突骨折68例,肩胛颈骨折18例;盂下结节骨折10例,肩胛骨内外缘骨折58例;上、下角骨折28例;上缘骨折44例;肩胛冈骨折24例,其中有40例肩峰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50例盂下结节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结论:多层螺旋C T(M S C 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显示骨折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路径选择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支持.

  • 双源CT"双低"检查联合前门控和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冰;付志辉;邵一萍

    目的:探讨双源CT采用70KV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270mg I/ml)联合前门控和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BMI小于25k g/m2且心率平稳且小于75次/分的患者25例,采用前门控70KV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比剂为低浓度碘(270 mgI/ml).记录每例患者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检查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为(1.21±0.03)mSv,远低于常规前门控和后门控扫描技术,每例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可达到临床诊断要求,评分均为3分以上.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70kV管电压和低浓度碘对比剂(270mgI/mL)的"双低"检查,联合前门控和迭代重建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同时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 颞骨HRCT扫描及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在外伤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忠荣;李世华;陈涛;戴维思

    目的:探讨颞骨HRCT及其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技术在外伤性面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外伤性单侧面瘫患者行颞骨HRCT轴位扫描及面神经管CPR,对照其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50例中,颞骨骨折46例:纵行骨折29例,横形骨折10例,混合型7例;C P R显示骨折线累及面神经管38例:膝状窝21例,鼓室段10例,乳突段4例,锥曲段2例,迷路段1例.手术证实面神经管骨折42例,术前漏诊4例,分别为:膝状窝1例、鼓室段2例及锥曲段1例.结论:颞骨HRCT扫描及CPR技术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全程及骨折部位,对外伤性面瘫的术前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分析64排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果与价值

    作者:陈刚

    目的:将64排CT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CT检查,对两组诊断方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CT诊断在分叶征、毛刺征、肺门肿大、棘样突起、血管集束征、胸水等征象检出率与X线诊断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CT诊断敏感行为95.92%(94/98),特异性为75.0%(6/8),X线检查敏感性为74.49%(73/98),特异性为38.10%(8/21),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相比,CT检查相对更高(P<0.05).结论:64排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可提升疾病各种征象检出率,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培阳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姜浩芝;林吉征;张鑫

    目的:研究培阳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影像学特点,进而改善对该病诊断水准.方法:收治经检查确认为NTM肺病的患者48例,肺结核患者60例,并搜集其影像学资料,进而对比分析其病变部位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肺结核病在中叶、舌段的检出率明显低于NTM肺病(P<0.05);而NTM肺病组支气管变大,嵌塞检出率明显比肺结核组高出很多(P<0.05);肺结核组小叶腺泡结节、中心性结节检出率比N T M肺病组高(P<0.05).结论:N T M肺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色,有助于临床诊断.

  • 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刘国忠;葛福利;聂新亚;吴琼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鼻窦炎CT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4月—2018年5月我院16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CT影像表现,分析总结病变的部位、软组织密度、钙化形态及位置、窦壁骨质改变等CT影像特征.结果:16例中单发13例,多发3例,单侧上颌窦12例,累及单侧上颌窦及筛窦2例,单侧蝶窦1例,双侧上颌窦1例.16例病变窦腔内见较高软密度组织影,病变密度不均匀,13例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内见斑点状、条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钙化影,7例有窦壁增生、硬化,4例窦腔缩小.结论: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为单侧、单鼻窦发病为主,窦腔不均匀稍高密度软组织影内斑点状、条状或结节状钙化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磨玻璃密度影在继发型肺结核中的影响因素及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吕艳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患者中GGO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结核科住院确诊初治涂阳继发型肺结核230例的影像与临床资料.结果:符合本文标准的磨玻璃影86例,占37.4%;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GGO发生率不一(21.4%~45.8%),男性较女性多,有显著性差异(χ2=0.005);女性合并糖尿病者少于男性,两者有显著差异(χ2=0.016);男性老年患者多于女性,两者有显著差异(χ2=0.007);女性GGO的发生率与病灶范围大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男性中GGO的发生率与病灶范围有显著性差异(χ2=0.005);GGO的发生率与患者是否发热有显著性差异(χ2=0.001).结论:磨玻璃密度影是结核炎性渗出病理改变在影像学上的反映,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干扰因素很多,正确认识磨玻璃密度影在继发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并紧密结合临床对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T影像诊断

    作者:陈静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 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23例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从41岁至71岁.结果:部位:肠系膜上动脉主干9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全部、单发分支9例;腹腔干、肝总动脉1例;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1例;脾动脉、肝总动脉1例;胃左动脉1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1例.(1)C T平扫均显示血管增粗,内见新月形或环形、条状密度增高;C T A示血管增粗伴管壁增厚无强化,管腔狭窄.(2)可合并内膜渗漏、破裂出血、缺血性肠病及继发夹层.结论: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表现典型,CTA是诊断该病的快速、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1885 条记录 1594/1595 页 « 12...15871588158915901591159215931594159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