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经》疟病源流
<内经>中称"疟"有"温疟"、"风疟"、"疟寒之疾",并认为疟的发生与风邪和寒邪密切相关.<素问·疟论>根据疟病寒热发作的先后和有无分为寒疟、温疟、瘅疟.<素问·刺疟>还有足六经之疟、五脏疟和胃疟的"十二疟"之别,针刺治法亦各异,可见<内经>中关于疟病的认识是非常完善的.
-
利比里亚94例疟疾患者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中国第14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对94例疟疾患者的诊治情况及防治体会,为后续维和医疗分队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收治的疟疾病例患者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94例疟疾患者症状均在1~6d得到控制;口服抗疟药后多数患者发热、头痛等症状在2d内消失,个别患者疗程结束后仍有低热,继续抗疟疾治疗1个疗程,均在5d内缓解症状;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患者经给予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后,治愈率达100%,仅有1例再燃,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疟疾是可防可治的,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可以预防疟疾发病;中国国产抗疟疾药物经实践证明是高效、速效、价廉的抗疟药.
-
疟疾的辨治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是由蚊虫吸取患疟病人血液中的疟原虫而传播的.多发于夏秋季节,故消灭蚊虫是切断传染途径的中心环节,即可杜绝传染.大城市中发病率较低,山区农村中尤为常见.西医临床遇上发热病人,经过验血找到疟原虫即可确诊.采用金鸡钠霜制剂有特效.
-
漫谈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又名桂枝白虎汤,载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治>篇.方由白虎汤加桂枝组成,药如:知母18克,生石膏30~50克(先煎),甘草(炙)、粳米各6克,桂枝9克,原方为煮散剂,上药剂量系汤剂之用量.
-
济南市历城区一例疟原虫感染者调者报告
疟疾一般称"发疟子"、"打摆子"、"发脾寒",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建国初期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病、丝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钩虫病)之一.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台湾到新疆都有疟疾存在.我们所调查的是一名曾外出到海南岛打工的人员.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北京地区15例输入性恶性疟病情及误诊分析
恶性疟为热带地区多发的寄生虫病,但因近年来人口流动频繁恶性疟病例在北京时有发生.若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常会发生误诊或延误治疗而影响预后.我院于1985年5月~2000年3月收治15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其中13例治愈,2例脑型疟因误诊死亡.报告如下.
-
海南省农垦系统6年疟疾病例调查结果
海南农垦所属农场多数分布在地形复杂的边远山区,属疾任务更是艰巨.因此,控制疟疾任务是艰巨.特别是流动人口日益频繁,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疟区,对于疟病的暴发或扩散是个潜在的危险.兹将1992~1997年在农场侦查疟疾病例结果概述如下.
-
《温病条辨》疟病诊治特色探析
吴鞠通<温病条辨>论治疟病虽延用历代不同的命名和分类,但对其发病和传变规律的阐述,仍充分体现三焦辨证的基本思想.吴氏论疟对"已有成法可循者",虽未再尽录,但对"前人之来备",则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着墨发挥,补充有加:治疟病偏于热重伤阴者,创青蒿鳖甲汤;重脾胃强后天,治疟病有偏湿偏热之分;创气虚留邪论.治久疟从升阳益气立法.
-
疟病方证与临床——《金匮要略》方证与临床系列之七
疟病,乃人体感受疟邪、邪居半表半里而出现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为主证的一类病证.疟病在<素问>中已有专篇论述,如<疟论>、<刺疟>等篇.另外,在<素问>其它篇章中亦有提及,如<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夏伤于暑,秋必阂疟."[1]<金匮要略>所论之疟病,既有对<素问>相关论述的继承,又有新的发展.其证治方药,<金匮要略>共载5条原文、3首方剂,并附载<外台秘要>方3首[2].今对疟病方证予以统贯论述.
-
从化市1989~2000年疟疾防治分析
从化市属于广州市辖县级市,位于广州市北面.60年代以前为疟疾高发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并存.建国后,大的两次暴发流行分别发生于1953~1958年及1963~1966年.经过长期的抗疟工作,从1967年开始,间日疟成为我市疟病流行唯一虫种,此后未发现本地感染恶性疟和三日疟病例,疟疾病例也呈散发状态并且发病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1988年经省政府地方病防治小组办公室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
-
清远市1996-2000年疟疾防治效果研究
目的总结"九五"期间我市疟疾防治效果,为制定"十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广东省疟疾防治技术常规>要求,开展防治效果研究.结果五年共血检发热病人90865例,阳性率为0.51%,比前5年(1991~1995)下降81.29%;本地居民疟疾平均年发病率为1.44%/10万,外来流动人口发病率为45.41/10万;丘陵山区和平原区发病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采取防治传染源和防蚊灭蚊并重的综合措施,发病率逐年下降,防治效果显著.
-
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一线县、二线县、及一线三个县的一线自然村、二线自然村的疟疾流行情况,为制定边境地区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FAT对中缅边境沧源、耿马及孟连一线县与双江县、永德县二线县,边境线3县一线自然村和二线自然村进行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电脑软件EPI6X2检验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一线县抗体阳性率23.88%(568/2379),二线县抗体阳性率1.40%(10/712),一线县显著高于二线县(x2=180.54;P<0.01).一线县的一线自然村抗体阳性率33.05%(467/1413),二线自然村抗体阳性率10.46%(101/966),一线自然村显著高于二线自然村(x2=159.92;P<0.01).结论IFAT 抗体阳性率和阳性GMRT说明靠近边境地带比远离边境的地带疟疾流行更为严重.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的防治工作,才能控制边境疟病流行.
-
伯氏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PbMSP4/5基因高效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含伯氏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PbMSP4/5(Plasmodium berghei merozoite sHrface protein 4/5)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进一步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量,为研制有效的转基因植物疟疾疫苗打下基础. [方法] 分别以提取的番茄和伯氏疟原虫的基因组DNA 模板,通过SOE PCR,即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拼接番茄果实特异表达启动E8的核心序列(约1.11 Kb)及PbMSP4/5基因(704bp),拼接后的序列为EM.用EcoRI和Hind Ⅲ分别双酶切EM序列及表达载体pCAMBIA1302,连接转化,得到的重_组质粒pCAMBIA1302-EM用电击法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3. [结果] 重组质粒经PcR及酶切鉴定证明已成功转化.[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PbMSP4/5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
《外台秘要》对中医外感病学的贡献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外台秘要>在伤寒、温病、天行、疟病等的内容,阐述其在中医外感病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