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脑桥脑角肿瘤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小脑桥脑角肿瘤的治疗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小脑桥脑角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21例肿瘤中,通过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6例胆脂瘤全切,7例听神经瘤6例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2例脑膜瘤全切,4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死亡1例,4例有不同程度第、Ⅶ对脑神经受损症状.结论 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肿瘤,能够大限度地减少对脑干,周围神经及重要血管损伤,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疗效,应作为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的首选方法.
-
小脑桥脑角区及岩斜区的临床断层解剖学研究
目的:观测与岩骨轴向垂直的小脑桥脑角区和岩斜区的断层解剖结构,为该区的手术显露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5具(共l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成人尸头,取与岩骨轴向相垂直的乳突内侧缘、茎突内侧缘、颈内动脉外口内侧缘和岩尖内侧缘等颅底外标记点,做成小脑桥脑角区和岩斜区的若干断面,然后在8×4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观测其断面形态及毗邻结构.结果:获得上述解剖标记处的小脑桥脑角区和岩斜区的断层照片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数据.结论:此项解剖学研究联系临床实际,为临床手术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
内听动脉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内听动脉的应用解剖及病理变化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中外文献,对内听动脉的形态学及其相关疾病病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内听动脉作为内耳的主要供血血管,与突发性耳聋、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内听动脉瘤的关系密切.结论:通过对内听动脉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对突发性耳聋、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内听动脉瘤的认识,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关键词: 内听动脉 小脑桥脑角 突发性耳聋 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 -
乙状窦距外耳道的距离与迷路后间隙的关系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测量乙状窦前缘与外耳道后壁及与后半规管弧顶之间的距离,为经迷路后间隙进行的内镜辅助下的桥小脑角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正常完整颅底)15例 (30侧,性别不限),乳突轮廓化,迷路骨骼化,乙状窦全程解剖.测量乙状窦前缘至后半规管弧顶之间及其到骨性外耳道后壁之间短距离.经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 乙状窦前缘与外耳道后壁之间距离的平均值15.65±1.26 mm,乙状窦前缘与后半规管弧顶之间距离的平均值10.83±0.85 mm,两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672,P<0.01).结论 通过测量乙状窦前缘与外耳道后壁之间的距离可用于评估迷路后间隙的大小,从而对桥小脑角手术入路提供参考.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较为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患,大多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小脑桥脑角处的三叉神经后根,受到异位血管的压迫,而解除异常压迫后,疼痛得到缓解或解除[1].目前显微血管减压(MVD)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我院于1997年1月~1999年3月,采用MVD治疗三叉神经痛1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就有关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
小脑桥脑角综合症(炎症)-附1例报道
小脑桥脑角炎是发生于小脑桥脑角处的炎症,国内外报道较少.作者曾收治1例,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女,20岁,学生,因突发眩晕、伴右侧面部麻木10天入院.患者于10天前因受凉后感晕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行走不稳、而就诊,当时拟诊为"美尼尔氏综合症",而给予对症治疗.
-
小脑桥脑角综合症(炎症)-附1例报道
小脑桥脑角炎是发生于小脑桥脑角处的炎症,国内外报道较少.作者曾收治1例,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女,20岁,学生,因突发眩晕、伴右侧面部麻木10天入院.患者于10天前因受凉后感晕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行走不稳、而就诊,当时拟诊为"美尼尔氏综合症",而给予对症治疗.
-
瘤蒂征在MRI诊断小脑桥脑角听神经瘤中的价值
听神经瘤是小脑桥脑角的常见、多发肿瘤,但有时易与其他肿瘤混淆.本研究分析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桥脑角听神经瘤MRI表现,探讨"瘤蒂征"对小脑桥脑角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
-
1例巨大胆脂瘤摘除术患者的护理
胆脂瘤又称珍珠瘤或上皮样囊肿,简称IEC(intrucranial epidermoid cyst),由胚胎神经管发育过程中残留的皮肤组织发展而成.发病部位以小脑桥脑角常见.肿瘤大多于成年后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第Ⅴ~Ⅷ对颅神经、小脑及脑干损害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严重者发生脑疝而死亡.我科于1999年8月收治了1例经MRI 诊断为左小脑桥脑角胆脂瘤并脑积水的患者.该患者肿瘤巨大,部位较深且位于重要功能区 ,手术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经过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预见性观察和全方位的护理,疗效良好,患者病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介绍如下.
-
小脑桥脑角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血管母细胞瘤是后颅窝较常见的良性肿瘤[1],多数以囊为主体,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常误诊,由于血供丰富,手术全切困难.随着影像诊断水平和显微技术提高,近年来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诊疗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对小脑桥脑角血管母细胞瘤的认识仍不足,易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1月-2004年12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脑桥脑角血管母细胞瘤9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
小脑前下动脉远端(内听道内)动脉瘤一例
患者女性,37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意识清楚,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急诊行CT检查显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以桥前池环池为重(Fisher分级Ⅲ级).遂行DSA检查,发现右小脑前下动脉(AICA)远端动脉瘤.术前准备完善后,于发病36h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右枕下乳突后入路.显露右侧小脑桥脑角,清除凝血块,见AICA与面听神经伴行进入内听道,且有一动脉从内听道内穿出主要供应小脑,考虑为AICA返回支.而DSA显示动脉瘤位于AICA动脉襻顶端,可能在内听道内,这与术中所见相符.显露AICA颅内段未见动脉瘤,遂磨开内听道,剪开硬膜;临时阻断AICA近远端,分离面听神经,游离AICA,在其血管襻顶端发现动脉瘤,半梭形,大小约3mm,瘤顶指向外侧.显露满意后将瘤颈夹闭.以罂粟碱棉片湿敷AICA,搏动良好,无狭窄.术后1周复查DSA,动脉瘤消失.听诱发电位(AEP)右耳未引出反应;右侧轻度面瘫.
-
小脑桥脑角海绵状血管瘤卒中一例
患者 男性,19岁.2005年8月28日因"听力下降伴头痛头昏1周,加重2d"入院.入院情况:神志嗜睡,言语应答不清晰,走路步态不稳,右侧额纹、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四肢肌力Ⅳ级.共济运动检查:指鼻试验、跟膝腱试验右侧阳性,左侧阴性;轮替试验左侧笨拙,闭目难立征阳性.
-
颅底肿瘤术中急性脑肿胀
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一般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36~63岁,平均44.5岁;病史长3年,短2个月.2.肿瘤部位及性质:蝶骨嵴脑膜瘤2例,听神经瘤5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1例;7例肿瘤的体积大于4cm.
-
内耳血供阻断对听觉影响的实验观察
以兔为实验对象,模拟耳神经外科手术暴露小脑桥脑角的过程,观察内耳血供阻断不同时间与听觉损伤的关系,为提高耳神经外科手术的听觉保留效果提供借鉴. 一、材料与方法
-
内镜下迷路后入路小脑桥脑角区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下迷路后人路小脑桥脑角区解剖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 在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上模拟内镜下迷路后入路手术,观察内听道与桥脑小脑角区各组颅神经之间的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以外半规管水平上的后半规管后缘为标志点:后半规管后缘距内耳门后缘(15.89±1.61)am.距三叉神经下缘(27.43±3.25)mm,距舌咽神经上缘(19.39±2.57)mm;后半规管后缘-内耳门后缘连线与后半规管后缘-舌咽神经上缘连线的夹角为16.78°±2.06°,后半规管后缘-内耳门后缘连线与后半规管后缘-三叉神经下缘连线的夹角为16.25°±2.88°.结论 内镜下迷路后入路小脑桥脑角区手术具有损伤小,暴露清晰,多角度观察等优点,对于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
乙状窦后进路小脑桥脑角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进路小脑桥脑角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116例乙状窦后进路小脑桥脑角手术的患者中,6例发生颅内感染,治疗措施包括:应用抗生素、腰穿放液引流、庆大霉素鞘内注射等.结果 6例颅内感染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应严密预防小脑桥脑角手术的颅内感染,一旦发生则应根据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
关键词:
-
仰卧位在小脑桥脑角病变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仰卧位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CPA)病变的特点.方法 选择小脑桥脑角病变患者39例,其中听神经鞘瘤15例,脑膜瘤5例,胆脂瘤2例,三叉神经痛11例,面肌痉挛6例.术中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术侧肩部垫高.常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并暴露出肿瘤病灶或责任血管.分别实施肿瘤切除术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仰卧位的体位准备时间短.该体位下小脑塌陷充分,术野暴露满意,未行小脑切除.术毕小脑无明显脑组织挫伤,无皮肤压疮和臂丛神经损伤.肿瘤全部切除18例,次全切4例.微血管减压手术中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完全隔离,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本方法能够简便且较为满意地暴露CPA,可满足经乙状窦后入路CPA肿瘤切除术和微血管减压术.尤为适合年长者、体质虚弱者及肥胖者等.
-
显微手术切除小脑桥脑角胆脂瘤24例临床分析
胆脂瘤又称为表皮样囊肿、表皮样瘤、珍珠瘤等,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自1999~2001年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脑-桥脑角胆脂瘤24例,现报告如下.
-
前庭神经鞘瘤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亦称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是颅内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良性肿瘤的10%,占小脑桥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的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