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覃善都;罗建春;马利贤;黄蓉芳;钟家莹;赵子粼

    目的 探讨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按服药情况分为联合治疗组28例,基础治疗组28例.两组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组同时联用氯吡格雷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36个月的总有效率(100%、96.15%)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82.14%、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3为4.20%±2.20%、CD62P为1.60%±1.42%)优于对照组同期(7.02%±2.41%、4.6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未发生出血、消化道溃疡、肿瘤等不良事件.结论 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

  • 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范晓莹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本院94例择期行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7例。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指导治疗,研究组经血管内超声指导治疗。对比两组支架置入率,术后1年随访,统计两组再狭窄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支架置入率93.62%高于对照组76.60%,病死率2.13%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超声技术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置入率,降低病死率。

  • 216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编码错误分析及探讨

    作者:李建军;黄碧波;岑强;赵光磊

    目的 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编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收集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出院病案共216份,按照ICD-9-CM-3编码原则,分析主要手术填写及编码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医师填写该类主要手术时共存在错误69份,总错误率为31.9%.编码员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为遗漏血管手术数量,占53.2%.结论 加强对心内科医师有关冠脉支架置入术ICD-9-CM3知识的专项培训,提高编码员自身业务水平及编码能力,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编码的错误率.

  • 解剖M-型超声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室壁运动变化

    作者:徐婷燕;施仲伟;胡厚达;张凤如

    目的:采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的改变.方法:30例行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在术前72 h内、术后72 h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室短轴二尖瓣切面和乳头肌切面的二维图像中获取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后间隔等节段的解剖M-型超声图像,测量这些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结果:30例患者术后72 h内检查显示,LAD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收缩期增厚率较术前显著增高.25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其LAD对应节段的术后72 h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并维持至少3个月;采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测量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能准确评价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 心肌应变率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梗死心肌局部功能研究

    作者:白云艳;董晓秋;连杰;毕伟;金丽娟;刘宗泓

    后3个月梗死周边心肌应变率明显增加及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1),术后6个月梗死周边心肌应变率明显增加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1).结论 SRI可以无创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局部功能的变化.

  • 血栓抽吸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海伟;王效增;荆全民;马颖艳;徐凯;王耿;王斌;关绍义;赵昕;韩雅玲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TA)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4年7月因 STEMI 入院且发病在12 h 内并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43例,其中 TA 后直接置入支架患者113例(TA 组),TA 后球囊预扩张(BP)患者330例(TA + BP 组)。主要终点: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次要终点:靶血管远段栓塞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 TA 组患者术后60 min 内 ST 段回落>50%的比例(69.0%比51.8%,P =0.001)显著大于 TA +B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A 组 TIMI 血流≥Ⅱ级在 TA 后即刻(76.1%比65.8%,P =0.043)、支架置入前/ BP 后(76.1%比62.4%,P =0.012)、支架置入后(92.0%比84.5%,P =0.042)及手术结束前(95.6%比91.2%,P =0.033)比例显著大于 TA + B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因 TIMI 血流欠佳或血栓负荷仍较重而补救性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抑制药的比例(16.8%比27.6%,P =0.026)及靶血管远段栓塞的比例(6.2%比13.3%,P =0.040)显著低于 TA + BP 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12个月的 MACE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TA 组患者总 MACE 发生率(5.3%比11.8%,P =0.041)显著低于 TA + B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 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改善 STEMI 患者终的心肌再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时间:更短还是更长?——《2014年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颜红兵;周鹏

    2014年8月30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在线发表了《2014年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指南》[1-2].新版指南在全面和系统复习了100项临床试验93 553例患者(随访262 090例患者-年)的基础上,对《2010年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指南》[3]进行了7大修订,其中1大修订是将接受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通常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时间缩短为6个月.然而,对于临床实践中DAPT时间究竟是更短(<12个月)好,还是更长(>12个月)好,引起了广泛争议.

  •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缺血或存活心肌的实用价值

    作者:孟舒;曹江;钱嵘;秦永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评价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病例组)和7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患者(对照组)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前后行RTMCE检查及双嘧达莫负荷后RTMCE检查,分析心肌血流再灌注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及相应的心肌显像峰值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和局部心肌血流量(A·β),评估用药前后各指标的比值变化.结果:静息状态灌注正常的病变节段,负荷前A、β及A·β与正常心肌无显著差异,负荷后A、β及A·β储备值明显低于正常心肌,缺血心肌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灌注明显改善.静息状态灌注异常的病变节段,负荷前A、β及A·β明显低于正常心肌,负荷后A、β及A·β储备值明显低于正常心肌,缺血心肌治疗后心肌灌注较治疗前有改善,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心肌.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行RTMCE检查有助于筛选合适的病例进行血运重建,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血脂控制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存瑞;白明;张博;王东;彭瑜;张艳;庞军;王燚;张钲

    目的:探讨血脂控制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1至2012-12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首次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11例,所有患者均常规口服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并于术后3~12个月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其中ISR组25例,无ISR组186例,所有入选患者于PCI术前及复查造影时采集外周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定量分析两次血脂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ISR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家族史、术前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吸烟、饮酒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36.0%)较无ISR组(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总胆固醇未下降(比值比=1.07,95%可信区间:0.38~2.62, P=0.0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控制在1.8 mmol/L以下或较PCI术前未下降50%(比值比=11.33,95%可信区间:3.62~35.52,P<0.01)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比值比=3.00,95%可信区间:1.04~8.67,P=0.04)与ISR呈正相关。结论:PCI术后总胆固醇未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是后期ISR发生的高危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风险明显增高。

  •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30天预后评估

    作者:沈刘忠;胡盛寿;徐波;吴永健;吕锋;熊辉;李立环

    目的: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术后30天预后结果,探讨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01至2017-01,在阜外医院接受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共533例(一站式复合技术组).应用倾向性评分法,筛选同期533例OPCABG患者(OPCABG组)与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患者进行1:1配对.主要终点事件为术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结果,包括术后胸管总引流量,血制品使用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等.结果:与OPCABG组相比,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术后胸管总引流量[714 (523,971) ml vs 965 (716,1220) ml, P<0.001]显著减少,降低了血制品使用率(19.7% vs 34.0%,P=0.024),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12.6(9.3,15.7)h vs 16.0(12.8,18.7) h,P<0.001]和ICU停留时间[21.7 (19.8,42.4) h vs 41.6(23.6,70.0) h,P<0.001];术后30天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再血管化事件及总体MAC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与OPCABG相比,创伤减少,早期治疗效果相似.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肌钙蛋白T增高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刘海波;高润霖;陈纪林;杨跃进;秦学文;乔树宾;吴元;陈在嘉

    目的: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CS)后肌钙蛋白T(TnT)增高的发生率,并探讨Tn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1例行CS(CS组)及34例行冠脉造影术(CAG)(CAG组)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TnT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了测定.仔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术中情况,并密切观察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严重冠脉事件(如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等).结果:CS及CAG后TnT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5.9%(3/51)及2.9%(1/34),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P=0.53).行CS的患者中,术后TnT增高的3例患者支架置入处均有分支血管闭塞,其中2例术前TnT已高于正常.术后TnT增高与不增高者之间,CK-MB增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结论:CS后TnT增高的发生率很低;术后TnT增高与支架置入处分支血管闭塞、术前近期已有微小心肌损伤等有关.术后TnT增高对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可能无预测价值.

  •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治疗

    作者:胡小莹;邱洪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接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种抗栓治疗方法,以寻求对此类患者的佳治疗方案.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贾亿卿;王立秋;林朱森;陈瑞丰;黄立嵩;郑吉波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行PCI患者208例,其中AKI 21例,无AKI(NAKI)187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手术参数,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NAKI组相比,AKI组血压(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P<0.05),手术时间及造影剂通过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为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流缓慢和PCI及造影剂通过时间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

  •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小板活化的变化

    作者:彭俊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在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3~62岁,平均年龄(53.6±2.8)岁。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受试者为对照组。使用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数量(PLT)及血小板压积(PCT),手术前后不同时段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可溶性P-选择素(CD62P)、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时间与CD62P及PAC-1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PadT、PagT、MPV及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33±3.22)% vs.(40.69±3.08)%],[(66.25±4.17)% vs.(57.38±3.89)],[(11.43±1.16)fL vs.(9.74±1.03)fL],[(17.08±1.42)%vs.(12.13±0.72)%],PLT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7.49±23.64)×109/L vs.(224.38±46.33)×109/L],[(0.16±0.06)%vs.(0.25±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即刻的CD62P及PAC-1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术后4 h、8 h、12 h及24 h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时间与CD62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33,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虽可较好地改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但仍需预防血栓产生。

  • 行为转变理论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丰小星;周莹莹;顾岩;王宏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行为改变阶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2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与对照组(65例),干预组给予为期6个月的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行为变化阶段、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评分、血栓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支架血栓事件与再入院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干预强化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改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远期预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ASI术后心理疏导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卫华;李田昌;陈宇;裘毅刚;赵力;黄毅雄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CASI)后心理疏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于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CAS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2例设为CASI组,选择同期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应用SAS焦虑问卷(Self-Rating Anxiety Scale)、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方法采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SI组行SAS焦虑问卷、抑郁量表评分异常,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者,焦虑及中重度抑郁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疏导治疗3个月后复测上述量表,可以看到CASI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明显改善CASI术后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对延缓疾病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作者:

    关键词: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66例的护理

    作者:李敏秋

    目的 分析6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6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病情观察、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中与医生积极配合,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

  • 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谷庆波

    目的 探讨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7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参考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段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9%(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参考组,患者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电图ST-T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绞痛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值得推广.

  • 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比分析

    作者:余德龙;顾晔;胡利群

    目的 研究分析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行支架置入手术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治疗,对照组给予动脉造影指导下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置入率和不达标率分别为93.75%、5.33%,均优于对照组的76.25%、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复发率、再狭窄率8.75%、11.25%,与对照组的7.50%、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死亡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相比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可有效提高置入率,扩大置入支架后血管总截面积和斑块面积,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