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

    作者:韩秋;刘彦丽;张玲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及主动脉瓣上流速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置入术后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情况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PW-DTI技术对5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分别干术前24h、5d、15d检测左室梗死区对应心肌节段的基底段、中段心肌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比较支架置入前后梗死区局部心肌收缩速度变化;同时检测支架置入术前后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变化,记录并测量支架置入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术后5d左室受累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5d受累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术前及术后5d均明显增加,P<0.01;术后5d主动脉瓣上流速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5d主动脉瓣上流速较术前及术后5d均显著增加,P<0.01;术后5d LVEF较术前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5d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随时间延长心肌收缩功能显著提高,组织多普勒成像可直观、定量估测受累心肌恢复情况;主动脉瓣上流速亦可直观评估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善情况,流速变化较组织多普勒及左心功能测定更加直观简便.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作者:纪斌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53例(共97枚支架).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各项指标.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5.9%、66.7%和91.4%,两种方法评价支架内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评价支架内再狭窄有很好的可行性及较高的评价能力,可作为可靠筛选检查手段排除支架内再狭窄.

  • Von Willebrand因子、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变化

    作者:于宗良;杨向军;李勋;惠杰;蒋廷波;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前后血液中Von Willebrand因子(vWF)、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的变化对病情判断的意义,以及各指标间的联系.方法 22例CS术患者,随访3~12月,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等检查分为再狭窄组(6例)和无再狭窄组(16例).分别在手术前后24小时取血测vWF、CRP和cTnI.结果两组术后三指标均升高,再狭窄组术前和术后的变化都高于无再狭窄组,术后的vWF和CRP显著相关.结论 vWF、CRP和cTnI可作为CS术前后判断病情的有效指标.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随访

    作者:钟勇;江时森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作者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胎盘生长因子对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价值

    作者:王超群;李晟;田志广;张怀勤;张艳丽;戴晓春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中的表达及其对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入住本院心血管内科胸痛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测定其血浆PLGF水平.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按是否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把冠心病组分为支架置入组(PCI组)、非支架置入组(非PCI组);按累及冠脉病变血管数把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测定其术前与术后第1天的PLGF水平.结果 1)冠心病组术前PLGF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前与术后PLGF水平在PCI组明显高于非PCI组,但均低于各自组术前,P<0.05;3)在术前血浆PLGF水平多支组明显高于单支组与双支组,术后三组PLGF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术前单支组、双支组之间与术后上述三组各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比较,行PCI的PLGF水平均高于非PCI组,P<0.05.结论 检测血浆PLGF水平在胸痛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需要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病变PLGF水平明显增高,且通过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PLGF水平均明显回落,能初步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过渡期护理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

    作者:汤阿毛;姜爱玉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重要和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多数在2~3周病情平稳后出院,在家进行过渡期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实行过渡期护理后对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报道亦较少.

  • 医护患一体化管理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曹晓欣;廖旻媛

    目的 探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32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住院患者,按手术时间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1例.对照组在门诊接受常规检查及入院指导,住院后给予常规诊疗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入院前后焦虑状况;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SAS评分较低、睡眠潜伏时间较短,而睡眠时间较长、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能够减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焦虑程度,并提高其睡眠质量及满意度,可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医护患信任度.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曹勇;吴张平;石国平;吴超然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纤维化指标、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同时观察冠心病生活质量测评专用量表(SAQ)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型前胶原(PCI)(149.36±13.25)μg·L-1、Ⅲ型前胶原(PCⅢ)(47.23±5.12)μg·L-1、层黏蛋白(LN)(181.33±13.20)μg·L-1、透明质酸(HA)(132.24±11.87)μg·L-1以及醛固酮(ALD)(158.72±14.88)ng·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7±16.53)、(69.71±6.38)、(207.04±16.72)、(170.41±14.87)μg·L-1,(231.07±26.21)ng·L-1(t=13.64,20.19,8.84,14.74,17.64;均P<0.01);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3.40±6.18)%和6 min步行试验(6MWD)(402.13±31.16)m明显高于对照组(55.18±6.26)%、(341.46±36.28)m(t=7.03,10.43;均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0.14±4.85)mm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47.76±5.63)ng·L-1明显低于对照组(47.76±5.63)mm、(2.98±1.44)ng·L-1(t=7.54,5.72;均P<0.01);观察组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及结构,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全程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熊敏;林宇洵;郭维英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全程教育及监督。观察出院后6、12个月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观察组出院后6、12个月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冠心病知识达标率、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

  • 四逆汤预防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40例效果观察与护理

    作者:高升琴;宋开友

    将8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四逆汤.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34例复查,3例(8.82%)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对照组32例复查,5例(15.63%)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应用四逆汤可有效降低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何光兰;孟凡爱;魏丽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方法:对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66例进行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股动脉压力、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结果:66例中21例术中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经及时发现并作相应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安全送回病室.结论:及时发现术中各种并发症并正确处理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成功的关键措施.

  •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狭窄尿毒症患者的外周血血栓弹力图观察

    作者:刘力;王志权;马志强;朱启明

    目的 观察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狭窄的尿毒症患者外周血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的变化,探讨合并冠心病的尿毒症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狭窄的原因.方法 选择冠脉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尿毒症患者37例为观察组,冠脉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无支架内再狭窄的尿毒症患者3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坚持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抗血小板.观察组患者确诊支架内狭窄、对照组患者随访结束后,血液透析前1 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查,检测血栓大弹力度(MA值)和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MA分别为64.6±5.7、58.9±5.4,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分别为44.4%±13.3%、54.2%±12.3%.两组MA和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相比,P均<0.05.结论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的尿毒症患者外周血TEG检查结果MA升高、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下降.合并冠心病的尿毒症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狭窄的原因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导致的血小板高反应.

  • 房颤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三种抗凝方案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向春林;何燕;曾龙佳;许建;罗蓓蓓;王蓉;舒成霖;梁宏彬;龚艺贞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三种抗凝凝方案用于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搜集有关房颤患者PCI术后抗凝凝方案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或队列研究;抗凝方案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三联抗凝治疗(华法林联合DAPT,TT)以及华法林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W+SAP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3月。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ADDIS1.16.6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三种抗凝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包括2484例房颤患者,均为亚洲人。纳入研究收敛性良好,非一致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TT组缺血性卒中风险低于DAPT组(OR为0.32,95%CI为0.08~0.80,P<0.05),三种抗凝方案缺血性卒中风险由低到高依次为W+SAPT、TT、DAPT。TT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低于DAPT组(OR为0.55,95%CI为0.28~0.97,P<0.05),三种抗凝方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由低到高依次为TT、DAPT、W+SAPT。TT组大出血事件风险高于DAPT组(OR为3.24,95%CI为1.79~5.81,P<0.05),三种抗凝方案大出血事件风险由低到高依次为DAPT、W+SAPT、TT。结论对于亚洲房颤PCI术后患者,采用TT方案抗凝凝可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但增加了出血风险;DAPT方案抗凝则卒中风险较高;W+SAPT或许是平衡栓塞风险与出血风险的方案。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婕;顾晔;成忠;邹武松;叶顺传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ACS患者(ACS组)81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其中仅行药物治疗30例(非CSI亚组);行急诊CSI治疗51例(CSI亚组);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ACS的人群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冠状动脉治疗(造影)前,后1 h、1周、1个月时血浆ADMA水平,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期血浆ADMA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组血浆AD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CSI亚组患者血浆ADMA水平迅速且持续的降低(F=11.8,P<0.0001);非CSI亚组血浆ADMA水平缓慢下降(F=16.3,P=0.000);③对照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后血浆ADMA水平升高,但总体水平低于ACS患者(F=7.4,P=0.000).结论:CSI不仅不会使血浆ADMA水平增加,还能进一步降低其水平,其影响血浆ADMA水平的机制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对血浆ADMA水平的影响机制可能不同.

  • 术前冠状动脉CTA评估支架参数与PCI放置支架参数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新峰;关文华;骆宾

    目的 对比分析术前冠状动脉CTA(CCTA)预估冠状动脉支架参数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支架参数的相关性与差异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测量30例患者PCI术前1周内的CCTA图像,对其中50枚病变进行支架直径及长度的预估,并与PCI术中实际放置的50枚支架直径及长度进行比较.结果 (1)CCTA预测的支架直径及长度与PCI术中实际放置的支架直径及长度有明显的相关性(r=0.860,P<0.05;r=0.680,P<0.05);(2) CCTA预测的支架长度与PCI实际放置的支架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0,P<0.05),其中CCTA预测的支架长度大于PCI实际放置的支架长度共43枚(86.0%).结论 CCTA预测支架参数与PCI有较好的相关性,CCTA预测的支架长度往往大于PCI实际放置的支架长度,应引起临床重视.

  •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影响?

    作者:李晶晶;武欣迎;徐隽;杜丽芬;宋红萍;陈冠容;顾晔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是否需要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156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和2014年1月—12月466例(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未使用和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与支架植入术相关的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2%,1.3%(P>0.05);血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1.9%(P>0.05),以及与手术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 经胸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新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作者:房瑞祥;贾绍斌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无创性经胸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新技术(Transthoracic color Doppler coronary flow imaging)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通过应用这一无创方法对比术前和术后CFR的测量结果变化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生理功能的改善的价值.方法 61例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4±10岁,其中心绞痛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对心绞痛患者36支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3支梗死相关动脉,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CFR的对比分析.结果 进行了PCI 的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较术前血流储备均明显增高,(心绞痛组1.82±0.64和2.52±0.76,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1.78±0.73和2.2±0.31,P<0.05).结论 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测定CFR作为冠脉介入治疗效果的一种简便、安全、无创的评价方法,冠心病患者成功的支架术后CFR明显增加,表明支架术后能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其生理功能,充分证明了PCI治疗的有效性.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运用盐酸替罗非班抗凝的护理对策

    作者:施佩红

    总结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运用盐酸替罗非班抗凝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用药护理、出血护理、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运用盐酸替罗非班抗凝效果较好,配合精心护理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廖春梅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5月冠心病患者80例,均行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程度大于75%,给予患者适宜支架置入,在围手术期进行系统护理.结果 80例患者均一次放置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对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及术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前后P-选择素及hsCRP的变化——附100例报告

    作者:张萍;刘晓桥;钟雷;黄山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00例拟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按其不同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9例)、AMI组(22例),将3组患者手术前的P-选择素、hsCRP水平与正常标准值比较,并将术后各个时间点(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上述两项指标与同组术前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术前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均为P<0.05),且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于术后6小时,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AMI组于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3组术后同一时间点P-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患者术前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均为P<0.05),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MI组患者术前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P<0.01);3组术后各时间点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冠心痛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行支架置入术后其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均更明显,故应在行支架置入术前后予以相应的药物预防及强化治疗.

72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