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易激灵2号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主要症状,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未分型,其中以IBS-D为常见[1-2].IBS-D在中医学属"泄泻"、"腹痛"或"便秘"等范畴.临床研究显示,肝郁脾虚证是其常见证型[3],但在南方地区以肝郁脾虚证与脾胃湿热证兼杂更为多见[4].笔者以抑肝扶脾、清热利湿为法,自拟易激灵2号方治疗本地区IBS-D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易激灵2号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抑肝扶脾、清热利湿法对广东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61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采用以抑肝扶脾清热利湿立法的方药易激灵2号随证加减;西药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丁片0.1 g/次,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0.5 g/次,每日3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的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7个维度积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西药组RP、BP、GH、RE 4个维度明显改善(P<0.01,P<0.05),RE、BP、GH、SF 4个维度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后3个月,中药组RP、GH、RE、BP、SF、MH 6个维度明显改善(P<0.01,P<0.05),西药组RP、BP、GH、RE 4个维度明显改善(P<0.05),RP、GH、SF、RE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抑肝扶脾、清热利湿法治疗广东地区IBS-D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
-
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或间歇发作,而缺乏胃肠道器质性变化和生化异常的解释.该病对于年龄没有明显的规律,根据症状归于中医学上的腹痛,便秘,腹泻等范畴.但总体上以年轻人居多,本病的发病率可占人群总数的15%,在消化疾病的门诊可占到 30%~50%.目前本病的原因尚未明确,现代医学亦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传统中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进展较快,疗效确切.我们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一)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证,其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无湿不成泻,脾病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多因湿盛伤脾,或食滞中焦所致,病属实证.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多由脾虚健运无权,湿浊内生所致,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疗基本原则是运脾化湿,以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为总旨.具体须审证求因,采用温化寒湿、清热化湿、清暑祛湿、健脾渗湿、抑肝扶脾、补火暖土等法,灵活用药.
-
陆敏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中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肠易激综合征称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陆敏教授认为久病失治、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为IBS-D病因,易导致肝失疏泄、脾虚不运,从而导致肝气乘脾.临证我们将抑肝扶脾、辅以交通心肾法用于治疗IBS-D,颇有良效.
-
论“脾者肝之属”
脾脏的升降气机、运化水谷、生成运行血液、主思虑等方面的功能多受肝脏辅助和协调.脾者肝之属,脾运赖肝以疏、脾统赖肝以藏、脾升赖肝以扬、脾思赖肝以调.脾病多受肝脏的影响,肝病常先传病于脾,肝病多传病于脾.在临床上理清肝脾关系治脾不离肝,对临床辨证和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
抑肝扶脾法治疗泄泻
1病历摘要陈某某,男,52岁.2002年7月16日初诊.3个月前开始出现腹泻,大便稀薄如水,日行3~4次,无红白粘冻,多次大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查阴性,腹部B超检查提示:"胆囊炎,泥砂样结石,胆液淤积,肝囊肿,脾胰未见异常",先后经多家医院中西医药物治疗未效.入晚腹泻明显,肠鸣腹胀,矢气为舒,体重3个月下降约10kg,舌苔黄,中部薄腻,舌质偏红,脉小弦.证属肝木乘脾,湿热内蕴,腑气不调.治宜抑肝扶脾,清化湿热.处方:
-
抑肝扶脾化痰祛瘀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c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通过抑肝扶脾、化痰祛瘀法治疗本病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连建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
[目的]总结连建伟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泄泻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侍诊的方法,收集病例,对连建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的理论及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并例举两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连师擅用经方、时方治疗慢性泄泻,并根据泄泻的特点,辨病变之脏腑、寒热、虚实,灵活变通组方用药.脾胃虚弱者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肝郁脾虚者予痛泻要方抑肝扶脾;脾肾阳虚方选四神丸合四君子汤补益脾肾,固涩止泻;寒热错杂者予乌梅丸寒温并用,温胃补虚,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连建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的临证组方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和总结.
-
丁甘仁辨治泄泻经验探析
[目的]探析丁甘仁辨治泄泻经验.[方法]研读《孟河丁甘仁医案》中有关辨治泄泻的医案,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特色等方面,对丁氏治疗泄泻进行解析.[结果]丁氏认为泄泻以脾虚湿盛为基本病机,十分重视肝肾在泄泻中的作用,治疗以健脾化湿为基础,注重抑肝扶脾、益火补土,治法涉及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抑肝扶脾、益火扶土、和中分利、利小便实大便、逆流挽舟、解表化湿、固涩等各种方法,善用党参、白术、山药以健脾,茯苓、泽泻、薏苡仁以利湿,藿香、佩兰、半夏、陈皮苦温燥湿,喜用白芍、木瓜、乌梅、防风以柔肝抑肝,常用附子、肉桂、补骨脂、益智仁以温肾助阳,尤其善用荷叶以升阳止泻.[结论]丁氏对泄泻辨证独到,用药轻灵,能融汇古今,博采众长,值得学习.
-
抑肝扶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4例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肠道动力紊乱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故在临床治疗中颇为棘手.笔者近年来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IBS 6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抑肝扶脾、活血化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47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7例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大者71岁,小者27岁,平均47.3岁;病程半年~20年.
-
杜克宽老中医"抑肝扶脾"思想初探
杜克宽教授是我省名老中医,从事教学、临床40余载,经验丰富,"抑肝扶脾"是杜师独特学术经验的精髓.现将杜师临证运用"抑肝扶脾"思想调治儿科杂病的治疗特点,介绍如下.
-
逍遥散治疗小儿杂病验案举隅
小儿由于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故容易导致肝木克伐脾土.逍遥散为调和肝脾的要方,用其治疗儿科各种杂病,符合小儿生理特点.
-
抑肝扶脾法治疗慢性腹泻70例
目的 观察抑肝扶脾法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慢性腹泻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抑肝扶脾法(主要药物白术、白芍、陈皮、柴胡、防风等),对照组35例服用西药(土霉素、四环素、氟派酸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6%,对照组为71.4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抑肝扶脾法能明显改善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明显优于西药组.
-
抑肝扶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抑肝扶脾法(主要药物:煅龙牡、钩藤、党参、白术等)治疗小儿厌食症;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0%;提示:抑肝扶脾法,治疗小儿压食症效果较好.
-
浅谈抑肝扶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笔者从肝郁脾虚论治,运用抑肝扶脾之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