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负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宋敏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粘稠度痰液的适宜吸引负压.方法 对我院2008.1 -2009.6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后患者25例.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选择不同的吸引负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度痰液在13.3 - 16.0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4 - 29s,Ⅲ度痰液在33.3kPa负压下吸痰,此时即可控制SpO2,无显著下降,又保证痰液在吸净时间在30s左右.结论 临床护士根据痰液粘稠度不同,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的损伤,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 耳鼻咽喉科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分析

    作者:邵静

    目的 分析并探讨耳鼻喉科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58例重危症行耳鼻喉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采取术前保持环境清洁、充足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气管等畅通,适当功能训练等方法,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58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及护理后,病情得到控制并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可解除梗阻、降低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问题;这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及素养,还要具备认真、仔细的职业精神.

  • 气管切开术致双侧开放性气胸1例

    作者:廖春花;肖映平

    双侧开放性气胸系双侧胸膜腔与大气相通,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发绀,必需及时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该院于今年3月成功抢救1例气管切开术致双侧开放性气胸患儿.现报告如下:

  • 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彩儿;李剑萍;丁国芳;李永德;应功武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后不同温化液对气道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30只健康新西兰兔建立气管切开模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3种温化液(生理盐水、蒸馏水和0.45%盐水)滴入各组兔子的气管切口内,在滴注后第7天和第14天,取其气管组织和肺组织进行电镜现察,并观察各组兔子气管内痰液黏稠度.结果 0.45%的盐水组和蒸馏水组痰液稀释效果比较,差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稀释效果均好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的气管和肺组织细胞呈明显皱缩状态,蒸馏水组的气管和肺组织细胞呈肿大状态,而0.45%盐水组的气管和肺组织细胞形态、大小基本无变化,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0.45%的盐水和蒸馏水气道湿化效果均较好,但蒸馏水对气道和肺组织损害较大,0.45%的盐水是较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液.

  •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

    作者:孙龙凤;代冰;王爱平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1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3组,A组(微量泵组)、B组(人工鼻组)、C组(一次性MR850湿化系统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3d内气管切开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出绝对湿度;评估各组患者气道痰液黏稠度的变化;肺部感染控制的时间;记录各组3d内平均日护理工时及湿化所需的日医疗费用.结果 在气道温湿度、分泌物性状控制、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护理工时方面,C组较另两组有显著优势,B组较A组有优势;B组较另两组医疗费用高.结论 MR850湿化系统更适用于肺部感染的气管切开患者,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 气管切开病人专用被及被套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李玲;黄玉兰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技术,常规的盖被及被套对气管切开病人来说,在使用上存在一些不便之处:①使用时容易将气管切口处覆盖,引起气道堵塞和呼吸道感染,造成严重后果.②盖被及被套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频繁更换,增加了病人的感染机率和护士的劳动强度.③为了充分暴露切口,临床上通常将盖被下移,造成病人肩颈部暴露过多、受凉,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气管切开术病人专用盖被及被套,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细硅胶管可用于气管切开后低流量给氧

    作者:张贵清;李容华;苏晓梅

    气管切开术是救治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常规应用吸氧管插入气管导管口内给氧,因吸氧管管径较粗,吸痰时必须拔出吸氧管,病人易出现发绀及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为减轻病人吸痰过程中的缺氧症状,我科在给28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病人进行低流量吸氧时,采用直径2mm左右的细硅胶管代替吸氧管,发现采用该方法在吸痰时对病人的SpO2影响较小,现报告如下.

  • 长期气管切开病人并发气道狭窄的因素分析及护理

    作者:兰美娟;景继勇

    目的:探讨长期气管切开病人并发气道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8~2001年长期行气管切开68例病人并发气道狭窄的例数及对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ts回归分析.结果:68例长期气管切开病人发生气道狭窄18例,气道狭窄与气切前插管 (wald=4.624,P=0.032) 和反复感染(wald=15.123,P<0.001)有关;其中肉芽生长16例次,与2次以上更换气切套管有关(wald=23.748,P<0.001);套管偏移8例次,与长时间气管切开有关(wald=9.418,P=0.002),结痂狭窄10例次,与切开后长时间机械通气(wald=1.175,P=0.019)和反复肺部感染(wald=1.175,P=0.019)有关.结论:气道狭窄是长期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应采取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手段,以降低气道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低渗透搭扣式气管切口保护垫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华玮;金琰

    介绍一种改良型气管切口保护垫.低渗透搭扣式气管切口保护垫能在使用低成本耗材的基础上达到较长时间地保护切口周围皮肤的作用,减少感染机会;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更换、减少因操作失误引起的脱管.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保护垫
  • 简易气管套管加湿过滤器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郑岩

    介绍了一种简易气管套管加湿过滤器的制作与应用方法.气管切开后由于人体天然保护屏障作用消失,气道湿化和过滤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

  • 1例新生儿先天性喉蹼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作者:程晓英;盛美君;赵燕;黄国兰

    总结了1例新生儿先天性喉蹼患儿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切口的精心护理,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安置合理舒适的体位,正确的喂养和对家属的延续性健康教育等.惠儿手术后26d携带气管切开套管出院.

  • 1例闭合性颈外伤合并甲状颈干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作者:李笑雨;刘欣梅;邵建丽;高东梅

    报告1例闭合性颈外伤合并甲状颈干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护理关键在于做好呼吸困难所致窒息的急救处理,同时预防甲状颈干假性动脉瘤的破裂,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该患者抢救成功,痊愈出院.

  • 肠内营养输注器保护帽在气管套管堵管中的应用

    作者:林志萍;林薇

    为更安全有效地解决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试堵管问题,将肠内营养输注器的保护帽作为气管套管的堵管器具,应用于51例患者,效果良好.认为此种方法能够克服传统堵管材料的缺陷,减少堵管并发症,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 改良气管切开外套管的固定带及固定方法

    作者:吴娟;施雅兰;崔秋霞;陈志芳;许惠芬

    对原用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的寸带进行改良,增加固定带的宽度、柔软度,同时改良了固定带的固定方法.按行气管切开的时间,用随机数字表顺序编号,将146例行气管切开患者分为观察组73例、对照组73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布寸带为气管外套管固定带.发生皮肤损害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一致.两组皮肤损害的发生率、皮肤损害的恢复时间、患者的舒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皮肤损害程度、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气管切开导管脱管.

  • 减轻气道吸痰对动物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秀云;史秀宁;于振萍;邹淑娥;徐岩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减轻气道吸痰对动物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方法.方法 将44只灰毛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组)4只、手术组(S组)10只、手术+吸痰组(T组)10只、手术+盐水组(Y组)10只、手术+盐水+吸痰组(X组)10只.使用常规方法对气管切开后的家兔进行气管吸痰,在手术后7d和14d取其气管黏膜,使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将各组黏膜损伤情况进行分级后并加以对比发现,在各时间段内,各组呼吸道感染及受损严重程度排列如下:T组>S组>X组>Y组>N组;除N组和Y组外,其余各组均表现为吸痰时间越长,感染、黏膜受损程度越重.结论 足量补液对气管黏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气道吸痰对动物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 气管切开病人使用微雾喷雾器给氧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玲芬;陈慧敏;钟玉英;钟瑞英;谢波

    气管切开后给氧,临床以鼻导管法为常用,因为此方法简单易行,故一直沿用.然而,近年来针对鼻导管法给氧的质疑越来越多,如导管脱出和易被污染、雾化时不能给氧、套管口覆盖的湿纱布容易移位等.

  • 气管套管固定带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爱民;孙厦厦;张金峰;许丽辉

    目的 改进气管套管固定带并应用于气管切开术患者,观察改进的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效果及固定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行气管切开术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Ⅰ (50例)、实验组Ⅱ(50例)、对照组(48例),观察三组皮肤损害发生率、舒适度及脱管情况.结果 三组的皮肤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00%、12.00%、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的舒适度和意外脱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改进的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安全、操作简单,可有效防止意外脱管事件,提高患者舒适度.

  • 喉癌术后患者人工气道的系统化管理

    作者:朱红;叶向红;方红梅

    总结了喉癌患者术后人工气道管理的方法.对36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设立了气道管理专职护士,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感染预防与控制、营养支持及健康教育.36例患者术后发生咽瘘1例,肺部感染1例,加强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

    作者:崔君霞;金奕;于华

    目的 研究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气管切开早期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优化吸痰法,对照组35例在气管切开早期采取常规吸痰法.分析两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早期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血气分析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试验组动脉血压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7例(20.00%)发生黏膜出血,对照组31例(88.57%)发生黏膜出血;试验组11例(31.42%)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23例(65.71%)发生肺部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临床常规吸痰方法相比,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结合浅部吸痰的优化吸痰方式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提高气道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ICU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曾定芬;向明芳;刘真君;胡秀蓉;张萱

    目的 探讨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ICU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104例,按入院序号分为A组和B组,每组52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排痰量、声门下滞留物吸引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呛咳等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 两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VAP发生的时间、呛咳等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排痰量、声门下滞留物吸引量、VAP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986 条记录 11/100 页 « 12...891011121314...9910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