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微粉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中药粉末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医临床治疗和药剂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有复方汤剂采用中药粉末煎煮的用药形式,称为"煮散",如逍遥散、泻白散、银翘散等,有单味药采用中药粉末吞服或冲服的用药形式,如三七、贝母、鹿茸等;传统药剂中的丸剂、散剂、锭剂、饼剂等,也多是以中药粉末为原料,经过混合制成.即使是在中药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中药粉末仍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药材粉末微机检索系统的研制
根据中药材粉末的鉴别特征,在PowerBuilder程序系统下,结合SQLServer数据库,采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研制出中药粉末微机检索系统,显示出利用计算机检索识别粉末药材是可行的,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系统的兼容性强、屏幕显示清晰、具有良好的界面、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用户使用,对发掘民间验方、秘方,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中药粉末保温浸制汤剂替代饮片煎煮汤剂的研究
中药粉末保温浸制汤剂是采用中药粗粉末在传统中药汤剂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遵循中医药理理论,采用高温保温浸制原理研制的新型汤剂制备方法,具有免煎、简单易于制作、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完全等优点.
-
膝骨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TDP照射、中药粉末(醋调)+红外线照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100种中药粉末的粒度测定
目的 研究微米中药的粒度与粒度分布.方法 采用Winner3001干粉激光粒度仪对100种中药粉末的粒度进行测定.结果 100种中药粉末中,77种微粉的粒度分布为0.1~75μm,D50≤33μm,<75μm的颗粒累积不少于95%,23种中药细粉的粒度分布为1~150μm.<150μm的颗粒累积不少于95%.结论 建议中药微粉的概念定义为:中药微粉的粒度分布为0.1~75μm,D50≤33μm,<75μm的颗粒累积不少于95%.
-
医院中药质检常规化探讨
无论是中药饮片,还是中药粉末,甚至中成药临床应用并不令人如意,其关键问题就是中药的质量控制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确保疗效的稳定性,保证中药临床应用质量,建立医院中药质检常规化是必要的,目前条件下也是可行的.
-
服用中药粉末致治疗失败的癫痫患儿药学监护1例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及临床药师参与抗癫痫治疗的实践模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服用中药粉末致治疗失败的儿童癫痫患者的治疗过程,采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方法测定中药粉末中含有的化学药成分、分析治疗失败原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对患儿长期用药进行指导.结果:TDM示中药粉末中含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三种化学药成分,且三种成分均未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这是癫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儿童用药特点,制定了以拉莫三嗪逐渐替换中药粉末的治疗方案,对出院后长期用药进行宣教,随访效果良好.结论:TDM为儿童癫痫临床治疗及个体化给药提供了有效的证据,是临床药师参与抗癫痫治疗及药学监护的有效手段.
-
试论影响中药片剂硬度的若干因素
浅析影响中药片剂硬度的若干因素,指出降低中药片剂硬度的原因,并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克服这些因素的方法.
-
中药干粉与油膏外敷冻疮比较
100例冻疮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油膏外敷组50例,干粉外敷组50例.年龄,5~14岁25例,15~60岁58例,60岁以上17例.疮面未破溃51例,已破溃49例.将黄柏100g、苦参100g、朴硝50g、枯帆25g、花椒50g,共研极细粉末,贮毛口瓶中备用.取医用凡士林适量加热熔化,加入相同中药粉末制成50%粉油剂,贮瓶密闭备用.两组均未用相关内服药.干粉组将上述中药粉末均匀撒在疮面上;油膏组将上述粉油剂均匀涂敷在疮面上.两组未破溃者敷药1mm厚,已破溃者,敷药前均作常规消毒,敷药2mm厚.敷药后均用纱布覆盖,四周用胶布封闭固定,每日换药1次.
-
痔术后中药粉末外敷创面止血镇痛效果观察
近年来,我们对痔术后患者采用中药粉末外敷创面以止血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72岁;病程1~6年.其中外痔手术35例,肛瘘手术9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6例,内痔伴肛裂手术8例.治疗方法:三七粉3g,血竭粉3g,夏天无粉6g,薄荷脑3g,冰片3g.先取薄荷脑、冰片共研熔融后依次加入血竭粉、三七粉、夏天无粉研匀成细粉,过筛,分装成3份,每份6g备用.痔术后取一份药粉外敷于手术创面,无菌纱布包扎,每日1次,连用3次.术后禁食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