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灸对 IBS 内脏痛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 P2X2受体表达的调节

    作者:吴璐一;翁志军;窦传字;王晓梅;施茵;冯辉;刘慧荣

    目的:观察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嘌呤受体亚型 P2X2表达的调节。方法应用直结肠球囊扩张刺激法制备慢性内脏高敏感 IBS 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采用电针“天枢”“上巨虚”穴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腹部撤回反射评分(AWR),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肠结肠肌间神经丛 P2X2表达变化。结果模型大鼠 AWR评分升高,电针治疗后降低;模型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中 P2X2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异常增加,电针组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天枢、上巨虚)能抑制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 P2X2受体异常表达,改善 IBS 大鼠的内脏痛觉敏感状态。

  • 石榴健胃片对D-IBS模型大鼠5-HT、SP、VIP的影响

    作者:皮林君;马春林;孙浩哲;曾庆涛;吴国泰;吴红彦

    目的 观察石榴健胃片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附子理中丸组),石榴健胃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31 d.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排便情况,末次给药后测定胃内残留率和肠推进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以及结肠组织匀浆5-羟色胺(5-HT)、血浆和结肠组织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 石榴健胃片各组,大鼠摄食量增加,固体粒状粪便增多,以高、中剂量组较明显.大鼠胃残留率和肠推进率减小.石榴健胃片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5-HT水平下降,血浆VIP、SP水平升高,以高剂量组明显.结论 石榴健胃片可能是调节脑肠轴5-HT、SP和VIP的异常分泌进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骁;马玉侠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或形态学异常.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为10%~15%[1]、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也达到5%~10%[2].在我国,北京地区、广州地区IBS患者占消化门诊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5%~50%[3]和34.3%[4].IBS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占用大量医疗资源[5-6].

  • 肠易激综合征非药物疗法与中医疗法综述

    作者:刘骁;马玉侠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严重降低IBS患者生存质量。现阶段IBS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临床疗效不理想。此外,现有药物手段只能控制IBS的症状,并不能全面地对IBS进行治疗。因此,对IBS患者的治疗常寻求非药物疗法(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s,NPT)和中医疗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aches,TCMA)进行治疗。文中从饮食疗法、心理疗法、中药针刺疗法以及隔药灸脐疗法四个方面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谈晶晶;韩树堂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异常伴腹痛、腹胀、黏液便的综合征,缺乏可解释的形态学、生化学、影像学及内镜改变.其国外发病率为10%~15%[1],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其发病率为5.6%[2].

  •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差异

    作者:王鹏;王新月;王建云;程瑞莹;刘大铭;孙慧怡;张雯;金晨曦

    目的:通过比较炎症性肠病( IBD)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健康人群肺功能指标及肺部表现的差异,总结IBD患者肺支气管病损的发病规律,寻找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BD患者219例( IBD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 UC )183例,克罗恩病( CD)36例。腹泻型IBS患者30例( IBS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和肺部症状,检测血清肝肾功能,并行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结果 IBD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71.2%,胸片异常占19.6%,咳嗽、气短等肺部症状占18.7%,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其他除肺以外的肠外表现占30.1%;IBS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33.3%,肺部症状占3.3%;对照组肺功能异常占20%,无肺部伴随症状。CD患者肺活量( VC)、一秒率( FEV 1.0%)、大中期呼气流速( MMEF)、75%肺活量时的大呼气流速( FEF 75%)、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及肺总量( TLC)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UC患者FEV 1.0%、FEF 75%、MMEF及DLCO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结论与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相比,IBD患者更容易出现肺功能异常。CD患者肺功能损害以阻塞型通气障碍和限制型通气障碍为主。UC患者的肺功能损害表现为阻塞型或混合型通气障碍。IBD患者的肺部损害远远高于其他肠外表现,从而证明了肺与大肠间病损的特异性。

  • 王垂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

    作者:寺崎真;王垂杰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症候群.肝郁脾虚是主要的病机,临床中常见的有三种类型,即肝脾不和、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分别运用不同立法,不同方药治疗,有显著疗效.同时,教育患者进行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本病非常重要的环节.

  • 白兆芝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作者:胡明丽

    介绍白兆芝教授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主要包括其在病因、病机、分型、治疗、调护各方面的见解.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虽可涉及外感、内伤等方面,但终可导致脾虚不能运化,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功能失常,气机郁结不畅,升降失司而发病.肠易激综合征病位主要在小肠,与肝脾密切相关,也可波及胃、肾、大肠等脏腑.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热郁、食积、气滞、湿阻,其中以湿邪为重要.病理性质多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基本病机为小肠气机阻滞,气血运行失畅.治疗以调和肝脾为主,辅以心理疏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在临床上对反复发作的肠易激综合征疗效颇佳.

  •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汪正芳;贾玉;侯亚男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 IBS-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35)和对照组(n =3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制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清 P 物质(SP)及神经肽 Y(NPY)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有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5-HT、CGRP、SP、NPY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2组临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在腹痛、腹泻、腹胀及倦怠乏力方面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2例(6.25%),对照组复发8例(3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健脾汤结合西药的综合治疗法显著降低 IBS-D 患者血清5-HT、CGRP、SP、NPY 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美哲;王思玉;李享;陈思;李帷;张琳;朱培一;汪红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探寻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的客观化评价指标。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痛泻药方加减以及匹维溴胺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记录患者主要中医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检测患者血清胃肠激素5-羟色胺(5-H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1)中医证候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2)治疗组能有效改善腹痛即泻、腹胀腹痛、肠鸣矢气、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等主要单项症状,尤其在改善腹胀腹痛、情志抑郁、急躁易怒优于对照组(P <0.05)。3)胃肠激素水平检测:2组均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2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尤其在改善 CGRP 水平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

  • 补中益气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血液学 及肠敏感度的影响

    作者:石亮;杨健;徐丹

    目的:观察方药补中益气汤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观察组加补中益气汤口服,2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抽取血液测定血清内P物质(Substance P)、血浆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通过肠镜下取结肠黏膜组织,运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其蛋白酶激活受体-2水平,同时进行肠敏感度的评定及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优于对照组(77.78%)(P<0.05).2组肠道敏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P、SS水平及肠黏膜PAR-2表达均降低,而血清NPY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虚弱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口服补中益气汤可以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

  • 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咏梅;时亚娟;王维国

    目的:对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12月.全面收集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eMan5.3.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个随机对照试验,2 694例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移或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1)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的中药能够改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总有效率OR=5.16,95% CI(4.05,6.58),痊愈率OR=2.75,95%CI(2.24,3.36)]优于西药治疗;2)8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组复发率[复发率OR=0.29,95% CI(0.14,0.61)]低于对照组.结论: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偏低以及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灸治疗肠易激 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郑寒丹;马喆;丁邦友;方臻臻;包春辉;顾沐恩;严逸騄;吴焕淦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病并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其发病率高、症状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针灸治疗IBS的临床疗效肯定,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该技术研究IBS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发现IBS多个脑区活动存在异常,如脑岛、前扣带回、前额叶等与IBS内脏感觉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脑区,而针灸治疗对相应脑区的功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为我们了解针灸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因此,本文就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灸治疗对IBS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印会河教授从肝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举隅

    作者:李奥杰;徐远;高彩霞;徐志强

    印会河教授开创了抓主症的辨证法,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亦有独到之处,且疗效显著,其中肝郁脾虚湿渍肠道之痛泻及肝火犯胃火迫大肠之热泻尤为多见,且后者常用戊己丸加味治疗,该方已成为印老抓主症的重要方药之一。

  • 基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互动与肝郁脾虚实质探讨

    作者:林燕;李兴广

    脑-肠互动在胃肠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肝郁脾虚是涉及肝脾二脏常见的中医病机和临床证候,二者分属中西医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本文以肠易激综合征为研究对象,从脑-肠互动角度探讨了肝郁脾虚的病理实质.中医学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气渐虚,肝脾不调的病机观点和现代医学脑-肠轴学说及脑-肠互动机制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联,两者间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客观的、量化的物质基础.

  •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万里;孙建华

    本研究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以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以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研究更加深入和明确,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也在传统针灸的基础衍生出了一些创新的疗法,并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的趋势,但是缺乏中西医结合以及结合心理辅导干预的研究。

  •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

    作者:马祥雪;王凤云;张北华;朱恩林;程正义;田亚欣;唐旭东

    肝脾同治是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特点,以调肝理脾为法的痛泻要方是治疗腹痛泄泻的代表方剂,其类方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文章综合近5年来痛泻药方及其类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从调节脑肠轴、改善内脏感觉高敏感、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探讨痛泻要方干预肠易激综合征起效的药理学机制。研究表明,与IBS 复杂的发病机制相对应,痛泻要方的起效机制可能涉及多个层面且相互联系。

  • 中药复方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薛红;张北华;王凤云;唐旭东

    目的:近年来中药在治疗(IBS-D)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作者对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5年的国内外文献,从中药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胺(肽)及神经递质表达,含量及相关炎性因子改变等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途径包括降低血中和结肠黏膜中5-HT 浓度和含量,减少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及分泌,升高肠组织中 NO 水平,降低血浆中胃动素(MOT),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生长抑素(SS),P 物质(SP)的含量。神经免疫机制包括减少肥大细胞数目及活化,调节促炎因子\抗炎因子水平。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中药复方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为解释中药科学内涵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作者:王晓鸽;唐旭东;王凤云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近年来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特征和规律,预测文献的发展趋势,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和科研参考。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累积文献量、期刊载文量、文献发表地区、核心期刊、文献研究类型等多种特征。结果:从1996年到2014年11月,有关本研究的文献一共有308篇,逐年呈增长趋势,其中临床疗效观察所占比例大(94.8%),治疗措施以痛泻要方经典方加减为主(47.73%),文献发表地区分布不均衡,文献发表期刊较集中,基本形成了本研究的核心期刊。结论:本领域相关期刊文献增长趋势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总体文献研究质量不高,需要更严谨地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同时应当加强痛泻要方治疗机制的研究,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进展。

  •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田亚欣;唐旭东;王凤云;张北华;程正义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针灸疗法以其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在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方面有明确疗效,作者通过检索和分析近年来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作以下综述,以了解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机制的新研究进展。

4275 条记录 9/214 页 « 12...6789101112...2132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