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骨硬化蛋白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中的应用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CKD患者骨折、心血管钙化、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紧密相关.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许多骨蛋白与CKD患者的血管钙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包括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是骨重建过程中的重要蛋白之一,近来有学者发现SOST在CKD?MBD患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SOST在CKD?MB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BGP、BALP、TRACP-5b表达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11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骨折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未发生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BALP以及TRACP-5b水平,并分析骨密度水平与骨钙素、BALP、TRACP-5b水平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骨钙素、BALP以及TRACP-5b水平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折组患者腰椎正位、股骨颈以及股骨粗隆BM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组患者血清骨钙素、BALP以及TRACP-5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骨折患者BMD值与骨钙素、BALP、TRACP-5b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钙素、BALP、TRACP-5b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887、0.948.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钙素、BALP、TRACP-5b与骨密度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且血清骨钙素、BALP、TRACP-5b能够有效预测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风险,对于防止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具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骨钙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 老年人 -
TRACP5b、B-ALP、IGF-1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97例中老年体检者,按照骨密度测定值分为正常骨量组(27例)、骨量减少组(24例)、骨质疏松组(22例)、严重骨质疏松组(24例).比较分析不同研究对象的 TRACP5b、B-ALP、IGF-1水平.结果 4组研究对象的TRACP5b、B-ALP、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骨量组相比,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的 TRACP5b、B-ALP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的 TRACP5b、B-ALP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组相比,严重骨质疏松组的TRACP5b、B-ALP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骨量组相比,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的IGF-1水平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的IGF-1水平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组相比,严重骨质疏松组的IGF-1水平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CP5b、B-ALP、IGF-1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150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BALP,光电比色法测定TRAP,超声骨密度仪测定桡骨运端骨密度.[结果]随着年龄增加,BALP、TRAP均增加,SOS值减少.经方差分析BALP、SOS值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P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年龄、BALP、TRAP均与SOS值呈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54、-0.346、-0.488.[结论]绝经妇女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且BALP是反映绝经后妇女随年龄变化的骨代谢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
-
血清CA15-3和B-AKP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显像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CA15-3和B-AKP在乳腺癌骨转移显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2例乳腺癌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结果、血清CA15-3和B-AKP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血清CA15-3和和B-AKP的值随着骨转移分期的增高而逐步升高,且差异显著(P<0.0l);②血清CA15-3和B-AKP与骨转移的数目呈正相关;③血清CA15-3>25U/m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63.3%血清CA15-3<25 U/m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94.5%;血清B-AKP>20U/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59.6%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73.5%;当血清CA15-3<25 U/mL同时B-AKP<20U/ 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血清CA15-3和B-AKP测定在乳腺癌骨显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骨显像 乳腺癌糖类抗原153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
婴幼儿成骨细胞功能状况研究
[目的]研究婴幼儿成骨细胞表型标志物随年龄和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了解成骨细胞功能状况.[方法]用酶免法测定68例健康婴幼儿(婴儿31例、幼儿37例)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okalinephosphatase,BAP)、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和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CP)水平.分析其与身长、体重及体质指数的关系.[结果]两组内男女间身长、体重、体质指数和骨代谢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婴、幼儿组间血清PICP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ICP与年龄、体重、身长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质指数无相关性(P>0.05).BAP、O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年龄、体重、身长及体质指数的相关性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①婴幼儿阶段年龄愈小成骨细胞合成骨胶原的能力愈强;②成骨细胞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呈现不同特点;③PICP是婴幼儿阶段评价生长发育潜在血清学指标,BAP和OC则不宜作为生长发育监测指标.
关键词: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骨钙蛋白 婴儿 幼儿 -
孕妇及新生儿脐血总碱性磷酸酶与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比较
[目的]通过定量测定孕妇及新生儿脐血总碱性磷酸酶(TALP)与骨碱性磷酸酶活性(BALP),比较孕妇及新生儿脐血TALP与BALP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作为反映孕妇及新生儿骨代谢的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基于BALP单克隆抗体的酶免法(EIA)和常规生化方法对4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进行总TALP和BALP活性定量测定.[结果]孕妇的TALP活性高于新生儿[(170.43±44.01)单位/L,(116.70±38.48)单位/L,P<0.001],新生儿的特异性BALP活性高于孕妇[(108.56±55.21)单位/L,(37.10±13.04)单位/L].孕妇与其新生儿血清TALP水平无相关性(r=0.074,P>0.05).孕妇与其新生儿血清BALP水平有相关性(r=0.356,P<0.05).[结论]BALP是反映成骨细胞功能状况的敏感指标.血清TALP不能反映孕妇骨代谢,但可反映新生儿骨代谢.
-
新生儿与婴幼儿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
[目的]通过直接测定血清骨特异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新生儿(胎儿)和婴幼儿成骨细胞功能状况. [方法]采用酶免法(EIA)对40名新生儿和28名婴幼儿进行了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结果]新生儿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为(108.56±55.21)U/L.婴幼儿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数值±s为(50.85±23.74)U/L,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结论]不同阶段小儿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不同,应根据年龄段分别制定正常参考范围.国产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0~7岁小儿统一制定≤200 U/L的参考值范围不妥.
-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影响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影响。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留取43例病历资料完整的未接受维生素D剂的AS患者接受 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12周前后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25(OH)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结果抗TNF-α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晨僵时间等临床及炎症指标显著改善。血25(OH)D 治疗后水平为(47.25±16.06)nmol/L 较治疗前(31.25±11.41) nmol/L升高(P<0.01);血BAP治疗后水平为(23.37±12.43)μg/L较治疗前(20.12±7.93)μg/L升高(P<0.05);血清OPG水平没有变化(P>0.05)。血25(OH)D与患者VAS、晨僵时间、AS病情活动性指数、AS功能指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OPG和BAP水平不相关。结论抗TNF-α拮抗剂治疗AS起效快、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但需关注其对骨形成的影响。 AS 患者普遍缺乏25(OH)D,25(OH)D受AS的炎症程度影响,25(OH)D在AS疾病活动时水平降低,病情好转后升高。
-
NTX在兔实验性骨不连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建立骨不连的动物模型,发现实验性骨不连的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 cm(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对照组只是在前臂桡骨中段造成骨折,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10周、12周进行X线检查及抽取血样。骨形成特异标志物选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骨吸收特异标志物包括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 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NTX),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检测方法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实验组第2周3例有少许骨痂形成,但5周后骨痂情况稳定,术后8周仍无一例愈合。骨折组术后2周开始骨折线模糊,术后6~8周骨痂大量生长。两组间的BSAP、NTX有统计学意义( NTX F值187.512,P﹤0.001。BSAP F值16.051,P=0.001),BSAP术前、术后两组内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TRACP 5b术前术后、组间、组内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TX在术后5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术后5周与术前术后各个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周、8周、10周、12周均与术后3周、4周、5周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以后NTX水平基本稳定。结论新西兰大白兔骨不连缺损的模型可以选择为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 cm(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多个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有益于骨折愈合过程的临床评估。术后5周,NTX的显著下降,是否可以早期诊断兔实验性骨不连。
-
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磷酸治疗肺癌椎体转移的疗效
目的 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静脉滴注唑来磷酸治疗肺癌椎体转移瘤疗效.方法 48例肺癌合并椎体转移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经导管椎体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滴注唑来磷酸治疗,TACE和静脉滴注唑来磷酸均每3周进行1次,共2次;B组(26例)只进行每3周1次静脉滴注唑来磷酸治疗,共2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30 d的疼痛进行评分,比较2组疼痛缓解的程度.测定2组治疗前、治疗后30 d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line phosphtase,BALP)含量.采用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2组骨质破坏控制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LP水平分别为68.3(31.0~576.0)U/L和59.6(23.0~678.0)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LP分别为49.6(18.0~532.0)U/L和24.8(13.0~24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质破坏评价为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进展的例数,A组分别为5例、13例和4例,B组分别为1例、12例和13例,2组骨质破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P<0.01).结论 椎体供血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滴注唑来磷酸可以更好地控制椎体转移瘤导致的骨质破坏,缓解患者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