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13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诊断分析

    作者:刘铮;张海英

    回顾性分析13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伴不明原因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减少的患者,首诊应考虑TTP的可能,既往无血液疾病史、临床症状重而影像学改变轻、病情进展迅速、脑血管危险因素少的病例,应行破碎红细胞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网织红细胞、间接胆红素检查,有助于TTP早期诊断.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作者:黎燕珊

    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运用血浆置换加以治疗的基本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患,共有5例,对所有病患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法加以治疗,分析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完成血浆置换治疗法之后,通过对病患凝血功能的检查发现基本控制于治疗前的1.2-1.5倍之间,无脑溢血、咯血、皮肤黏膜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情况产生.其中有1例病患在治疗前出现的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症状也已经消失,所有病患尿检血尿、蛋白尿在1-3月后均已消除.完成治疗后,5例病患Hb(血红蛋白)以及PLT(血小板计数)有升高迹象,而LDH(乳酸脱氢酶)、BUN(尿素)与IBIL(总胆红素)呈现出降低趋势,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法在患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患中运用可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而趁早为其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法则可更好的提升病患整体治疗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作者:唐王芳;李娟

    目的:研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行血浆置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严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做好血浆置换期间护理,做好预防出血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治疗出院,未发生因护理不当所致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且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数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 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干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血小板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庆荣;刘洪涛;王欢;高彩凤;刘艳春;李伟;史研;陈曦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PE)干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后血小板(PLT)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60例TTP患者随机分组,联合干预组30例予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PE),疗程21天;对照组30例予以PE干预,疗程21天.结果 联合干预组21天后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90%,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PLT)在治疗后第2、5、12数值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第21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值恢复加快,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

  • 间接胆红素在血浆置换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观察

    作者:刘庆荣;王欢;杨春华;刘洪涛;高彩凤;刘艳春;李伟;史研;陈曦

    目的 观察间接胆红素(I-Bil)在山莨菪碱加血浆置换(PE)干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山莨菪碱在TTP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82例TTP患者随机分组,联合干预组41例予山莨菪碱加血浆置换(PE),疗程21 d;对照组41例单纯予以PE干预,疗程21 d.结果 联合干预组21 d后有效率90.2%,对照组有效率82.9%,差异有显著性(P<0.05),I-Bil在干预后第2、5、12 d数值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干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间接胆红素下降更快,疗效更好.

  • 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意义

    作者:刘庆荣;范炳格;武英;乌庆友;史桂林;王金凤;李红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Ani)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血浆D-二聚体(D- D)的变化,从而了解Ani在TTP的治疗中纤溶亢进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68例TTP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联合干预组给予Ani联合TPE治疗,而对照组只给予以PE治疗,疗程均21 d.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5,10,16,21 d 两组血浆D-D数值变化.结果 2组治疗的第2 d,差异无显著性(P>0 05),但联合干预组在治疗的第 5,10,16,21 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的观察,联合干预组有效率为 97.1%,对照组有效率为 79.4%,2组的总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ni联合TPE能加快TTP 患者血浆D-D数值的下降,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62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文娟;李晓曦;刘文静;何志义

    目的 分析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尤其是神经科医生对于TTP的认识.方法 收集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TTP患者1例,结合国内文献报道62例,对共计6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38例,男:女=1:1.52,发病年龄19~89岁,平均发病年龄(45.68±15.79)岁.首发症状主要为意识障碍、发热、头痛、头晕、言语不清及肢体无力.疾病早期曾被诊断为颅内感染、脑卒中、Evans综合征、多发性肌炎.颅脑影像学可表现为正常、脑出血、脑梗死、脑水肿、静脉窦血栓.结论 当患者的症状不能完全用脑卒中、颅内感染等神经科疾病解释,尤其伴有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血液系统异常时,要想到TTP,及时完善破碎红细胞、乳酸脱氢酶、肝功能、肾功能、AD-AMTS13等化验,及时给予血浆置换往往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岚;沈昌明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确诊为TTP的患者给予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14例TTP患者中,9例为特发性,5例为继发性,其临床均表现为Moschcowitz's五联征即:血小板显著降低,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MHA),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及发热.给予血浆置换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2例死亡,12例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85.7%.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

  • 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及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李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及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使用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 d、10 d、15 d血小板及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5 d、10 d、15 d,研究组患者血小板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血小板及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作者:霍新;金美春;管考慧;赵丽英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性综合征.临床分为三联症(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溶血性贫血)或五联症(三联症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受累症状)[1].该患者血浆中存在一种血小板聚集因子,而血浆置换术(PE)因其可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炎性反应介质、补充患者所缺少的血浆因子,达到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目的,已逐渐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2].现报告如下.血浆置换(PE)是指将全血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之后遗弃患者血浆和用健康人血浆或者血浆代用品以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一丢"和"一补"两个过程,正好构成了"血浆置换(PE)"的全过程[3].

  • 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作者:胡凯明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以及肾脏损害为特点,并称为TTP五联征,仅有前三项的称为三联征.多数TTP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经治疗死亡率高达90%[1].现将我院诊治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1例TTP报告如下.

  • 用山茛菪碱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及对此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红;张丽珍

    目的:探讨用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及对此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血浆置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使用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进行治疗.同时,我们还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3%,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值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值下降的幅度明显大干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去冷沉淀血浆的质量分析

    作者:马莉;孙盼;林方昭;刁戈;李剑平;张红抑;刘建强;张心声;柏则蓉;周静宇;黎美君;李长清

    目的 比较去冷沉淀血浆(Cryoprecipitate-reduced plasma,CRP)中系列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1 repeats 13,ADAMTS-13)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140人份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制备CRP,采用Biggers一期法测定FFP和CRP中FⅡ、FⅤ、FⅦ、FⅧ、FⅨ、FX、FⅪ、FⅫ的促凝活性;免疫比浊法测定Fib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因子活动度(vWF:Ag)水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测定70人份FFP和CRP中的ADAMTS13活性及抗原含量.结果 与FFP比较,CRP中FⅧ:C、FⅤ:C、FⅦ:C、FⅨ:C、FX:C、FⅪ:C、Fib、vWF:Ag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FⅡ:C、FⅫ:C、ADAMTS13抗原含量和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可代替FFP用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治疗,而不适用于FⅧ、Fib及vWF缺乏患者的补充治疗.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张淼;郭德先;潘菊梅;安丽伟;刘丽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以微血管血栓形成并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女性多见.该病病情凶险,起病急骤,对一般治疗反应差,病死率高达66.6%~95.0%[1].我们对收治的TTP病人采用了血浆置换(PE)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祖国

    目的:了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住院TTP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结果:7例TTP患者中,1例治愈,2例好转,4例死亡。结论:TTP容易误诊,死亡率高,血浆置换是TTP的首选治疗方案。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床边血浆置换患者一例的护理

    作者:朱燕燕;汪琼;汪瑶;许艺伟;刘玉婷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少见的、起病急及病死率极高的疾病[1].此病的临床特点是血小板明显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异常、肾功能障碍和发热.由于TTP临床体征多变,且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故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病死率很高.2012年3-4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对1例急性TTP患者行床边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任文芳;寇明玉;徐敏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病因不明,诱因是多方面的,如:感染、药物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本病典型病理改变是广泛的小动脉透明样血栓形成,血管内皮下透明样物质沉积,使终末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发生阻塞.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反复发生的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和发热等.目前,以血浆置换或血浆去除术疗效佳,输入新鲜血浆也有助于改善症状.我科于2005年11月收住1例TTP患者,由于医院条件有限,治疗采用血浆输注结合免疫疗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道

    作者:杨学敏;董晨明;王爱华

    目的 总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所有实验检测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TTP诊断特征密切相关的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RET)、裂片红细胞(FRC)、尿蛋白(PRO)、尿潜血(BLD)、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素氮(BUN),肌酐(Cr)、D二聚体(D-D)及骨髓检测,并归纳分析.结果 血浆、PLT、静丙输注无法改善PLT的严重减少;输注红细胞(RBC),Hb进行性下降;尿液PRO及BLD定性持续阳性;溶血检测中的RET、TBil、IBil及LDH持续增高;凝血检测中D-D持续不降;骨髓分析提示2例患者分别是增生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并考虑Evans综合症.结论 对于TTP浅显认识导致临床诊治延误.回顾性总结TTP实验室检测及临床特征,发现有经典“五联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症状、肾脏损害及发热.

  • 骨髓涂抹细胞增多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

    作者:李洪文;刘芳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tic throm-bocytic purpura ,TTP)为一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严重威胁生命的临床急症,流行病学国内没有统计,国外报道的发病率约为3.7/106[1],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 MAHA)、波动的神经系统症状、肾功能损害和发热。由于TTP临床罕见且进展凶险,早期的诊治弥足珍贵。现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特殊骨髓象的TTP作一报告,以引起大家对这一疾病的重视。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学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均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其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MHA)和微血管内血小板聚集[1~10].

285 条记录 5/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