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梗死患者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变化和复杂度分析

    作者:刘颖;朱彧

    目的 通过测序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变化并进行复杂度分析.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Norm组)和脑梗死患者(CI组)各10例取其粪便标本,应用16s测序技术检测其肠道微生态的结构变化,通过Unweighted Unifrac距离衡量Norm组和CI组所有样本间的相异系数.结果 CI组与Norm组相比肠道菌群在纲水平的结构差异显著不同.同Norm组相比,CI组梭菌纲、变形杆菌纲、柔膜菌纲显著增加,拟杆菌纲、疣微菌纲、放线菌纲、α-变形菌纲、芽孢杆菌纲、鞘脂杆菌纲、β-变形菌纲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rm组和CI组肠道菌群的复杂度差异较大.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现象,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肠道菌群可作为脑梗死的潜在预测手段和治疗靶点.

  • 肠道屏障与肠道微生态

    作者:吴仲文

    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菌膜屏障抑制于肠道内,在此过程中肠道屏障起重要作用.肠道屏障包括肠道正常菌群、黏液层、肠上皮细胞层、肠道免疫系统、肠-肝轴、防御素(defensins)等[1],其功能主要在于防止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屏障的构建以及肠道屏障受损后细菌、内毒素移位密切相关.现就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屏障的关系与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 肠道微生态对肝脏疾病的影响研究现状

    作者:刘华;韩涛

    肠道作为人体巨大的细菌库,其微生态系统复杂多变.通过肝肠轴,肠道和肝脏不仅在解剖和功能上二密切相连,两者的免疫也息息相关.近年来,肠道微生态与肝病免疫关联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微生态与肝脏疾病的免疫往往互为因果,肠道微生态失衡,通过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和损伤分子模式导致肝脏免疫激活从而肝病发生与进展;反之,肝脏疾病免疫反应也破坏肠道微生态.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与肝脏疾病免疫的关系,为通过肠道微生态的调控对肝脏疾病免疫影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向.

  • 慢性消化病患者症状特点及肠道微生态分析

    作者:韩景舒

    目的: IBS、CRC、UC 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肠道微生态分析。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IBS、CRC、UC 患者各50例,根据病情回顾及粪便菌群分析,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状况差异。结果 IBS 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以及大便习惯改变;CRC 患者多表现为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及血便;UC 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多;CRC 组双歧杆菌明显减少,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多;UC 组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多。结论 IBS、CRC、UC 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有所不同,肠道微生态各有特点。

  •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概述

    作者:黄丽群

    本文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并且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找出了具体原因及治疗措施。

  • 真人养脏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虚寒型泄泻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祝丽超;毕夏;陈晓杨

    目的 观察真人养脏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虚寒型泄泻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虚寒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真人养脏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粪便菌群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大便泄泻、畏寒肢冷、食欲不振、腰膝冷痛、脘腹痞满、腹胀腹痛症状积分和肠杆菌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 05),乳杆菌、双歧杆菌、IgG、IgM及IgA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 结论 采用真人养脏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虚寒型泄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疗效确切.

  • 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法辅助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朱毅东;史和平;吴云龙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法辅助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西医对症干预治疗,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法辅助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酶、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肠道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血象、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舌红苔白薄、脉细或滑数积分及血清IL-6、IL-15、TNF-α、淀粉酶、DAO、D-乳酸水平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及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法辅助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相关症状体征及机体炎症反应,并有助于改善胃肠黏膜屏障功能.

  • 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

    作者:迟雁

    炎症性肠病(IBD)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对肠道微环境的改变发生持续的异常免疫反应,所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在IB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态的构成和作用、IBD患者微生态的改变以及与肠道微生态改变相关的治疗手段在IBD患者中的治疗前景.

  • 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玥;钱家鸣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的发生率不断上升.CDI明显增加IBD患者预后不良如死亡和结肠切除手术率.有关IBD合并CDI的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免疫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了IBD发生CDI的风险.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将有助于CDI的预防和治疗.

  •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改良方案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周春霞

    目的:探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改良方案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老年病科ICU收治的年龄≥7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3~8分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策后选取单纯肠内营养还是单纯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改良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第21天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T细胞亚群CD4,CD4/CD8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种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微生态制剂在亚健康中的保健应用

    作者:刘景霞;张卉;刘家寿

    目前使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被人们所关注.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种.益生菌是一类口服的有益的活菌制剂,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人体健康;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性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的制剂;合生元是将益生菌和益生元合二为一的制剂.

  • 肠道微生态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如超;吴晶晶;闫波

    近年来冠心病(CHD)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冠心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在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导致菌群结构紊乱并扰乱宿主基础代谢,进而诱发CHD.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旨在综述肠道微生态与CHD的关系.

  • 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晶晶;马如超;闫波;张金国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但血压控制达标率较低,高血压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宏基因组学发展,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成为除调节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外的防治高血压的新途径.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高血压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系、肠道微生态对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价值,为提高临床高血压防治效果提供参考.

  • 肠道微生态在功能性便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宛蔚(综述);张艳丽(审校)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心理因素的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便秘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便秘症状反复或持续,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是功能性疾病[3],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很多研究显示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菌群紊乱会诱发和加重便秘症状[4]。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望可以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来进一步揭示肠道菌群紊乱在功能性便秘发病中的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在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特点及肠道微生态分析

    作者:王芳;张艳丽;姚树坤;马军宇

    目的:分析重度功能性便秘( FC)患者的症状特点及肠道微生态状况。方法2012年2月-2013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治重度FC患者77例,根据Bristol大便分型标准分为黏腻便亚组( n =33)和干硬便亚组( n =44),比较2组患者症状和肠道菌群状况差异。同时以健康人2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黏腻便亚组令患者痛苦的症状前3位依次为有便意却排不出(39.39%)、排便次数减少(18.19%)、排便费力(12.12%);干硬便亚组前3位依次为排便费力(29.55%)、排便次数减少(25.00%)、有便意却排不出(20.45%)。2组患者排便不尽感、需要手协助排便等2个症状评分有显著统计差异( P <0.05)。FC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异常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01),真菌、肠球菌异常比例显著增高( P <0.01)。黏腻便亚组较干硬便亚组真菌数量增多( P <0.05)。结论重度FC患者中,大便干硬者和大便黏腻者的症状谱有所不同;重度便秘患者肠道微生态异常,有益菌减少,致病菌增多;大便黏腻患者更容易出现肠道真菌异常。

  • 双歧三联活菌辅治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荣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辅治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复合维生素 B、复方苯乙哌啶口服及对症治疗,根据脱水情况进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患者行口服或物理降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在辅治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腹泻,尤其是迁延性,慢性腹泻时可获满意疗效。

  • 推拿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林;刘伦翠;海艳洁;杨景云

    目的 探讨推拿联合双歧三联活茼胶囊(贝飞达)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调节及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71例IBS(以腹泻为主型)患者,按ROMEⅡ诊断标准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贝飞达(贝飞迭组23例)、推拿治疗(推拿组24例)及贝飞达加推拿治疗(联合治疗组24例),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粪便菌培养,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菌群数量变化.结果 3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大肠埃希菌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上述3种细菌菌群数量与贝飞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飞达组与推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联合贝飞达有很好的调节IBS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能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治疗IBS疗效显著.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用推拿或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的治疗效果.

  • 慢性消化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

    作者:姜丹

    目的 探究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慢性消化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组成研究一组.选取15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组成研究二组.选取15例胃肠部位患有肿瘤的患者,组成研究三组.后选取15例单纯性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组成对照组.对以上60例患者进行尿PEG-600测定方法检测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程度,并同时分析患者的粪便菌落组织.后将前三组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三个研究组患者尿液里PEG600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患有慢性病患者的肠道的通透性强于正常人群.此外,粪便中菌群失调的患者肠粘膜的通透性与菌群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偏差,肠道菌群失调和肠粘膜通透性应该是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从而致使细菌移位的两个互不相干的因素.结论 对于治疗肠粘膜功能障碍,应从调节肠粘膜通透性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两个角度入手,救治患者性命.

  • 鼻饲酸奶对危重病人肠道微生态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章富莲

    危重病人由于严重感染、创伤、应激等因素使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生命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和病死率增加,营养支持是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部分[1].现临床一般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益生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应用可以纠正病理因素下肠道菌群的破坏,对肠道微生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而酸奶含丰富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本文从肠内营养中添加酸奶对危重病人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作探讨.

  • 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黄旭明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对照组使用思密迭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粪便标本中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突出,对改善肠道微生态有积极作用.

334 条记录 5/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