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及其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索野生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特点及其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为揭示甘草酸的积累规律以及科学利用和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单株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的解析调查以及不同器官、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粗度药材的甘草酸含量测定,系统地研究了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一株完整的甘草地下部分由种子根、不定根、水平地下茎和垂直地下茎以及吸收根组成;2年生以下水平地下茎的甘草酸含量较低;直径0.5 cm以下的不定根甘草酸含量较低;水平地下茎和不定根与垂直地下茎之间甘草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水平地下茎与不定根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甘草以水平地下茎为纽带,将不定根、垂直地下茎和吸收根连接成1个庞大的地下网络系统;其器官类型、生长年龄、根系粗度以及生长部位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甘草酸含量的积累,不定根和垂直地下茎的分布格局影响着水平茎中甘草酸的分布.
-
密度对甘草苗生长及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甘草密度效应的研究,揭示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方法:对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甘草个体和群体的物候特性、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甘草酸含量等进行研究.结果:密度对甘草的物候特性及生长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甘草株高速生期的起止时间随密度增大逐渐提前,速生期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甘草个体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而群体生物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甘草单株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65.02%,19.55%,15.43%,根、茎、叶生物量的RSD分别为0.57%,0.49%,0.76%.较低密度处理的甘草甘草酸质量分数在0.52%~0.59%,而高密度处理的甘草甘草酸仅为0.29%.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密度与甘草侧枝和地下茎萌发的时间、复叶上的小叶数量、株高和地径生长量、芦头粗度、侧根数量、单株根和枝叶量、单株生物产量及甘草酸含量成负相关,与甘草群体生物产量成正相关.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精制菊黄上清含片制备工艺
菊黄上清含片是由羊耳菊、甘草等药材经提取加工制成的口含片,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适用于治疗热毒内蕴、挟风上扰所致咽痛、咽干灼热、吞咽不利、舌边尖红等症.方中羊耳菊为民族药,收载于《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1];甘草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2].羊耳菊、甘草经水煮醇沉得浸膏直接制剂存在服用量大,口感差,易吸潮,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以总黄酮和甘草酸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对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纯化水煮醇沉液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精制纯化工艺,使总固体明显降低,总黄酮和甘草酸含量明显提高,同时片剂口感、吸潮、稳定性等问题得以根本改善.
-
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的单株分析
甘草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临床用量大,而且以甘草药材或以甘草酸作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数目也不断增加,从而带动甘草药材的消耗,导致野生甘草资源过度采挖,这种过度采挖不仅使甘草产地沙漠化,而且使野生甘草药材质量、产量降低.
-
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为提高栽培甘草药材中的甘草酸含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和碘-淀粉比色法分别测定甘草单株中的甘草酸和淀粉含量.结果:甘草药材中淀粉质量分数为1.39%~10.82%,甘草酸质量分数为0.63%~3.51%.结论: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负相关,可以通过调控甘草中淀粉含量提高甘草药材质量.
-
干旱胁迫对甘草酸积累影响的物质组分分配研究
甘草为我国大宗中药材,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是评价甘草药材质量优劣的特征性有效成分.但是人工种植的甘草药材其甘草酸含量在全国各产区之间差异较大,且平均含量明显低于野生甘草,达不到历年版<中国药典>甘草酸含量不低于2.0%的标准[1].甘草野生环境为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区,本试验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对甘草酸含量以及药材物质组分的影响程度,探讨甘草酸积累受干旱胁迫调控的物质组分分配影响,为甘草规范化生产的水分调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我国不同产区野生与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全国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范围,初步寻找影响甘草酸含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PLC测定收集于全国9省区37个旗县165份野生甘草和1 013份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分析产地、药用部位、栽培年限、土壤类型与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野生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4.43±1.32)%,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1.51±0.49)%,低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低标准.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野生甘草中,根和根茎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至四年生阶段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生后甘草酸含量快速增高,栽培地土壤类型和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不同诱导子对甘草悬浮培养细胞中甘草酸积累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水杨酸、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高糖、高盐、超声等诱导子对甘草悬浮培养细胞中甘草酸积累的影响.方法 向细胞悬浮液中加入各种诱导子或对细胞悬浮液进行超声处理结果加入10 mg·L-1水杨酸可使甘草酸的含量为对照组的1.86倍.低浓度的酵母提取物时甘草酸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入1 mg·L-1酵母提取物时,甘草酸的含量为对照组的3.71倍,达到14.20μg·g-1.添加100 mg·L-1水解酪蛋白时,甘草酸的含量为对照组的1.69倍.高盐胁迫对甘草酸的积累有较高的影响,其含量为对照组的1.96倍.结论 甘草细胞悬浮培养中,添加水杨酸、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高糖、高盐、超声等诱导子是提高细胞中甘草酸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
HPLC法测定蒙药托如布汤搽剂中甘草酸含量
蒙药托如布汤搽剂为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医医院传统用药,由多叶棘豆、甘草等十四味蒙药材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消肿、生肌、止痛的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疥癣、神经性皮炎、手足癣、脉伤、痔疮等.为了更好地控制托如布汤搽剂的质量,本文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制订了甘草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为该搽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RP-HPLC法测定抗病毒胶囊中绿原酸和甘草酸的含量
抗病毒胶囊是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甘草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肺炎等症.其中绿原酸为金银花中清热解毒的有效成分之一,甘草酸为甘草解毒和抗炎的有效成分,为了有效地控制该产品的内在质量,本研究建立了HPLC法测定该制剂中绿原酸和甘草酸含量的方法.
-
206培养液浓度对甘草的无机成分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甘草的栽培方法与甘草酸含量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作者以3种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对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inn.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理中丸中甘草酸含量的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理中丸中的甘草酸进行定量检测.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参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根据测量所得到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根据测定结果显示,在定量检测中,所建立起的测定方法的方法学指标均符合药典要求,为附子理中丸中甘草酸含量及其质量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同时,还为其他处方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价值.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理中丸中甘草酸含量,其检测方法方便可行、检测快速准确,值得推广与应用.
-
半仿生提取法提取中药复方银翘散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复方银翘散半仿生提取的工艺条件以实现经典古方的现代应用.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复方银翘散半仿生提取工艺;以干浸膏得率、甘草酸含量为指标,考察药材的提取时间、溶媒用量、pH值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在同等条件下与常用水提法比较.结果:半仿生法优选工艺为第1煎pH为6,第2煎pH值为7,第3煎pH值为10,用水量为药材的12倍,提取时间为8 h;半仿生法比水提法更优越.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
川芎茶调口服液质量控制的研究
川芎茶调口服液是由古方川芎茶调散改剂型研制而成[1,2].处方中含川芎、白芷、羌活、细辛、薄荷、甘草等八味中药,具有疏风止痛作用.原标准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WS3-B-3765-98).由于原标准中仅有川芎的薄层鉴别项,不仅与川芎茶调散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录品种质量标准有较大差距,且无法有效控制该品种的质量.关于川芎茶调系列产品质量的报道较少[1-6],文献[1,2 ]曾建立了其中川芎、白芷的鉴别及甘草酸含量的HPLC测定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胀果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本经>,药用历史悠久.其功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缓和药性.主要含有甘草酸及甘草苷类成分,其中甘草酸为现代药理应用研究证实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目前针对甘草的内在质量控制,主要围绕甘草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一类的检查.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了RP-HPLC 三元等度洗脱法测定甘草酸的方法,规定甘草酸含量不得低于2%[2].本实验依托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甘草酸含量测定(附录VID)项下操作主线,采用RP-HPLC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稳定,用于甘草酸的检测专属性强,
-
半夏与甘草配伍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二)
目的:研究清半夏及其炮制辅料对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甘草酸为对照品,用HPLC法分析甘草煎液以及甘草与清半夏、明矾配伍水煎液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配伍后各种水煎液中甘草酸含量均明显低于甘草单独水煎液,其含量随着清半夏或明矾的比例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清半夏及其炮制辅料明矾均能降低甘草中甘草酸的煎出,尤以明矾影响为明显.
-
半夏与甘草配伍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甘草与半夏不同炮制品配伍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甘草以及甘草与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分别配伍水煎1h,以甘草酸为考察指标,用HPLC法分析各种煎液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配伍后各种水煎液中甘草酸含量均明显低于甘草单独水煎液,其中与清半夏配伍的煎液中甘草酸含量低.结论:甘草与半夏的不同炮制品配伍使煎液中甘草酸的含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