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培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首剂低血压反应差异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林曙光;陈鲁原;苏诚坚;李广镰;王景峰;梅克治;陆东风;曾昭华;曾冲;谭桂明;韦建瑞;李国强

    目的为了检验关于"并非所有ACE抑制剂都会在开始应用时引起低血压反应"的假设.方法多中心的随机开放药物平行对照试验.主要终点是对照两种ACE抑制剂首剂给药观察期间的平均血压下降峰值;次要终点是观察各治疗组SBP、DBP变化的情况.

  • 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峰

    目的 研究分析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实验组进行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4mg/d培哚普利+5mg/d氨氯地平片,两组患者均于早晨空腹口服,治疗时间为2个月.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头晕及干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钾、血清胱抑素相关生化指标等临床指标.结果 对照组中,24例患者血压达标,6例患者血压未达标.实验组中,28例患者血压达标,2例患者血压未达标.实验组血压达标率为93.3%,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1例患者发生头痛1例发生干咳,2例患者发生头晕.对照组中,2例患者发生头痛,2例发生干咳,2例患者发生头晕.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与1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经过轻微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并不对治疗产生影响.治疗后,实验组血清胱抑素水平为(1.12±0.64)ng/L,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胱抑素水平为(1.36±0.6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者中应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提高血压达标率,提高预后效果,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峰

    目的 研究分析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实验组进行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4mg/d培哚普利+5mg/d氨氯地平片,两组患者均于早晨空腹口服,治疗时间为2个月.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头晕及干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钾、血清胱抑素相关生化指标等临床指标.结果 对照组中,24例患者血压达标,6例患者血压未达标.实验组中,28例患者血压达标,2例患者血压未达标.实验组血压达标率为93.3%,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1例患者发生头痛1例发生干咳,2例患者发生头晕.对照组中,2例患者发生头痛,2例发生干咳,2例患者发生头晕.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与1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经过轻微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并不对治疗产生影响.治疗后,实验组血清胱抑素水平为(1.12±0.64)ng/L,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胱抑素水平为(1.36±0.6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者中应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提高血压达标率,提高预后效果,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联合降压优化方案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王小军

    目的:评价分析氨氯地平联合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ECI)的联合降压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9例,A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案降低SBP和DBP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压总体达标率为59.32%,两种方案血压总体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A的UACR由(13.6±2.8)mg/mmol降至(6.5±1.9)mg/mmol,方案B的UACR由(13.9±2.9)mg/mmol降至(7.8±2.2)mg/mmo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两种不同AECI药物,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 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病40例

    作者:龙升宏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采用培哚普利片。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治疗组不良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有明显的效果,能减少不良症状,提升生存质量,是当前较为理想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 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波;徐细平;冯小坚;潘港

    目的:探讨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小剂量合贝爽、培哚普利、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小剂量合贝爽组和培哚普利组,三组患者的血压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差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对比(P<0.05);与培哚普利组对比,脉压差改善明显(P<0.05);收缩压改善程度对比(P>0.05)。三组患者的舒张压水平对比(P>0.05);与治疗前对比,三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及培哚普利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接受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明显降低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差,降低尿微量尿蛋白,服药简便,安全有效。

  • 螺内酯与培哚普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金涛;苏玉森;李春红;李智君;左卫星

    目的 分析螺内酯与培哚普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培哚普利联合常规疗法,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螺内酯,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干预后的6min步行结果、左室舒张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衰疾病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联合使用培哚普利以及螺内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类方案能够全面延缓心衰疾病进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因此时都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士谅

    目的 评价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31)和胺碘酮+培哚普利组(B组,n=32),治疗随访时间为24个月.计算两组治疗后6、9、12、18、24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 ①治疗后第6、9个月,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低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12、18、24个月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46,0.040,0.44<0.05),治疗结束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1.82%,B组为80.70%;②治疗前A组、B组左心房内径无差别,治疗24个月后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及减少房颤发作次数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 颈静脉孔区非颈静脉球瘤2例

    作者:谭林琼;第一军

    医大学珠江医院外科陈长才报道例1:女,63岁,头痛不适、饮水呛咳2月余.检查:左舌咽神经麻痹,心、肺、腹部检查正常.头痛发作时血压明显升高,高达28/20 kPa,心率加快,大于100次/分,同时伴舌咽部疼痛,头痛持续时间在2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3~5次.颅脑CT提示左颈静脉孔扩大,低密度占位,不强化.入院后胸片和心电图正常;MRI示左颈静脉孔区占位,边界不清,约3.0cm×2.5 cm×3.0 cm大小,T1 WI、T2 WI均呈低信号,位于硬脑膜外,枕骨大孔完整;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静脉闭塞,未见明显供血动脉.予口服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治疗均不能控制血压发作性波动;血压剧烈升高时,只有静脉注射酚妥拉明1~2mg后血压才能降至正常,血压降低后头痛缓解,术前一直未能完全控制血压的剧烈波动.

  • 门冬氨酸钾镁联用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黎励文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用培哚利治疗慢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11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两组,其中,59例病人作为治疗组,在常规强心,利尿的基础上,使用培哚普利口服,加用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5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常规使用强心,利尿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口服.比较其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力为59/3%与对照组(22.4%)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疗效出现时间治疗组(3.6±0.8)d,校较对照组(6.3±0.6)d短(P<0.05);低血钾,洋地黄中毒,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用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新活素结合螺内酯及培哚普利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源

    目的 探究难治性心力衰竭经新活素结合螺内酯、培哚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7月~2016年7月经诊断确诊为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0例纳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行新活素、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以及超声心动图改善的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心功能改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心率、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等变化情况均大于对照组,各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螺内酯、新活素与培哚普利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使患者心功能较快得到改善,并且还可使其心率和血压维持稳定.

  • 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宋宏界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培哚普利、比索洛尔。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血浆的pro-BNP和LVEF变化。结果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可显著降低pro-BN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衰效果确切,较单独应用比索洛尔疗效显著。

  •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对肝纤维化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

    作者:倪淑媛;李煜生;黄珊;罗薇;李翠;李旭

    目的 观察大鼠正常肝脏和肝纤维化(HF)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差异及培哚普利(Pe)和氯沙坦(Lo)对其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胆总管结扎术(BDL组)、Pe 14 d和30 d及Lo 14 d和30 d组,6只/组.BDL组和治疗组均通过BDL制备大鼠HF模型.予Pe(2mg/kg)和Lo(50mg/kg)灌胃,1次/d.14 d和30 d后分别应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肝脏TLR4水平.结果 BDL 14 d组大鼠肝脏TLR4为Sham组的(6.53±1.11)倍(P<0.05);Pe 14 d组和Lo 14 d组TLR4分别下降到Sham组的(1.71±0.41)倍(P>0.05)和(0.95±0.38)倍(P>0.05).Pe 30 d组和Lo 30 d组大鼠肝脏TLR4分别回升为Sham组的(6.51±0.87)倍(P<0.05)和(5.64±0.87)倍(P<0.05).结论 大鼠HF后肝脏TLR4水平上升,Pe和Lo可降低实验性HF组织的TLR4水平,但长期服用其抑制TLR4的作用减弱.

  • 卡维地洛与培哚普利联合干预心梗后心衰对心肌肌浆网Ca~(2+)泵活性和Ca~(2+)释放通道密度的影响

    作者:耿召华;刘春燕;彭佑华;李隆贵;赵晓辉;王江;崔斌;于世勇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联合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对心肌肌浆网(SR)Ca~(2+)泵活性和Ca~(2+)释放通道(RyR2)密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冠脉建立慢性心衰模型,术后1周开始分别给以卡维地洛(6mg·kg~(-1)·d~(-1))、培哚普利(4mg·kg~(-1)·d~(-1))、特拉唑嗪(2mg·kg~(-1)·d~(-1))、卡维地洛(6mg·kg~(-1)·d~(-1))+培哚普利(4mg·kg~(-1)·d~(-1))联合干预9周,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室心肌SR Ca~(2+)泵活性和RyR_2密度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1),+dp/dt_(max)、-dp/dt_(max)显著降低(P<0.01),左室心肌SR Ca~(2+)泵活性和RyR_2密度显著降低(P<0.01).卡维地洛、培哚普利单独及联合干预均降低LVEDP(P<0.01),升高+dp/dt_(max)、-dp/dt_(max)(P<0.01),并升高左室心肌SR Ca~(2+)泵活性和RyR_2密度(P<0.01),联合干预变化更明显(P<0.01).特拉唑嗪组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左室心肌sRCa~(2+)泵活性与+dp/dt_(max)、-dp/dt_(max)显著正相关(r=0.596,r=0.684,P<0.01).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长期联合干预心梗后慢性心衰,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SR Ca~(2+)泵活性,增加RyR_2密度,优于任何单一药物干预.

  •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经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后心肌能量消耗水平的变化

    作者:梁健球;白书昌;许顶立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12个月后经无创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心脏结构指标及心肌能量消耗(MEE)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心肌梗死后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63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治疗,根据长期口服剂量水平分为常规剂量组(N,培哚普利4 mg)和靶剂量组(H,培哚普利8 mg).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分别用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心脏结构指标、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MEE.入组前及治疗后分别于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NT-proBNP及血肌酐.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N组心脏结构指标(主动脉内径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LA)、心肌能量消耗指标(cESS、MEE)及lgNT-proBNP大于H组,收缩功能指标(LVFS、LVEF)低于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H组治疗后心脏结构指标、心肌能量消耗指标及lgNT-proBNP均明显降低,收缩功能指标明显升高;N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除PWTs、LVFS外其他各指标间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MEE与lgNT-proBNP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经过12个月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均抑制了心肌重构,改善了左室收缩功能,降低了NT-proBNP及心肌能量消耗水平;高剂量培哚普利治疗较低剂量能更明显地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左室收缩功能,降低NT-proBNP及心肌能量消耗水平.

  • 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应及对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李曦;彭健;卢武生;孟素荣;张云昆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对3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培哚普利治疗,剂量为2~6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主要大中型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血压从治疗前24.2/14.3 kPa降至18.5/10.5 kpA(P<0.05),各脑动脉的PI和RI治疗后均叫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v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平稳有效,并对脑血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合并轻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品明;许兆忠;韩碧银;吕俊豪;傅向阳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例冠心病合并轻度CHF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法进行分组,并前瞻性观察经培哚普利治疗8、16 周后,其心率变异性(HRV)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经培哚普利治疗8 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无显著变化,而HRV已有显著升高,尤以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为著,如rMSSD从(30±17)ms升高至(35±13) ms(P<0.01)、pNN50从(8±5)%提高至(11±6)%(P<0.01)、HF从(9±2)ms升高至(14±3)ms(P<0.01);而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活动均衡性的指标LH/HF从1.5±0.2下降至1.2±0.4 (P<0.05) .培哚普利治疗16 周时,随着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HRV进一步升高.结论研究表明,ACEI可提高CHF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其早期效应不依赖于心功能的改善,提示应用ACEI治疗CHF,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 培哚普利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黄武;林绍华;甘树广

    目的 观察并评估培哚普利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给予培哚普利4 mg/d,比索洛尔1.25~5 mg/d;对照组20例给予地高辛、利尿剂、鲁南欣康治疗.两组共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超声心动图LVEF、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前后两组相比,收缩压、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培哚普利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衰可提高疗效.

  • 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曾坚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与B组(22例),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剂)的基础上,A组运用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B组单用培哚普利,疗程为6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彩色超声心动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A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B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8例.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88.0% vs 63.6%,P<0.05).同时A组在控制血压,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方面优于B组(P<0.01).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用培哚普利者.

  • 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俊;黄自明;郭观华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30)给予常规治疗,4 mg培哚普利组(n=32)在此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口服,8 mg培哚普利组(n=32)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口服1周,无不适后加量至8 mg并维持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均行6 min步行试验,评价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并采用心脏彩超检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末内径和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结果 3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均比治疗前改善,对照组和4、8 mg培哚普利组的平均增值分别为(50.1±14.4)、(98.0±20.6)和(120.2±36.6)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4、8 mg培哚普利组患者的心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4、8 mg培哚普利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差值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差值显著缩小,且以8 mg培哚普利更为显著(P<0.05).结论 4、8 mg培哚普利长期服用均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且8 mg组效果更明显,建议患者如能耐受可增加至8 mg剂量并维持治疗.

827 条记录 34/42 页 « 12...31323334353637...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