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CT单独或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义志

    目的 探讨MRI、CT单独或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经手术或肝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41例,经MRI、CT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不同瘤径大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结果 .结果患者中共检出62处病灶,分析MRI、CT单用及联用对病灶大小扫描的灵敏度,其中小于1 cm的病灶,CT扫描灵敏度为42.86%,MRI为66.67%,联用为90.4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cm的病灶,CT扫描灵敏度为78.57%,MRI为82.14%,联用为96.4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3 cm的病灶,CT扫描灵敏度为84.62%,MRI为92.31%,联用为10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诊断肝细胞癌时可采用CT与MRI联合应用的诊断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单侧穿刺PVP骨水泥纵向多平面分布特点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齐勇;刘泊龄;梁珪清;刘少强

    目的 通过薄层CT扫描分析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纵向多平面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15-01-2016-01诊治的6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第1天摄X线片及行伤椎薄层CT扫描.将椎体纵向均等分为4部分,取每部分中间层面为代表,自上而下分别为第1、2、3、4层面.记录并比较4个层面骨水泥填充面积,并计算骨水泥填充率.结果 术后1d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层面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第2层及第3层,但明显高于第4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层与第3层骨水泥填充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层、第3层骨水泥填充率明显高于第4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4层面骨水泥填充率对术后疗效改善具有正向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1.26,1 263.25),P=0.049].结论 单侧穿刺PVP骨水泥分布具有规律性,第2层面多,第1层面及第3层面次之,第4层面少.增加第4层面骨水泥填充率可以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的VAS评分.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尺骨冠状突骨折高度的CT测量

    作者:王辉;刘观燚;方媛;王国平;冯仁海

    目的 用CT测量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尺骨冠状突骨折高度并探讨其分型.方法 纳入自2013-05-2016-08诊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2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7例,Ⅱ型18例,Ⅲ型1例.采用容积再现法(VR)和多平面重建法(MPR)行三维和二维CT重建,在重建图像上用软件测量尺骨冠状突骨折高度.结果 本组尺骨冠状突尖部横形骨折23例,前内侧面骨折2例,基底部骨折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高度平均6.4(2.8~11.9)mm,尺骨冠状突总高度平均17.8(14.6~21.1)mm;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高度占尺骨冠状突总高度的比值平均36%(16%~67%).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高度占尺骨冠状突总高度的比值<20%者2例,20%~29%者5例,30%~39%者9例,40%~50%者9例,仅1例比值>50%.结论 采用CT三维及二维重建技术可观察尺骨冠状突骨折位置、骨折块形态及大小,测量骨折块高度并进行分型,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 屈膝30°体位CT扫描对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玉龙;陈丽;乔建民;李健;高庆峰

    目的 分析屈膝30°体位CT扫描对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组收集临床症状符合及关节镜手术确诊,且年龄14~18岁的39例(50膝)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的CT扫描资料.对照组收集同年龄段25例(50膝)正常膝关节的CT扫描资料.2组均取仰卧位、屈膝30°行CT扫描.结果 观察组和谐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外侧髌骨角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髁间沟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T扫描诊断脱位48膝,未脱位2膝;对照组中CT扫描诊断脱位1膝,未脱位49膝;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8%.结论 屈膝30°体位CT扫描应用于髌股关节不稳的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髌股关节的对合情况,放射科医师单纯从CT扫描征象中即可达到很高的诊断效能,如果结合病史及临床检查,诊断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准确、有效.

  • CT扫描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克锋;郭英;吴继昆;李律宇;郭磊;张俊;张欣铭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前行CT扫描明确下胫腓联合的损伤情况及胫腓骨的相对关系,指导术中复位、固定;术后行CT扫描评估骨折对位、对线及下胫腓联合复位及内固定情况.结果 103例手术前后均行CT扫描,100例恢复了下胫腓联合正常形态,仅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分离.术后均获平均23 (14~4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93.7分.结论 CT扫描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明确诊断及指导复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优化治疗

    作者:包岳丰;许亚军;顾三军;孙正中;张全荣;寿奎水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优化治疗.方法 自2010-06-2012-12对60例(60足)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前通过CT扫描的动静结合分析确定主要骨折块,用以指导手术操作,术后加强切口管理,减少切口并发症.结果 本组均获得平均15(6~1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足部功能:Ⅱ型骨折全优,Ⅲ型骨折优良率91.7%,Ⅳ型骨折优良率64.3%.术后发生切口坏死2例,畸形愈合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结论 只有重视围手术期评估和CT扫描,讲究手术技巧和细节,加强术后管理和康复,跟骨骨折诊治才能更优化.

  • 胫骨应力骨折CT分析与病理对照

    作者:石永玉;刘昕;曾幼鲁;王兆印;贾佑民

    目的分析应力骨折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方法 12例胫骨中段与上段应力骨折均作了CT横断扫描和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胫骨应力骨折CT表现为:胫骨两侧缘和背侧缘有半环形高密度影,胫骨背侧有小斑块高密度影,胫骨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胫骨骨髓内有条片状高密度影.结论 CT扫描有助于应力骨折和骨恶性肿瘤和硬化型骨髓炎的鉴别.

  • 正常髌骨几何学及其参数的测量

    作者:孙明举;王艳辉;王岩;蒋向华;刘刘

    目的 建立正常髌骨三维解剖模型,并对其参数进行测量.方法 对96个正常髌骨进行三维CT扫描,按身高不同分为3组(Ⅰ组:156~165 cm,Ⅱ组:166~175 cm,Ⅲ组:176~185 cm),每组左右髌骨各16个,建立每1个髌骨的三维解剖模型,并对其关节面的高与宽、嵴的厚度、嵴距外缘、嵴距内缘、内侧关节面中心厚度、外侧关节面中心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①建立的髌骨三维解剖模型,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特征;②髌骨厚度Ⅰ组:左(19.99±0.28)mm,右(20.00±0.30)mm;Ⅱ组:左(23.17±0.26)mm,右(23.22±0.11)mm;Ⅲ组:左(25.38±0.16)mm,右(25.51±0.09)mm;髌骨关节面宽度Ⅰ组:左(36.90±0.14)mm,右(36.78±0.3)mm;Ⅱ组:左(42.50±0.30)mm,右(42.61±0.05)mm;Ⅲ组:左(46.81±0.3)mm,右(45.95±0.33)mm;髌骨关节面高Ⅰ组:左(28.78±0.23)mm,右(28.61±0.18)mm;Ⅱ组:左(31.89±0.12)mm,右(32.01±0.08)mm;Ⅲ组:左(33.82±0.23)mm,右(33.80±0.20)mm.结论 典型的髌骨三维解剖模型,能为正常人髌骨参数测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 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改良评估方法的应用

    作者:张义;金宇;张擎柱;侯敬;曹向宇;谷锐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中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改良评估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7行手术治疗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传统组(23例)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踝关节正位、踝穴位,根据下胫腓联合间隙、踝关节内侧间隙及下胫腓联合重叠判断复位情况;改良组(25例)术中在传统组观察指标上联合透视踝关节侧位观察穹窿间隙以判断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与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3(6~28)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踝关节内侧间隙及踝关节侧位穹窿间隙可以提高下胫腓联合复位的质量并改善预后.

  • 股骨上段髓腔几何形态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高中礼;刘鹏;秦彦国;刘云霞;赵亮

    目的研究股骨上段有效髓腔的几何形态特点,通过测量其参数,为假体柄与髓腔匹配、降低早期松动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6副52根新鲜尸体股骨上段有效髓腔选定五个代表性平面进行CT扫描,通过计算其参数并进行分析,在三维空间重建股骨上段有效髓腔的立体形态.结果股骨上段有效髓腔在冠状面上倾斜度为5.48°±1.45°,在矢状面上倾斜度为7.52°±1.70°.结论通过CT扫描,对图像进行测量分析,可重建股骨上段有效髓腔的立体形态,为假体插入柄与髓腔匹配、防止早期松动提供重要依据.

  • 开书型骨盆骨折与男性尿道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进社;李亚洲;杜浩;郭锐;刘国彬

    目的 对骨盆骨折模型尿道行CT扫描,探讨耻骨联合分离和后尿道损伤的关系.方法 于男性骨盆标本尿道内置人造影剂,制成开书型骨折模型,CT扫描测定尿道和骨盆壁的关系.结果 耻骨联合分离6cm时,尿道前列腺、尖部与完整侧耻骨联合后缘的距离从.(2.03±0.27)cm分离到(2.95±O.31)cm,伴有尿道向完整侧半骨盆移位.结论 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多发生于前列腺尖部,骨折时尿道前列腺尖部、前列腺部及膜部均向尾侧和健侧移位.

  • CT-激光快速成形建立胫骨平台骨折模型

    作者:郑曙翘;曹文钢;王嗣伟

    目的探讨CT骨扫描与快速成形机之间的数字化信息转换,应用CT-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造胫骨平台骨折纸质模型,供临床研究.方法用尸体标本和胫骨平台骨折的CT扫描的影像,通过三维重构,转换成STL格式,使快速成形机制造出实物模型.将标本与模型比较、测量,对模型做出客观评价.结果纸质模型坚固,形态与标本基本一致,矢状径与冠状径的误差在1~1.5 mm,胫骨平台骨折模型与术中探查一致.结论CT-激光快速成形制造的骨折模型能真实反映骨折的现状,利用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骨折的临床研究,还可以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

  • 分析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杰

    目的:探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体会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进行X线、CT扫描、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种不同骨折检查方法对患者骨折情况显示比较,总检查有效率每2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性比较,X线与CT扫描、CT扫描并三维重建之间准确性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扫描与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T扫描并三维重建对损伤的骨关节可直观显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骨关节损伤诊断方法,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CT和X线在脊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邱鹏栋

    目的::总结分析CT与X线在诊断脊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脊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先后进行X线摄片和CT扫描检查进行诊断,其中CT扫描范围依据X线摄片和临床定位的范围来确定,观察2组诊断手段对骨折片移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容积变化、椎管狭窄等情况的检出率以及脊柱曲度变化的显示情况.结果:2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CT扫描对骨折片移位检出率84.29%、骨折片突入椎管检出率72.86%、椎管容积变化检出率64.29%、椎管狭窄检出率41.43%,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检查手段对脊柱曲度改变的检出率相近(P>0.05);CT扫描诊断脊椎损伤的准确率97.14%,明显高于X线摄片诊断准确率57.14%,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CT扫描与X线摄片在脊椎损伤诊断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 CT扫描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张宇杰;周海涛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胸部外伤患者60例,都进行急诊CT扫描诊断。在CT检查中,都选择采用西门子单排CT,设备型号:SOMATOM欢悦,CT检查参数为:120kv,100mAs,层厚10 mm,层间距10 mm,病灶局部5 mm薄层扫描。所有影像学资料均经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讨论,然后做出一致的诊断结果。结果:在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领域,传统X线的诊断能力明显不足,随着高分辨率CT的问世,其诊断胸部外伤的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本组资料结果表明,CT诊断为肺挫伤45例,骨折33例,肺不张21例,胸腔积血19例,纵隔气肿18例,都有比较特异性的诊断表现。结论:CT扫描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有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胸部损伤情况,为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

  • 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诊断中的特征分析

    作者:陈龙宇

    目的:对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诊断中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首先进行腹部正位X线的检查,后进行CT扫描检查,对2检查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准确诊断率、病因诊断率、梗阻部位的确定均明显优越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未发生因检查操作不当导致严重不适症状。 CT检查结果显示肠腔内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肠壁显著增厚和明显肠腔狭窄,其中缺血性结肠炎患者24例。结论:CT扫描检查可准确的诊断结肠癌性肠梗阻,并且明确病因和梗阻部位,安全性高,可控性强,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DR与CT检查闭合性胸部创伤分析

    作者:李擎

    目的:探讨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42例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给予患者DR摄片及CT扫描,对其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DR摄片像相比,CT扫描在肺挫伤、撕裂伤等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P<0.05)。结论: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患者DR摄像及CT扫描联合检查,有利于提高闭合性胸部创伤的诊断率。

  • 多层螺旋CT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新

    目的:研究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辅助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进行辅助检查诊断的33例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患处进行多方位的扫描及诊断,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SYETC3000型仪器及采用Meyerding分度进行椎体滑脱的评判标准进行评价多层螺旋 CT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腰椎椎弓峡部崩裂状态经多层螺旋 CT扫描,均清晰可见其椎弓低密度裂隙、宽窄不一,边缘不规则。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骨性面表现环状骨质不连续。本组33例椎弓崩裂性滑脱中,6例患者为L3滑脱、18例L4滑脱,8例为L5滑脱,其中1例L3、L4同时滑脱,34个单个腰椎发生退型性病变滑脱。2例L3前滑脱,后滑脱4个。23例L4前滑脱,后滑脱1例。L5前滑脱3例。共计前滑脱28例,后滑脱5例。其中双侧峡部裂26例,单侧峡部裂7例;根据Meyeiding分度法进行评定脊椎滑脱程度:I度滑脱26例,Ⅱ度滑脱7例。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椎弓崩裂性滑脱患者进行扫描诊断,能清晰表现出患者的椎弓及椎管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保证了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 骨质疏松高危患者种牙区骨密度测定和手术对策

    作者:孙振宇;王道富;张明睿;陈光;刘慧;赵承琳

    目的 观察后牙缺失患者缺牙区松质骨CT值对种植修复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到2009年7月41例后牙缺失患者,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6.7岁.按照年龄和绝经与否分成骨质疏松高危组,绝经期女性和65岁以上老年男性,18例患者,24颗牙;骨质疏松低危组,非绝经期女性和64岁以下男性,23例患者,31颗牙.CT扫描后测定患者第三颈椎椎体和缺牙区松质骨的CT值作为该区的骨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将缺牙区骨密度低的患者进行手术设计,实施骨挤压种植手术.术后检查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完成修复后做随访.结果 骨质疏松高危组患者第三颈椎椎体松质骨的密度与骨质疏松低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03,P>0.05),骨质疏松高危组患者缺牙区松质骨的密度与骨质疏松低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02,P>0.05),骨质疏松高危组患者缺牙区松质骨的密度与第三椎体松质骨的密度之间的差值和骨质疏松低危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4578,P>0.05).两组患者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好,除骨质疏松高危组有2例失败病例外均成功完成Ⅱ期种植修复,并随访正常.结论 绝经期女性和65岁以上老年男性缺牙区松质骨的密度和其他人群无明显差异,种植手术时更应关注缺牙区的骨质情况,骨挤压和充分发挥骨皮质作用有利于增加骨密度低的患者种植义齿的初期稳定性.

  • 经前路枕颈融合术斜坡置钉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季伟;赵浩增;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林焱;黄其杉

    目的:探讨经前路枕颈融合术斜坡置钉的影像学参数.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在我院行颅颈区多层螺旋CT扫描的患者中,排除:(1)<20岁;(2)术后CT扫描;(3)枕颈部解剖异常,如先天性颅寰枕融合、颅底凹陷等;(4)肿瘤、外伤或感染患者.共有30例患者入选,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4岁,平均38.8岁.将30例患者的颅颈区CT扫描原始数据输入MXV工作站,进行多平面二维重建(MPR),重建好的图像保存于PACS系统并进行分析测量:在矢状位上确定颅底斜坡佳进钉点A2再作水平线即为A线,斜坡高点水平线即为C线,两线中点等距水平线即为B线,三线上分别有3个相距为3.5mm(即Zephir钢板螺钉孔直径)的进钉点,A线3个点作为佳进钉点,B线3个点为候选进钉点,C线3个点为极限进钉点;在其矢状位图像上测量每个进钉点分别以水平角度(HA)、垂直角度(VA)以及极限向上倾斜角度(LA)进钉的安全角度和螺钉长度范围,并测量颅颈区内固定钢板或钛笼所需的折弯角度.结果:斜坡置钉相对安全的进钉范围呈一个不规则的梯形区域,在分别以A、B和C线的点为进钉点、以佳进钉角度(VA)进钉时,平均钉道长度为(7.57±1.38)mm、(10.13±2.46)mm和(15.60±3.12)mm,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过重建矢状位图像测量斜坡螺钉结果显示,29例患者在B线达到了VA,13例在C1和C2达到VA,12例在C3达到VA,其中1例在C1达到VA而在C2和C3处未达到,1例在C1和C2处达到但C3处未达到VA.矢状位图像测量中佳进钉点、候补进钉点及极限进钉点的大安全进钉角度分别为130.19°±8.00°、125.23°±13.24°和85.72°±24.33°,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固定钢板或者钛笼所需的折弯角度为121.36°~140.18°(130.19°±8.00°).结论:经前路枕颈融合术在颅颈区斜坡置钉内固定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并且存在一个安全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范围.

1021 条记录 7/52 页 « 12...45678910...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