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锁扣带袢钛板与传统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比较

    作者:叶永志;张隆英;陈榆

    目的:比较锁扣带袢钛板与传统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采用锁扣带袢钛板重建和传统螺钉固定治疗的68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锁扣带袢钛板组和传统螺钉组,锁扣带袢钛板组33例采用锁扣带袢钛板重建下胫腓联合,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0~55岁,平均(32.4±5.2)岁;Lauge-Hansen分型为旋前外旋Ⅲ度12例,Ⅳ度21例.传统螺钉组35例采用传统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治疗,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1~54岁,平均(32.8±5.5)岁;Lauge-Hansen分型为旋前外旋Ⅲ度13例,Ⅳ度21例,旋前外展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复位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时间、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AOFA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 24个月,平均(16.3±3.8)个月.下胫腓联合固定时间锁扣带袢钛板组(10.1±2.8) min,传统螺钉组(9.5±2.3)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锁扣带袢钛板组优23例,良9例,中1例;传统螺钉组优18例,良12例,中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扣带袢钛板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操作方便,可早期负重锻炼而无断钉风险,为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了新的选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总结纽扣钢板置入的角度、方向及张力的调节.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

    作者:孙建峰;韩斌;邓磊;刘沂;顾敏琪;李治斌;罗运超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33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8例;旋前-外展型Ⅲ度(Dupuytren骨折)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3例,Ⅳ度8例,其中Maisonneuve骨折4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16例,良15例,可2例.结论:下胫腓联合是维系踝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得到解剖性修复.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张涛;庞桂根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少部分发生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也可能单独发生不伴有骨折脱位.按其损伤程度分为3型:I型为单纯扭伤无下胫腓分离,Ⅱ型为潜在性分离,Ⅲ型为明显的分离.对于不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没有造成下胫腓分离的韧带扭伤,即下胫腓联合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可采用螺钉、下胫腓钩、钩板或缝扣固定,以防踝关节不稳定造成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分型和治疗进展

    作者:吴志朋;陈鹏涛;何金山;王静成

    下胫腓联合是稳定踝关节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常合并踝关节和腓骨高位骨折,少数情况可单独发生.非稳定性损伤见于非单纯性及部分单纯性下胫腓联合损伤,需早期手术治疗.稳定性损伤见于部分单纯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可选择保守治疗.早期治疗和稳定下胫腓联合损伤比不治疗,延迟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单纯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稳定性及急慢性诊断一直存在争议,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稳定性、损伤时间、固定类型可影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可选择螺钉固定和弹性固定.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金标准,但其螺钉是否拔除、置入位置等技术细节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其缺点是可限制下胫腓联合微动等.保留下胫腓联合微动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弹性固定可作为一种螺钉替代治疗方式,已经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临床疗效和是否需要加压固定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确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需要根据其稳定性、损伤时间、固定类型等方面进行合理选择,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 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内固定治疗新进展

    作者:宋耀宗;孙天胜

    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对重量的传导和行走都很重要.治疗不当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长期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方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是用AO皮质骨螺钉行胫腓横向固定,但是时于如何运用螺钉横向固定下胫腓联合仍有争议.本文综述了下胫腓螺钉固定的技术现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践指导.

  • 踝关节CT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李凯;赵铁山;张中伟

    下胫腓联合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踝部损伤(包括骨折、脱位及无骨折脱位的损伤)中常累及下胫腓联合.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采用X线摄片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拍摄角度、生理差异、患者的配合程度等,漏诊与误诊率均较高.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并治疗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踝关节CT检查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并确定损伤程度以指导治疗效果满意.

  • 踝部骨折的治疗

    作者:郭戍

    踝关节骨折脱位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其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如临床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严重的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骨科医师应高度重视.近年我院共完成躁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35例,现就有关问题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5~68岁,开放性骨折脱位3例,闭合性损伤32例,均为新鲜骨折,双踝骨折伴下胫腓分离5例,三踝骨折3例.

  • 三柱理论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朝亮;黄素芳;朱涛;孙雪生;康颂科;李新霞;申立林;蔺楚;王英振;周东生

    目的:探讨三柱理论指导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5月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21~58岁,平均36.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出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踝关节按形态分为三柱;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时,三柱均累及,其中外侧柱损伤54处,中间柱韧带损伤26处,中间柱撕脱骨折28处,内侧柱韧带损伤31处,内侧柱骨折23处。54例患者根据损伤的不同柱别选择入路行内固定治疗,其中固定两柱26例,固定三柱28例。术后6个月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骨折复位固定后综合评价采用改良Baird和Jackson评估标准。结果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5周(平均13.6周),疼痛VAS评分为0~6分(平均1.4分),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 AOFAS 踝-后足评分:82~100分,平均96分。综合疗效评定:优52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踝关节骨折三柱分型是一种既简单又全面的分型理论,三柱损伤后固定两柱可以达到稳定下胫腓联合的目的。

  • 可吸收钉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研究

    作者:郑杰;高迪;贾斌;高彦军;刘彦勋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下胫腓联合损伤分别采用可吸收钉(治疗组,18例)和皮质骨螺钉(对照组,29例)内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间长,恢复负重时间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zur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具有疗效可靠,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

  • Maisonneuve骨折的特点及其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庄颖峰;许玮;李左安;张旭鸣;石松长

    目的 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5-10手术治疗的11例Maisonneuve骨折,根据X线片、CT影像学资料分析踝关节骨折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等情况并进行相应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14个月,中位时间12.1个月.术后12周取出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中位时间3.3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平均95.4(82~100)分,其中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 Maisonneuve骨折由于存在高位腓骨骨折常导致漏诊,患者合并的踝关节损伤程度较重,需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易志坚;孙文建;王茂林;曹家树;孟宁波

    目的 探讨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采用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应用AOFAS足踝功能量表评分,并测量下胫腓联合间隙及胫腓重叠影.结果 8例均在术后4周开始支具保护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l例于术后11个月取出钢板,其余7例均于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术后6个月AOFAS评分平均85分,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91分.术后下胫腓联合间隙及胫腓重叠影恢复正常,均未发现内固定失效.1例术后11个月时因局部刺激,要求取出内固定.结论 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早期效果可靠,允许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但也存在局部刺激需取出内固定的可能.

  • 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蔡伟创;张勇;简伟明;孙喜山;李建明

    目的 比较采用皮质螺钉、带绊纽扣钢板、骨栓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对自2010-03-2015-02诊治的85例存在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旋前-外旋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栓固定27例,带绊纽扣钢板固定35例,皮质螺钉固定23例,分析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时AOF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1.6(8~1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疗效按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评定:带绊纽扣钢板组、皮质螺钉组、骨栓组优良率分别为94.29%、86.96%及77.78%.带绊纽扣钢板、皮质螺钉、骨栓固定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43.48%和62.96%.3组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绊纽扣钢板固定组更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特点,在3组中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可作为下胫腓联合损伤内固定治疗较理想的选择方法.

  • CT扫描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克锋;郭英;吴继昆;李律宇;郭磊;张俊;张欣铭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前行CT扫描明确下胫腓联合的损伤情况及胫腓骨的相对关系,指导术中复位、固定;术后行CT扫描评估骨折对位、对线及下胫腓联合复位及内固定情况.结果 103例手术前后均行CT扫描,100例恢复了下胫腓联合正常形态,仅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分离.术后均获平均23 (14~4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93.7分.结论 CT扫描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明确诊断及指导复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普通X线片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义;周伟娜;张擎柱;曹向宇;谷锐;石利涛;翟栋

    目的 探讨普通X线片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诊治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均摄X线片,包括踝关节正位、侧位及踝穴位,通过观察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踝关节内侧间隙来判断复位情况,以CT扫描为参考标准,评估普通X线片对下胫腓联合复位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术后行CT扫描发现23例存在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以CT扫描为参考,通过踝关节正位及踝穴位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为52.2%,特异性为92%,假阳性率为8%,假阴性率为47.8%.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通过踝关节正位及踝穴位X线片评价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复位不良率较高,术后踝关节CT扫描很有必要.

  • Endobutton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比较研究

    作者:贾瑞钢;王俊飞;杨永江;孙文建

    目的 比较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和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53例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25例(Endobutton组),螺钉内固定28例(螺钉组),比较两组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及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 两组间术前、术后初期、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TBCS、TB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button组AOFAS评分优良率92.0%,螺钉组AOFAS评分优良率89.3%,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允许早期负重,不需常规取出,其治疗效果与传统的螺钉固定方式相当.

  • 钢丝捆扎带在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翁东;徐国健

    目的 探讨采用钢丝捆扎带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通过钢丝捆扎带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7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获随访平均7.3个月,疗效评定结果:优6例,良1例.结论 采用钢丝捆扎带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下胫腓联合损伤改良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

    作者:顾三军;王建兵;殷渠东;吴永伟;李海峰;徐可林;刘宇;芮永军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改良分型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6-2013-06诊治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118例,总结经验提出下胫腓联合损伤改良分型:Ⅰ型为单纯前联合或后联合的韧带撕脱性骨折(Tillaux骨折);Ⅱ型为一侧撕脱性骨折伴另一侧韧带损伤,如前联合撕脱性骨折伴后联合损伤,或者后联合撕脱性骨折伴前联合损伤;Ⅲ型为下胫腓联合前后均呈严重撕裂性损伤而没有骨折;Ⅳ型为Maisonneuve骨折.结果 1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7(6~32)个月.5例发生踝关节不稳定,4例踝关节慢性疼痛,3例螺钉断裂,2例出现下胫腓联合创伤性关节炎,2例下胫腓联合融合,2例出现踝关节撞击征.1例出现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按蒋中远标准评定疗效:优73例,良27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8.5%.结论 下胫腓联合损伤改良分型可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能够使手术规范化,大大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 踝关节镜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沈鑫;刘牧子;廖建平;龚时国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7-09诊治的25例Weber B、C型踝关节骨折,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踝关节镜、术中足外展外旋应力透视和Cotton试验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进行评估,关节镜确诊下胫腓联合不稳定者采用螺钉固定.结果 术中外展外旋应力位X线片发现10例(40.0%)下胫腓联合不稳定,Cotton试验发现11例(44.0%)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关节镜下发现19例(76.0%)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关节镜辅助评估下胫腓联合稳定程度的准确率高.25例术后均获得3~1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断钉、踝关节不稳定、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10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结论 采用踝关节镜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评估和治疗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准确判断下胫腓联合稳定程度并更加有效地固定,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 修复与不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吴少科;陈航;谭宏昌;曾荣;孙欣;魏波;钟环;刘浩;康毅;郑鸿

    目的 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固定后修复与不修复下胫腓前韧带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3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随机分为2组,修复组17例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修复下胫腓韧带;不修复组21例单纯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后不修复下胫腓前韧带.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距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8例均获随访11~20个月,平均15.4个月.修复组手术时间较不修复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下胫腓联合重叠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按AOFAS评定标准,修复组和不修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1%、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后下胫腓前韧带可不予以修复.

  • 经外踝钢板双螺钉交接棒技术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作者:刁振斌;夏元升;赵静华;李越鹏;张健

    目的 探讨经外踝钢板双螺钉交接棒技术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01-2012-06对33例下胫腓损伤采用经外踝钢板双螺钉交接棒技术内固定治疗.疗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定.结果 3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3.6(12~38)个月随访.术后摄X线片检查示平均13(9~15)周骨折愈合.2例开放性损伤患者伤口均一期缝合,无感染发生.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复位丢失,无骨不连、畸形愈合及踝关节不稳.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平均84.7 (43~95)分;优12例,良1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 经外踝钢板双螺钉交接棒技术可以结合2种螺钉的固定优势,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有效的优点,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较好方法.

11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