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

    作者:肖劲松;陈冬丽;田晓华

    目的 探讨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于太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87例,共117个周期,分为两组,在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来曲唑5mg/d,氯米芬100mg/d,连续5天,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连续肌注尿促性腺激素,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20mm,或尿黄体生成激素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之后指导同房或行宫腔人工受精;观察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结果 来曲唑组在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与氯米芬组相似(P>0.05),成熟卵泡数低于氯米芬组(χ2=-2.704,P<0.05).结论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具有经济和安全的优点,两者总的临床效果相似,尚不能确定来曲唑较之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在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具有优越性.

  • 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不明原因不孕症疗效对比Meta 分析

    作者:邹先翔;何耀娟;程曦;邱婷;周洁

    目的 系统性评估和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改善生育功能的有效性,包括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子宫血流阻力、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 M EDLINE(1997—2016)、EMBASE(医学文摘资料库1997—2016)、CENTRAL(生命科学科研文献1997—2016)、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专题数据库1994—2016)、万方(1997—2016)、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1989—2010)和CBM dis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6)等数据库.本研究纳入所有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估后,用Rev M an5.3软件进行M eta分析的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的文献有8篇,经过M 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妊娠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值方面,来曲唑和克罗米芬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活产率高于来曲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在妊娠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血流PI和RI值方面,对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疗效与克罗米芬相当,但活产率不及克罗米芬,因纳入研究数较少,仍需进一步的高质量的研究来对比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 克罗米酚、尿促性素、来曲唑分别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余会丽;张峰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者行来曲唑 、尿促性素和克罗米酚分别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于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120例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三组,每组40例.分别为来曲唑组 、尿促性素组和克罗米酚组,比较三组临床效果 、排卵率 、妊娠率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来曲唑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大于14mm卵泡个数均比其余两组少,卵泡大小均比其余两组小;克罗米酚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均比其余两组薄(P<0.05);尿促性素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比其余两组高(P<0.05);三组多胎妊娠和卵巢过渡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者行来曲唑 、尿促性素和克罗米酚治疗均具一定价值,临床可联合应用.

  • 来曲唑、黄体酮联合使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机体卵巢功能的影响观察

    作者:王丽强

    目的 观察黄体酮与来曲唑联合使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机体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乐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PCOS不孕患者93例,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黄体酮治疗,研究组47例予以黄体酮+来曲唑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 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 H)、LH/FSH,统计2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1年排卵率、妊娠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FSH、LH、LH/FSH低于对照组,E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排卵率74.81%(32/47)、妊娠率48.94%(23/46)高于对照组[52.94%(21/47)、23.91%(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酮与来曲唑联合使用治疗PCOS不孕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机体卵巢功能,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

  • 来曲唑和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李琳

    目的:探讨来曲唑、枸橼酸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收取的PCOS病例81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来曲唑组(n=40)和枸橼酸氯米芬组(n=41),分别给予来曲唑、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来曲唑组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枸橼酸氯米芬组(P<0.05);来曲唑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优势卵泡数量显著低于枸橼酸氯米芬组(P<0.05)。来曲唑组排卵率、流产率与枸橼酸氯米芬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来曲唑妊娠率高,可以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子宫内膜变薄等各种风险,值得推广。

  • 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作者:李洪颖

    目的:探讨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60例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来曲唑和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更加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 克罗氯米芬与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不孕症患者的对比分析

    作者:金红菊

    目的:分析克罗氯米芬与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不孕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到我院进行多囊卵巢不孕症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克罗氯米芬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来曲唑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促卵成功率和顺利妊娠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促卵成功率和顺利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不孕症患者采用克罗氯米芬与来曲唑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真;刘景;管一春;孙丽君;王兴玲

    目的 探讨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IVF/ICSI-ET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1094周期的临床资料,分为来曲唑+HMG+氯米芬片组(LE+HMG+CC组),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组(MPA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后续第一次FET周期的妊娠结局.结果 MPA组患者的Gn用量、Gn天数要多于LE+HMG+CC组,而平均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要少于LE+HMG+CC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扳机日P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卵巢储备低下的患者,两种促排卵方案均花费较少且有可利用胚胎形成,是可选择的有效促排方案.

  • 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及妊娠率的影响

    作者:朱允英

    目的 探讨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0.25mg来曲唑治疗,观察组患者每天服用5mg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 药物干预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相比无明显差异(t=0.356,P>0.05);对照组卵泡成熟数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t=2.196,P<0.05);对照组的排卵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4.157,P<0.05);对照组的妊娠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7.528,P<0.05).结论 服用5mg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及妊娠率的影响更大,可显著增加排卵率.

  • 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EMAb水平的影响

    作者:余慧丽

    目的 本文就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EMAb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异位症患者68例,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子宫异位症患者34例.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充当对照组,予以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充当研究组,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A125及EMAb水平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治疗后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数据经统计,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应用来曲唑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CA125及EMAb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促排卵的作用比较

    作者:吴东丽

    目的 比较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促排卵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2),观察组给予来曲唑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基础雌二醇、注射HCG当日E2、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排卵率为88.89%(32/46),妊娠率为24.00%(11/46),对照组排卵率为87.88%(29/32),妊娠率为25.00%(8/32),经统计学软件检验可知,两组排卵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HCG当日E2、成熟卵泡数目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具有相似的促排卵效果和妊娠效果,但来曲唑不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来曲唑用于48例PCOS患者CC抵抗促排卵疗效体会

    作者:张迎春;张钦宪

    目的:探讨来曲唑用于PCOS患者CC抵抗促排卵疗效。方法选择平顶山计生科研所不孕不育门诊2011年12月-2013年8月就诊的符合2011年中国PCOS标准,在经过常规克罗米芬促排卵失败的48例PCOS患者,需要进行促排卵指导同房试孕,用来曲唑进行诱导排卵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8例CC抵抗的PCOS患者排卵率77%,周期妊娠率为3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存在克罗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使用来曲唑进行诱导排卵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来曲唑联合黄体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医

    目的 研究来曲唑与和黄体酮联合疗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4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实验组实行来曲唑联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实行黄体酮治疗.综合分析两组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9.78%)高于对照组(68.44%),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E2水平(91.96±14.27)pg/ml高于对照组(81.45±12.38) p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LH和FSH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 选择来曲唑和黄体酮联合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进行施治,有助于促进其卵巢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病症控制效果.

  • 来曲唑治疗74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江滨

    目的:探讨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74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将其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治疗组患者采用来曲唑治疗,对对照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的转化率及副作用三方面上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患者在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情况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采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熊友琼

    目的:探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给予来曲唑)和对照组(n=35,给予克罗米芬),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第1-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00%)低于对照组(22.86%),有显著差异(x2=18.547,P =0.002 <0.05) 结论:来曲唑对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少.

  • 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作者:邸立军;宋国红;余靖;任军

    目的观察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阳性或不明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口服来曲唑每日一次,每次2.5mg,28天一周期,至少2周期.结果42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42例.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占11.9%;稳定(SD)23例,54.8%,其中SD≥6个月14例,占33.3%;临床获益CBR(CR+PR+SD≥6个月)19例,占45.2%;进展14例,占33.3%.肿瘤进展时间2月~58月,中位进展时间(TTP)10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 妇科养荣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临床观察

    作者:吉楠;刘艳巧;刘润侠;刘聪

    目的 观察妇科养荣胶囊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妇科养荣胶囊及来曲唑,对照组单纯给予来曲唑,分别治疗4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及胚胎成活率.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排卵率、妊娠率及胚胎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养荣胶囊联合来曲唑能有效缓解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排卵率,减少来曲唑的副作用,且可改善妊娠黄体功能从而提高妊娠率及胚胎成活率,疗效稳定.

  • 氯米芬与来曲唑对PCOS促排卵患者子宫动脉及内膜下血流的影响

    作者:王丽;吕淑兰;毛文军;白娥

    目的 研究氯米芬与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促排卵患者子宫动脉及内膜下血流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PCOS排卵障碍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氯米芬组(CC组,102例)、来曲唑组(LE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动脉及内膜下血流、促排卵率和妊娠率等.结果 ①两组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302~1.644,P均>0.05),LE组子宫内膜生长速度显著优于CC组(t值3.750~9.573,P均<0.05),两组患者内膜下血流PI无统计学差异(t值0.153~1.042,P均>0.05),但LE组促排卵后月经第17、19、20天内膜下RI显著低于CC组(t值分别为2.809、4.776、5.231,P均<0.05);②比较两组促排卵成功患者相关数据发现,LE组注射hCG日、排卵后5~6d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CC组(t值分别为4.839、4.438,P均<0.05),且子宫内膜形态显著优于CC组(χ2=12.674,P<0.05),两组排卵日、平均优势卵泡直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注射hCG日及排卵后5~6d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0.402~1.234,P均>0.05);③CC组促排卵成功率为63.73%,LE组促排卵成功率为59.3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96,P>0.05),LE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3%、27.08%,显著高于CC组的20.59%、14.71%(χ2=4.098、4.614,P均<0.05);④两组促排卵成功患者注射hCG日、排卵后5~6d子宫动脉PI、RI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435、0.324、0.564、0.879,P均>0.05),且两组子宫内膜下PI亦无统计学差异(t=0.442、0.490,P均>0.05),但子宫内膜下LE组RI均显著低于CC组(t=3.097、4.036,P均<0.05).结论 来曲唑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和厚度,使内膜血供增加,容受性好,进而提高妊娠率.

  • 来曲唑与克罗米酚在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中的作用

    作者:王丽;吕淑兰;曹缵孙;李琳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与克罗米酚(CC)在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PCOS排卵障碍患者46例(58个周期),随机分为LE组和CC组,分别用LE、CC进行促排卵治疗,比较两组发育及成熟卵泡数、排卵数、平均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排卵率、黄体化卵泡未破裂(LUF)的发生率及妊娠率.结果 CC组发育和成熟卵泡数、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排卵后1周血清雌二醇浓度、LUF发生率较LE组显著升高(P<0.05),而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三线征阳性率(A型%)显著低于LE组(P<0.05);两组血清孕酮浓度、排卵率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E适合PCOS患者的诱导排卵治疗,有望作为PCOS患者的一线促排卵药物.

  • 达因-35与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丽君;易丹妮;龙燕芬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育龄妇女的患病率约为5%~10%,约占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75%左右[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以血黄体生成素水平、血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比值升高为特征[2]。克罗米酚是 PCOS的一线促排卵药物,有价格低廉、应用方便的优点,但是约20%~25%的 PCOS 患者对克罗米酚有抵抗,且应用该药有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3]。来曲唑是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现被广泛应用于对克罗米酚有抵抗的患者治疗[4]。本研究通过对按照此原则治疗的47例 PC O S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达因-35与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性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

822 条记录 36/42 页 « 12...33343536373839...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