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在GnRH拮抗剂方案中添加来曲唑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左振伟;乔杰;李红真

    目的:探讨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中添加来曲唑(LZ),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个应用LZ结合小剂量促性腺激素(Gn)的IVF周期(Gn+ LZ组)和177个单纯应用大剂量Gn的IVF周期(Gn组)的临床结局.Gn+ LZ组在月经周期第2~6天给予LZ 5 mg/d,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加用Gn 150~ 225 U/d.Gn组在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应用Gn 300 ~ 450 U/d.两组均在月经周期的第7天开始给予醋酸西曲瑞克(思则凯)0.25 mg/d,直至HCG日.结果:Gn+ LZ组的周期取消率显著高于Gn组(P=0.005),获卵数显著低于Gn组(P=0.000),但着床率显著高于Gn组(P =0.006).两组的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LZ组的Gn用量显著低于Gn组(P =0.000).结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者在拮抗剂方案中添加LZ可以改善着床率,妊娠结局与应用单纯大剂量Gn相似,同时减少了患者Gn的用量.

  • 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比较

    作者:耿蔷;全松;郭遂群;邢福祺

    目的:比较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NC)和来曲唑(LE)、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尿促卵泡素(u-FSH)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IUI),共56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1%、13.4%、8.7%、16.1%、13.8%,促排卵各组妊娠率均高于自然周期组(P均<0.05).各促排卵组之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及绒促性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增加IUI妊娠率.LE促排卵作用温和,妊娠率与低剂量HMG和u-FSH方案相当,用于IUI促排卵安全有效.

  • 来曲唑联合氯米芬对PCOS患者子宫卵巢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苏继莲;艾红;郑建淮;夏燕

    目的:经阴道超声观察来曲唑联合氯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来曲唑联合CC治疗PCOS的临床价值.方法:来曲唑联合CC治疗49例PCOS患者,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子宫动脉和优势侧卵巢基质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卵巢基质血流信号数.结果:来曲唑联合CC治疗PCOS有较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使PCOS患者形成了子宫卵巢血流的周期性变化.结论:来曲唑联合CC用药能改善PCOS的子宫卵巢血流,促进PCOS患者排卵,利于妊娠并、能减少流产的发生.

  • 来曲唑联合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

    作者:邱献华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唑来磷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使用来曲唑联合唑来磷酸静脉注射治疗32例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骨转移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患者,观察其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止痛的总有效率93.75%;骨转移灶有明显缩小,临床获益率90.62%;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来曲唑联合唑来磷酸对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骨转移骨痛的临床止痛疗效明显,对乳腺癌骨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针药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促排卵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文婷;王利红;朱小娟;汤梦雨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肾促排卵汤、 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克罗米芬诱导排卵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LUF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以针刺联合补肾促排卵汤、 来曲唑治疗;对照组33例,予以补肾促排卵汤、 来曲唑治疗.通过观察其排卵率、 妊娠率、 卵巢动脉血流指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比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 降低卵巢动脉血流指数(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 提高妊娠率及排卵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肾促排卵汤及来曲唑能有效治疗PCOS中经克罗米芬促排治疗发生LUFS患者,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子宫内膜厚度、 卵巢动脉血流的作用有关,值得推广.

  • 克罗米芬抵抗和来曲唑无反应的PCOS患者促排卵方案的选择

    作者:陈颖;张丹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3种药物相互联合使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更佳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将CC抵抗及IE无反应的209例(周期)PCOS患者,随机分人CC+ HMG组59周期,LE+ HMG组72周期,LE+CC组78周期,LE+CC组中无反应者54周期立即转入LE+ CC+ HMG组,观察4组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大卵泡平均直径(MFD)、子宫内膜厚度、>1.4 cm卵泡数、血清雌二醇(E2)水平,以及促排天数、HMG用量、排卵数、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LE+ CC组排卵率低(30.77%),但>1.4 cm卵泡数、排卵数和促排天数少,HCG注射日E2水平低(P<0.05),余3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CC+ HMG组HMG用量以及HCG注射日E2水平高(P<0.05);仅CC+ HMG组出现异位妊娠,共3周期(P<0.05).4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MFD、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以及双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F).结论 对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PCOS患者,LE+CC联合促排卵方案,仍有30.77%的排卵率,尤其适合OHSS高危人群.而LE+CC与LE+ CC+ HMG的总体排卵率92.31%,明显高于传统联合促排卵方案LE+ HMG与CC+HMG,同时降低了OHSS及多胎妊娠的风险.

  • PCO模型大鼠卵巢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研究

    作者:龚晋;吴东波;张兰兰;李佳;赵星;张丹

    目的 应用来曲唑建立多囊卵巢(PCO)大鼠模型,从组织及细胞水平测定模型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状态,探讨卵巢氧化应激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为PCOS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6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随机编为实验组[45只,予1%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 mL/d+来曲唑1 mg/(kg·d)灌胃]和对照组(45只,仅予1%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 mL/d灌胃),均持续28 d.每日定时行阴道细胞涂片巴氏染色镜检,判断动情周期,每7d测量体质量了解生长情况,第29 d两组大鼠统一处死、采血.测量指标: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计算游离雄激素指数(FAI);解剖子宫、卵巢,称重后计算器官质量指数;所得两侧卵巢,一侧固定后石蜡切片HE染色,另一侧制备组织匀浆、单细胞悬液,测定组织匀浆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检测卵巢单细胞悬液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比较两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差异,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分析卵巢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与PCOS的关系.结果 ①实验组用药12~15 d后动情周期消失,体质量增长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性激素改变符合人类PCOS特征;③实验组卵巢质量、卵巢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子宫质量、子宫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④相对对照组大鼠,实验组大鼠卵巢HE切片镜下表现为卵泡数量增多、白膜增厚、颗粒细胞层变薄、间质增生等改变;⑤实验组大鼠卵巢组织内MDA含量、TOS、氧化应激指数(OSI)高于对照组,SOD活力、TAS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ROS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①应用来曲唑可成功诱导大鼠PCO模型,适于研究卵巢病变.②本方法所制备的PCO模型卵巢处于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存在细胞氧化损伤,推测人类PCOS卵巢组织内可能也存在氧化应激,因此对于PCOS的处理,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应注重抗氧化治疗.

  • 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临床研究

    作者:曾毅;李平;樊林

    目的:观察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来曲唑2.5mg口服每日1次.结果:83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CR(完全缓解)0例,PR(部分缓解)11例,总有效率13.3%;SD(稳定)37例(44.6%),其中SD≥6个月者15例(18.1%).PD(进展)35例(42.2%).骨、软组织和内脏转移有效率依次为13.1%、12.3%和11.6%.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来曲唑可作为绝经后乳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药物不良反应轻.

  • 不同促排方案对PCOS不孕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作者:姜艳萍;张印星;殷旭光

    目的 探析不同促排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1例.A组应用来曲唑片治疗,B组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C组联合应用来曲唑片与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3组在此基础上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术.比较3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胎妊娠、异位妊娠].结果 A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均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当日A组与C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B组(均P< 0.05).3组妊娠结局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来曲唑片侧重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但缺点为卵泡成熟率不高;注射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有较高促卵泡成熟率,但对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作用较弱.二者联合应用既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又可提高卵泡成熟率,可能有助于促进临床妊娠率的提高,为PCOS不孕患者理想治疗方案之一.

  • 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来曲唑促排卵结局的回顾分析

    作者:贾新转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不同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来曲唑促排卵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曲唑促排卵治疗PCOS患者193例,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25(OH)D正常组(A组)、25(OH)D相对不足组(B组)、25(OH)D缺乏组(C组),分析血清中不同25(OH)D水平与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A组妊娠率为29.17%,B组为14.08%,C组为12.00%,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与C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D低水平的PCOS患者促排卵后临床妊娠率较低,为此类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能提高其临床妊娠率。

  • 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霍晓蕾;张洪英;刘书芳;齐丽红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来曲唑组40例,术后口服来曲唑;米非司酮组4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40例,术后不用药。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GF-β1的变化,随访2年。结果来曲唑组与米非司酮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TGF-β1表达下调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EMs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且能明显降低血清TGF-β1表达水平。

  • 来曲唑内分泌治疗绝经后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作者:吴小亮;汤明;邹彦;阮培刚

    目的 观察来曲唑治疗绝经后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有远处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有效评价病例32例,CR1例,PR13例,有效率为43.7%.其中ER及PR(+)组有效率为60%,ER或PR(+)组有效率为29.4%;Her-2不表达组有效率为66.7%,Her-2表达组有效率为14.3%;内脏器官转移组有效率为15.4%,其它部位转移组有效率为63.2%.不良反应恶心发生率:ER及PR(+)组有4例,ER或PR(+)组有2例;Her-2不表达组有5例,Her-2表达组有5例;内脏器官转移组有6例,其它部位转移组无恶心反应.头痛发生率:ER及PR(+)组有3例,ER或PR(+)组有1例;Her-2不表达组及表达组各有2例;内脏器官转移组有4例,其它部位转移组均无头痛反应.结论 来曲唑对ER或PR阳性的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够耐受.

  • 晚期乳腺癌紫杉醇为主的化疗与来曲唑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车建华;杨保庆

    近年来,尽管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逐步下降,仍有约50%的患者终复发、转移.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不仅取决于肿瘤生物学因素,还取决于采用的治疗方法[1].我院肿瘤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晚期乳腺癌235例,我们对其中24例含紫杉醇化疗、20例来曲唑内分泌治疗患者在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面进行观察,为晚期乳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与方式提供临床参考.

  • 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作者:杨保庆;汤明;阮培刚

    近年来,尽管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逐步下降,但是仍有约50%的患者乳腺癌终复发和转移.一旦复发和转移,治疗较为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一般不可治愈,但是并非不可治疗,通过合理的治疗,很多患者都能够延长生存期,部分患者甚至能够长期生存[1].来曲唑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2001年1月10日美国FDA批准来曲唑片剂用于绝经后妇女激素受体阳性或激素受体不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 来曲唑合甲地孕酮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完全缓解1例

    作者:游红

    患者女性,79岁,建德新安江人.因右乳肿块术后化放疗后8年,发现右胸壁结节伴咳嗽、气闭2月,右肩胛区疼痛3 d于2007年1月5日入住我科.8年前为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右腋下)5只淋巴结阳性,ER(+)PR(+),CAF方案化疗6次,结束后三苯氧胺服用5年.

  • 来曲唑联合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30例临床研究

    作者:和平;丁莉

    目的:观察来曲唑(LE)联合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及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来曲唑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纯西药来曲唑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6个月经周期内2组月经、排卵、内膜和受孕的情况.结果:(1)月经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28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22例,无效8例.(2)排卵情况:治疗组排卵率96.67%;对照组排卵率为93.33%.(3)内膜改善情况:治疗组A期60%,B期20%,C期20%;对照组A期30%,B期23.33%,C期46.67%.(4)受孕情况:治疗组妊娠率73.33%;对照组妊娠率为56.67%.结论:来曲唑联合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有良好疗效,能诱导单个优势卵泡的发育,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且受孕率提高.

  • 来曲唑联合促排卵颗粒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68例

    作者:李飞;陈莹;张亚莉;高玉梅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促排卵颗粒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实验组68例.对照组服用来曲唑治疗,实验组服用来曲唑联合促排卵颗粒治疗.观察排卵状况、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情况,并随访患者妊娠及流产情况.结果:实验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对照组的优势卵泡直径较实验组增大,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子宫内膜较之对照组明显增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E2、LH、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促排卵颗粒药物可诱发排卵,促进卵泡生长发育,且明显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的发生率,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两种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自身对照分析

    作者:李静;乔洪武;王兴玲

    目的 探讨两种微刺激方案克罗米芬(CC) +来曲唑(LE) +促性腺激素(Gn)和安宫黄体酮(MPA)+Gn先后在42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42例卵巢低反应患者,该42例患者先使用CC+LE+Gn方案(A方案),形成可利用胚胎移植后未孕,改用MPA + Gn方案(B方案).比较两种方案的Gn总量、促排天数、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日血清雌二醇(E2) 、黄体生成素(LH) 、孕酮(P)水平、平均获卵数、卵泡早排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胚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两种方案相比较,促排天数无统计学差异(t=3.42,P>0.05),但B方案的Gn总量明显高于A方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5).注射GnRH-a日血清E2 、LH 、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75、1.28、1.41,均P>0.05),B方案获卵数明显多于A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5),但两种方案卵泡早排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t/χ2值分别为2.01、5.32、2.86、3.87,均P>0.05).结论 卵巢低反应患者IVF/ICSI促排卵周期应用CC+LE+Gn微刺激方案和MPA+Gn微刺激方案临床效果相近,并且前者Gn使用总量较后者低,因此可减轻患者单周期治疗费用.

  • 两种剂量LE和CC对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效果比较

    作者:王海燕;郑鹏生;曹浩哲;陈梅;贾志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剂量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的效果.方法 选择PCOS不孕症患者179例,于月经第5天A组80例给LE 2.5mg/d,B组50例给LE 5.0mg/d,C组49例给CC 100mg/d,共5天,阴道超声监测排卵,排卵后指导同房.观察人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单优势卵泡发生率、排卵率、周期妊娠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发生率.结果 hCG注射日3组宫内膜厚度、E2水平和单优势卵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厚度F=6.650,P=0.002<0.01;E2水平F=89.533,P=0.000<0.01;单优势卵泡发生率χ2=7.585,P=0.023<0.05;各组间卵泡成熟天数、排卵率、每周期妊娠率和LUF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PCOS不孕症患者,两种剂量LE促排卵效果与CC相似,5.0mg/d的LE并不明显优于2.5mg/d,尚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应用

    作者:章卉琴;夏和霞;张炜

    目的 探讨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妇女促排卵对子宫内膜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的60例患者,分为来曲唑组40例和克罗米芬组20例.来曲唑组从月经周期第5~9天每日口服来曲唑5mg,克罗米芬组于月经周期第5~9天每日口服克罗米芬50mg.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并于月经周期第5天、第10天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取静脉血测定雌二醇.当大卵泡的平均直径≥18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 000U诱发排卵.观察血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来曲唑组在月经周期第10天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克罗米芬组(t值分别为-15.6500、-15.0039,均P<0.05),来曲唑组在月经周期第10天血清雌二醇水平较第5天时下降.两组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来曲唑组子宫内膜厚度(8.06±2.13mm)明显厚于克罗米芬组(6.43±1.18mm,t=3.1903,P=0.002).结论 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妇女促排卵时,有降低雌激素和抑制子宫内膜生长的作用,但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作用影响程度小于克罗米芬.

822 条记录 35/42 页 « 12...32333435363738...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