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便通胶囊治疗老年便秘100例临床观察
老年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便秘不仅对患者肛门、直肠及相邻器官有一定影响,对全身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大.它常常是急性心脑血管病(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的诱发、加重或致死因素,故临床应重视本病治疗.我科以便通胶囊治疗老年便秘100例,效果满意.
-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争议与前景
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药物能像阿司匹林这样被广泛应用.这种廉价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中,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25%,其中非致命心肌梗死下降1/3,非致命卒中下降1/4,所有血管事件下降1/6.在急性心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治疗每1000人/年可以减少40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而代价仪为每1000人治疗1年增加m血性卒中0.2人.
-
潘托拉唑防治急性心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2000年12月~2001年9月,我们对重症急性心脑血管病52例采用注射潘托拉唑(为可安,大连美罗大药厂提供)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急性心脑血管病102例,随机分为2组.潘托拉唑(观察)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52~76岁,平均(63±11)岁.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男42例,女8例;年龄50~73岁,平均(61±12)岁.所患疾病均为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经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心电图检查而确诊.所有病人发病前均无溃疡病及消化道出血现象.于入院第1~7日出现呕吐或经鼻胃管引流出咖啡色或血性液体,标本潜血(++)以上者判定为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1.2 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均根据各自病情需要治疗原发病,并常规静脉点滴西咪替丁400 mg/8 h.治疗组加用潘托拉唑40 mg/d(+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治疗6 d.
-
急性心脑血管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脑血管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急性心脑血管病人6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5例、急性脑梗死组20例、急性脑出血组20例)和健康人50例(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急性心脑血管病人血清T3的含量分别为(1.63±0.35)、(1.74±0.55)、(1.80±0.52)nmol/L,低于对照组(2.08±0.39)nmol/L,P<0.05;FT3含量分别为(3.63±1.00)、(3.53±1.20)、(3.43±1.02)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76±0.46)pmol/L,P<0.01.死亡组的T3、FT3水平与非死亡组T3、FT3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可能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急性心脑血管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有益的参数.
关键词: 急性心脑血管病 甲状腺激素水平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胰岛素泵在急性心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急性心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用胰岛素泵进行降糖,对照组14例用诺和笔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降糖,比较两组的疗效、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胰岛素总用量小,住院时间少,心脑血管疾病好转明显,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病变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泵,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109例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的探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血浆神经肽含量变化关系.方法: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 09例患者发病后第1、3、7、4天血浆3种神经肽含量,与对照组进行比对.结果:(1)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浆p—EP、NPY、NT含量显著升高.(2)发病时血浆神经肽水平高,2天以后降低,至第14天接近正常.结论:血浆神经肽直接参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转归关系密切,掌握其规律对疾病的观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调脂颗粒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血脂的影响
1 临床资料选择2002~2006年住院患者72例,均符合代谢综合征表现(即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高血糖).72例分为调脂颗粒组(治疗组)40例和复方罗布麻组(对照组)32例.所有病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病等.治疗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3~61岁,平均39岁;病程1~7年,平均(6.0±2.9)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7例;年龄35~57岁,平均38.1岁;病程1.5~8年,平均(6.7±3.1)年.两组具有可比性.
-
危重症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及其临床意义(文献综述)
危重症的抢救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急性心脑血管病是当前威胁人们健康主要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危重症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各项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的失调直接影响危重症的转归,并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现就危重症患者血浆神经内分泌变化与疾病转归作一综述.
-
老人生活要五慢
老年人机体各系统功能衰退,且大多都患有心脑血管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起居、饮食、行走不注意的话,很易诱发外伤、骨折以及急性心脑血管病的发作,严重危害老人的健康及寿命.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五慢.
-
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我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研究组(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急救措施)各35例,评估两组急救效果(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并发症率、致残率、急救成功率与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急救效果显著,研究组并发症率(8.57%)、致残率(2.85%)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28.57%、17.14%与11.42%,研究组(97.14%)较对照组(71.42%)急救成功率高,P<0.05.结论 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有效缩短患者急诊就诊时间,避免其发生严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 急性心脑血管病 抢救效果 -
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对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微量元素测定而探其体内微量元素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进口真空微量元素专用采血管采集标本,测试仪器为英国微质谱公司新产品"电感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_MS)"进行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急性心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必需微量元素除铜、锌、锰外其余元素与对照组相比有更显著的下降;非必需微量元素与对照组相比除镉、锑明显降低外,其余无差异.结论:心脑血管病患者微量元素缺乏是一长期的过程,膳食均衡不仅能满足肌体的日常需要,又能提供一定的储备.满足肌体应急所必需的供应量.
-
陈汝兴教授治疗脑出血经验
陈汝兴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急救医疗协作中心主任,从事临床及科教研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急危重症,尤其是急性心脑血管病.笔者有幸侍诊案侧,受益匪浅,兹将其治疗脑出血经验简介如下.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监测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住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于入院1,7,14 d,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抽血检测各项心肌酶.结果 ①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但脑出血与脑梗死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组各指标均高于无意识障碍组(P<0.05);②好转组各指标均低于恶化组(P<0.05);③好转组第1,7,14 d各指标的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存在心肌酶谱水平的升高,并且心肌酶谱的监测对于病情、预后、治疗情况判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焦虑症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代表性疾病,具有发病快、高致死致残的特性,而患者在送医后往往伴随焦虑症,比如紧张、恐惧、暴躁等负面的情绪,如果不及时采用医疗手段将会导致患者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出现血管痉挛、血压升高等严重症状,加大了后期治疗的难度;而同时患者的情绪也难以稳定,不能主动配合治疗。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焦虑症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对医学上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
190例急性心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分析
急性心脑血管病常可引起比较特异的心电图表现,国内外均有报道,严重者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