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0%姜黄酊治疗囊虫病56例

    作者:张东华;张恕;周红

    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各部位所致的疾病.以皮下组织与肌肉多见,其次是脑、眼等.笔者在1990年10月~1999年2月用姜黄酊治疗56例囊虫病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MG36e-TSOL18和pMG36e-SP-TSOL18在乳球菌中的表达

    作者:李想;孙俊超;周必英

    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MG36e-TSOL18和pMG36e-SP-TSOL18在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将胞内型表达载体pMG36e-TSOL18和分泌型表达载体pMG36 e-SP-TSOL 18电穿孔转化至L.lactis MG1363,PCR鉴定阳性克隆,经热诱导后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情况. 结果 PCR鉴定重组质粒pMG36e-TSOL18和pMG36e-SP-TSOL18成功转入L.lactis MG1363.SDS-PAGE检测重组质粒pMG36e-TSOL 18转化菌仅在胞内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5×103的TSOL18目的蛋白,pMG36e-SP--TSOL 18转化菌胞内和胞外均表达相应的TSOL 18目的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15×103,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分析重组pMG36e-TSOL18/L.lactis胞内表达的TSOL 18重组蛋白以及pMG36e-SP-TSOL18/L.lactis胞内和胞外表达的TSOL 18重组蛋白均能被相应兔抗血清识别. 结论 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MG36e-TSOL18转化L.lactis MG1363后仅在胞内表达TSOL18蛋白,pMG36e-SP-TSOL18转化L.lactis MG1363后胞内胞外均有TSOL18蛋白表达,但产量较低,表达的重组蛋白均具有免疫反应性.

  • 抗猪带绦虫六钩蚴独特型抗体疫苗对猪体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洪法;张红花;李怀菊;赵长磊;陈锡欣;岳继娥;杨淑芳

    目的本研究在证实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具有很高的免疫保护性的基础上,探讨六钩蚴抗独特型抗体作为六钩蚴抗原替代物对猪体的保护作用,为研制猪体囊虫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用六钩蚴粗制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六钩蚴抗体(Ab1),再用Ab1免疫昆明小白鼠,制备抗独特型抗体(Ab2),免疫猪体,以3节猪带绦虫孕卵节片攻击感染,90 d后剖杀,观察感染情况. 结果 5头试验猪只有1头在膈肌发现1个囊虫,而2头阳性对照猪均被感染,各检查部位囊虫数平均为4.5个/100 g和3.2个/100 g. 结论抗猪带绦虫六钩蚴独特性抗体Ab2对猪体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 云南、贵州两省38条人体带绦虫的分子鉴别

    作者:陈峥宏;包怀恩;牟荣;吴晓娟;郎书源;杨廷秀;胡兴竹

    目的 对采自云南、贵州两省的38条人体带绦虫进行分子鉴别,了解当地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的分布状况. 方法对云南大理和贵州都匀及从江地区有排节片史的病人以槟榔-南瓜子法驱虫,虫体经形态学初步鉴别后,以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虫体基因组DNA,分别采用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基因(cox1)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各DNA样品进行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阴性样品采用带绦虫cox1片段PCR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并选择1份亚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样品作为对照.从3种带绦虫PCR阳性的扩增产物中各选择1份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用NCBI Blast将各核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带绦虫的cox1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采自大理的4条带绦虫(DL1~4)的猪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980 bp;其余25条大理带绦虫(DL5~29)和5条都匀带绦虫(DY1~5)的亚洲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260 bp;各样品的牛带绦虫cox1片段PCR均为阴性.DL2 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猪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DY1 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100%.特异性PCR均阴性的4条从江带绦虫(CJ1~4)和哑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DL7以带绦虫cox1片段通用引物的PCR扩增出约1 kb的产物.测序表明,CJ1片段的核酸序列与牛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DL7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 结论cox1片段PCR扩增和核酸测序分析表明,采集的云南大理人体带绦虫为猪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贵州都匀和从江人体带绦虫分别为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 猪带绦虫重组BCG-TSOL18疫苗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江楠;杨凤娇;周必英

    目的 研究猪带绦虫重组BCG-TSOL18疫苗的稳定性.方法 将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MV261-TSOL18电穿孔转化入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获得猪带绦虫重组BCG-TSOL18菌株,实验设野生型BCG对照,连续培养10 d,用分光光度计测定600 nm处吸光度A值,绘制生长曲线;人工传代10次,通过PCR分析其稳定性.结果 同期培养的野生型BCG与重组BCG-TSOL18第1~7 d为对数生长期.培养10 d时野生型菌株A600由0.09升至1.24,重组型菌株A600由0.11升至1.28.此后分别进入平台期,且略有下降,其A600分别降至1.12和1.15.重组BCG-TSOL18第1~10代菌落均经PCR检测到TSOL18目的基因,未发生TSOL18基因丢失.结论 重组BCG-TSOL18对数生长期为前7d,且能稳定遗传至少10代,为猪带绦虫重组BCG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猪带绦虫重组Bb-TSO45W-4B疫苗诱导仔猪保护力及其免疫机制研究

    作者:江楠;刘美辰;周泠;杨凤娇;贾启;王灵军;周必英

    目的 构建猪带绦虫重组Bb-TSO45W-4B疫苗,研究该疫苗诱导仔猪产生的保护力及其免疫机制. 方法 以猪带绦虫重组Bb-TSO45W-4B疫苗1×1011 CFU灌胃免疫40日龄健康仔猪,同时设空载体对照组和双歧杆菌液体培养基(MRS)对照组,每组4头.每两周免疫1次,共免疫2次.于末次免疫后4周,用猪带绦虫卵进行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3个月解剖猪体,摘取囊尾蚴,计算减蚴率;前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和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G1、IgG2a水平和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IL-4、IL-10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PBMC增殖情况. 结果 猪带绦虫重组Bb-TSO45W-4B疫苗免疫仔猪获得71.36%的保护力;与空载体对照组和MRS对照组比较,血清IgG和IgG2a水平显著升高(F=95.055、650.293,P<0.05),IgG1水平显著降低(F=78.422,P<0.05);加抗原刺激时,PBMC增殖水平显著升高(F=107.019,P<0.05);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F=229.668、2251.690,P<0.05),IL-4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F=274.832、1168.768,P<0.05). 结论 猪带绦虫重组Bb-TSO45W-4B疫苗能够诱导仔猪产生一定的保护力,其中Th1型免疫应答在其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田喜凤;戴建军;董路;贺宝玲;杨兆勇;赵丽娜

    目的研究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的杀虫机理. 方法猪带绦虫患者,晨空腹口服熟的、研成粉末的南瓜子仁100 g,30 min后服用槟榔煎剂(100 g,加水500 ml,煎煮),30 min后服用50%的硫酸镁60 ml.驱出的猪带绦虫活虫,以0.2 mol/L,pH7.2 PBS冲洗3次,2.5%戊二醛固定24 h以上.分别取幼节、成节、孕节各两节,每节取2小块,修成1 mm3,置2.5%戊二醛中备用.另取犬肠道内的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及患者驱虫前自动排出的新鲜孕节片(3节)作对照.将上述虫块取出,PBS 冲洗3次后,1%四氧化锇后固定4 h,冲洗3次,梯度酒精脱水,环氧树脂618浸透、包埋,超薄切片,厚50~70 nm,经醋酸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槟榔南瓜子合剂驱出的猪带绦虫的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同.(1)皮层无损伤.远端胞质区表面的微毛完整,胞质区内的囊泡、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无肿胀;核周胞质无变性、无细胞器减少或出现大量囊泡;(2)实质无变化.实质浅层的环肌束和纵肌束排列整齐,无肌纤维断裂和线粒体肿胀.实质深层的实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结构正常. 结论槟榔南瓜子合剂对猪带绦虫的驱虫机理主要是麻痹作用,对神经无损伤.与阿苯达唑对猪带绦虫的损伤作用明显不同.

  • 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重组蛋白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

    作者:肖红利;申万文;高健安;石林江;张又心;周必英

    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重组蛋白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将SPF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重组蛋白疫苗组和重组蛋白疫苗加弗氏佐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多点皮下注射法免疫3次,间隔2周.于免疫后0、2、4、6、8周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与IgG2a水平;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经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IL-2和IL-4的能力.结果 与0周时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免疫小鼠血清IgG水平在免疫后2~8周升高,F值分别为20.108、235.886、209.012、49.058,6周时达较高水平,IgG2a水平在免疫后2~8周升高,F值分别为80.214、76.540、152.314、82.561,6周时达较高水平,脾细胞增殖水平在免疫后2~8周升高,F值分别为21.643、56.982、225.880、151.682,6周时达较高水平,小鼠脾细胞经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的IL-2水平在免疫后2~8周升高,F值分别为16.699、25.967、77.133、34.662,6周时达较高水平,IL-4水平在免疫后2~8周升高,F值分别为26.087、147.353、130.654、62.807,6周时达较高水平,与0周时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2~8周重组蛋白疫苗加弗氏佐剂组与重组蛋白疫苗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重组蛋白疫苗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效果以重组蛋白疫苗加弗氏佐剂组较好.

  • 猪带绦虫重组Bb(pGEX-TSO45W-4B-TSOL18)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周必英;刘美辰;贺莉芳

    目的 构建和鉴定猪带绦虫重组双歧杆菌(Bb)(pGEX-TSO45W-4B-TSOL18)疫苗. 方法 用疏水甘氨酸接头连接TSO45W-4B和TSOL18编码基因,通过全基因合成方法合成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 λT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b,构建猪带绦虫重组Bb(pGEX-TSO45W-4B-TSOL18)疫苗,从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rBb中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 结果 全基因合成789 bp的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片段.从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rBb中抽提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经BamH Ⅰ和EcoR Ⅰ双酶切得到4 944 bp的pGEX-1λT载体片段和789bp的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以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789 bp的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片段,经测序基因片段为789 bp,与预期大小相符. 结论 成功构建了猪带绦虫重组Bb(pGEX-TSO45W-4B-TSOL18)疫苗,为该疫苗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18例患者皮下囊尾蚴治疗前后B超影像变化

    作者:贾凤菊;李炎;胡颖新;杨艳君;李桂玲;魏艳彬

    皮下囊尾蚴病是指人体感染猪带绦虫虫卵后,囊尾蚴寄生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组织中的结节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患者多因身上"起疙瘩"或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就诊.现将本单位近两年来经病理活检证实的18例患者皮下囊尾蚴抗囊治疗前后B超影像变化报道如下.

  • 青海省土族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吴献洪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青藏高原之东北部,总面积72.12万km2,总人口488.3万人(1996年)。青海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土族是其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数(18.4万人)仅次于藏族和回族,主要分布在互助、民和、大通、乐都、同仁等地。该民族具有悠久和特有的风俗习惯,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青稞、小麦和薯类。1 调查方法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1]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计数蛔虫卵,按WHO分类标准[2]划分感染强度,轻度:EPG≤5 000,中度:5 000

  • 脑囊虫病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付婷霞;霍海英;董玉华;史世俊;尹立新

    脑囊虫病为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在脑组织所致,因其寄生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患者有癫痫发作、颅内高压、精神障碍等[1].因此在较长的病程中,患者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给患者本人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为了解脑囊虫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对2001年1月~2002年6月来我所住院的236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脑囊虫病患者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 抗囊虫病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骆学农;郑亚东;才学鹏

    囊虫病(Cysticercosis)是常见的人、畜寄生虫病,其中对人或家畜危害严重的有猪囊虫病、牛囊虫病和羊囊虫病,分别由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绵羊带绦虫的中绦期所引起.该病的防治传统上以药物为主,但肉品中药物残留及对环境安全的危胁,使人们把目光重新投向安全、有效的疫苗研制和开发.传统疫苗所用抗原有全囊虫抗原、分泌/代谢(E/S)抗原、异源抗原以及六钩蚴抗原,这些疫苗都能对囊虫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但由于囊虫不能通过体外培养增殖,因而E/S抗原和全虫抗原来源都很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制约了囊虫病疫苗的研究.

  • 猪带绦虫六钩蚴TSO45W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周必英;陈雅棠;李文桂

    囊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制有保护性作用的疫苗将是控制和消灭该病的有效方法,猪带绦虫保护性抗原的研究是猪囊虫病免疫的基础.45W蛋白是猪带绦虫六钩蚴时期的重要抗原,但天然45W抗原来源有限,限制了其应用,而基因工程重组抗原的应用可解决质量控制和抗原来源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猪带绦虫六钩蚴TSO45W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眼内猪囊尾蚴病7例报告

    作者:张雯;刘文静

    猪囊尾蚴病(简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各组织所引起的疾病,多见于皮下、肌肉、颅脑和眼内等,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眼内囊虫病报告如下.

  • 猪囊尾蚴保护性抗原cC1的疫苗研究

    作者:吴丹;郭瀛军;王庆敏;孙树汉

    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和猪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囊虫病也有广泛的流行区域.抗原cC1是以囊虫病患者、病猪血清为探针从猪囊尾蚴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人、猪共同抗原[1].以抗原cC1为目的基因构建了含有全长cC1 cDNA的重组质粒p3-cC1,同时制备并纯化了重组抗原cC1,以p3-cC1为DNA疫苗,cC1蛋白加弗氏佐剂为抗原佐剂疫苗,用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疫苗免疫接种小鼠观察免疫应答.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排出猪带绦虫1例

    作者:张广业;孙静;邢继霞;李艳萍;孙端金

    目的:通过报道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排出猪带绦虫这一少见病例,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方法:全面汇报该例患者病历资料及其诊疗过程.结果: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排出猪带绦虫1条.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时冲入十二指肠的空气使猪带绦虫使绦虫麻痹,失去吸附能力,而排出体外死亡

  • 脑囊虫病一例

    作者:周锡国;赵立波

    脑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脑组织形成包囊所致,50%~70%囊虫病病人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成年人多见,婴幼儿罕见.本病在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发病率较高 [1].尚未见有重庆地区脑囊虫病患者的报道.本文报道一例重庆地区脑囊虫病以期引起本地医师注意,有利于减少误诊.

  • 囊虫性脑膜炎13例诊治分析

    作者:路文军

    脑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幼)寄生于人体脑组织中所引起的疾病,而囊虫性脑膜炎因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脑膜炎相似,极易引起误诊,临床报道较少.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囊虫性脑膜炎患者1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 脑囊虫病1例

    作者:刘胜男;葛军;张柯;史亚楠;张佩佩

    患者,男,72岁。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顶部搏动样疼痛,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无言语不清、肢体力弱,无神志不清、肢体抽搐等,数分钟后头痛缓解,随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发作不频繁,数分钟至数小时可缓解,未在意。2015年5月19日患者再次出现头顶部、后枕部搏动样疼痛,程度较前剧烈,曾到我院疼痛科行“神经阻滞麻痹术”,症状稍好转,2d前头痛剧烈不能耐受,伴情绪激动,躁动不安、爱发脾气。来我院门诊,以“头痛待查”收入我科。既往史:2年前曾患脑梗死,遗留右下肢活动不便,否认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史。个人史:从事生猪屠宰加工业10年余,吸烟史40年,10支/d,少量饮酒史。查体:T 36.3℃,p 74次/min,r 20次/min,Bp 120/80mmHg 。神志清,语利,计算能力下降,视空间定向障碍,颅神经征阴性,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适中,腱反射对称(+),双侧chaddock征(+),浅感觉正常,四肢共济运动正常,颈软,布氏征、克氏征阴性。辅助检查:头颅cT示:外侧裂、左顶叶等多处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脑室不对称增大;头颅mri示:双颞枕顶沿软脑膜多发异常信号,左外侧裂池后部消失,局限包裹,有粘连,软脑膜强化不明显,部分软脑膜强化(图1)。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cSF压力245cmH2 O ;细胞学:白细胞计数129×106/L ,淋巴细胞78%,单核细胞9%,浆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12%↑;生化:蛋白0.95g/L↑,葡萄糖1.95mmol/L↓;抗酸染色:未见抗酸杆菌;脑脊液病毒筛查:巨细胞病毒抗体igg阳性,单纯疱疹病毒i型抗体igg 阳性,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阴性,血清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3.25ng/L↑。5d 后(2015-5-25)复查腰穿压力134cmH2 O(使用甘露醇5d);嗜酸性粒细胞15%↑;生化:蛋白0.81g/L↑,葡萄糖2.19mmol/L↓。血液及脑脊液检测:脑囊虫igg阳性。治疗:首先采用[1]南瓜槟郎合剂[南瓜子仁120~150g,槟榔煎剂200ml,槟榔120~155g加水500ml文火煎煮至200ml)硫酸镁。清晨空腹服药,先顿服南瓜子仁(嚼碎咽下)lh 后喝槟榔煎剂,间隔30min服用硫酸镁。]驱虫治疗,患者出现高颅压等不适时,给予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等脱水剂降颅压治疗。因患者脑室扩大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下一步进行阿苯达唑联合喹诺酮抗囊治疗,第1次服用双疗程阿苯达唑20mg·kg-1·d-1×12d,吡喹酮30mg·kg-1·d-1×12d,2~3个月后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吡喹酮增至50mg·kg-1·d-1×15d,根据脑囊虫感染程度共治疗3~4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活血化瘀药物及脑保护剂。根据不同的杀虫反应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等治疗措施。

12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