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瑞阳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长垣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AC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手术治疗,治疗组在PCI术后即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术后应用替罗非班6h、24 h及48 h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96%,出血发生率13.73%;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73%,出血发生率3.92%,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行PCI术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孔祥永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PCI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两组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CD63]变化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CD62p、CD63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CD62p、CD6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有较好抑制作用,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活血化瘀中药对冠心病PCI患者血小板抵抗抑制的影响

    作者:郜俊清;陈弢;赵德强;金惠根;徐佑龙;刘宗军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冠心痛PCI患者血小板抵抗抑制的作用.方法 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将所有拟进行冠心病PCI治疗的患者分为6组,分别为丹参多酚酸盐组,银杏达莫组,疏血通组,参麦组,苦碟子组与对照组,观察6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天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的影响及住院期间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与任何部位出血事件的影响.结果 6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差别不明显,银杏达莫组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其余5组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抵抗的作用.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血小板聚集性和活性的关系

    作者:李彬;何家富;吴校林;饶绘;刘开琴;朱锐;润袁敏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小板聚集性和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06-2011-06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85例,其中再狭窄组23例,未再狭窄组162例.另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98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术后1h、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膜P选择素水平和大血小板聚集率,并随访1年.结果:未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h的P选择素水平及大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再狭窄组术后1个月及1年的P选择素水平及大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未再狭窄组(均P<0.05).结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选择素水平及大血小板聚集率较高,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小板的聚集性和活性密切相关.

  • 替格瑞洛治疗行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

    作者:孟宪丽;孟华;刘洪智;陈岩

    目的:观察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79例,氯吡格雷组75例,比较分析2组治疗1,6,12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等指标.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2组患者治疗5d时血小板抑制率和抵抗率.结果:替格瑞洛组1,6,12个月时全因病死率、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氧吡格雷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治疗;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时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69.22±12.34)%vs (46.87±22.1)%(P<0.05),血小板抵抗率低于氧吡格雷组(2.53% vs 22.67%)(P<0.05).结论:在行PCI治疗的STE-MI合并DM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可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高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马晓燕

    目的 探究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高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接受PCI(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60例急性高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NT-proBNP、cTnT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仅发生2起不良心血管事件,占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在急性高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应用,能够促进血液流变学改善,对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老年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曹勤;徐宏伟;沙本炎;曾彬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诊断为CTO并成功行PCI且年龄≥60岁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对患者随访12个月,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8)和对照组(n=8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生化资料、介入影像学资料及药物使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史、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糖尿病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慢血流、药物使用(替格瑞洛、β受体阻滞剂)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可能影响老年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中,总胆固醇(OR=1.672,β<0.521,95%CI:1.042-2.247,P<0.05)、hs-CRP(OR=1.348,β<0.264,95%CI:1.032-1.968,P<0.05)、术后慢血流(OR=4.645,β<1.512,95%CI:1.398-10.320,P<0.01)是危险因素,使用替格瑞洛(OR=0.462,β<-0.612,95%CI:0.135-0.912,P<0.05)及β受体阻滞剂(OR=0.398,β<-0.753,95%CI:0.198-0.875,P<0.05)是保护因素.结论:临床对老年CTO患者强化血脂、hs-CRP等指标的监测及管理,合理进行PCI术操作,对高危患者辅以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将有望减少术后MACE发生并改善预后.

  • 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自发纵膈血肿1例

    作者:赵旭;李波;赵继先;张焕鑫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已经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标准治疗,无论是单纯球囊扩张、植入金属裸支架(BMS)还是药物洗脱支架(DES),DAPT均已被证实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因其作用直接、有效,被各大指南推荐为首选DAPT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临床可能引起自发出血风险.现就我院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联合拜阿司匹林致纵膈血肿1例,报道如下.

  • 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作者:裴晓宁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及非丹红注射液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共治1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PCI前,术后2天及术后7天hs-CPR及Fbg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及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及Fbg水平在PCI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2天hs-CRP水平升高较少(P<0.05);治疗组术后7天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Fbg升高较少(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hs-CRP及Fbg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探讨4C护理模式在急诊PCI术患者中皀应用方法

    作者:周娟娟

    运用4C护理模式对PCI术患者,由医生护士密切配合,为患者提供自入院开始到出院前准备及出院后家庭随访的个案管理方案.4C护理模式在PCI术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了心内科护士关注度的转变模式,以循证为导向,不在是仅限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更为重要,护理活动的介入,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药物和良好的院外遵医嘱行为.

    关键词: 4C护理模式 PCI术
  • PCI术后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唐海燕;段微秀

    目的 (Objective) 研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PCI术治疗心肌梗死的康复影响,并能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 (Methods) 选择行PCI术后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行PCI术后即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训练、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 (Results) 实验组护理干预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onclusions) 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 心肌梗死 PCI术 护理
  • 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抗栓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蒋志明

    目的:观察冠心病房颤患者PCI术后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以及华法林的疗效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本院中选取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观察组30例,应用华法林的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并观察两组抗栓的效果以及出血情况、栓塞反应等不良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带有轻微出血症状,无严重出血以及血栓栓塞等不良反应,对照组轻微出血情况高于观察组,出现出血反应3组,血栓塞事件1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安全性较高,而使用华法林出血以及血栓栓塞风险增高,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来进行术后抗栓治疗.

  • 阿昔莫斯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血脂调节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怀信

    目的 观察阿昔莫斯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0例PCI术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昔莫期胶囊,250 mg/次,每日 2次.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显效率治疗组为46.36%,对照组为27.2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治疗组为73.62%,对照组为57.2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组织、纤维蛋白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 下降、HDL-C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阿昔莫斯用于冠心病PCI术后町明显降低血浆中TC、TG及LDL-C的含量,并可升高HDL-C含量.

  • 益气活血方配合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PCI术后开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瑞琼;罗建强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方配合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冠心病PCI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方配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脏收缩功能及心脏舒张功能,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HR、QTd、LVEDD、LVESD及E/Ea水平均下降,而LVEF及E/A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及HR、QTd、LVEDD、LVESD及E/Ea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而LVEF及E/A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配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并发心律失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PCI术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春辉;王增良

    目的:研究分析芪苈强心胶囊联合PCI术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治疗,治疗组例患者予以芪苈强心胶囊联合PCI术治疗,两组均术前和术后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维治疗.结果: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63.33%,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治疗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远低于对照组50.00%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PCI术的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朱小丽;郑丽娇;王敏芳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了解临床护理路径重要性和实用性.方法把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实行由本院制定的护理临床路径.对实施PCI术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88.4%患者被成功被送入介入室实施PCI术.实验组100%患者能在90 min内被成功送入介入室,其中57.7%的患者能在30 min内被成功送入介入室(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时效性及抢救患者的成功率.

  • 35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低心排血量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护理

    作者:钱正仙

    总结了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认为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PCI的相关知识和IABP的工作原理及机械操作方法,正确识别报警原因,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IABP护理成功的关键.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管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颖琪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4例冠心病P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及对照组(n=62),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心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康复知识、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患者二级预防行为,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自我效能管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分析

    作者:罗菲菲;夏黄英

    目的 探讨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自我效能管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KTH整合式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管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前自我效能管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其中干预组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术后自我效能管理和生活质量评分.

  •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作者:侯红梅

    总结了39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加强饮食、药物管理。认为临床中需密切监测抗凝强度,做好宣教与指导,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95 条记录 13/20 页 « 12...10111213141516...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