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的疗效对比

    作者:文潇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氧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V、LVESV、LVDS、LVEF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可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左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保护作用分析

    作者:李秋霞;马欣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7例,均行PCI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两组血清CK-MB、cTnI水平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术后3d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结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轻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程度,改善血脂水平,且术后MACE发生率低.

  • 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黄丽雅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术前术后加服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术前及术后7d时患者的血浆血浆NO、ET-1、MDA水平与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AST与血肌酐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的血肌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护理对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影响的研究

    作者:蒙燕颖;江佳颖

    抽取来我院就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50例患者均实施PCI术,并对其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4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显著高于观察组(16.00%)(P<0.0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并结合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曹清;景颖颖;徐芸;戴晓明;王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行 PCI 术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事件和再入院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PCI 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再入院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无复流25例临床护理

    作者:卫红梅;邹连英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无复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无复流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为(2.92±1.65)mg/dl,心肌肌钙蛋白(C-TnI)为(21.63±4.17)ng/ml;发生术中并发症7例,包括心律失常3例、迷走反射1例、低血压1例、急性心力衰竭1例,猝死1例.结论: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无复流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及心肌损害严重,并发症多,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43例护理配合

    作者:王珏

    2006年7月~2009年12月,我们对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31~78岁.均为急诊入院,发病时间为6 h以内.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侯岩芳;闫艳;赵香芝;周艳丽;崔晓宁;冯亚新;赵爱萍

    目的: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8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24、48、72 h舒适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穿刺部位患者24 h舒适状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8、72 h GCQ评分均高于术后24 h评分(P<0.05,P<0.01);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其GCQ评分不相关(P>0.05),穿刺部位与其GCQ评分相关,桡动脉穿刺患者社会文化评分、环境评分、总分均高于股动脉穿刺患者(P<0.05).结论:了解冠心病PCI患者术后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尽快康复.

  • 欣维宁用于PCI术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殷彩玲;王春娥;熊丽艳;田秀君;张青艳

    2007年2月~2008年6月,我们对58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联合应用欣维宁,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接受欣维宁治疗PCI术患者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38~74岁,平均59.6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41例,58例患者均经股动脉行PCI治疗.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症PCI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艳华;陈丽君;王晨艳;高飞;刘洪欣;牛宗香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再灌注治疗是减少AMI心肌坏死区域,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由于有较高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已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1]。该方法可以更早、更完全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使梗死心肌得到再灌注,使心梗患者症状更快得到缓解,病情稳定,改善预后[2]。在PCI术中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CNP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一种新型的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它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工作,也能够使患者自觉参与到护理过程中,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3]。我科自2012年2月在总结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 AMI 急症 PCI 术临床路径为依据,制定出了急症PCI术护理版的CNP表单,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PCI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陈军军;张领

    目的 探讨PCI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atorrhea,UGIH)相关因素及抗栓药物调整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64例在我院接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CI术后发生UGIH相关因素;观察UGIH患者抗栓药物调整后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UGIH发生率为3.0%(14/464).PCI围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UGIH发生率(1.2%)与未使用的患者(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操作时间长的患者UGIH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6%、5.1%、7.1%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合并UGIH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月无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结论 PCI围术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减少UGIH发生率,而糖尿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PCI操作时间为UGIH危险因素,PCI术后合并UGIH患者抗栓药物调整不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

  • 经桡动脉直接PCI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0例分析

    作者:潘志祥;于晓燕;刘欣;王志刚;聂文红;刘万莲;刘学运;赵秀丽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无需卧床、不会伤及手腕神经、不影响手腕的功能、不影响抗凝药物的持续使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06年8月~2011年1月,我们对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桡动脉施行了直接PCI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不同径路行PCI术对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尹杰;牛甲民;宋素萍

    为观察不同手术径路对PCI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2008年9月~2009年7月我们对经桡动脉途径(TGI)和经股动脉途径(TFI)行PCI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冠心宁注射液在STEMI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虹;闫华;王立忠;柴红;吴迪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可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有效灌注,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2007 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对44例STEMI患者PCI术后静滴冠心宁注射液,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587例护理体会

    作者:高磊;李静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已经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经典途径是经股动脉操作,易引起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2006~2007 年,我们为587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结果上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PCI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辨证论治探析

    作者:刘薇

    PCI术后冠心病的病机特点主要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属本虚标实之证.介入治疗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瘀阻症状,治其标;但胸痹之证终究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补气与祛瘀的关系,使补气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临床上以中医辨证治疗与西医综合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为治疗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狭窄的佳方案.

  • 出院电话访问式健康教育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贾俊格;姜艳丽;阴晓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目前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面临许多问题,如疾病知识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下降、部分患者会再次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影响预后、术后6~9个月仍有较高的冠脉再狭窄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等,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电话访问式健康教育是以护士为主导的途径,提供保健、康复、护理、生活指导,促进患者出院后自身行为的改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再次住院率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对120例冠心病PCI 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访问式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丽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在我院2014-07—2016-05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 PCI 术治疗,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并以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者为研究组,以PCI术后未并发急性脑梗死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PCI 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者9例,发生率3.8%;研究组中存在脑血管病史、房颤、泛前壁心肌梗死、术后低血压患者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年龄、植入支架个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男性、房室传导阻滞、前间壁梗死以及完全闭塞因素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房颤、PCI 术后低血压、年龄、广泛前壁心梗以及球囊扩张次数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凝血酶为其保护性因素。

  • PCI术应用IABP后患者的护理

    作者:赫金平;张伟峰;赵秋菊

    PCI(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已成为目前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梗死范围大等使PCI手术风险加大,术中有时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ABP)辅助治疗.IABP是有效的机械性循环装置,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降低心脏的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我们观察PCI术中使用IABP患者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IABP PCI术 护理
  • AMI患者PCI术预后与肾小球过滤率的关系分析

    作者:赵威;张琳琪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情况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PCI术后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30 d的病死率,分为存活组77例和病死组23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可能影响术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卒中史、心绞痛史、慢性肾脏疾病史、心血管疾病史、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均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且eGFR是高危影响因素.结论 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AMI患者PCI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临床应予以重视.

395 条记录 12/20 页 « 12...9101112131415...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