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6例冠心病PCI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作者:熊永红;王静;惠永明;张骥;姜杉;于凝

    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机体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之一,有文献报道,基础血清CRP水平≥3.0 mg/L的冠心病患者其预后明显比基础血清CRP<3.0 mg/L者差,提示CRP可作为评价冠心病预后的一个观察指标[1].

  • 盐酸替罗非班用于PCI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毕平;刘炜;谭冬梅

    盐酸替罗非班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静脉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1].国外研究其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安全有效[2].临床上多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盐酸替罗非班常见不良反应有出血.2006年1月以来,我们对29例行PCI术的患者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并进行观察及护理,减少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 PCI术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增政;高亚平

    目的 探讨PCI术后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水平变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于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术前、术后的CRP、IL-6、MMP-9、TNF-α指标,并分组记录数据,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与常规开腹手术切除患者的CRP、IL-6、MMP-9、TNF-α指标参数,以及根据不同阑尾炎类型分组探讨CRP、IL-6、MMP-9、TNF-α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手术前CRP、IL-6、IL-8及TNF-α指标和内皮功功能在所有患者的对比中差别不大,具有可以比较性(P>0.05);术后观察组相比较与对照组的CRP、IL-6、MMP-9、TNF-α指标和内皮功功能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应用辛伐他汀具有改善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运行,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秦忠心;钱进;谢建;宋建敏;李国涛;肖小鸿;彭俊秋;张振建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相关因素.2015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453名,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MBG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分析,症状至PCI时间、血糖、Killip分级、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血栓负荷程度、病灶血管长度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有关(P<0.05),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症状至PCI时间(OR:1.20;95%CI:0.90~1.54)、血糖(OR:1.08;95%CI:1.03~1.39)、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OR:0.92;95%CI:0.79~1.07)、血栓负荷程度(OR:1.40;95%CI:0.96~1.87)、病灶血管长度(OR:1.18;95%CI:1.02~1.37)是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 景天再通胶囊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临床研究

    作者:刘玲玲;张培影

    目的:从扶正祛邪法入手,自制景天再通胶囊,观察益气活血、祛瘀化痰法预防冠脉介入(PCI)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应用景天再通胶囊加PCI术后常规西药治疗30例(治疗组),与用PCI术后常规西药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冠脉造影结果示再狭窄率分别为6.67%和26.6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景天再通胶囊加PCI术后常规西药预防PCI术后再狭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定量积分变化情况说明治疗组对中医证候有良好的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PCI术后再狭窄.

  • 循证护理在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梁晓雅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自2007年10月以来的223例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病例,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护理方案,观察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结果 23例在术后出现并发症,22例经及时有效护理后转危为安,只有1例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治疗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栋梅;丁美幸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治疗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PCI术治疗,术后给予早期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联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3个月、出院1年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心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出院1年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评估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但两组LVEDd、P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出院1年时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7.9% )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力状况、病情、一般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术后随访1年,常规组患者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不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黄奇花;严家嫦;傅为清;张玉婷

    目的 探讨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该院行经桡动脉PCI术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PCI术前进行预适应锻炼.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O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5 d观察组患者的S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桡动脉PCI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预适应锻炼有效提高经桡动脉PCI患者QOL评分及自理能力,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肢体肿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心理、生理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福秀;孙新鑫

    介入手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心理因素对AMI的发生及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家庭关怀的关系研究

    作者:许玉荣;冯蕾;刘爱梅;徐云丽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技术(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家庭关怀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PCI术后患者66例,采用治疗依从性问卷和家庭关怀(APGAR)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分析其治疗依从性与家庭关怀之间的关系.结果 家庭功能良好的患者较家庭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PCI术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家庭的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的关系显著相关.结论 良好的家庭关怀可提高PCI术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循证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尹彦丽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患者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PCI手术的19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97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101例作为观察组,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行PCI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术的全程护理

    作者:江琳

    目的:探讨将全程护理应用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全程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Teach-back方法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

    作者:段梅;杨贵荣;汤瑞杰

    目的 探讨Teach-back方法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6月在石河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首次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Teach-back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Teach-back方法能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 无负荷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文超;李平;林智海;梁祥文

    目的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40例ACS患者,分为治疗1组48例,治疗2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CI手术,治疗1组经导丝通过病变部位后即使用替罗非班静脉滴注,0.15 μg·kg-1·min-1,注射24h.治疗2组采用负荷量注射,以10 μg/kg,3 min内推射完毕,后同治疗2组.对照组不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结果 心肌肌酶(CK)-MB、出血分级(TIMI)、左室射血分数(LVEF)3种指标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cTnⅠ)变化情况比较,治疗1组和2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cTnⅠ比较,3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三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PAR)指标比较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起效快,作用迅速,能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 心脏康复训练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卢耀军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PCI术的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PCI术后给予对照组心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于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NYHA)评价两组心功能的受损情况,计算患者的代谢当量(MET),对比干预后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4个月后两组LVEF、MET均显著上升,NYHA分级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主观感受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成全;李剑;冯雪影;吴海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ne,ACS)的主要手段.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GPⅡb/Ⅲa)受体的拮抗剂,在PCI术前应用该药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提高PCI手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 对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玲

    目的:探讨对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PCI术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这90例患者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PCI).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结果及其代谢当量、左心室射血的分数和心功能的评分.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明显远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代谢当量、左心室射血的分数和心功能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的代谢当量、左心室射血的分数和心功能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的状况,提高其运动的耐力.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的效果探讨

    作者:王俊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44例)和优化组(44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急救护理,对优化组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求救至进入急诊室的时间、求救至接受PCI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重复接受PCI术的比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结果:优化组患者求救至进入急诊室的时间、求救至接受PCI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在随访期间,优化组患者重复接受PCI术的比率、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 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心肌室壁运动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悦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tent)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室壁运动变化的研究,分析患者是否在PTCA及支架术中获益及获益的程度.方法:选择成功行 PTCA+Stent60例不同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前后两份超声心动图比较,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收缩期增厚率及收缩期室壁向心运动异常的变化.结果:PCI术后室壁运动积分指数明显小于术前,收缩期增厚率以及收缩期心内膜向心运动幅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增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的支架植入术对室壁节段性异常运动的改善明显.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影响

    作者:刘小布;朱晓瑛;吴丽丽

    目的:总结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2015.8-2018.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分组依据为护理方法,其中观察组(50例)行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24.0%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395 条记录 9/20 页 « 12...6789101112...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