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CS患者PCI术后炎性细胞因子、血脂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解莹丽;来利红;赵狄;王红雷;董平栓;李道麟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炎性细胞因子、血脂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04例ACS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与研究均5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PCI术,对照组给予1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2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于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功能[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并统计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6个月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及TC、TG、LDL-C水平较同期对照组低,HDL-C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前1d、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ALT、AST、sCr水平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MACE发生率5.76%(3/52)较对照组19.23%(10/5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ACS患者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降低PCI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围手术期心肌损伤,调节血脂水平,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利于预后.

  • 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术164例舒适护理的体会

    作者:李小春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9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6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失眠、腰背部酸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舒适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PCI术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141例AMI行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

    作者:肖可喜;唐迎红;赵芝香;陈洁琼;杜瑜丹

    目的 探讨AMI行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141例AMI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术中62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6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通过严密的监测和有效的处理,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术中出现心室电风暴除颤后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未抢救成功.手术成功率98.4%.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心律、血压等监测,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信息干预对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涂惠;胡晓莹;丁岚;喻琴

    目的 探析信息干预对冠心痛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10月PCI术后患者1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4人,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冠心病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接受电话回访.实验组患者出院后除接受常规电话回访外,还通过移动信息平台按既定计划进行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遵医行为调查表和特异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予以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与遵医行为之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SAQ量表5个维度计分(PL、AS、AF、TS、DS)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信息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SAQ量表(PL、AS、AF、TS)4个维度计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6个月实验组完全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多元性移动信息随访,对于跟进患者院外治疗、遵医、用药等情况有积极作用,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遵医率,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 PCI术应用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止血效果比较

    作者:袁惠萍;陈璧珊;黄淑玲

    目的:探讨PCI术应用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止血效果.方法:我院行PCI术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4例,分别采用血管缝合器及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予以心理护理及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卧床总时间及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PCI术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

    作者:肖红;李舒怀;孟晓燕;陈洪喜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至今在国内外已较普遍应用,随着IABP技术的不断更新,IABP越来越成为救治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必备武器".估计,全球IABP使用量已达20万例/年[1].我院近期为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术中出现心源性休克,反复室速、室颤,立即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 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替格瑞洛治疗对动脉炎性反应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观察

    作者:张静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对患者动脉炎性反应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3例接受PCI术的ACS患者为对象,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术后实施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41例术后实施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4h和药物治疗三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血小板计数(PLT)、P2Y12反应单位(PRU)水平的改变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6、sCD40L、PLT、PRU水平相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hs-CRP、IL-6、sCD40L、PLT、PRU水平和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治疗PCI术后ACS患者,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动脉炎性反应,降低患者体内PLT、PRU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行为干预联合针对性宣教对心肌梗死PCI术患者服药依从性、认知程度及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秦婷;杨彦萍;屈沛沛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联合针对性宣教对心肌梗死PCI术患者服药依从性、认知程度及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准备、PCI术后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联合针对性宣教护理,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认知程度及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12个月随访成功率均为100%。出院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认知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行为干预联合针对性宣教护理可明显提高心肌梗死PCI术患者服药依从性、认知程度,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 精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苏秀凤

    目的 研究精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00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每组50例.单月就诊--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双月就诊--观察组(精细护理干预).将两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CI术后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杰;吴露楠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162例,根据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无复流组34例和正常血流组130例.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采用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HOMA)指数(IRI)评价I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①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②无复流组患者的IRI水平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与IRI呈正相关.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协助评价左前降支PCI术后左心室功能的逆转

    作者:熊思;罗长军;潘永寿;冯红兵

    目的 观察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协助评价冠心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PCI) 术后左心室功能逆转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2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飞利浦IE33型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两组受检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两组患者FS、sEF、LVE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前Tmsv16-SD%、Tmsv16-Dif%、LVEDV、LVESV较对照组更高,LVEF、PER/EDV及PFR/ED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7d和3个月LVEDV、LVESV、Tmsv16-SD%、Tmsv16-Dif%明显低于术前,LVEF、PER/EDV、PFR/EDV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发生左心室重构,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实施PCI手术,可有效逆转心室重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反映出PCI术后左心室功能的逆转,对评价PCI术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焦虑/抑郁情绪对PCI术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作者:任会芳;邢红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法。理论上PCI可改善心率变异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PCI术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HRV尚有争议,尤其焦虑/抑郁情绪对PCI术后患者的HRV评价的影响报道的更少。我国每年PCI手术量超过50万,成功率达90%以上,其适应证还在扩大[1]。经历手术和基础疾病双重心理应激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增加,从而成为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PCI手术前后的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等心理障碍日益引起关注[2]。

  • 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孟浪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间行PCI术的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半年后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行PCI术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但术后出血率较高,须注意药物使用禁忌。

  • 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PCI术后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奕斐

    目的:针对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PCI术后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实施PCI手术。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平均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对四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不良反应等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4组PCI术后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药物维持时间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较大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PCI术后的应用,在不同年龄段会产生不用的影响,其中心血管事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没有增加。在高龄患者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更高。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hs-CRP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作者:罗长军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hs-CRP和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不同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分为20mg组、40mg组和80mg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80mg组血脂指标、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20mg组和40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反应,减少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随剂量增加该效果增强。

  • 探讨预防性应用临时起搏器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术的作用

    作者:赵春良

    目的 预防性应用临时起搏器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术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2月10日~2016年3月4日急诊接受PCI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采用单盲、随机实验设计,将患者均分为起搏器组和阿托品组,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以及住院花销和住院时间.结果 起搏器组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4.4%(22/64)显著低于阿托品组67.2%(4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组在自理能力(28.7±2.9)、活动能力(33.4±3.6)、精神状态(34.9±2.4)和睡眠质量(35.0±3.3)方面评分显著高于阿托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组患者住院时间(11.3±1.4)d、住院花费(20124.8±834.2)元、并发症发生率1.6%显著低于阿托品组(15.6±2.5)d、(23312.9±894.9)元、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组患者满意度93.8%显著高于阿托品组患者满意度7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心脏起搏器的置入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作者:刘颁;姜丕桥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征,以期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梗死相关动脉为依据,划分为右冠状动脉闭塞组、左回旋支闭塞组、左前降支闭塞组,各40例,观察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特征。结果120例患者中38例(31.67%)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右冠状动脉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15.89%)低于左前降支闭塞组(47.37%),高于左回旋支闭塞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开通时间>6 h发生心律失常为4例,<6 h发生心律失常12例;心律失常多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较早开通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具有极高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其发生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映;陈韵岱;田峰;王长华;胡舜英;王晶;杨俊杰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发病在6h以内,或12 h内仍有持续胸痛的843名A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显色分级两项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病人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原因.结果 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约为15.9%.通过单变量分析,既往MI病史、心梗Killip分级、症状至PCI时间、术前IABP应用、术前TIMI分级、病变长度、血栓负荷程度、再灌注方法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有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症状至PCI时间(OR:1.60; 95% CI:1.02~2.73)、术前TIMI血流分级(OR:1.1;95% CI:1.04~1.16)、病变血管长度(OR:1.40; 95% CI:1.19~1.69),血栓负荷程度(OR:2.02; 95% CI:1.47~2.76)可作为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症状至PCI时间、术前TIMI血流分级、病变血管长度和血栓负荷程度可作为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 合并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长期临床转归

    作者:王加伟;周万兴;雷达;曾智桓;朱桂平;张卫;林忠伟;李博维

    目的 评估糖耐量减低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长期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搜集我院2001-2014年资料完整、完全再血管化并且随访期糖代谢类型维持稳定的冠心病患者714例,根据初次空腹、餐后血糖或糖尿病史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GT)260例、糖耐量减低组(IGT)229例及2型糖尿病组(DM)225例,平均随访(43.42±33.82)月,比较其血脂、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心绞痛、心衰)、新发严重狭窄病变(≥75%参考血管)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等.结果 随访结束时,在血脂、吸烟量、血压控制相当的情况下,IGT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新发严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分别为18.78%比9.62%,57.83%比38.82%,P<0.05);而与DM组(分别23.11%,63.75%)差别不明显.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是IGT组不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子(OR2.146,95%CI 1.558-2.956).结论 IGT血糖异常可能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子.

  • 新活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蔡振东;胡凯;刘宗军

    目的 观察新活素对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70例急诊PCI术后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新活素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新活素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新活素注射液.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在心动能及短期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新活素组与对照组在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方面无差异(P>0.05),3个月后随访发现新活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55.7±5.1 vs.48.3±8.4,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值明显小于对照组(52.3±3.1 vs.56.1±2.8,P<0.01),同时在心指数方面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3.5±0.9 vs.3.0±0.6,P<0.05).另外,新活素组患者心功能恶化发生率显著减少(8.82%vs.27.8%,P<0.05).结论 新活素可显著提升急诊PCI术后STEMI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及短期预后.

395 条记录 14/20 页 « 12...11121314151617...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