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作者:雷敏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的抑郁障碍情况、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科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两组均在患者手术前1~2d和手术后7~10d分别进行两次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MIDAS)评分.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HAMD评分、MID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 05).术后心理干预组的抑郁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有明显变化,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PCI术后的患者进行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PCI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PCI术后抑郁情绪与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呈负相关.

  • PCI术围手术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注意事项

    作者:王晓丽;郑丽丽;唐遥卉;代芬;张艺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PCI术患者的影响及疗效,探讨PCI术围手术期应用替罗非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00例拟行PCI术的围手术期72小时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微泵注入按照起始速率为0.4ug/kg/min,起始剂量微泵注入完成后,继续以0.1ug/kg/min的速率维持.结果:对300例拟行PCI术国手术期72小时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微泵注入,其中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1例牙龈出血,立即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微泵注入,进行对症处理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运用于PCI术前、中、后,能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降低难治性心绞痛和需反复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患者的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在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时,严密的病情观察和良好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及降低心血管病危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PCI术 替罗非班 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合并多脏器损伤抢救成功1例

    作者:车玉英;罗微;贺东风;李超民;扬瑜茔;丁宝玲;雷军宁

    1 对象和方法 男性患者,76岁,持续性心前区闷痛4 h急症入院,血压70/40 mmHg, 脉细速,全身发绀,四肢湿冷,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次/min, 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有高血压病史10年,2型糖尿病3年.

  • 延寿逐瘀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临床观察

    作者:常孟洁;范秀风;杨顒

    目的 观察延寿逐瘀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冠心病冠脉支架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延寿逐瘀汤,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寿逐瘀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疗效明确.

  •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敏;崔春利;刘世军;邹俊波;刘亚荣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MI急诊时间窗内行PCI术患者61例,根据Killip分级法将患者心功能分为4级,采用R语言3.4.3软件和SPSS 17.0软件对影响其心功能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 心功能4级患者女性偏多,平均年龄为(72.27±9.62)岁,显著高于1、3级患者(P<0.05);心功能3、4级患者血清血浆前体脑钠钛(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1、2级患者(P<0.05);心功能4级同型半胱氨酸、肌钙蛋白T均高于1、2、3级患者(P<0.05);心功能3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1、2级患者(P<0.05);心功能4级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多发前臂、或前臂合并下壁,而1、2、3级患者单发下壁、前臂;热图分析提示,pro-BNP为影响AMI患者心功能的重要因素;决策树分析模型预测准确率高达93.44%.结论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各因素中,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入院时血糖水平、血清脑钠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酐、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与AMI患者心功能分级存在密切关系;其中性别、年龄、脑钠肽水平、肌钙蛋白等因素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客观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老年急性心梗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作者:张文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的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接近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年龄超过80岁.而老年急性心梗(AMI)患者无论是就诊时间、溶栓治疗、直接PCI术治疗及预后均有其特殊性,多表现为就诊时间不及时,不愿接受直接PCI术,预后不佳.如何提高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改善预后,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采用尿激酶(UK)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患者25例,现报告如下.

  •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峰;刘兆英;马小川;常文雄;刘伟生;李晓莉;李飞;冯晓智;蔺春梅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急诊入住我院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小时内或不超过12小时仍有胸痛及心电图ST段抬高)行急诊PCI术,观察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成功率、(TIMI)Ⅲ级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结果 IRA开通成功率为98.7%,达TIMIⅢ级血流37例(92.5%),无复流者1例(2.5%),1例术中死亡,1例前降支开口病变择日行了搭桥术.出院时左心室排血分数平均58%.住院病死率2.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行急诊PCI,成功率高,能够降低病死率,疗效显著且安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程凤丽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发病危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首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方法,适用于90%以上的AMI患者,AMI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率高,可达97%以上.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PCI术后疾病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尽

    目的:分析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PCI术后疾病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后,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意义重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体会

    作者:步金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者行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行PCI术,并全程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结论采用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全程给予恰当的护理,是手术取得成功的保证。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晓芳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孕悦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关系,同时分析RDW与冠脉病变的相互关系。方法1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0个月内有无并发症(新发症状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心肌缺血)分为心肌梗死并发症组(A组)和单纯心肌梗死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红细胞分布宽度、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肾功能、血脂、心脏彩超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蕴燥早蚤泽贼蚤糟回归分析。同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左主干及三支病变组,将三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比较。结论入院时砸阅宰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并发症的独立预测指标。RDW值对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高水平RDW值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较差。 RDW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是高RDW水平的AMI行PCI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机制之一。

  • PCI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庞琳

    迷走神经反射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发生的一种高危并发症,防止发生的关键在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在拔鞘管过程中,规范操作,降低术中对患者的各种不必要疼痛刺激。拔鞘管过程中尽量与患者多互动,转移其注意力,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术后护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尿潴留等因素对空腔脏器过度扩张的刺激以及血容量不足等诱因,均可避免或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因此,了解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干预是完全可以避免此反应发生的。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方式构建和探索

    作者:纪莲莲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将其按照每组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患者的满意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所花费的治疗费用也比对照组患者少,观察组经过治疗取得的患者满意程度大大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比率明显比对照组低(<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PCI治疗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减少患者治疗所用花费,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冠状动脉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3例原因分析与护理

    作者:王兰;刘灿;李帅

    目的更好地认识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这一并发症,并掌握防治的策略。方法通过对3例冠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病例观察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是该手术的并发症之一。结论 PCI术前严格筛查、全面评估患者。术后加强监护,做好三早,防止错过抢救时机,而发生心血管意外。

  • 通心络治疗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璇;宋泽军;侯玲霞

    临床中常遇到PCI术后的患者就诊,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由河北石家庄以岭药业公司生产)治疗PCI术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永红;黄刚;罗贵全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探析.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21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剖析和总结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215例患者的PCI术均取得成功,术后随访37例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7.2%;通过分析,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支架直径<3.5mm及纤维蛋白原升高等与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后应加强相关护理干预.

  • 阿昔莫斯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调节作用

    作者:董瑞萍

    目的:观察阿昔莫斯胶囊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2片/次,2次/d;辛伐他汀片,4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昔莫斯胶囊,250 mg/次,2次/d.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血清TC、TG、LDL-C、HDL-C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脂各项指标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昔莫斯用于冠心病PCI术后可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等各项检测指标,降低PCI术再狭窄发生率.

  • 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中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舒进田;赵芳;李煜;关金玲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中常见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6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中出现20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周围血管并发症6例(桡动脉痉挛5例,前臂血肿1例),冠脉痉挛4例,慢复流或无复流3例,冠脉夹层1例,血管迷走反应4例,出血并发症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结论:对于冠脉造影及PCI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规范化处理,可以控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

    作者:杨彩兰;谢红丽;王述兰;李小丽

    目的 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的变化及其对恶性心率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ACS的住院患者62例,测算PCI术前、术后24 h Tp-e间期及校正Tp-e(Tp-ec)间期,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心电图正常的58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算正常对照组的Tp-e间期及Tp-ec间期;观察随访1月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发生情况.结果 ACS组患者PCI术前ACS相关导联及非相关导联Tp-e间期及Tp-ec间期均大于正常对照组患者及ACS组患者PCI术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1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CI术前ACS相关导联及非相关导联Tp-e间期及Tp-ec间期均小于2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支组与2支以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CS组以ACS相关导联Tp-e间期及Tp-ec间期100 ms为节点分析MAE时,大于100 ms时MAE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Tp-e间期及Tp-ec间期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及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冠心病64例患者行PCI术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美红;尹晓春;王洁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会迎来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的"流行高峰"[1].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PCI)是目前应用多、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资料表明,大多数患者对PCI的认识不足.因此,从入院后的宣教到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再到出院指导及出院后的定期复查与随访[2],对PCI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了解教育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和态度行为的提高和改变情况,对本组64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395 条记录 17/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