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道菌群与骨骼代谢

    作者:李路娇;李梅

    肠道菌群 (gut microbiota, GM) 是指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群落.近年来研究发现GM对骨代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影响钙吸收、调节免疫系统而影响破骨细胞数量与功能、影响肠道激素三方面.益生菌 ( probiotics) 和益生元 ( prebiotics) 通过调节GM结构发挥保护骨骼的作用.未来, GM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的重要靶点, 益生菌和益生元制剂也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方法.

  • 益生菌治疗贮袋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森阳;刘刚

    贮袋炎是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便次增多、便血、腹痛、发热等,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贮袋菌群的改变(失调)导致了免疫激活和炎症的发生。因此,针对其菌群改变应用益生菌治疗贮袋炎成为国内外学者日益关注的课题,本文就贮袋炎的发病机制及益生菌治疗贮袋炎的现状做如下综述。

  •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伍银桥;李军;李英男

    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2014年1月至10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消化内科120例老年H.pylori感染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益生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给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四联疗法,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3.33%和71.67%,按方案(PP)分析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6.21%和72.88%,治疗组ITT和P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复查,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标准四联疗法能有效提高H.pylori根除率,并且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 益生菌在防治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王刚石;吴本俨

    益生菌是一类能使其宿主获益的活体微生物,应用广泛,但目前并没有大数据支持其临床应用。很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不同益生菌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有效性,但基于近年的数据,回答益生菌是否可降低老年人AAD发生率的科学依据尚显薄弱。总的来说,益生菌有着非常好的安全记录,特定人群包括AAD患者使用益生菌将会获益,但需要个体化。

  • 肠道益生菌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薇;史林平;石蕾;许乐

    目的 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北京医院确诊的200例NAFL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治疗A组、B组和C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联用"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和"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检测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PG)、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P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测和细菌培养;同时行肝脏B超,评估脂肪肝情况.结果 (1)在血糖、血脂方面,各组治疗1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在肝功能方面,治疗后各组的血清ALT、AST均低于治疗前(P值均<0.01);治疗后联合治疗C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33.7±7.6)U/L比(45.0±8.5)U/L;(22.0±1.6)U/L比(29.4±3.7)U/L;P<0.05].(3)治疗后,各组的血清TNFα水平均下降;联合治疗C组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51±0.27)μg/L比(0.82±0.28)μg/L,P<0.05].(4)治疗后,各组血清HMW-APN均升高;联合治疗C组的HMW-APN水平高于对照组[(9.28±3.72)μg/L比(7.87±3.96)μg/L,P<0.05].(5)治疗后,对照组和各联合治疗组的肝脏B超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各组治疗后的粪便菌群积分均有所降低(P值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生菌可通过改善NAFLD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辅助降低血TNFα,提升血脂联素水平,从而改善血糖、血脂代谢,并改善NAFLD的肝脏损伤.

  • 四联根除幽门螺杆菌补救疗法对照分析

    作者:闵国清;谢丹;黄艳辉;杨淑玲;孔德钊

    目的 比较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与抗生素或益生菌的四联根除幽门螺杆菌(HP)补救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0例经质子泵抑制剂三联7 d疗法根除HP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的HP感染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2组,甲、乙两组人员情况分别采用甲、乙2种方案补救治疗:(1)甲方案:兰索拉唑15 mg(2次/d)+胶体果胶铋200mg(2次/d)+呋喃唑酮200 mg(2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口服10 d;(2)乙方案:兰索拉唑15 mg(2次/d)+胶体果胶铋200 mg(2次/d)+呋喃唑酮200 mg(2次/d)+口服凝结芽孢杆菌1050 mg(2次/d)口服10 d.治疗结束后至少停药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4‰为HP阴性,表示HP根除成功.评估2种四联根除HP补救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58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意向性治疗原则分析显示,甲组HP根除率为76.3%(61/80),低于乙组的90.0%(72/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P<0.05);符合方案集分析显示,甲组HP根除率为77.2%(61/79),也低于乙组的91.1%(72/79),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5).甲组和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8%(47/80)和31.6%(25/79).结论 对于标准三联7 d疗法根除HP失败的患者,兰索拉唑、铋剂、呋喃唑酮、口服凝结芽孢杆菌四联补救方案优于兰索拉唑、铋剂、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四联补救方案.

  • 益生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郑京华;魏虹;任珺

    1907年俄国微生物学家先发现了乳酸菌抑制腐败菌生长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随着对益生菌研究的深入,已证实益生菌的有效性与活菌数量和菌种本身的性能密切相关[1],可发挥多种保健功能,如调节宿主的肠道菌群、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治疗由抗生素引起的腹泻、降低血脂胆固醇水平等,益生菌在消化道、免疫和心血管系统等健康方面发挥了作用.本文介绍一下其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

  •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圆

    目的 研究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美沙拉嗪单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对比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DAI和TNF-α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97.1%,对照组为82.8%;观察组DAI和TNF-α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茵栀黄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作者:马旭莹

    目的 分析茵栀黄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03月我院新生儿科因新生儿黄疸入院治疗的新生儿患者80例.其中患儿的胆红素指标均较高,随机将新生儿患者分为两组,40例患儿为对照组,40例患儿为治疗组,治疗组的新生儿采用茵栀黄联合益生菌使用,另外40例患者采用其他中药和益生菌口服治疗.治疗1周后,抽血进行复查,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医务工作者进行临床使用和推广.

  • 中西医结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伟涛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4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采取肠胃外营养治疗方法,试验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清IgA水平和血清IgG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较对照组的78.87%高,血清IgA水平和血清Ig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陈硕;陈飞;邹兆伟;黄宗海

    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人类肠道中共生的肠道菌群不仅在营养和能量代谢、免疫功能等方面扮演重要作用,而且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益生菌干预骨质疏松症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剑;孙海飚;韩晓强;张子楠;郑彩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会越来越高,尤其是绝经期女性,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较男性更高.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尤其是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身体重要部位的骨折.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有限,药物的治疗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是药物并不能彻底根治骨质疏松症且药物需长期使用,因此药物的副作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人类的肠道定植着数量繁多且对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的菌群,其中益生菌的健康效应也逐渐被挖掘.目前研究发现益生菌对机体诸多的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其中益生菌和骨质疏松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益生菌可以通过复杂的方式干预骨质疏松症,但其具体机制仍未阐明.本文通过相关的报道进行综述,并从①炎症因子;②基因、配体及信号通路;③破骨细胞;④钙离子吸收等方面探讨益生菌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肠道菌群: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新靶点

    作者:贾小玥;郑黎薇;袁泉;周学东;徐欣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一类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点的骨骼疾病,可诱发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严重的并发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存在诸多副作用,部分药物甚至对器官、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亟待寻求一条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肠道菌群是定植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总集,而益生菌是由肠道有益菌组成的膳食或药物补剂.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机体正常骨改建与骨代谢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并且益生菌在部分骨代谢疾病治疗中已初步展现了较好疗效,提示肠道菌群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的潜在靶点并且益生菌的应用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新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肠道菌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肠道菌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益生菌对其的治疗效果,并从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以及机体免疫系统调控3方面探讨肠道菌群、雌激素和益生菌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致病与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作用机制.

  •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淑萍;王磊;余建奎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从发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被确认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密切相关.根除HP可以减少37%人群胃癌的发生及阻止无癌前病变人群胃癌的发生[1].目前国内推荐的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均在80%以下.如何避免和克服耐药,成功根除HP成为当前临床工作较为棘手的问题.微生态疗法为HP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大量研究结果提示,益生菌对HP具有间接或直接的抑制作用[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7d或10 d疗法对HP根除的疗效.

  • 机械通气期间腹泻的预防

    作者:高秋琦;陈向荣;林锡芳;陈俊;潘景业;王丹

    机械通气时正压阻碍胃肠道血液回流和胆汁排泄,加之患者卧床休息,易发生腹泻.危重病患者大多并发感染,需要大剂量联合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因此,容易出现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机械通气时患者病情复杂,可能同时伴有胃肠功能的损害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如果不能有效防治腹泻,可能造成此类患者营养供给不足,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68例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部分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腹泻.

  • 益生菌联合乳果糖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腹腔内压的影响

    作者:王翠苹;易松;杨嵩;张宝;张文波;李华明;唐白云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腹腔内压(IAP)及胃肠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入选的56例患者并被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持续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未使用益生菌及乳果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通过膀胱测压法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天的IAP,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隔综合征(ACS)、胃肠功能障碍及死亡例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I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6±1.63)mmHg vs(3.63±1.58) mmHg,t=0.44,P=0.63],两组术后IA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第3、4天达高点,术后第1天两组H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7±2.22)mmHg vs (11.58±2.76)mmHg,t=1.62,P=0.11],术后第2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5天的t值分别为2.24、2.47、4.23、4.92,P值分别为0.04、0.02、0.00、0.00);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t=2.36,P=0.03)、ICU停留时间(t=3.87,P=0.00)及术后住院时间(t=2.76, 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IAH发生率(14.28%vs 39.28%,χ2=4.46, P=0.04)、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7.14%vs 28.57%,χ2=4.38,P=0.04)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瓣膜病术后早期联合使用益生菌和乳果糖可有效降低IAP,改善胃肠功能,降低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 免疫调节剂在维持肠黏膜屏障稳态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杨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调节剂以及益生菌等能够通过提供某些特殊营养素来调控应激状态下机体的代谢过程、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维持肠黏膜屏障稳态.其中,免疫调节剂包括氨基酸类(谷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瓜氨酸)、脂肪酸类(短链脂肪酸和ω-3脂肪酸及共轭亚油酸)以及益生菌类(双歧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阐释清楚这一系列物质对肠黏膜屏障稳态调控的靶点及机制,将为研究肠道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使临床营养理念得以拓展和提升.

  • 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预防

    作者:宁波;马宇洁;刘磊;刘涛;李一粟

    目的 探讨重症感染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的预防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重症监护科治疗的139例重症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情及细菌学证据,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78例,应用三代头孢+喹诺酮类;B组61例,使用碳氢酶烯类抗生素.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胞杆菌胃管注入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并肠内营养乳剂每24 h注入>500 mL.根据改善胃肠动力方法不同再分为4组,a组使用莫沙必利+胃复安胃管注入,b组使用生大黄粉胃管注入,c组使用开塞露灌肠,d组为对照组,仅进行上述常规治疗,比较A、B组之间及a、b、c、d组之间ADD发生率.结果 A、B组之间AD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8%)、b(7%)、c(7%)组与d组(15%)比较,AD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之间比较,AD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改善胃肠动力方法与单纯使用益生菌比较可减少ADD发生率,因此采用增加胃肠动力方法可预防重症感染患者ADD的发生.

  •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Meta分析

    作者:刘鹏鸿;霍丽娟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及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中的疗效。方法从常用电子数据库中检索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与单独三联疗法根除Hp的随机临床试验,分析各项研究的根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RR值,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检查发表偏移。结果共12项随机临床试验(2480例)符合纳入标准,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与单独三联疗法按意向治疗分析(ITT)Hp根除率分别为:79.8%(95%CI:0.65~0.91)和67.3%(95%CI:0.50~0.81),合并RR值为1.14(95%CI:1.09~1.19),P<0.05。两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2%(95%CI:0.03~0.41)和25.5%(95%CI:0.04~0.58),合并RR值为0.50(95%CI:0.31~0.81),P<0.05。结论益生菌可以提高三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同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国内布拉氏酵母菌增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周本刚;刘梅;汪凯;肖政;张海

    目的 系统评价布拉氏酵母菌(S.boulardii)联合标准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国内关于S.boulardii联合标准疗法治疗Hp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0月;由两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终纳入17个RCT,共2 6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boulardii联合标准疗法有利于提高Hp的根除率(ITT分析:RR=1.24,95%CI=1.19~1.30,P<0.05;PP分析:RR=1.21,95%CI:1.16~1.26,P<0.05)和降低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ITT分析:RR=0.36,95%CI:0.30~0.44,P<0.05),此外,S.boulardii联合标准疗法还能降低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及味觉紊乱的发生率,但腹痛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为稳健.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S.boulardii联合标准疗法有利于提高我国Hp感染患者的根除率,并能降低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味觉紊乱及总不良反应的发生.

1790 条记录 10/90 页 « 12...78910111213...89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