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奶制品及反刍动物肉类食物中n-11位反式脂肪酸含量研究

    作者:王春荣;马雪征;张坚

    目的 检测部分奶制品和牛、羊肉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评估我国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奶油、鲜奶、酸奶、奶粉及配方奶粉,不同部位牛、羊肉制品等食物样品56件.应用气相色谱结合银离子薄层层析方法测定样品中反式油酸含量.结果 以牛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奶油样品含有n-11反式油酸,以植物油为原料的奶油制品不含反式脂肪酸.酸奶中含n-11反式油酸,奶饮料中脂肪含量很低,未检测出反式脂肪酸.两种奶酪、纯奶粉、多数配方奶粉及多数牛、羊肉类食物样品中含有n-11反式油酸.所有样品均不含n-9反式油酸.结论 鲜奶、纯奶粉、牛羊肉类食品及多数奶其制品中含n-11反式油酸.不同部位的牛羊肉类食品,不同品牌的奶制品的n-11反式油酸存在较大差异.

  • 抗性淀粉与结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素云;郑稼琳;王立芹;刘晓倩

    抗性淀粉是广泛存在于淀粉类食物中的、有益于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对肠道健康的促进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就抗性淀粉在结肠癌预防中的有益作用及其食物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维生素E和不同脂肪酸对大鼠血糖、血脂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解瑞宁;沈新南;毛绚霞;姚国英

    目的观察维生素E和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血糖、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猪油组、橄榄油组、橄榄油+维生素E组、葵花籽油组和猪油+维生素E组、葵花籽油+维生素E组.各组大鼠的饲料中脂肪占总能量的30.7%,蔗糖占总能量的14.8%,喂饲6周后采血测定大鼠血清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维生素E浓度.结果橄榄油组大鼠的血清TG、T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猪油组;血清MDA低于葵花籽油组,血清GSH-Px、HDL-C高于葵花籽油组和猪油组(P<0.05);葵花籽油+维生素E组和猪油+维生素E组大鼠的血清TC、TG、餐后2 h血糖、血清MDA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未加维生素E组,血清维生素E、HDL-C、GSH-Px高于相应的未加维生素E组(P<0.05).结论维生素E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正常的葡萄糖代谢,可能与降低血清TC、TG,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轻机体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有关.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谱与内脏脂肪的关系

    作者:龚维坤;童竑章;陈孟达;郭小芳;胡静艳;赖静波

    目的 探讨血清三酰甘油中的n-6与n-3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各组分及其比例与代谢综合征患者核磁共振测量的腹腔内脏脂肪面积(MRI-IAF)的关系.方法 比较在体检中新发现的代谢综合征和健康人群的代谢和体脂指标的差异,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脂肪酸谱各组分与MRI-IAF等体脂参数的相关性,并且以相关的血清脂肪酸谱组分为被筛选变量,逐步回归分析以上变量对MRI-IAF、腰围和体质指数(BMI)的影响.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的各项体脂及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差,其中MRI-IAF差距较大[(108.3±13.3)cm2 vs.(63.0±7.1)cm2,t=18.28,P<0.05)],代谢综合征组血清三酰甘油的n-6/n-3 PUFA比值高于对照组(10.1±3.3vs.7.2±2.1,t=8.564,P<0.05),而C18∶3 n-3[(1.4±0.4)%vs.(1.7±0.6)%,t=-3.295]、C20∶5 n-3[(0.2±0.2)%vs.(0.6±0.6)%,t=-3.611]、C22∶6n-3[(0.9±0.5)%vs.(1.2±0.6)%,t=-2.920]及n-3PUFA低于对照组[(2.5±0.6)%vs.(3.7±1.2)%,t=-7.034](P均<0.05),所有n-6 PUFA及C22∶5 n-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6/n-3 PUFA、n-3 PUF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均与MRI-IAF (r=-0.377~0.565,P=0.024)相关,n-6/n-3 PUFA还与腰围(r=0.400,P=0.016)和BMI相关(r=0.357,P=0.033),而n-6 PUFA与各体脂参数不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提示n-6/n-3PUFA比值与MRI-IAF、腰围、BMI的相关性较强(校正的R2=0.102~0.299,P=0.033).结论 血清三酰甘油n-6/n-3 PUFA比值和n-3 PUFA与代谢综合征患者MRI-IAF等体脂参数相关,补充膳食n-3 PUFA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考虑避免n-6 PUFA的过量摄入.

  • 青岛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及脂肪酸构成的调查分析

    作者:高旖旎;姜红滨;邬贻萍;王玉明;徐贵发

    目的 探析青岛居民膳食中脂肪摄入量及脂肪酸构成情况,以及其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为引导居民合理膳食,预防心血管病(CHD)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3月至7月期间采用营养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选取189例研究对象(男性53例,女性136例).分别进行体格检查、空腹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检查膳食调查、膳食脂肪酸分析以及膳食脂肪与血脂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青岛居民日人均摄入量为粮谷类200 g,薯类26 g,畜禽肉及内脏类85 g,海产品73 g,坚果类23 g,油脂类40 g.蛋白质占摄入总热量16%,碳水化合物48%,脂肪37%.油脂类占脂肪摄入43%,坚果类占11%.饱和脂肪酸(S):单不饱和脂肪酸(M):多不饱和脂肪酸(P)(S∶M∶ P=1∶ 1.5∶1.49,n-6/n-3=23).脂肪摄入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植物油及坚果类摄入量较多.ω-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食物摄入量较低,长链n-3PUFAs为0.15g.血脂异常人群营养素摄入量和体质指数(BMI)均高于健康人群;脂肪日人均摄入量越高TC、TG、LDL水平越高,而HDL水平下降,长链n-3 PUFAs对TG、LDL有正向调节的作用.结论 青岛居民的膳食脂肪摄入量较高,长链n-3 PUFAS的摄入量偏低.长链n-3 PUFAS与血脂异常有负相关性,减少该地区居民膳食总脂肪摄入,增加膳食中富含n-3 PUFAs的海鱼产品摄入,对该地区居民控制血脂,防治CHD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各类指南对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建议的回顾

    作者:刘丹;赵文华

    近年来,关于膳食胆固醇到底该吃多少有诸多争论,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一些国家及国际相关组织的膳食指南、建议及策略,对膳食胆固醇部分进行了梳理,就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的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及其建议进行解读,以期能帮助专业人员及公众更好地理解指南的含义,消除对膳食胆固醇以偏概全的认识,树立平衡健康的饮食观念.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膳食脂肪摄入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晓星;张波;黄莉莉;许颖;孙丽娜;卓淑雨;陈裕明;苏宜香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膳食脂肪摄入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查739名志愿者后,纳入297例血清总胆固醇(TC)5.13 mmol/L的广州市民,随访6个月,采用连续3 d的24 h膳食回顾法及食用油种类及用量记录表调查研究对象膳食摄入情况,并测定研究对象在研究起始和结束时的血脂水平,分析不同膳食脂肪供能比及脂肪酸供能比与血脂变化的关系.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297例,其中281例(男88例,女193例)完成6个月的研究,研究起始时对象的TC为(6.09±0.68)mmot/L.将研究对象按照总脂供能比,分为<25%(90例),25%~30%(97例),30%(94例)3组,总脂供能比≤30%的Ⅰ组及Ⅱ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率大于总脂供能比30%的Ⅲ组.将研究对象按照饱和脂肪酸(SFA)供能比分为<7%(81例),7%~10%(129例),10%(71例)3组,SFA供能比≤10%的Ⅰ组和Ⅱ组TC、LDL-C降低率大于SFA供能比10%的Ⅲ组.将研究对象按照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供能比分为<10%(93例),10%~13%(106例),13%(82例)3组,MUFA供能比为10%~13%的Ⅱ组,代和LDL-C降低率大于另外两组.将研究对象按照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供能比分为<7%(88例),7%~9%(94例),9%(99例)3组,未发现3组间血脂降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血脂异常患者,总脂供能比≤30%,SFA供能比≤10%,MUFA供能比在10%~13%的范围有利于改善其血脂水平.

  • 浙江省舟山地区海水鱼类中脂肪酸含量调查

    作者:高颐雄;岳兵;余新威;何佳璐;尚晓虹;李筱薇;吴永宁

    目的 调查我国浙江省舟山地区常见的可食用海水鱼类(简称海鱼)中主要脂肪酸的含量.方法 于2011年9-10月,在舟山地区码头市场或菜市场采集可食用海鱼31种,每种6条,共186条,保留可食部并匀浆后,采用Folch法提取样品脂肪,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其脂肪酸构成及含量.分析不同鱼种间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的差异.结果 在31种海鱼中,扁舵鲣总脂肪含量高,为(13.2±1.2) g/100 g可食部分;马面鲀低,为(0.6±0.1)g/100 g可食部分.鲻鱼总n-6 PUFA含量高,为(875.7±506.4) mg/100 g可食部分;鲫鱼低,为(2.1±1.9) mg/l00 g可食部分.扁舵鲣总n-3 PUFA含量高,为(2623.8±426.1)mg/100 g可食部分;尖头斜齿鲨低,为(82.0±13.9) mg/100 g可食部分.卵形鲳鯵总SFA含量高,为(3014.9±379.0)mg/100 g可食部分;鰤鱼低,为(89.7±5.8)mg/100 g可食部分.刀鲚总MUFA含量高,为(3335.7±383.5) mg/100 g可食部分;马面纯低,为(32.1±16.9) mg/100 g可食部分.结论 舟山地区31种常见的可食用海鱼中主要脂肪酸构成具有种属差异.

  •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降低超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脂肪和血脂水平

    作者:张月红;刘英华;郑子新;王觐;张永;张荣欣;于晓明;景洪江;薛长勇;吴坚

    T可以减少超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脂肪,降低血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 不同膳食脂肪酸对大鼠乳腺癌细胞核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韦娜;糜漫天;王斌;朱俊东;朱大鹏;袁家林

    目的 探讨核受体基因表达在不同膳食脂肪酸影响大鼠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8种不同膳食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1∶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5∶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0∶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2∶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1)喂养SD雌性幼年大鼠,采用50 mg/kg的甲基亚硝基脲单次腹腔注射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电镜观察大鼠乳腺细胞结构变化,BrdU体内标记法检测大鼠乳腺细胞增殖活性,RT-PCR分析乳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β和PPARγ)mRNA表达.结果 无乳腺癌诱发的各对照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诱癌组大鼠乳腺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细胞增殖活性低.而有大鼠乳腺癌诱发的组织细胞内可见明显的腺癌标志,且高乳腺癌诱发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5∶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0∶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1∶2∶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喂养组大鼠乳腺细胞增殖活性升高(BrdU阳性率为21%~22%),但1∶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低诱癌组乳腺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上述高乳腺癌诱发组(BrdU阳性率为13%,P<0.05).此外,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作为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核受体基因,1∶1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低诱癌组较相应对照组上调PPARβ和PPARγmRNA表达力度明显弱于高乳腺癌诱发组.结论 不同膳食脂肪酸对PPAR基因表达的调节截然不同,这可能是差异性调节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 游离脂肪酸和铁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武玉平;叶琪;郑全森;张立加;赵艳

    目的 采用游离脂肪酸(FFA)和Fe2+诱导肝细胞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探讨FFA和Fe2+在NAFLD发病过程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设置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0.250、0.500、1.000 mmol/L油酸组,以及0.500 mmol/L油酸+0.125 mmol/L Fe2+、0.500 mmol/L油酸+0.250 mmol/L Fe2+、0.500 mmol/L油酸+0.500 mmol/L Fe2+组,分别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以磷酸甘油氧化酶法(GPO-PAP)测定细胞内TG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基因[脂酰CoA合成酶(ACSL-1)、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a)、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表达.分析不同组别TG含量,以及ACSL-1、CPT-1a、FASmRNA相对值的差异.结果 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浓度为0.500 mmol/L的油酸分别与不同浓度Fe2共同处理HepG2细胞后,随着Fe2浓度的增加,细胞内脂滴含量逐渐增多.对照组、0.250、0.500、1.000 mmol/L油酸、0.500 mmol/L油酸+0.125 mmol/L Fe2+、0.500 mmol/L油酸+0.250mmol/L Fe2+、0.500 mmol/L油酸+0.500 mmol/L Fe2+组HepG2细胞中TG含量分别为(90.0±1.6)、(131.7±5.4)、(153.7±3.0)、(254.1 ±4.0)、(164.5±6.0)、(180.1 ±7.7)、(235.6±4.5) nmol/mg(F=396.00,P<0.05).0.500 mmol/L油酸、0.500 mmol/L油酸+0.125 mmol/L Fe2+、0.500 mmol/L油酸+0.250 mmol/L Fe2+、0.500 mmol/L油酸+0.500 mmol/L Fe2+组HepG2细胞ACSL-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4±0.02、0.89±0.04、0.85±0.02、0.74±0.04(F=50.00,P<0.05),CPT-1a mRNA分别为0.89±0.03、0.79 ±0.05、0.67 ±0.04、0.51±0.05(F=79.00,P<0.05); FAS mRNA分别为1.31 ±0.05、1.44±0.03、1.51±0.05、1.56 ±0.06 (F=79.70,P<0.05).结论 用一定浓度的FFA和Fe2+培养HepG2细胞,能够诱导NAFLD模型,二者可能通过影响脂肪酸的β-氧化共同参与NAFLD的发病过程.

  • 栽培、野生及不同产地半夏总生物碱测定

    作者:于超;张明;王宇;罗琴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a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1].其主要成分含有淀粉,辣性物,半夏蛋白,苷类,酚类,甾醇类,脂肪酸类,无机元素,生物碱类等多种化学成分[2].其药理作用有镇咳,止吐,防矽肺,解毒等功效[3],生物碱是半夏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药材中生物碱含量的多少是评价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作者对不同产地的野生半夏和栽培品种的总生物碱成分,以盐酸麻黄碱为对照品进行测定,比较含量的差异.在pH=5.40缓冲溶液中[4],加入0.05 %溴麝香草酚蓝显色剂,在波长414 nm处利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取得较好的结果.

  • 增加n-6脂肪酸对高脂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影响

    作者:柳红芳;陆菊明;母义明;陆祖谦;肖彧君;詹晓蓉;潘长玉

    目的探讨喂养占总热量59%的饱和脂肪酸及n-6脂肪酸代替其中20%热量后,对胰岛素抵抗和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高脂组喂饲提供59%热卡的饱和脂肪酸高脂饲料,n-6脂肪酸组喂饲高脂饲料,其中提供20%热量的饱和脂肪酸由豆油中的C18:2代替.各组共喂饲11周后测定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耐量、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瘦素、血脂、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结果①高脂组大鼠从第4周开始体重明显升高,糖负荷后血糖、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及胰岛素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瘦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高脂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谱中,饱和脂肪酸及18烷酸明显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及18碳2烯酸、18碳3烯酸、20碳4烯酸、n-6脂肪酸和n-3脂肪酸均明显下降.②n-6脂肪酸组从第1~10周体重均较高脂组明显减轻,糖负荷后血糖和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皮下注射胰岛素后40min、90min血糖及胰岛素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较高脂组明显降低;血清瘦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18碳2烯酸较高脂组明显升高.结论 n-6脂肪酸代替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的饱和脂肪酸的20%热量后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同时血清中18碳2烯酸提高.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肪酸成分改变与胰岛素抵抗

    作者:李伶;万青

    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PHLC)和荧光偏振技术测定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红细胞膜脂肪酸成分和膜微粘度,并分析了脂肪酸成分、膜流动性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糖尿病人红细胞膜花生四烯酸(AA,C20:4)含量及组成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伴冠心病组AA含量又低于单纯糖尿病组,且其总脂肪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膜微粘度明显高于对照,而冠心病组又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人红细胞膜AA含量与膜微粘度呈负相关,与ISI呈正相关,膜微粘度与ISI呈负相关。AA含量,微粘度和ISI均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提示糖尿病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其脂肪酸代谢紊乱有关。

  • 鱼油(ω-3脂肪酸)对手术后患者感染并发症、成本/效果影响的系统评价(2010~2016)

    作者:李潇潇;蒋朱明;翟所迪;董超然;朱明炜

    目的 评价鱼油(ω-3脂肪酸)干预对外科手术后非重症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CNKI、万方等,检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择期手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患者进行静脉鱼油(Omegawen)干预有临床结局指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发表时间从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Jadad量表、Schulz隐蔽分组评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9项RCT研究,含1 170例外科手术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鱼油短期干预可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RR=0.44,95% CI (0.31,0.64),P<0.000 1],减少手术后住院时间[MD=-0.85,95% CI(-1.67,-0.03),P=0.04],不影响病死率[RR =0.42,95% CI (0.07,2.63),P=0.36]与住院总费用[MD=-216.60,95% CI(-718.94,285.75),P=0.40].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前一致.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外科手术后应用鱼油,可显著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减少手术后住院时间.

  • 内质网应激在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大鼠炎症性肠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黄奕森;苏子剑;庄亚琼;陈相波;张长青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结肠损伤程度、 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IBD模型,将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大鼠IBD模型组(IBD组),IBD+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IBD+ω-3组),IBD+5-氨基水杨酸组(IBD+5-ASA组)和IBD+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内质网应激诱导剂2-脱氧葡萄糖组(IBD+ω-3+2-DG组).分别于伤后1、3、7、14 d进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浓度;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 内质网肌醇需求酶1(IRE-1)、 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血清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IL-6)和内质网相关因子(GRP78、IRE-1、CHOP)蛋白表达上调(P均<0.001);与IBD组比较,IBD+ω-3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明显下降[7 d:3.55±0.29比4.37±0.39,P=0.03;14 d:2.46±0.17比3.86±0.21,P=0.04]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下降[7 d:(2.56±0.27)分比(3.45±0.40)分,P=0.02;14 d:(2.23±0.20)分比(3.06±0.26)分,P=0.04],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6表达减少[TNF-α:(43.71±11.39)pg/ml比(84.97±13.81)pg/ml,P=0.02;IL-1:(38.51±10.60)pg/ml比(73.04±12.48)pg/ml,P=0.01;IL-6:(28.91±7.27)pg/ml比(53.45±9.40)pg/ml,P=0.02],同时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IRE-1和CHOP蛋白表达减少(GRP78:2.41±0.29比1.47±0.21,P=0.01;IRE-1:2.83±0.31比1.23±0.20,P<0.001;CHOP:1.89±0.17比1.32±0.11,P=0.04).内质网应激诱导剂2-脱氧葡萄糖抵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内质网应激的作用,逆转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炎症反应和保护作用[TNF-α:(72.67±10.37)pg/ml比(43.71±11.39)pg/ml,P=0.02;IL-1:(57.66±13.88)pg/ml比(38.51±10.60)pg/ml,P=0.02;IL-6:(46.10±9.67)pg/ml比(28.91±7.27)pg/ml,P=0.01;GRP78:1.47±0.21比1.82±0.24,P=0.03;IRE-1:1.23±0.20比2.21±0.23,P=0.02;CHOP:1.32±0.11比1.61±0.16,P=0.04].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能抑制肠壁炎症反应,降低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改善IBD病情,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肠壁内质网应激反应实现.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作者:陈祥荣;谢宝缘;邬树凯;汤志辉;胡伟鹏

    目的 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凋亡、脑水肿、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TBI的保护及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 DM法建立大鼠TBI模型,将9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TBI+ 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选择性激活剂anisomycin组(TBI+ Aniso组);TBI+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TBI+ ω-3组),TBI+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JNK选择性激活剂aniso-mycin组(TBI+ω-3+ Aniso组),分别于伤后1、3、7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mNSS);采用干湿重法测损伤区脑组织脑水含量;TUNEL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测定细胞凋亡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特异标志物IBA-1的表达;PCR、Westerrn blot等检查脑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及上游JNK信号通路JNK、p-JNK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同期Sham组比较,其余4组细胞凋亡、脑水肿、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明显增高(P<0.05);与TBI组比较,TBI+ ω-3组大鼠创伤后脑水含量降低,尤其在脑损伤3d后降低更为明显[(78.14±0.57)%比(82.31±0.81)%,P<0.01],神经功能评分相应的改善明显(P<0.05).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大鼠TBI后升高的炎症因子TNF-α、IL-1α、IL-1β、IL-6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抑制了炎症因子上游JNK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明显减轻大鼠TBI后脑水肿的程度,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伤后神经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减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中枢性炎症反应,降低TNF-α、IL-1α、IL-1β、IL-6的表达.

  • 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血清CRP的影响

    作者:杨旭明;常永超

    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人体活动性炎症的标志物.近年来有关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倍受关注.氟伐他汀作为他汀类的调脂药物在防治冠心病、降低冠脉事件发生方面得到充分肯定[1].但机理尚不明确,该文观察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RP的影响,试图揭示氟伐他汀的非降脂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氟伐他汀调脂治疗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疗效观察

    作者:田连亮;张新勇

    胰岛素抵抗(IR)是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高血压的发生、预后和治疗密切相关,故对IR的干预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焦点之一.本研究目的旨在观察通过降压、调脂对轻中度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疗效.

  •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氟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宏斌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氟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口服胺碘酮加缬沙坦、氟伐他汀,对照组口服胺碘酮,观察12个月.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左房结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水平在12个月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氟伐他汀能更有效预防房颤复发.

364 条记录 1/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