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曹黎明;田野;秦玉明;杨世伟;陈金龙

    目的 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规律,总结嵴内型VSD介入治疗经验,为临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5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进行介入治疗的65例嵴内型VS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所选择封堵器大小分为A组(封堵器型号≤6 mm,n=29)和B组(封堵器型号≥7 mm,n=36),分析两组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脱垂、返流情况、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封堵器型号≤6 mm)29例术前未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严重并发症1例,手术时间(62.4±13.8)min、X线曝光时间(13.2±5.6)min;B组(封堵器型号≥7 mm)36例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7例,术后严重并发症10例,手术时间(84.1±16.7)min,X线曝光时间(20.5±7.4)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和B组术后轻微并发症分别有6例和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嵴内型VSD直径的增大,所使用封堵器型号相应增大,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严重并发症如主动脉瓣损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发生率偏多,因此对需选择偏心型封堵器型号≥7 mm的病例介入封堵治疗时应谨慎.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矫正QT离散度及左室电压的影响

    作者:王静;田建伟;朴龙松;黄丛春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对心电图QT离散度(QTd)、矫正QT离散度(QTcd)及左室电压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儿50例.对患儿术前、术后1d及术后6个月的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进行分析,测量QTd、QTcd、RV5、SV1、RaVL、SV3、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观察介入封堵术后QTd、QTcd、左室电压(RV5+SV1、RaVL+SV3)的变化特点.结果 介入治疗术后QTd、QTcd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术后左室电压(RV5+SV1、RaVL+SV3)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VSD后QTd、QTcd明显缩短,左室电压明显下降,显著改善了心室的电重构.

  • 第二代 Amplatzer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疗效评价

    作者:张戈军;徐仲英;蒋世良;赵世华;凌坚;宋会军;万俊义

    目的:探讨第2代 Amplatzer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疗效。方法室间隔缺损患者5例,年龄5~53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缺损为4~6 mm。第二代 Amplatzer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24小时、6个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X 线平片及心电图进行随访。结果造影显示室间隔缺损3~5 mm,肺动脉压为14~28 mmHg(1 mmHg=0.133 kPa)。5例封堵器植入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2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5例室间隔缺损均完全闭合。随访中未见室间隔缺损再通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部分有选择的病例,应用 ADO Ⅱ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行,可简化操作流程。

  • 综合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振辉;王建德;王浩;姚焰;方丕华

    目的 探讨综合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6例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68.7±5.6)岁.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评分CHADS2(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中风/短暂性脑缺血病史)为(3.2±1.0)分.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排除风湿性心脏病等瓣膜器质性病变.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全程监测,引导房间隔穿刺,测量左心耳入口直径,帮助选择左心耳封堵器型号,监测引导封堵器封堵过程,并及时评价疗效,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采用TTE进行复查及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即时、术后24 h、7d或出院时、3个月、6个月、1年.结果 6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其中3例采用LAmbre封堵器,3例采用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入口处直径(22.4±3.3)mm,封堵器型号(28.0±2.8) mm,1例术后封堵器下缘2 mm残余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术后即刻、24 h、7 d TTE复查显示封堵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非瓣膜病房颤有抗凝禁忌证的高龄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可行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替代治疗方法,综合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可以使左心耳封堵术更加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作用.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左心耳ACP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蓓;余婵;赵博文;蒋晨阳;傅国胜;朱俊;叶炀;郁聪;熊莉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左心耳ACP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 TEE)及RT-3D TEE测量人选患者左心耳口部及颈部直径,观察左心耳口部及颈部形态、小叶分布,并在2D-TEE及RT-3D TEE全程引导下行经导管左心耳ACP封堵术.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术中2D-TEE测量左心耳开口大径为(20.5±2.9) mm,位于135°;颈部直径分别为45°(17.1±2.8) mm,90°(18.0±4.0)mm,135° (22.1±4.7) mm.RT-3D TEE观察:左心耳形态:单叶2例,多叶13例,其中双叶短颈2例;菜花型6例,风向标型2例,鸡翅型3例,仙人掌型2例,复合型2例.左心耳近端形态:靴型3例,宽口型2例,窄口型6例,直筒型2例,双叶短颈型2例.所有患者术后封堵器边缘均无明显残余漏.结论 在经导管左心耳ACP封堵术中,RT-3D TEE在术前病例筛选及指导封堵器型号选择、术中全程实时引导、术后疗效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经食管超声在经皮左心耳Watchman封堵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蕫利;马小静;何亚峰;王静静;余正春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在拟行经皮左心耳Watchman封堵术前筛选患者、术中引导释放封堵器、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术前应用经食管超声测量入选患者的左心耳入口大直径及大深度;术中引导房间隔穿刺、Watchman传输系统的定位及指导封堵器释放;术后即刻评价治疗效果,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封堵45 d后,患者复查经食管超声观察疗效.结果 18例行左心耳Watchman封堵术的患者,除1例因左心耳形态不适合植入封堵器而放弃手术,余17例封堵器植入成功,其中1例封堵器植入后即刻血栓形成,1例左心耳与封堵器装置轴向成角90°;术后45 d 16例患者回访,均未出现缺血性中风或其他血管栓塞的意外事件.结论 经食管超声在左心耳Watchman封堵术患者术前筛选、术中指导封堵器释放及术后疗效评价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超声心动图对成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前后右心功能评估价值

    作者:夏柳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成人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成人ASD 6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在观察组术前同期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不同时间超声监测指标及右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除右心室射血分数外,其余超声监测指标及右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后AS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较好的评估其右心功能改善程度.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及PCI术后随访四例

    作者:赵玉英;卫亚丽;汝磊生;彭育红;孙家安;张莉;丁超;王冬梅

    室间隔穿孔( 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 VSR)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联合应用封堵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为AMI并发VSR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本院成功对4例 AMI 并发 VSR 的患者分期进行封堵术和PCI,并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 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5例效果观察

    作者:卢蓉;张刚成;尚小珂;沈群山;周红梅;刘洋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 eisenmenger syndrome, ES)应用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诊断为重度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的PDA患者5例,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在1.0~1.5。入院时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和试封堵试验,阳性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所有患者术后接受规范靶向药物治疗,治疗后6、12个月综合评估介入封堵治疗指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随访12个月,无一例死亡,3例成功行介入封堵术,术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均呈下降趋势,1例经靶向药物治疗6个月后仍无手术指征,但一般情况好转,1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1个月后放弃治疗,病情逐步恶化。结论经积极靶向药物、介入封堵治疗可使部分 PDA合并 ES患者获益。

  • 经胸微创封堵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

    作者:谭启明;于波;秦良光;陈洪晔;张洁;刘锦屏

    目的 系统评价经胸微创封堵手术(MITDC)与传统外科手术(SR)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中国知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比较MITDC(试验组)与SR(对照组)治疗VSD术后并发症的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1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6篇,共计38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主动脉瓣反流、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右房室瓣反流、术后早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死亡率、术后早期及术后随访期间残余分流、围术期主动脉瓣反流、总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适应证范围内的VSD患者,MITDC治疗是安全可靠、并发症更少的有效方法,建议优先选择.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所限,建议国内外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观察其安全性.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胡新玲;李天亮;王仲朝;张晓丽;李巧丽;韩红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继发孔中央型ASD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术前筛选,多个切面测量ASD缺损大小、位置及周缘情况,选择适当的封堵器型号,术中监测介入治疗过程,并对封堵成功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80例患者中,78例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其中1例封堵器释放后,房水平可见少许残余分流,术后3 d、15 d仍有少许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残余分流消失;仅有1例术后30 min封堵器脱落,急诊外科手术取出并修补房间隔缺损,其余封堵器位置固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TTE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准确的测量ASD大小,并指导、评价ASD介入封堵术.

  • 经皮左心耳封堵装置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新进展

    作者:杨思共;张恒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后易在左心耳处形成血栓,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策略是消除心房颤动和预防脑卒中,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在传统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口服抗凝药之外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心房颤动病人血栓栓塞的新技术,帮助有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该研究就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间隔继发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作者:阴海霞;刘爱玲;周爱香;陈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比房间隔继发孔缺损封堵前后心腔的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抽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房间隔封堵术的患者资料共35例,分别在术前2d、术后3d、术后1、3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观察右房横径(RAD1)、右房长径(RAD2)、右室前后径(RVD1)、右室横径(RVD2)、左房前后径(LAD1)、左房横径(LAD2)、左房长径(LAD3)、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1)及左室横径(LVD2)、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术后1、3和6个月RAD1、RAD2、RVD1、RVD2逐渐减小,LAD1、LAD2、LAD3、LVD1及LVD2逐渐恢复正常大小,EF%、FS%、SV逐渐增加,以术后3d、术后1及3个月为著.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法,不仅可以纠正错误的血流动力学,而且可以有效的使术后各心腔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正常.

  • 儿童室间隔缺损并主动脉瓣脱垂51例精准介入治疗的效果

    作者:陈智;杨舟;肖云彬;王祥;王野峰;左超;王勋;向金星;曾闵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并主动脉瓣脱垂(AVP)经皮介入精准封堵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VSD并AVP病儿51例,经胸心脏超声及升主动脉造影明确VSD及AVP分度;分别选择对称型封堵器、偏心型封堵器、国产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GA ADOⅡ封堵器对VSD并AVP病儿进行精准封堵.术后行心脏超声、心电图随访.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AVP 4例,未发现中度及以上AVP.术中升主动脉根部造影提示VSD并轻度AVP 38例,中度AVP 6例,重度AVP 7例,其中伴轻微主动脉瓣返流(AR)1例;左心室及升主动脉造影后直接放弃介入治疗5例,试封堵46例,封堵成功39例,国产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植入13例,偏心型封堵器植入8例,对称型封堵器植入8例,AGA ADOⅡ封堵器植入10例.38例VSD并轻度AVP封堵成功32例,6例VSD并中度AVP封堵成功4例,7例VSD并重度AVP封堵成功3例.封堵成功病儿近中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精准选择恰当型号封堵器是介入治疗VSD并AVP的关键,其近中期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 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作者:孙一鸣;李文静;张兴健;邢泉生;曹倩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一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一度成为其首选治疗方案,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导管封堵VSD方法被广泛采用.此法虽具有诸多优点,但术后某些致命性的并发症仍时有发生,也少有文献系统报道.本文对经导管封堵VSD的术后并发症和目前多中心研究得出的治疗方案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总结归纳了目前降低封堵失败率的新策略.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