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肾调督灸法结合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高淑芳

    目的 探讨益肾调督灸法结合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术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SCI术后NB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膀胱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益肾调督灸法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NB患者尿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尿常规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膀胱初感觉[(90.2±6.9)ml比(53.1±6.9)ml,t=22.812]、大排尿量[(302.1±37.8)ml比(207.7±40.9)ml,t=10.170]、大膀胱容量[(399.8±74.1)ml比(330.9±50.2)ml,t=4.619]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残余尿量[(82.9±32.9)ml比(109.8±51.8)ml,t=2.630]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4 h尿蛋白[(70.8±9.1)mg比(96.3±14.9)mg,t=8.763]、尿素[(5.7±2.1)mmol/L比(9.3±2.9)mmol/L, t=6.033]、肌酐[(100.8±19.6)μmol/L比(119.2±19.7)μmol/L,t=3.973]、尿素氮[(5.2±1.8)mmol/L比(6.7±2.4)mmol/L,t=3.000]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肾调督灸法结合膀胱训练可有效改善SCI术后NB尿流动力学,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 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平;郭杰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所造成的膀胱功能障碍,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病情复杂,如不及时治疗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或发生上尿路损伤,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近年来笔者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丹芪缩尿方联合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作者:刘丽娟;李辉;张会凯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 DNB)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40%~80%的DM患者即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DNB发病率仍可达25%[1].DNB病理特征为膀胱充盈感受损、容量增加,收缩能力减弱,致使膀胱残余尿量增多,泌尿系统感染几率增加.我们采用丹芪缩尿方配合降糖药治疗,并通过检测患者的残余尿量以判定疗效.

  • "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作者:冷军

    目的 探讨"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 对27例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年壮灸法"灸关元(Ren4)、中极(Ren3),比较治疗前1周、治疗开始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记录7天的排尿日记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结果 治疗12周后患者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由(11.7±2.7)次/天减少至(6.4±1.4)次/天、漏尿次数由(7.2±2.1)次/天减少至(1.4±1.2)次/天,平均单次尿量由(189.1±44.3)ml/次增加至(289.1±50.1)ml/次,残余尿量由(129.9±65.9)ml/次减少至(80.3±31.2) ml/次,差异有显著性.无一例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 "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失禁及尿频症状,减少残余尿量,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及保护作用.

  • 圆锥马尾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徐俊峰;孙岚;王征美

    脊髓圆锥部有膀胱中枢,脊髓圆锥损伤时出现膀胱过度膨胀、麻痹性尿失禁,脊髓圆锥损伤时尿流动力学检查多呈现逼尿肌无反射和压力性尿失禁,马尾神经距离脊髓圆锥较近,常同时受损,称圆锥马尾损伤。圆锥马尾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治疗难度很大。在临床中笔者采用电针治疗、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静脉点滴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综合康复的方式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减少漏尿,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金匮肾气丸联合腹针治疗肾气虚型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

    作者:张韬;成海生;李靖;李响

    目的:旨在观察比较金匮肾气丸联合腹针疗法、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间歇性导尿治疗肾气虚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组138名肾气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导尿组、针药联合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针药联合治疗相比间歇性导尿组和药物组能显著地降低了患者的 QOL 评分(P <0.05),显著降低了患者膀胱残余尿量(P <0.05),使患者大尿流率显著上升(P <0.05)。经综合疗效评定,金匮肾气联合腹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1%,显著高于导尿组和药物组。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腹针治疗肾气虚型神经源性膀胱较间歇性导尿和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具有显著疗效,且针药联合治疗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患者痛苦小、可持续性好,便于临床推广。

  • 不同时期针刺介入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

    作者:秦江;赵亚杰;石秀秀;胡鸢;唐家广;任东风;曹峥;唐金树

    目的:探究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寻求佳的针刺治疗时机.方法:将5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拔管前组(25例)和拔管后组(28例).拔管前组于拔管前一周选取腹背部腧穴,如关元、中极、八髎、L1~L5夹脊穴等,以及肢体远端腧穴足三里、三阴交;拔管后依照简易水柱法行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确定膀胱类型,予以不同钎刺手法,条件允许开始间歇导尿术;拔管后组子拔除尿管后进行针刺干预,其取穴及操作同拔管前组的拔管后操作.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 mL用时以及生活质量评估(QOL)五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拔管前组治疗后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 mL用时均少于拔管后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脊髓损伤节段患者治疗后排尿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介入针刺治疗(拔管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平衡性膀胱有明显促进作用,疗效优于拔管后针刺介入,但不同损伤节段对于平衡膀胱建立的影响未见差异.

  • 电针结合经会阴BTX-A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兆祥;王彤;尹正录;王继兵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脊髓神经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后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5例于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BTX-A+电针组(20例)和BTX-A组(15例).两组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经会阴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 200 IU(4 mL),BTX-A+电针组辅以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肾俞、会阳、八髎,每日1次,每次40 min,每周治疗6天,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状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行尿动力学检查,检测尿道压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平均尿失禁次数、平均导尿量及尿失禁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BTX-A+电针组优于BTX-A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膀胱压力、大膀胱容积、大尿道闭合压及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BTX-A+电针组对残余尿量、大膀胱容积、大尿道闭合压的改善较BTX-A组显著(均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BTX-A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

  • 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秀梅;徐彦龙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与康复训练结合矩阵取穴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予以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每天1次,共治疗4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矩阵取穴结合“三阴穴”行针灸治疗,每日治疗2次,8日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即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论脊髓损伤节段,治疗后较治疗前残余尿量均减少、膀胱容量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增加(P<0.05).结论:常规康复联合矩阵取穴结合“三阴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显著.

  • 电针中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36例

    作者:牛森林;赵健乐;李景琦;黄先森;王喆琦;夏萤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后逼尿肌无力型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于中醪穴(骶3神经)进行电针,予连续波,频率20 Hz,每天治疗1次.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膀胱功能(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尿动力学检查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结果:36例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膀胱功能及尿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中髎穴电针能显著地改善SCI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亚锋;张博爱;冯晓东;刘黎明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间歇导尿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中白细胞数的定量变化、治疗后膀胱功能平衡状态情况及尿流动力学指标RU、MBC变化情况.结果:6周的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尿中白细胞数均减少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均有减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感染机率.治疗组治疗后RU减少、MBC增加,膀胱功能平衡状态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明显改善膀胱顺应性及功能平衡状态.对照组治疗后RU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C增加差异不显著,说明对照组亦能减少残余尿量,但不能有效改善膀胱顺应性及功能平衡状态.结论: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法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降低泌尿系感染几率,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较好地达到膀胱功能的平衡状态.

  • 八正散结合针刺及膀胱区蜡疗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分析

    作者:高洋;潘荣

    目的 探讨八正散结合膀胱区蜡疗对于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膀胱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包括口服八正散汤剂,针灸,膀胱区蜡疗三联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索利那新片治疗及膀胱功能锻炼,均治疗3周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传统中医三联法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传统中医三联法八正散结合针灸,膀胱区蜡疗对于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效果确切,相对于口服西药索利那新其毒副作用小,更加安全有效,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应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钟诚;陶敏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不平衡指数小”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常规康复治疗及对各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手法排尿训练及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8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的24 h平均单次尿量、24 h单次大尿量均显著增加(P<0.05),24 h平均排尿次数、24h平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大膀胱容积和大尿流速率则有明显上升,而残余尿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膀胱容积和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 (40/43),高于对照组的81.40% (35/43)(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

  • 中药靶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珂炜

    目的:观察中药靶药穴位贴敷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补气温阳之中药靶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9.2%,两组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靶药穴位贴敷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 综合性传统康复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

    作者:唐卫东

    通过综合性传统康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观察是否提高临床疗效.方法:脊髓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使用间歇导尿、训练、电刺激共性干预的同时,配合针刺、经穴推按、艾灸的综合性传统疗法,观察其反射性排尿及膀胱排空时间.结果:综合性传统康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缩短反射性排尿时间及膀胱排空时间,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P<0.1).结论:综合性传统康复疗法能明显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 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庆明;郑仲华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注射液肌肉注射。两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地改善症状和膀胱残余尿量,比注射维生素 B1、B12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

  • 中医情志护理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

    作者:李菲;史蕊;杨洪霞;张娜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8月住院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6例.两组均应用同样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必要时进行间歇导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SAS、SDS量表变化情况.结果:应用情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 0.05),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减少(P<0.01),SAS、SDS得分减少(P<0.01).结论:有效的情志护理可以明显改善DNB患者症状,有利于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修复,从而提高膀胱肌肉功能,显著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终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起到积极意义.

  •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取穴组方及理论探讨

    作者:焦永波;王晶;刘春茹;李庆军;孙永辉;段金伟

    神经源性膀胱是临床上脊髓损伤后很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多以针灸和电针疗法为主,但临床取穴杂乱无章,缺乏规律可循,本文旨在总结临床取穴组方规律,探讨取穴规范化、标准化.

  • 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3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晓丹;冯晓东;刘承梅;宋晓磊;郝权;王莉娜;刘雁;牛瑛琳

    目的 观察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脊髓损伤护理,治疗组加用脐灸治疗,将茯苓、苍术、炮附片、干姜、炒白芍等中药制成脐灸粉施灸于神阙穴,2或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各1周B超监测两组患者平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并进行生存质量评分和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及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项目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脐灸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序贯治疗肾虚湿热下注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22例

    作者:严冬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各种尿道膀胱功能失常称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所造成的膀胱功能障碍.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常伴发不同程度的甚至顽固的尿道感染,其发展终会导致尿潴留和尿失禁及尿意消失、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1].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分期辨证治疗该病,现总结如下.

812 条记录 2/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