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olo样激酶1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叶敏华;周涛;卢洪胜;蔡菊芳;甘梅富;马德华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Polo样激酶1(PLK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技术.检测63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PLKl和p53表达水平.另取10例距肺癌5cm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PLKl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总表达率为79.4%(50/63),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无表达(x2=21.65,P<0.01).PLK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x2=0.39、1.60,P>0.05);PLKl表达的阳性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x2=5.36,P<0.05),与淋巴结转移的远近无关(x2=0.59,P>0.05);PLKl的表达在Ⅰ、Ⅱ、Ⅲa期肿瘤中差异有显著性(X2=6.84,P<0.05),随着分期的进展,PLKl表达的阳性率也逐渐增高;PLKl的表达与p53蛋白积聚呈显著相关(X2=5.99,P<0.05).[结论]PLK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抑癌基因p53的积聚明显相关,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预后相关.

  • 曲古菌素A联合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及其PLK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海燕;沈哲;陈卫昌;严苏

    目的:探讨曲古菌素A (TSA)与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生长及其Polo样激酶1(PLK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设为对照组、TSA 150 ng/mL组(TSA组)、5-FU 20μg/mL组(5-FU组)、TSA 150 ng/mL+5-FU 20 μg/mL组(TSA+5-FU组)四组,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分析SGC-7901细胞PLK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蛋白表达.结果:TSA和(或)5-FU分别作用24、48、72 h后均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TSA+5-FU组较TSA组或5-FU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更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干预胃癌细胞48 h后,TSA+5-FU组G0/G1期比率为(85.23±2.17)%,较TSA组或5-FU组显著增多;TSA和(或)5-FU干预胃癌细胞48 h后,TSA+5-FU组较TSA组或5-FU组显著减弱PLK1基因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结论:TSA联合5-FU干预,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阻止细胞周期于G0/G1期,癌基因PLK1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减少均较TSA组或5-FU组明显.

  • 食管鳞癌组织中PLK1表达变化及其对食管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作者:范平明;郑武平;高炳玉

    目的 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Polo样激酶1(PLK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食管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PLK1,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将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分为两组,观察组转染PLK1 siRNA,对照组转染Scrambled siRNA;用Transwell小室观察两组食管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食管癌细胞中的PLK1、MMP-2、MMP-9.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PLK1阳性表达53例(66.3%),癌旁组织中PLK1阳性表达27例(33.7%);两者比较,P <0.05.PLK1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PLK1阴性者5年生存率为62%,高于PLK1阳性者的39% (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PLK1表达均为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EC9706侵袭迁移个数分别为(120 ±6)、(269±8)个/HP,对照组分别为(468±11)、(780±12)个/HP;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EC9706中PLK1、MMP-2、MMP-9灰度比值分别为0.1±0.03、0.40±0.02、0.87±0.05,对照组分别为0.96±0.05、0.98±0.07、0.89±0.06;两组PLK1、MMP-2灰度比值比较,P均<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PLK1表达增加,其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敲降PLK1表达可降低食管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该作用与MMP-2的表达下调有关.

  • PLK1抑制剂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黄崇新;吕波;王跃;庞健;郝鹏;刘萍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 PLK1)的小分子抑制剂NMS?P937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分析PLK1蛋白水平与临床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HOS、Saos?2骨肉瘤细胞系以及人成骨细胞系HOB?C作为实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PLK1在不同细胞系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用不同浓度(0.01、0.05、0.1、0.2、0.5μmol/L)的NMS?P937干预骨肉瘤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NMS?P937对骨肉瘤细胞系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PLK1蛋白与p53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通过对骨肉瘤患者的组织芯片分析及随访,分析PLK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人成骨细胞系HOB?C细胞相比,HOS、Saos?2骨肉瘤细胞系中PLK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更高;NMS?P937可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且经过NMS?P937处理后,S、G2/M期的骨肉瘤细胞Saos?2显著升高,G0/G1期细胞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PLK1与p53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生存分析显示PLK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PLK1抑制剂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这可能与PLK1通过调节p53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转换过程有关,此外,PLK1蛋白水平的高度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PLK1蛋白可作为临床潜在治疗骨肉瘤患者的有效靶点。

  • Polo样激酶1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毛永欢;李泉;蔡则灵;余翔;喻春钊

    目的 观察Polo样激酶1(Plk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3组:对照组(Control)、空载组[rAd-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实验组[rAd-短发卡RNA(shRNA)].RNA干扰(RNAi)技术靶向沉默Plk1基因,构建人类Plk1-shRNA,通过腺病毒感染的方式导入体外培养的PANC-1细胞.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PANC-1细胞的凋亡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PANC-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Plk1 mRNA水平表达量:对照组:1.011±0.153;空载组:0.943±0.052;实验组:0.256±0.00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lk1蛋白水平表达量:对照组:0.920±0.029;空载组:0.883±0.029;实验组:0.013±0.005.实验组Plk1的表达量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下调Plk1,PANC-1细胞24 h后凋亡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侵袭能力,对照组:0.127±0.021;空载组:0.121±0.016;实验组:0.046±0.010;迁移能力,对照组:0.440±0.037;空载组:0.417±0.034;实验组:0.112±0.012;实验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k1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凋亡、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且采用RNAi技术靶向沉默Plk1基因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侵袭和迁移.

  • 胰腺癌中Pl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卫华;张松柏;王春友;熊炯炘;陶京

    为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和抑癌基因p16的关系、及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Plk1和p16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示,Plk1在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7%和6.67%,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p16在胰腺癌中阳性表达20例(33.3%),Plk1的表达与p16蛋白表达有关(P<0.05).提示:Plk1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与抑癌基因p16相互影响,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肝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Plk1表达的研究

    作者:雷久士;王长青;邓尧;陈丽;慕颖;罗琳

    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和生存素或存活素(Survivi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三步法检测HCC 80例、肝硬化20例、正常肝组织20例中Plk1、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HCC、癌旁肝组织、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的Pl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7.5%、27.5%、0.0%和10.0%,四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rvivin在HCC、癌旁肝组织、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5%、47.5%、20.0%和20.0%,四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lk1和Survivin异常表达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在HCC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Plk1、Survivin在HCC中的表达关系密切,呈正相关.

  • 特异性小干扰RNA沉默Polo样激酶1基因表达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范钰;朱夫;史德刚

    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根据PLK1基因特点,设计并用化学方法合成了5个小干扰核糖核酸分子(siRNA)(P1、P2、P3、P4和P5).以这5个siRNA转染人胶质瘤TJ905细胞后.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TT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细胞增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水平,用TRA-.ELISA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端粒酶活性. 结果 所设计的5个siRNA均能明显抑制胶质瘤TJ905细胞PLK1 mRNA水平,以P4效果好.以P4转染处理胶质瘤细胞后与脂质体对照组比较,PLK1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MTT结果显示.与脂质体对照组比较P4 siRNA转染组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r=0.868,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脂质体对照组比较P4 siRNA转染组PCNA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36,P=0.000).TRAP-ELISA结果显示,与脂质体对照组比较P4 siRNA转染组胶质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00). 结论 PLK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以PLK1 siRNA转染处理胶质瘤细胞,可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

  • Polo样激酶1基因在大鼠肝再生和肝卵圆细胞增殖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范秉琳;张伟丽;杜梅红;朱武凌

    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当发生轻、中度肝损害时,肝细胞可经增殖和分化等复杂过程完成肝再生;而在肝细胞大量损害或肝细胞增殖能力被抑制时,卵圆细胞可增殖并分化为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然而,目前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肝细胞癌的发生也源起于卵圆细胞,其分子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1-3].Polo样激酶1(Plk1)属于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在调控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分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6].研究结果表明,Plk1在肝癌中的表达增强[7-8].我们在前期研究中也发现Plk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9].但是Plk1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鲜见报道.本研究以二乙酰胺基芴(2-AAF)为致癌物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与单纯肝再生组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Plk1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癌前状态的关系.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Polo样激酶1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屠静;张婷;程锦;曾浈浈;鲁凤民;陈香梅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Polo样激酶1(Plk1)的表达调控作用.方法 pCMV-HA-HBx表达质粒瞬时或稳定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Bx对Plk1蛋白水平的影响;采用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HBx对Plk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x对Plk1 mRNA水平的影响;采用Cycloheximide阻断新蛋白合成后检测HBx对Plk1蛋白半衰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HBx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瞬时和稳定表达外源HBx蛋白都能显著上调S期HepG2细胞的Plk1蛋白相对水平(1.242±0.133与2.683±0.396,P<0.05;1.340±0.128与3.683±0.349,P<0.01).荧光素酶活性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证实,HBx对Plk1基因的转录水平无影响,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HBx能抑制S期Plk1蛋白的泛素化降解,使Plk1蛋白半衰期由30 min延长至90 min.与对照组相比,HBx过表达能促进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的增加(分别为31.65%与24.56%,9.43%与4.47%),G0/G1期细胞比例的减少(58.92%与70.97%).结论 HBx能通过抑制S期Plk1蛋白的降解进而上调Plk1蛋白的水平.

  • 可诱导型PLK1 shRNA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的建立及PLK1敲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薛慧;郭欣;李娜;李志红;彭帆;肖方祥;袁成福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可诱导型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小发夹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并研究PLK1敲低对MDA-MB-23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根据siRNA的原理设计2对靶向PLK1的shRNA序列,构建慢病毒表达质粒(PLK1 shRNA重组质粒);先用pLV-tTR/KRAB-Red空载体制备慢病毒并感染MDA-MB-231细胞;在此基础上再用PLK1shRNA重组质粒制备慢病毒并感染上述MDA-MB-231细胞;对上述2次慢病毒感染的MDA-MB-231细胞用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处理96 h后,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LK1mRNA及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及碘化吡啶(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成功构建靶向PLK1的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包装出慢病毒并感染MDA-MB-231细胞;成功建立稳定表达可诱导型PLK1 shRNA的MDA-MB-231细胞系,通过DOX诱导,可明显抑制该细胞系中PLK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P<0.01);PLK1敲低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PLK1敲低可阻滞MDA-MB-231细胞于G2/M期(P<0.05).结论:DOX诱导的PLK1敲低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阻滞细胞于G2/M期;经PLK1介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变化,其机制可能涉及ERK 1/2/Fra1/ZEB1信号通路.

  • 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Polo样激酶1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都建;程里;陈立建;陈滢;安然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鉴定其与Polo样激酶1(Plkl)相互作用.[方法]构建pGBKT7-14-3-3ζ诱饵表达载体,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中与14-3-3ζ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免疫荧光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的阳性相互作用蛋白中包括Plk1,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两者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两者共定位于有丝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期的中体.[结论]Plk1是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中体的成熟,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的分离,胞质分裂以及DNA的损伤应答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其与14-3-3ζ的相互作用为14-3-3蛋白家族参与有丝分裂(M期)的调控提供了直接证据.

  • Polo样激酶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作者:段波;李新建;秦军;张力;涂汉军

    目的:检测Polo样激酶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LKl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正常脑组织未见PLKl明显表达,各级别胶质瘤均有PLKI表达.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PLK1阳性率分别为43.8%、81.8%和100%.(Ⅲ-Ⅳ)级和(Ⅰ~Ⅱ)级之间PLKl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且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437,P《0.05).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患者两年生存率分别为31.2%和70.8%,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PLK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级别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33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