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欣母沛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徐红兰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出血占70%~80%,且80%以上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1].因此,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环节,积极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临床上常用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但效果不佳.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采用欣母沛深部肌肉注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电子胎心率监护对改善胎儿预后及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细妹;徐沛凤

    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率监护对改善胎儿预后及提高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孕期达35周以上的孕妇1262例进行常规电子胎心率监护.结果:全部孕妇中,无反应型6例占0.46%,可疑型204例占16.17%,反应型1052例占83.37%.分娩结束于应激试验(NST)检查后15d内,NST无反应型及可疑型孕妇剖宫产率较反应型孕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无反应型及可疑型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反应型孕妇(P<0.05);反应型孕妇羊水污染情况优于可疑型和无反应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能评价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以指导临床及时准确制定治疗方案,使新生儿后遗症及并发症明显减少,胎儿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 导乐陪伴加拉玛泽分娩法对自然分娩产时疼痛及产程的影响

    作者:万筱婷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加拉玛泽分娩法用于分娩减痛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导乐陪伴加拉玛泽分娩法,对照组除不导乐陪伴加拉玛泽分娩法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产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乐陪伴加拉玛泽分娩法用于分娩减痛效果好,产程时间短,能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分娩较佳的综合减痛方式,能提高产科质量.

  • 助产士分级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邬俏璇;王晨虹

    目的 探讨实行助产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产科质量与护理质量、促进产房管理、保证助产安全的可行性.方法 从2007年11月开始实施助产士分级管理模式,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助产士分级管理.2007年11月-2008年8月执行助产士分级管理模式,在产房工作10年以下的助产士接生的阴道顺产初产妇1 544例,与2006年11月-2007年10月未执行助产士分级管理模式的10年以下年资助产士接生的阴道顺产初产妇1 029例的产科质量各项指标、护理质量及产妇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施行助产士分级管理模式后的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率、会阴侧切率、宫颈裂伤率明显减少(P<0.05),护理投诉案例显著降低(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总体产科质量提高;同时,让年轻助产士增强安全感,高年资助产士得到满足感,医护关系得到改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实行助产士分级管理模式,设置助产组长,进行过程控制,提升服务质量,有助于实现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并且尝试和探讨培养助产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

  • 分娩风险分级评分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作者:陈浪;彭检妹;贾晓婕

    目的 探讨分娩风险分级评分和分类分级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210例产妇,按照入院的单双月分为对照组3150例和实验组30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分娩方式进行评估,并实施分娩护理,实验组采用分娩风险分级评分及分类分级管理,同时对产妇进行分娩风险告知,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顺产产程短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 应用分娩风险分级评分、分类分级管理和分娩风险告知,可以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缩短顺产产程,从而提高产房的护理质量.

  • 惠州市产科质量现状分析

    作者:谭秀华;邝燕兰;耿晓慧

    目的 了解惠州市2011-2012年的产科质量.方法 根据惠州市2011-2012年产科质量报表,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惠州市高危产妇、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比2011年高(P<0.05或0.01).2011年和2012年在城区医疗机构分娩产妇的剖宫产、高危产妇、产后出血、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率均高于乡镇医疗机构(P<0.01);产褥感染发生率,2011年城区高于乡镇(P<0.05),2012年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2年妇幼保健院的剖宫产发生率低于2011年(P<0.01).2012年综合医院的剖宫产、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孕产妇死亡等的发生率均低于2011年(P<0.01).2011年及2012年的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2011的产褥感染发生率和2012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均是妇幼保健院低于综合医院(P<0.01).结论 惠州市的产科质量水平在不断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产科技术力量优势明显;二级医疗机构是产科工作的主力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 39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体会

    作者:刘秀兰;张启兰;杜鹃;李桦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安全时的重要抢救手段之一,包括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后所做的子宫切除术.本文总结10年间我院39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临床资料,旨在讨论如何降低其发生率,以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围生期发病率,保障母婴健康.

  • 产后出血79例临床分析

    作者:章艳玲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也是评价产科质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其预后将直接影响产妇生命及今后的生活质量.因此,防治产后出血已越来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4月共发生产后出血79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上关于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

  • 基层医院防治产后出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素兰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1],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如何积极防治产后出血,确实是个很重要的课题.我院是一所乡镇级医院,每年收治分娩产妇均在2 000例以上,1994~1998年5 a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8%,在1998年初曾有1例产妇死于产后出血.故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基层医院防治产后出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对策,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控制在低限度,达到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的目的.

  • 自由体位分娩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作者:喻莲香;贾金平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为提高产科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1月在我院分娩的200例单胎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第二产程采取传统常规体位分娩的100例为对照组,第二产程采取自由体位方式分娩的100例为研究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疼痛程度、肩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h出血量、会阴损伤情况、产妇满意度等产科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①研究组剖宫产率、分娩时疼痛程度、会阴侧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会阴完整的发生率及产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第二产程、产后2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肩难产率(4%vs 1%)、新生儿窒息率(5%vs l%)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方式分娩,可明显改善分娩质量,提高产科质量指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自由产式体位在提高产科质量中的应用

    作者:任惠琼;黄敏燕

    目的 探讨自由产式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为提高产科质量和安全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96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2013年分娩的5217例为对照组,2014年1至10月在我院分娩的442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催产素使用率、疼痛程度、肩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小时出血量、会阴损伤情况、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产妇满意度等产科质量和安全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①研究组中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时疼痛程度、会阴侧切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48、27.69、1497、4.5、1534,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18、0.000);②研究组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无明显差异,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92、10.2、0.15、5.55,P值分别为0.000、0.000、0.87、0.000);③研究组中会阴完整的发生率及产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7.02、190.68,P值分别为0.004、0.000);④研究组中肩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702、2539,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 自由产式体位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了医疗干预,改善分娩质量,提高产科质量和安全指标,在产房分娩中值得推广应用.

  • 两种护理模式下的分娩效果观察

    作者:王丙娟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待自然分娩的240例正常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对待产妇采用常规模式下的护理,观察组则选择一位富有经验的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效果.结果 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疼痛的评分(8.1±1.7)明显低于对照组(8.8±2.2),观察组剖宫产的发生率(2/120,16.7‰)明显低于对照组(7/120,58.3‰)、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120,8‰)明显低于对照组(5/120,41.7‰),观察组中新生儿评分(8.6±1.7)明显高于对照组(8.0±1.3)、观察组产妇对产程中服务的满意度(112/120,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12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分娩效果显著不同,而在富有经验的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护理模式下,可有效降低孕妇的疼痛,降低异常产程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评分及对产妇的服务满意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产科质量.

  • 导乐陪伴分娩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艳勤;钟萍;陈青珊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导乐陪伴分娩产妇150例为试验组,同期非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对助产士的满意度、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导乐陪伴分娩能够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对助产士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提高了产科的质量,在确保母婴安全方面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伞面推广.

  • 导乐陪伴分娩对初产妇第二产程的影响

    作者:邹文霞;谭霭谊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初产妇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506例导乐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512例非导乐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因宫缩乏力应用缩宫素的比例、产后出血比例和新生儿窒息比例.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因宫缩乏力应用缩宫素比例,产后出血比例和新生儿窒息比例分别为(57±21)min、10.2%、0.62%和1.1%,对照组分别为(63±26)min、35.7%、0.74%和2.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较短、因宫缩乏力应用缩宫素比例、产后出血比例和新生儿窒息比例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导乐分娩促进产程进展,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在产科质量中的作用

    作者:林谊

    目的 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1月~2001年10月895例单胎头位产妇为对照组分析对象,2001年11月~2002年11月884例为观察组分析对象.将对照组与观察组选产后出血率、产时至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产时至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产程全责护理模式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作者:黄美娇

    目的 探讨全责护理在产妇分娩时的服务模式,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选择的方法,将住院分娩的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例为传统的护理方法,按常规三班制分段式负责管理,观察组200例采用产程全责护理服务模式.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率降低,第一、二产程和总产程缩短,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下降,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上升,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产程全责护理模式能更好地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剖宫产率,使产妇得到人性化全方位护理,提高产程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

    作者:梁月瑶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06~2007年在我院建册产前检查的235例流动人口孕产妇作为实验组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并以孕妇学校常规健康教育相同例数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流动人口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可行性及其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妊高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针对性保健服务,能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产科质量,是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法.

  • 全程责任制助产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叶兆媛

    目的 为了使产妇能安全分娩,确保母婴安康.方法 我院于2002年9月开始实行全程责任制助产,以热情友善的态度,熟练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做好产妇心理保健.结果 ①通过实行全程责任制助产,助产人员转变了服务理念,为产妇提供了佳的护理模式.②改善了护患关系,产妇的满意度提高.③减轻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顾虑,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减少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产房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可以明显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 实施责任制助产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作者:冼肖媚

    目的探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4395例单胎头位产妇为A组分析对象,2002年1月~2004年12月实行"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后分娩的5768例单胎头位产妇为B组分析对象.将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率、会阴伤口愈合率进行比较.结果B组较A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P<0.01);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比A组显著缩短(P<0.05);产妇满意率提高(P<0.005);会阴伤口甲级愈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

  • 责任制助产丈夫陪伴分娩对产科质量的探讨

    作者:关爱民

    本文通过在责任制助产一对一陪护分娩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鼓励丈夫参与陪伴分娩.探讨对产科质量的影响.选择孕足月、第一胎、头位临产的孕妇1 2 39例,自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在责任制助产一对一陪护分娩的服务模式上,丈夫参与陪伴分娩,对照组为单纯责任制助产一对一陪护分娩.观察两组在产程进展、头位难产发生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情况,经临床实践证明,责任制助产一对一陪护、丈夫陪伴分娩,可缩短产程,降低头位难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及促进助产人员内涵素质的提高.

542 条记录 20/28 页 « 12...17181920212223...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