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模拟失重对大鼠脊髓小脑内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张浩;樊小力;杨威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皮层和小脑间位核内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2组:模拟失重14 d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皮层和小脑间位核内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 正常大鼠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皮层的3个细胞层内以及问位核均有GABA阳性神经元存在.模拟失重14 d后大鼠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分子层内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t=3.488,P<0.05),而浦肯野细胞层、颗粒层及间位核内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模拟失重后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内神经环路的活动发生了改变,进一步证实了模拟失重可以导致肌肉本体感觉传人信息在高位中枢的分析整合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 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吊尾大鼠脊髓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改善作用

    作者:杨威;王晓晖;张浩;樊小力

    目的 观察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吊尾大鼠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拟失重t4 d组、模拟失重+高频振动14d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动物.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吊尾大鼠脊髓L5-6节段c-fos蛋白的表达. 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大多数c-fos阳性神经元位于脊髓Ⅳ和Ⅵ~Ⅶ板层.模拟失重14d后,脊髓Ⅳ、Ⅵ和Ⅶ板层内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及Ⅵ~Ⅶ板层内阳性神经元总数均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模拟失重+高频振动组(P<0.05).而模拟失重+高频振动组大鼠脊髓阳性神经元的总数及板层分布模式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高频正弦波振动对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脊髓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的改变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模拟失重后肌梭传人通路中脊髓神经元活动的增强可能与肌梭传人冲动减少有关.

  • 模拟失重导致大鼠脊髓小脑后束神经元敏感性增加

    作者:杨威;王晓晖;张浩;樊小力

    目的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L1-2脊髓节段Clarke核内脊髓小脑后束(dorsal spinocerebellar tract,DSCT)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 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40只,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拟失重14 d组,每组各20只.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细胞外记录Clarke核内DSCT神经元场电位活动. 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DSCT神经元对电刺激腓肠肌-比目鱼肌神经有两种兴奋性反应:短潜伏期(1~3 ms)的单突触兴奋性反应(DSCT neuron with short latency,mDSCT)和长潜伏期(6~15ms)的多突触兴奋性反应(DSCT neuron with long latency,pDSCT).mDSCT神经元和pDSCT神经元的潜伏期分别为(1.69±1.15)ms和(10.04±3.15)ms,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15.78±10.36)次/s和(20.71±12.32)次/s,电刺激阈强度分别为(0.39±0.35)mA和(1.32±0.70)mA.模拟失重14 d组mDSCT神经元和pDSCT神经元的潜伏期分别为(4.18±1.06)ms和(12.24±3.30)ms,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13.58±11.40)次/s和(24.71±10.27)次/s,电刺激阈强度分别为(0.24±0.16)mA和(1.03±0.42)mA.mDSCT神经元和pDSCT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但潜伏期均明显延长(t=2.905、3.886,P<0.05),阈刺激强度均显著降低(t=3.768、2.097,P<0.05). 结论 在模拟失重条件下,随着肌梭传入信息的量和模式的改变,DSCT神经元的敏感性增加,进一步证实了模拟失重可以导致肌梭传入上升侧支的中枢过程发生变化.

  • 股四头肌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张洪武;薛黔;杨宇平

    目的:研究股四头肌肌构筑特征和肌梭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股四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股四头肌的肌构筑学特征,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用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股四头肌肌梭分布.结果:股四头肌是由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4块肌组成,肌质量分别为(158.7±10.5)g、(351.5±66.8)g、(521.9±72.6)g和(303.1±44.5)g;肌长分别为(30.2±2.0)cm、(31.5±2.7)cm、(31.0±3.2)cm和(28.8±2.8)cm;肌纤维长分别为(6.7±1.8)cm、(9.2±2.0)cm、(8.8±1.6)cm和(9.0±1.5)cm;羽状角分别为(17.1±2.3)°、(18.6±2.3)°、(15.5±2.8)°和(10.5±1.6)°;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22.4±3.1)cm<'2>、(34.6±4.3)cm<'2>、(53.8±5.8)cm<'2>和(32.5±4.6)cm<'2>;平均肌梭密度分别为19.38个/g、21.93个/g、20.18个/g和18.64个/g.神经入肌点分别为股直肌有2个神经入肌点分别距髂前上棘(10.23±0.97)cm和(14.48±1.12)cm;股内侧肌的神经入肌点为(9.85±1.28)cm;股外侧肌有2个分别为(11.88±1.34)cm和(13.98±2.55)cm;股中间肌的神经入肌点为(9.23±1.65)cm.结论:股四头肌的4块肌均属于羽肌,是伸膝关节的产力肌;股四头肌肌构筑学特点反映了其在肌体中的功能;股四头肌不同肌块之间以及同一肌各部之间密度不等,各肌的上部均比其中、下部肌梭密度高;股四头肌的神经入肌点均集中在股前上部第2区内.

  • 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实验观察

    作者:杨延军;邱伟婷;黄刚;陈飞;马立峰;张子清;刘良燚

    目的 切断新西兰大白兔腓肠肌神经后,观察肌内神经、肌梭、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的变化,探讨其规律.方法 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和神经切断组(20只).术后2,4,8,12,16周,称肌湿重后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肌内神经;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染肌运动终板;用HE染色法染肌梭.结果 ①失神经2周肌湿重为正常的65%,两组比较P<0.05,肌内神经染色变浅,运动终板带及断面切片上显示数目正常,肌梭形态及梭内肌纤维无改变;③4周肌湿重为正常的53.2%,运动终板带变模糊,数目与正常比较无差别,肌内神经三级分支消失,肌梭数量正常,部分肌梭出现变形;③8周肌肉大量纤维化,湿重为正常的43.97%,运动终板带不连续,数目减少为正常76.2%,两组比较P<0.05,肌内神经二、三级均无染色,仅留有鞘管样结构,肌梭大部分变形,数量为正常的81%,与正常组比较P<0.05;④12周肌湿重为正常的42%,与8周相比P>0.05,运动终板更加分散,形态不规则,数目为正常的54.4%,肌内仅一级神经有部分淡染,肌梭仅为正常的50%.⑤16周肌湿重为正常的41.6%.与12周相比P>0.05,运动终板无聚合态,一级神经淡染存在,肌梭为正常的48.6%,与12周相比P>0.05.结论 新西兰大白兔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肌湿重、肌内神经、运动终板、肌梭变化有一定规律性,肌萎缩发生早.

  • 川芎及两种主要药效成分对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

    作者:曹晋;高云芳;刘坤

    目的:探讨川芎及川芎中起活血作用的两种主要药效成分(阿魏酸钠和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废用性肌萎缩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及血液流变学方法观察药物对比目鱼肌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后肢去负荷大鼠相比①高剂量的阿魏酸钠和川芎嗪使比目鱼肌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37.3%和39.4%(P<0.05);②三种药物均能明显抑制梭外肌纤维MHCⅡ表达水平的升高(P<0.01);③使肌梭内核袋2纤维MHC II的表达由阳性转变为阴性;④并能明显降低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结论:川芎及两种主要药效成分阿魏酸钠与川芎嗪均能不同程度地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以高剂量川芎嗪与阿魏酸钠的药效为明显.

  • 从肌梭角度探讨失重性肌萎缩的发生机制

    作者:张浩;杨威;樊小力

    中、长期航天飞行会使人体多个器官系统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变化[1,2],特别是下肢抗重力肌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3].肌肉萎缩不仅会影响航天员在太空的飞行时间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影响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的再适应能力.美国、俄罗斯曾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研制了多种防护措施,但由于不清楚失重导致肌肉萎缩的确切机制,这些措施的效果都不尽理想.因此,阐明失重所致肌肉萎缩的发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失重 肌肉萎缩 肌梭
  •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肌梭放电实验中的应用

    作者:李焰;李建国;杨彩红;杨波

    目的 探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肌梭放电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制备蟾蜍离体坐骨神经-缝匠肌标本,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不同牵拉刺激对肌梭传入放电活动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结果 低频是维持肌紧张性的条件;快速牵拉时放电频率急剧增加;缓慢持续牵拉时放电频率介于静息与快速牵拉之间.结论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肌梭放电实验方法,并为本硕生科研技能训练提供了平台.

  •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学特征

    作者:王善松;李明;朱晓东;陈语

    目的:观察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肌梭结构、数量、密度及其分布,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刚孵育出的鸡行松果体切除,获得脊柱侧凸动物模型;将鸡脊柱侧凸模型分为 Cobb角 10°~ 20°组及 Cobb角 >40°组,椎旁肌取下后切片,行 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肌梭结构,对肌梭数量、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部分肌梭被囊呈"气球样变",梭内肌纤维有异常改变; Cobb角 10°~ 20°组肌梭密度为( 25± 5)个 /g肌肉. Cobb角 >40°组肌梭密度为( 23± 7)个 /g肌肉. 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部分肌梭结构异常,肌梭数量减少,密度降低.

  • 小纤维神经病研究进展

    作者:李岩;刘楠;牛振华

    周围神经纤维根据直径的大小及传导速度不同,可分为A、B、C三类纤维.A类纤维为有髓鞘的躯体传出及传入纤维,其直径大,从1μm到20μm不等,其根据传导速度不同,又分为AαAβ Aγ Aδ纤维;B类纤维为自主神经节前有髓鞘纤维,其直径为6 μm~ 12μm;C类纤维为无髓鞘纤维,主要为自主神经节后传出、后根及周围神经中传出小的纤维.神经纤维直径不同,其功能不同.Aα和Aβ3纤维主要与运动、振动觉和触觉有关.Aγ与肌梭运动功能有关.Aδ及C类纤维与痛觉、温度觉及自主神经功能有关.

  • 人股直肌肌构筑、肌梭分布与亚部化

    作者:张洪武;薛黔;杨宇平

    目的:研究人股直肌肌构筑特征,肌梭的分布部位、范围及密度,进一步探讨股直肌的亚部划分,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股直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用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股直肌肌梭分布.结果:股直肌是由短肌纤维和肌内腱板构成的羽肌,肌质量(158.7±10.5)g,肌长(30.2±2.0)cm,肌纤维长(6.7±1.8)cm,羽状角17.1°±2.3°,肌节长(2.03±0.07)cm,生理横切面积(22.38±3.10)cm2;股直肌肌梭平均密度为19.38个/克.结论:股直肌的上部比其中、下部肌梭密度高;根据股直肌的肌构筑特征结合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一步证实股直肌可分为外上和内下两个亚部,可考虑进行亚部化取材用于肌移植.

  • 人缝匠肌肌内神经、肌梭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

    作者:张洪武;薛黔;兰美兵

    目的:观察人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肌梭的分布部位、范围及密度,分析肌梭与肌内神经分布间的功能联系;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缝匠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缝匠肌神经入肌点;用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缝匠肌肌梭分布;用改良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1块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缝匠肌有2支1级神经支支配,发出分支支配肌的上、中和下部.缝匠肌的神经入肌点距髂前上棘(9.75±1.30)cm.结论:缝匠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支配有一定的区域性;缝匠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缝匠肌的上部比中部和下部肌梭密度高;缝匠肌的神经入肌点集中在股前部上2/5区内.

  • 家兔趾长伸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和肌梭的分布

    作者:杨胜波;薛黔;李季蓉

    目的:探究家兔趾长伸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与肌梭的分布.方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及HE染色法.结果:趾长伸肌是短肌束构成的长肌,肌束起点高的,止点相应亦较高.连于第2趾的肌纤维占据了肌腹上1/3,止于其余3趾的肌纤维位于下2/3.趾长伸肌的神经来自2条肌外神经干,上支及其分支支配第2趾的肌纤维,下支司其余3趾.运动终板分布除冠状切面上为弥漫的黑色颗粒外,其余各切面均为一条连续的运动终板带.各部的肌梭密度分别是:起端33.95个/g、肌腹中部44.76个/g、止端为零.结论:家兔趾长伸肌内,肌梭分布不均匀.肌内神经分支密集的部位,运动终板集聚、肌梭密度亦高.家兔趾长伸肌具有划分亚部的特征.

  • 胸锁乳突肌亚部肌构筑、肌梭和神经入肌点定位

    作者:杨方玖;薛黔;李季容;刘茂生

    目的:为胸锁乳突肌亚部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肌构筑法,组织学HE染色和体视学法.结果:(1)胸骨头亚部的肌重与生理横切面积分别是锁骨头两亚部之和的1.39倍与1.33倍;锁骨头深亚部的肌纤维长仅为胸骨头亚部肌纤维长的82%.(2)胸骨头亚部和锁骨头浅亚部的肌梭密度显著小于锁骨头深亚部.(3)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绕锁骨头深亚部后缘(占65%)入肌时距乳突尖(4.39±0.42)cm,而穿锁骨头深亚部(占35%)人肌时距乳突尖(3.96±0.34)cm.结论:胸骨头亚部是胸锁乳突肌肌力的主要提供者.锁骨头深亚部更多参与维持头部姿势.

  • 家兔跖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及肌梭的分布

    作者:杨胜波;李季蓉;薛黔

    目的:探究家兔跖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及肌梭的分布.方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及HE染色法.结果:肌的起端,神经主干上发出若干细小分支,尤以内侧部为多;肌的中上部,可见2~4条"L"形初级支,分布到内侧部肌纤维;3~5条初级支,穿越肌内腱膜板后司外侧部肌纤维.运动终板呈线状排列于跖肌两缘,矢状和冠状切面上可见"V"形终板带,横断面上呈"S"型.肌梭密度为(16.94±1.72)个/g.结论:家兔跖肌的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和肌梭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肌内神经分支密集的部位,运动终板聚集呈带状,肌梭密度高;跖肌具有划分亚部的特征.

  • 胸大肌、胸小肌的肌梭形态、分布及其与梭外肌纤维型的关系

    作者:李平;薛黔;谢鹏

    目的:探讨人胸大肌、胸小肌肌梭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梭外肌纤维型的关系.方法:用HE染色结合体视学方法并肌球蛋白ATPase染色,观察肌梭形态、分布及肌纤维型构成.结果:胸大肌锁骨部和胸小肌肌梭密度较高,存在较多的肌梭联合体,Ⅰ型肌纤维比例高于Ⅱ型.结论:肌梭在不同肌之间以及同一肌各亚部之间密度不等,肌梭密度较高部位,肌梭以联合体形式存在的比例较高,梭外肌纤维以Ⅰ型占优势.

  • 一种改良Bielschowsky染色法显示触觉小体和游离神经末梢的方法

    作者:杨壮来

    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包括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广泛并且形成多种多样的末梢装置,如:触觉小体、环层小体、游离神经末梢、肌梭、运动终板等.显示神经末梢的方法通常采用硝酸银浸染色法[1],氯化金浸染法和美蓝超生体染色法3类[2].

  • 人三角肌肌梭分布的研究

    作者:韩江全;薛黔;李季容;杨方玖

    目的:揭示三角肌的肌梭分布,为相关临床应用提供较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①用经甲醛固定1年以内的童尸3具(3~10a)及成人尸体2具(25a,40a),完整取下三角肌,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其肌内神经.②用经甲醛固定2年以上的童尸5具(2~11a),在三角肌前亚部、中、后亚部取材,组织学HE染色后,采用体视学方法进行肌梭密度的研究.结果:①三角肌中亚部的肌内神经分支较为丰富.②三角肌的肌梭指数为38.02个/g,肌梭联合体比例为13.31%.三角肌中亚部的肌梭密度和肌梭联合体比例与三角肌前、后亚部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亚部肌腹中部远端的肌梭密度与其近端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前亚部的肌梭密度与后亚部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人三角肌三个亚部的肌梭密度不同.三角肌中亚部的肌梭密度和肌梭联合体比例大于前、后两个亚部,提示其在肩关节运动的监测和姿势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该肌进行活检或病理检查取材研究时应当考虑区分亚部或深浅区.

  • 红核在肌梭传入抑制伤害性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唐斌;樊小力;汪丛莹;李强

    本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 观察了刺激红核对皮肤强电刺激诱发的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WDR)神经元长潜伏期反应(C-反应)的作用, 及红核对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抑制WDR神经元C-反应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电刺激红核对WDR神经元C-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此作用可被静注噻庚啶明显减弱. 静脉注射SCH对WDR神经元C-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损毁单侧红核后, SCH对WDR神经元C-反应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 结果提示, 5-HT参与红核的痛下行抑制作用, 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红核起着一定的作用.

  • 模拟失重条件下肌梭的改变与肌肉萎缩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雪红;樊小力

    探明失重/模拟失重状态下骨骼肌发生萎缩的机理,寻找出预防和治疗肌萎缩的有效措施,是航天医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资料表明,肌梭功能活动的改变可能与失重性肌萎缩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组多年来,围绕着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的结构、代谢、功能等方面发生的改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我们已取得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和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从模拟失重条件下肌梭改变方面来探讨失重性肌萎缩的发生机制,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失重性肌萎缩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

78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