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头金蝇蛹发育形态学用于死亡时间判断的基础研究

    作者:王江峰;胡萃;陈玉川;闵建雄;李俊涛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蛹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16、 20、24、28、32℃饲养了大头金蝇并定期取样、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大头金蝇蛹期可划分为7个阶段.不同恒温下达到以上阶段的所需时间不同,高温下短而低温下长.

  • 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幼虫发育形态学及其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王江峰;胡萃;陈玉川;闵建雄;李俊涛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类幼虫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在16℃、20℃、24℃、28℃、32℃饲养了大头金蝇并定期取样,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后气门形态、表皮、消化道等随时间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可作为幼虫日龄的标志.据此将幼虫期划分为8个阶段.不同温度下到达上述各阶段的时间不同,低温下需要时间长,高温下需要时间短.文中同时也观察了幼虫各龄的形态特征.

  • 恒温条件下吗啡对丝光绿蝇发育规律改变与死者死亡时间推断的相关研究

    作者:赵文爱;王伯霞;胡圣爱;冯晓勇

    目的 了解吗啡对丝光绿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刑事调查推断死者死亡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0.5、1.0、2.0倍致死量吗啡注射家兔,处死后取家兔四肢肌肉组织,28 ℃恒温条件下分别诱丝光绿蝇雌性产卵,饲养至羽化.结果吗啡缩短了丝光绿蝇的发育历期,大值达84 h,且改变了丝光绿蝇幼虫的体长、体重及蛹重. 结论 此结果可应用于法医昆虫毒理学吗啡致死案件中死者死亡间隔时间(PMI)的推断.

  • 丝光绿蝇室内饲养方法的改进

    作者:许兵红;艾予川;郑斌;史明珠;彭冬君

    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属于双翅目,丽蝇科,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昆虫,可引起人类以及家畜、家禽的蝇蛆病,对畜牧业生产有较大的危害性,其在医学昆虫学、法医昆虫学及环境净化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对于其室内饲养,Daniels[1]曾尝试以琼脂、马血、酵母为原料配制丝光绿蝇幼虫饲料,以用于研究丝光绿蝇幼虫生长发育与饲料组分的比例关系.Sherman[2]曾报道以肝、琼脂、啤酒酵母为原料饲养丝光绿蝇幼虫.

  • 丝光绿蝇幼虫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学变化及法医学意义

    作者:赵博;王玲;王贺;王卫杰;齐莉莉;李泽民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下丝光绿蝇幼虫形态学变化筛选日龄推断的指标.方法 在20℃、24℃和28℃下饲养丝光绿蝇,瘦猪肉诱其产卵,每隔12 h取样1次,直至50%以上幼虫化蛹为止,采用形态观察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幼虫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丝光绿蝇幼虫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规律性变化,幼虫后气门平均光密度、咽骨骨化面积及其平均光密度这3项指标是推断幼虫日龄较理想的指标.结论 在恒温条件下,幼虫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均发生规律性变化,为法医学中尸体死后间隔时间的精确推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我国法医昆虫大头金蝇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少英;胡萌;汤清波

    大头金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昆虫纲双翅目、丽蝇科、金蝇亚科、金蝇属,属嗜尸性昆虫,是重要的法医昆虫、资源昆虫和媒介昆虫.现就国内外关于大头金蝇的饲养、生物学特性、实验生态学、防治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探讨大头金蝇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大头金蝇提供帮助.

  • 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晓革;梁新华;王英元

    如何准确而快速地推断死亡时间(PMI)是法医工作者研究的中心问题.以往法医病理学家主要根据早期尸体现象如尸冷、尸斑、尸僵等的发展,胃肠内容物的消化程度,蝇蛆生长规律以及一些体液的生化检测,结合各自的实践"经验"得出一个推断性结论.近年来,通过生化标记物如死后组织的酶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等来推断PMI的研究也较多[1~4],国内外学者在应用法医昆虫学、细胞核DNA降解规律推断PMI的研究中也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由于尸体腐败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各种酶的作用,并受到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如蝇类的作用、温度、湿度等)的影响,上述方法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至今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准确客观地推断PMI,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法医病理学正在尝试用各种方法从细胞及分子水平进行研究,已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不同脂肪含量的肌肉食物对丝光绿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学博;郑士立;王清山;丁春丽;李红卫;杨永强;万立华

    目的 观察不同脂肪含量的肌肉食物对丝光绿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在28℃恒温条件下,分别利用含0%(G0组)、10%(G1组)、30%(G3组)、50%(G5组)和80%(G8组)脂肪质量比的肌肉混合培养基饲养丝光绿蝇初孵幼虫.自幼虫孵化后16h起,每12h测量各组幼虫体长和体重,蛹长和蛹重,以及成虫左翅中横脉长度,每次取样10只.计算各组发育历期,统计幼虫及蛹的死亡率和成虫的性别比率. 结果 G1、G3、G5和G8组幼虫的平均大体长[(13.3±1.2)、(12.0±1.1)、(10.2±0.9)和(8.8±0.8)mm]和平均大体重[(72.8±6.1)、(62.2±5.7)、(47.2±4.3)和(34.9±5.7) mg]均显著小于G0组[分别为(14.8±1.3) mm和(80.4±8.1)mg](P<0.01),蛹和成虫的个体大小亦显著小于G0组(P<0.01).G5和G8组幼虫的总发育历期分别为(293.3±22.2)h和(285.2±24.6)h,显著短于G0组[(312.8±20.1) h](P<0.01),其幼虫死亡率[(32.6±5.6)%和(44.3±7.7)%]和蛹死亡率[(28.6±5.5)%和(43.5±6.2)%]则显著高于G0组幼虫死亡率[(5.7±3.3)%]和蛹死亡率[(4.5±1.9)%](P<0.01).各组成虫的性别比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肉食物内脂肪含量增高可使丝光绿蝇幼虫、蛹和成虫个体明显变小,且发育历期缩短,死亡率增高.

  • 不同组织源食物对丝光绿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王尧;万立华;李学博

    目的 观察猪的不同脏器组织来源食物对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利用猪的脑组织、肝脏组织、肌肉组织,以及肌肉与脂肪的混合物(6∶4)各250 g饲养丝光绿蝇幼虫,约200只/组.幼虫孵化后16h,每12h测量幼虫的体长和体重,并测各组蛹长和蛹重,每次取样10只.推算各组幼虫总发育历期,统计各组幼虫及蛹的死亡率和成虫的性别比,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混合食物组和肝脏组幼虫生长均较缓慢,与其他两组比较达到大平均体长和体重的时间延迟12~24 h.肝脏组的总发育历期为(284.0±12.6)h,显著长于脑组[(257.0±11.9) h]、肌肉组[(258.0±10.2)h]和混合食物组[(260.0±9.8) h](P<0.05).混合食物组和肝脏组幼虫的大平均体长分别为(11.85±0.36) mm和(12.01±0.43) mm,大平均体重分别为(40.4±0.2) mg和(42.8±0.4)mg,均显著小于其他两组(均P<0.05).混合食物组的蛹长和蛹重分别为(7.81±0.60) mm和(38.4±2.4) mg,均显著小于其他三组(均P<0.05),该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分别为(9.8±2.4)%和(10.3±1.8)%,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各组成虫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取食肝脏组织的丝光绿蝇幼虫发育历期较长,体长和体重较小;取食肌肉和脂肪(6:4)混合食物的幼虫和蛹的体长和体重均较小,死亡率亦较高.

  • 氯胺酮对大头金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吕宙;翟仙敦;周海梅;李朴;马锦琦;官玲;莫耀南

    目的 探究氯胺酮对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分别用含0(对照组)、25[1/2半数致死剂量(LD50)组]、50 (LD50组)和100 mg/kg (2LD50组)氯胺酮的培养基在光照周期12h:12h,相对湿度75%,温度分别为32℃、28℃和24℃的恒温室中孵化大头金蝇幼虫,每组约400枚卵.幼虫孵出后16h开始取样,每隔12h取样一次,每组每次10只幼虫,直至半数以上幼虫化蛹.测量幼虫体长和体重,记录每组幼虫大体长和体重,计算平均体长和体重增长速度.观察虫体发育状态,记录各阶段发育历期. 结果 不同温度下,对照组体长和体重在达到大值前均显著大于3个氯胺酮处理组(P<0.05),3个处理组间无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温度下,各组大体长和体重均在28℃时达到大,24℃时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氯胺酮剂量、温度和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幼虫平均体长和体重增长速度均有显著影响(P<0.01).氯胺酮剂量对大头金蝇幼虫体长增长速度的影响占总效应的20.9%,温度占60.2%,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占18.9%;氯胺酮剂量对体重增长速度的影响占总效应的8.3%,温度占85.6%,交互作用占6.1%.各处理组大头金蝇幼虫期于各个温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预蛹期于28℃和24℃时均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5),蛹期于24℃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 结论 氯胺酮能抑制大头金蝇幼虫生长发育速度并相应延长发育历期,且与环境温度存在交互作用.

  • 不同组织源食物对大头金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学博;吕宙;万立华;王尧;姚岚;王清山

    目的 观察猪的不同脏器组织来源食物对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利用猪的脑、肝、肌肉,以及肌肉与脂肪的混合物(7:3)各200g饲养大头金蝇幼虫,约200只/组.幼虫孵化16h后,每12h测量幼虫的体长和体重,并测各组蛹长和蛹重,每次取样10只.观察记录各组不同阶段的样本数量,并计算发育历期,统计各实验组幼虫及蛹的死亡率和成虫的性别比,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肝组幼虫生长缓慢,与其他3组比较达到大体长和体重的时间延迟36 h,其2龄和3龄幼虫期及总发育历期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1).混合食物组幼虫大体长[(14.89±0.39)mm]显著小于脑组、肌肉组和肝组[分别为(17.81±0.54)、(16.94±0.43)和(17.14±0.27) mm] (P<0.01),肝组和混合食物组幼虫大体重[分别为(73.5±6.8)和(63.0+5.4) mg]均显著小于脑组和肌肉组[分别为(91.2±7.5)和(86.3±7.3) mg] (P<0.01).混合食物组蛹长显著小于脑组、肌肉组和肝组(P<0.01),混合食物组和肝组蛹重均显著小于脑组和肌肉组(P<0.01).混合食物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分别为(9.8±3.1)%和(8.9±3.1)%,显著高于脑组[(5.5±3.1)%和(4.6±1.5)%]、肌肉组[(4.7±2.2)%和(3.8±2.0)%]和肝组[(5.4±2.3)%和(4.8±1.7)%)](均P<0.01),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成虫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取食肝组织的大头金蝇幼虫发育历期较长,取食含有30%脂肪的混合食物的幼虫及蛹的体长和体重较小,死亡率亦较高.

  • 吗啡对丝光绿蝇幼期发育的影响

    作者:赵文爱;胡圣爱;冯晓勇;王伯霞

    法医昆虫毒理学是法医昆虫学和毒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的分支.以法医昆虫如蝇蛆、蝇蛹为毒理学材料的优点是:当传统的毒理学材料如血液、液尿和固体器官不复可得时,它们仍然可存在相当长时间,分析中不受尸体分解产物的干扰,有关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推断死亡原因,修正死后间隔时间.本文研究在室内28℃恒温条件下吗啡对丝光绿蝇幼虫期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作者:郑旭东;张广政;孟宪生;阎红涛;张书红;郭克民;葛秀峰;杨卫红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该地区该季节人体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法医昆虫学依据.方法:以人肝组织作为诱饵和培养物,观察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的生长演变过程及特点.结果:在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首先飞临尸体产蛆,培养物放置48 h见麻蝇幼蛆,幼蛆体长在幼蛆出生后的72 h内与生长时间呈近似的直线关系.幼蛆出生后144 h变蛹,19 d变蝇.结论:郑州地区夏初季节尸食性麻蝇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为该地区推断人体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 郑州地区夏季丝光绿蝇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作者:郑旭东;张广政;孟宪生;张书红;葛秀峰;郭克民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夏季丝光绿蝇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该地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依据.方法:在郑州地区夏季,以人肝组织作为诱饵和培养物,观察丝光绿蝇的卵、蛆和蛹的变化.结果:在郑州地区夏季,丝光绿蝇首先飞临培养物产卵,卵经9 h孵化出幼蛆,在孵出后的48 h内蝇蛆长度-生长时间曲线呈近似的"S"形.幼蛆出生后72 h变蛹,240 h变蝇.结论:郑州地区夏季丝光绿蝇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为郑州地区推断人体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 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麻蝇的COI序列分析

    作者:齐锦佩;杨梦姿;赵琳琳;张振辉;朱伟豪;翟仙敦

    目的 以洛阳地区常见的4种麻蝇为研究对象,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辅酶I(COI)序列进行分析,以期为嗜尸性麻蝇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洛阳地区常见的棕尾别麻蝇、赤尾麻蝇、酱亚麻蝇、急钩亚麻蝇标本共8只,根据形态学经肉眼观察简单分类后,使用Chelex-100法提取样本DNA,扩增目的片段并测序,与GenBank中90个中国地区相应蝇种进行分析比对,使用MEGA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计算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获得本地区8个样本COI的扩增序列长度为648 bp,系统发育树显示4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但不同地区同种麻蝇无明显聚集倾向.不同蝇种COI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0.06,种间范围0.06~0.10,种内范围0~0.03,且种内种间没有交叉.结论 COI基因可以较好区分所涉及的4类嗜尸性麻蝇蝇种,且不同地区同种麻蝇个体差异不明显.

  • 常见嗜尸性蝇类不同部位3种DNA提取方法比较

    作者:郭奕琼;赵琳琳;姚泽伟;蒋璇;张亚楠;翟仙敦

    目的 比较3种DNA提取方法对常见嗜尸性蝇类不同部位DNA的提取效果.方法 采集放置在室外猪肝上的大头金蝇新鲜样本24只,分别采用酚-氯仿法、Chelex-100法、试剂盒法3种方法提取样本头、胸肌、足、翅4个部位的总DNA,其中足和翅采用单侧同侧组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纯度和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扩增检测提取效果.结果 3 种方法不同部位均能提取成功,其中酚-氯仿法提取的DNA纯度高( P<0. 05),Chelex-100法提取的DNA浓度高(P<0. 05),试剂盒法的PCR扩增效果佳.大头金蝇躯体四部分中头和胸肌所提取浓度高,足其次,翅低(P<0. 05).结论 鉴于法医昆虫DNA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PCR的分析,采用Chelex-100法提取单侧足部DNA可以满足检测需要,且简便易行.

  • 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丽蝇的COI序列分析

    作者:赵琳琳;翟仙敦;张振;吕宙;夏志远;莫耀南

    目的:应用多态性较高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辅酶I( CO I)对洛阳地区常见丽蝇科嗜尸性蝇类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进行序列分析,以期为嗜尸性蝇类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标本8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Chelex-100法提取样本DNA,扩增目的片段后测序,使用相应软件对所得序列分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8个样本扩增获得CO I的长度为647 bp, CO I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0.116,种间范围0.114~0.117,种内范围0~0.002。结论 CO I基因可以较好区分所涉及的蝇种,获得的基因序列是蝇类基因库的有益补充。

  • 埃及东北地区夏季暴露尸体上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的鉴定

    作者:Sanaa MohamedAly;文继舫;王翔;蔡继峰;刘钦来;钟鸣

    目的:首次鉴定埃及东北地区(东经32°15′和北纬30°36″)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及记录其演替规律.方法:观察被置于一空地上的动物尸体在夏季60 d内的腐败过程,同时捕捉出现的昆虫及记录每日的环境温度(高及低温度)和相对湿度(RH).利用已知嗜尸性昆虫鉴别要点对所收集的昆虫进行分类及鉴定.结果:在研究期间的高和低的环境温度的均值分别为34.85℃和29.2℃,相对湿度的均值为53.5%.尸体的腐败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新鲜期、肿胀期、腐败期和干化期.收集到的昆虫大部分为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经形态学鉴定双翅目包括四科昆虫(家蝇科、厕蝇科、丽蝇科和麻蝇科),鞘翅目包括两科昆虫(皮蠹科和阎魔虫科),膜翅目仅包括厨蚁属小黑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埃及地区不同季节的嗜尸性昆虫演替奠定了基础.

  • 应用COⅠ短序列片段鉴定常见嗜尸性麻蝇

    作者:汤振楚;郭亚东;蔡继峰;李菁

    目的:利用线粒体DNA(mtDNA)中278 bp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ytochrome oxidase Ⅰ,CO Ⅰ)序列鉴定我国常见嗜尸性麻蝇,寻求快速、准确的嗜尸性麻蝇种类鉴定方法.方法:从12个省16个地区户外草地家兔尸体上采集麻蝇科3属4种共计19个样本.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蛋白酶K法提取蝇类胸肌mtDNA; Eppendorf 5331型扩增仪对278 bp的CO Ⅰ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检测扩增产物,PCR胶回收纯化,测序并上传GenBank;利用MEGA4.0软件按邻近法构建无根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表.结果:邻近法构建的发育树中4种麻蝇各自聚群,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上述麻蝇按照不同属、种分别聚类,其种内分歧整体均数均小于或等于3%,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8%~12%之间.结论:COⅠ中278 bp基因序列能有效地鉴定常见嗜尸性麻蝇种类,进一步完善我国嗜尸性麻蝇基因库,为今后在实际案例中应用分子标记鉴定嗜尸性麻蝇进而推断死亡时间奠定基础.

  • 应用蝶啶荧光分析法推断绯颜裸金蝇成虫日龄

    作者:朱光辉;叶恭银;胡萃;李凯;徐小虎

    目的:探讨蝶啶荧光分析法用于绯颜裸金蝇Achoetandrus rufifacies成虫日龄及进一步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潜力.方法:将A.rufifacies成虫于16、20、24、28和32℃5种恒温下饲养,此后取样1次/2~3 d.取各日龄雌、雄成虫头壳于TrisHCI(pH 8.0)缓冲液中匀浆,离心,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的荧光强度.结果:在5种恒温下,雌、雄成虫头壳蝶啶含量与日龄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7,P<0.01);蝶啶积累速率与温度也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7,P<0.01).应用蝶啶荧光分析法对自然温度下A.rifofacoes雌、雄成虫日龄的估计表明,估计与实际日龄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0.52,P<0.01),其中雌成虫日龄估计误差平均为±3.6 d,雄成虫±2.3d.结论:蝶啶荧光分析法可有效用于A.rufifacies成虫日龄的推断.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