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来虎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LC)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予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择期实施L C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依据麻醉方式分为A、B两组各17例。B组气管插管,予丙泊酚、芬太尼、咪唑安定和琥珀胆碱进行麻醉诱导,在术中予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A组其他同B组,仅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对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的各项指标予对比分析。结果诱导后A组心率低于B组,术毕A组心率要高于B组,诱导后以及插管后A组收缩压均要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他各个时间点A、B两组心率与血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B组相较,A组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的时间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中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在术前予诱导更加平稳,在术后患者能够更迅速地苏醒,有效安全。

  •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

    作者:戴海燕

    目的 对比分析小儿手术中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到朝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手术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不同节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并比较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不同节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意识消失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手术中,实施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更优,可有效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更为安全,且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纯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春秋;吕振江

    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是小儿常见疾病,需行腺样体刮除、扁桃体摘除术,以往此类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但其对患儿术毕恢复有一定影响.2005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将单纯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开胸手术病人应用硬膜外腔置管注药镇痛的体会

    作者:崔景泰;刘闯

    本文采用联合麻醉硬膜外腔注药对开胸术后进行镇痛,并对镇痛效果、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项目进行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78例开胸手术患者,男61例,女17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55.41±14.88)岁,ASA分级工~Ⅱ级,包括肺癌、肺大泡破裂、食道癌、血气胸等病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术前准备,A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根据疼痛情况随时肌注度冷丁等药物镇痛.B组采用联合麻醉,即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在T6~T8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并注入1.5%利多卡因加1:20万U肾上腺素注射液5 ml,待出现麻醉平面后,注入0.25%~0.35%布比卡因加1:20万U肾上腺素注射液8~15 ml后,常规全麻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硬膜外腔间断注入局麻药来辅助全身麻醉.静脉注入芬太尼及少量肌松药并吸入氨氟醚或异氟醚维持全身麻醉.

  • 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在眶壁骨折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勇;马静;白承新

    目的 对比眶壁骨折修复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丙?白酚全凭静脉麻醉与舒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的差异性,探讨眶壁骨折修复术更为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应用眶壁骨折修复术治疗的132例眶壁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跟踪随访,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MAP为(112.85±27.61)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100.27 ±22.78) mmHg;观察组的HR为(75.56±6.47)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70.54±6.27)次/min,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为(4.97±2.43) min,自主呼吸时间为(4.89±1.83) min,拔管时间为(6.37±2.17) min,镇静效果评分(OAAS)为(3.45±0.89)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相比,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而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于头皮扩张皮瓣转移术患者的术后呕吐(POV)探讨

    作者:方敏;徐军

    自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16例头皮巨大缺损患者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行头皮扩张器置入、头皮皮瓣延迟术后出现呕吐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引发术后呕吐(POV)的诱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静吸复合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对新生儿心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秋媚

    目的 分析静吸复合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在新生儿手术中对患儿心脏、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纯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行静吸复合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对比两组患儿术中、术后的各项心、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术前,两组患儿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患儿的心率、中心静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心排血指数及Tei指数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又呈下降趋势,但除Tei指数外,其余指标仍旧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术中仅中心静脉压、Tei指数出现升高,但在停药后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余术中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中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儿各项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儿的肌酐、尿素氮、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观察组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的肌酐、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尚无法立即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警觉/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无患儿出现躁动表现,对照组有8例患儿出现躁动不安的行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具有理想的麻醉效果,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心脏的应激反应,对肾脏无明显影响.

  • 不同量表评估全麻后老年病人早期认知功能意义的比较

    作者:汪惠文;杨丽芳;熊利泽;候立朝;王强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行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策略并比较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142例,全麻方式为全凭静脉与静吸复合麻醉,选用包括简易智力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循迹连线测验和理解记忆等5项测验的一系列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分为MMSE和全套量表测试两组:MMSE测试组于术前及术后1、3、5、7 d 单独应用MMSE,全套量表测试组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全套量表评估.结果 MMSE评分随测验次数的增多而升高,所诊断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逐次下降,在术后第7天时明显低于全套量表评估所得发生率.全凭静脉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略低于静吸复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套量表较MMSE更适于评估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右美托咪定与静吸复合麻醉并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高春丽;张锦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 Dexmedetomidine,Dex)与静吸复合麻醉并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Dex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持续泵入Dex 0.5μg/kg。两组麻醉诱导均给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麻醉维持:Dex组持续静脉输注Dex[0.3~0.5μg/(kg·h)]及瑞芬太尼[起始剂量:4μg/(kg·h)]复合吸入七氟烷,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静脉泵入Dex;C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起始剂量:4μg/( kg·h]复合吸入七氟烷至手术结束。两组术中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调节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手术结束后送至麻醉恢复室观察30 min。比较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患者躁动情况,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记录拔管后两组患者有无呼吸抑制。结果两组比较,Dex 组在 T1~T4的 MAP 和 HR 明显低于 C 组( P ﹤0.05)。两组拔管时间分别为(9.55±2.1)min和(9.35±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拔管后 Ramsay 镇静评分分别为1.95±0.2、1.6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Dex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ex组麻醉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麻醉,能够减少患者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可以安全地用于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麻醉。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作者:郭晓飞

    目的: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的99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作为本次讨论的分析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所实施的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33例患者。Ⅰ组麻醉方式是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Ⅱ组为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Ⅲ组则为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其中Ⅰ、Ⅱ两组统称为观察组,Ⅲ组为本次分析的对照组。对三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各项生命体征、术后精神状况、恢复清醒的时间等进行全面观测。结果:手术中患者的生命指标上三组并无太大差异,但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要由于对照组。结论:采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方式效果更佳,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对比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

    作者:马波

    目的:对应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两种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前后不同时间点的 MMSE 评分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麻醉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马宏英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显著,缩短了恢复时间,值得应用.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作者:红英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方法:A、B、C 三组各纳入患者35例,分别给予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结果:C 组、A 组麻醉副作用发生率高于 B 组,A 组、B 组,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 FRVI 低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种麻醉均较为安全可靠,麻醉效果好,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效果相对更高,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少,恢复快。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作者:奚可军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 ASA(美国麻醉师学会)Ⅰ-Ⅱ级择期手术的150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行麻醉时的数据显示,三组患者的SBP、DBP和HR在诱导时的低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三组的插管反应率高于B组(P<0.05);对3组患者术后的OAAS评分情况比较,三组的 OAAS评分情况明显高于一组和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静吸复合麻醉比较起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靶控静脉麻醉更稳定,患者更易于恢复意识,应当在临床上给以推广使用。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智宏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于患者早期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因素.为临床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全身麻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全程吸入麻醉组(A),全凭静脉麻醉组(B),静吸复合麻醉组(C),每组40例.手术前对各组患者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评分(MMSE),全身麻醉手术后,对各组患者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评分(MMSE),然后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三组患者不同方法的全身麻醉术后的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上述120例患者,在术后的前三天内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的紊乱情况.在术后第三天对所有患者进行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评分结果显示,就患者各项认知功能变化百分数而言,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全程吸入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低于基础值80%的概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三天各组认知功能障碍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全麻术有很高概率引起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该认知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全凭静脉麻醉组麻醉方式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小,患者恢复较快.影响患者全身麻醉术后的认知功能及其恢复的因素可能包括年龄、血氧浓度、手术过程中血压的波动情况、麻醉的不同深度.临床医生应当给予该现象足够的关注.

  • 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马迎军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于我院实施手术的112例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6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56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切皮时、术中、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确保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显著.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比分析

    作者:廖大为

    目的:分析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 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 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 组42例,予以静吸复合麻醉,对比3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可知 A 组、B 组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之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 C 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比分析

    作者:叶勇

    目的 对比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30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将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实施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B组进行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麻醉,C组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仔细观察麻醉的诱导以及气管在插管时候的心率、血压,并记录手术后及停止用药后患者拔管的时间、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定向力的恢复时间.结果 在实施麻醉过程中患者所出现的低血压的概率上,B组低于C组;在术后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上的比较,这三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是没有明显的差异;拨出管一小时内,B组患者的疼痛感显著高于A与C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够控制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贵平

    目的:探究采用不同全麻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之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本院的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全麻手术前、手术后病人认知功能状态检查评分(MMSE)。结果:上述90例病人,在术后第三天对所有病人行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评分结果表明,A、B、C 三组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不同全麻术引起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很高,全凭静脉麻醉组麻醉方式对病人的认知功能影响小,病人恢复较快。

  •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剖宫产术中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温小林;朱涤非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对剖宫产术中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产妇使用全凭静脉麻醉,B组产妇使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即刻/手术开始)、T3(胎儿分娩时)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和分娩即刻时胎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 A组在T1、T2时SBP、DBP水平优于B组(P<0.05),在T1、T2、T3时HR水平优于B组(P<0.05);A组在T1、T2、T3时BIS值均比B组高(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单纯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对产妇影响更小,在临床应用上更具有优势.

376 条记录 7/19 页 « 12...45678910...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