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磨牙含牙囊肿致前磨牙埋伏且牙根吸收1例报告

    作者:王爽

    1 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于2009年1月18日因"牙齿排列不齐,下颌缺牙"来我院正畸科就诊.口内检查:前牙闭锁(牙合),11、21舌倾,切端咬至下颌唇侧黏膜上,13、22、23唇向低位,下颌缺失两颗切牙,45缺失,46、47均正常萌出,右下后牙列散在间隙,摄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可见下颌先天缺失两颗切牙,分别于44、46之间根中1/3及根尖处见形似前磨牙和磨牙的上下两颗埋伏牙,磨牙冠部已形成含牙囊肿,牙根很短,形态似乳磨牙,前磨牙牙冠旋转,牙根不清晰,追问病史患者在乳牙时曾缺失1颗乳磨牙.

  • 异常牙根形态对正畸治疗前后前牙根吸收的影响

    作者:徐科峰

    目的 调查异常牙根形态在正畸治疗前后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经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的病例153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全口曲面断层片,将前牙按根形态分为正常组、短根组、钝根组、弯根尖组及滴管状根组5组,以Levander和Malmgren的牙根吸收分级法记录每个前牙牙根根吸收程度,将牙根根吸收程度及其改变的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牙中异常根形态的发生率为16.92%,以弯根尖与钝根为常见;根形态异常组与正常组的根吸收均值间在正畸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畸治疗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短根组根吸收值高,其次为滴管状根组;根形态异常组在正畸治疗前后的根吸收发生率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O1).结论 异常牙根形态能显著增加牙根吸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 CBCT在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诊断应用研究现状

    作者:唐建方

    牙根吸收作为正畸治疗中一个常见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医生的关注。早期诊断根吸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常规二维X 线检查由于其敏感性较低,不适于早期诊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BCT 的出现,根吸收的精确诊断成为可能。该文从近几年的研究情况着手对正畸治疗中根吸收的影响因素及CBCT 的诊断应用作一综述。

  • 青少年正畸治疗牙根吸收情况的三维影像分析

    作者:刘姒;张昊;李强;吴占敖;马俊青

    目的:采用三维影像技术评估正畸治疗所导致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收集青少年安氏Ⅰ类中度拥挤患者48例,其中拔牙矫治22例,非拔牙矫治26例,正畸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观测牙根吸收量,比较拔牙与非拔牙治疗之间、男女患者之间牙根吸收情况的差异性.结果:拔牙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非拔牙患者,女性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男患者.结论:拔牙矫治、性别、牙位均为影响牙根吸收量的重要因素.

  • CBCT评估成人正畸治疗中前牙牙根吸收情况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周丹;李阳飞;梁晓伟;秦晗

    目的:探索成人正畸治疗中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对65例安氏Ⅰ类错颌畸形患者(共390颗前牙)正畸治疗过程中前牙进行3次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追踪检查(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治疗结束),比较治疗前到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到治疗结束这两阶段牙根吸收情况.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牙根吸收大于1 mm在侧切牙中出现的频率高.在治疗结束时,侧切牙发生牙根吸收大于1 mm的频率高,其次是上颌中切牙.牙根出现吸收大于4 mm的情况仅出现于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92.3%的患者出现了至少1个牙超过l mm的牙根吸收,6.15%的患者出现了1个或多个牙根吸收大于4 mm的情况.除外下颌侧切牙,其他患牙在治疗6个月后均出现了更为明显的牙根吸收,其中上颌侧切牙的牙根吸收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评价牙根吸收是一个有效而精确的手段.绝大多数正畸矫治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

  • 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开唇露齿的相关牙根吸收的研究

    作者:陈馨;王林;沈小波;冯兴梅

    目的:探讨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治疗开唇露齿后牙根吸收的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8例开唇露齿采取正畸治疗的患者,年龄12~23岁,上颌或双颌前突,前牙唇倾,上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分为实验组(种植支抗)9例和对照组(传统支抗)9例,实验组使用前后牙区共3枚种植钉支抗系统,对照组使用Nance托。正畸前后制取模型及拍摄全景片,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牙根均明显吸收,微种植支抗组大于传统支抗组(P<0.01)。结论:治疗开唇露齿的患者,前牙内收压低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使用微种植体支抗会更明显,治疗期间需注意力量控制及影像监测。

  • 牙根尖外吸收与正畸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李红;王春玲

    牙根尖外吸收是正畸治疗的普遍的医源性结果,是正畸医生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本文就牙根尖外吸收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临床策略作一综述.

  • 正畸治疗与牙根吸收

    作者:龚昕;曹惠菊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中敏感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与正畸牙根吸收有关的因素、好发牙位、临床上诊断牙根吸收的方法及预防牙根吸收的方法,指出牙根吸收问题是一个与技术方法及个体组织反应有关的问题.

  • 自锁托槽与普通托槽对安氏Ⅰ类重度拥挤患者牙根吸收的影响

    作者:陈伟挺;郑敏玲;周昱

    目的:研究自锁托槽与普通托槽对安氏Ⅰ类重度拥挤患者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06年6月-201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治疗的患者70例,分为自锁托槽组(35例,Damon30.022"bracket)和普通托槽组(35例,0.022”3M bracket).治疗前后由同一人、相同仪器、相同设置拍摄全景片.分别测量上下前牙的牙根吸收程度.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锁托槽和普通托槽对牙根吸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自锁托槽组轻度牙根吸收的患者多于普通托槽组.结论:自锁托槽与普通托槽对安氏Ⅰ类牙列重度拥挤患者的牙根吸收没有差别.

  • 下颌阻生智齿并发第二磨牙牙根吸收或大面积龋坏的保存治疗

    作者:卢好;王启;戴杰

    近年来,随着下颌智齿阻生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应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如第二磨牙远中根部分或完全吸收、远中颈部大面积龋坏累及釉牙骨质界下3mm以上等.此类患牙的治疗相当棘手,既往常予以患牙连同智齿一并拔除.

  •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31例临床分析

    作者:耿玮;陈智能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埋伏尖牙常不能自行萌出引起邻牙拥挤、错位、牙根吸收,或成为感染病灶继发成颌骨囊肿.笔者通过对31例埋伏牙的临床分析,探讨了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生原因、定位和矫正技术.

  •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喆;满术千;郑晚来;苏士文;占适龙;叶建青;蔡晖

    目前,螺旋CT应用已相当广泛,图像的后期处理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给许多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加直观和逼真的影像学资料,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是阻生牙中常见的类型,常引起冠周炎、邻牙牙根吸收、龋坏等,一般建议拔除,但手术风险主要集中在下颌神经损伤上,发生率为0.4%~12.5%[1-5]。若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位置关系,将更有利于治疗,更加精确的了解手术区域的细节也符合微创拔牙的理念[6]。近年来,笔者采用16排螺旋CT行颌骨检查后再作连续冠矢状平面重建的方法再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位置关系,然后实施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 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上牙列矫治效果及前牙牙根吸收分析

    作者:张月兰;陆兴龙;杨亚普;陈畅;杨建浩

    评价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上颌牙列的矫治效果及治疗后上颌前牙牙根吸收情况.选择20例需要整体远移上颌牙列的患者,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处植入种植支抗钉,加力于上颌主弓丝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牵引钩,整体远移上牙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取研究模型,测量治疗前后各项目,并运用SPSS 21.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进行配对t检验.20例患者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中心点到Y轴距离减少了(3.03+1.66)mm;上颌中切牙中心点到Y轴距离减少了(2.58±2.24) mm;鼻唇角增加了(10.35 +6.62).,上唇突距减少了(1.78±1.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实际全长分别减少了(0.26±1.20) mm、(0.52±1.42)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前突的安氏Ⅱ类患者,通过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上牙列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面型突度改善,牙列达到正常覆、覆盖和尖窝关系,并且治疗后前牙牙根未见明显吸收.

  • 不同正畸力值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正畸牙移动牙根吸收影响

    作者:袁荃;李金源;陈丽;周秋娟;马红娟;戚孟春;张彬

    目的:研究不同的正畸力值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1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每只每天喂养可乐50 mL,3个月后将20只大鼠按施加力值分为4组,分别为0 g(A组)、30 g(B组)、50 g(C组)和80 g(D组),加正畸装置于上颌第一磨牙.并于喂可乐0 d、3个月、加力21 d 3个时间点测大鼠骨密度(BMD),术后21 d处死取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及附近牙槽骨组织块,进行锥形束CT检测和HE染色观察牙根吸收情况,组织切片计算牙根吸收指数,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结果 :随着喂养可乐时间增加,各组BMD随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间点各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形束结果显示牙根吸收指数和破骨细胞计数均为D组>C组>B组(P<0.05~P<0.01),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改建较C、D组活跃.结论 :在30 g的力值作用下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正畸牙移动牙根吸收的影响小,而随着力值的增加大鼠牙根吸收程度也随之加重.

  • 牙周病患者正畸拔牙矫治后前磨牙牙根吸收的对比研究

    作者:金云寅

    目的 探讨牙周病患者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第三前磨牙牙根吸收(RR)的影响.方法 在22 ~43岁年龄组中选择30例牙周病患者120颗牙为研究样本,分为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矫治,对2组患者在矫治前后拍曲面断层片进行第2前磨牙牙根吸收等级分布比较和根吸收率比较.结果 2组第2前磨牙牙根吸收等级分布比较和根吸收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患者拔牙矫治后会增加第2前磨牙牙根吸收,在选择拔牙矫治时应慎重.矫治中应充分考虑牙根吸收的问题.

  • 正畸牙移动致牙根吸收对龈沟液中牙本质涎磷蛋白及涎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锦辉

    目的 探讨正畸牙移动致牙根吸收对龈沟液中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涎蛋白(DS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7例正畸患者按照不同力值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过大力值(300 g)组,对照组为正常力值(30 g)组,对两组患者1~12周龈沟液中DSPP、DSP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DSPP、DS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在7~9周表达增加,观察组灰阶分别为(232 315±5437)、(487 876±4374)、(287 673±5642),对照组灰阶为(212 147±2346)、(176 565±5327)、(134 323±2315);并在10周后出现降低,观察组10周以及11周灰阶为(394532±4326)、(287 674±3235);对照组分别为(87 876±4323)、(76 534±3564),11周均较10周有明显降低.结论 在牙根吸收过程中龈沟液中DSPP、DSP表达变化可能早于X线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可能作为正畸牙移动致牙根吸收检测的早期指标.

  • 青少年正畸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建林;刘路平

    目的:研究青少年正畸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至少经过12个月固定正畸治疗,矫治前后有清晰的全口曲面断层片的病例60例,用根吸收分级评估法记录矫治前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5.83%的上中切牙存在轻度牙根吸收,治疗后23.3%的上中切牙存在牙根吸收,其中3.67%为中、重度吸收.结论:正畸治疗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较为常见,大部分为轻度,少部分为中重度牙根吸收,成为危害患者美观及功能的隐患.

  • 正畸炎性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旭;张晓明

    对正畸炎性牙根吸收的评价是正畸治疗成功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有很多因素可以启动或诱导正畸过程中的牙根吸收,因此掌握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施以正确的正畸治疗是降低牙根吸收发生率的保证.本文就正畸炎性牙根吸收及其相关因素,具体阐述如下.正畸炎性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包括生物因素、机械因素、生物与机械的联合因素及其他因素.

  • 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翼托槽对牙根吸收影响的系统评价

    作者:卢璐;李贺;闫艺;郭泾

    目的 系统评价正畸治疗过程中,自锁托槽与结扎翼托槽对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Medline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筛选出比较自锁托槽组与结扎翼托槽组对牙根吸收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6月30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3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锁托槽组与传统结扎翼托槽组的根外吸收量在上颌中切牙[MD=-0.20,95% CI(-1.45~1.05),P=0.75]、上颌侧切牙[MD =0.53,95% CI(-0.50~1.56),P=0.31]、下颌中切牙[MD=-0.01,95% CI(-0.22 ~0.20),P=0.92]和下颌侧切牙[MD=-0.31,95%CI(-1.33 ~0.71),P=0.5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矫治器类型可能并不是影响牙根吸收的主要因素,正畸医生可根据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翼托槽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患者错(牙合)畸形的具体情况选用托槽.

  • 伊班膦酸钠在正畸源性根吸收中对破骨细胞的影响

    作者:丛淑敏;王旭霞;张丽娜;李涛;王胜林;李静;张君

    目的 观察牙齿移动过程中破牙骨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表达的变化,研究伊班膦酸钠对大鼠正畸源性根吸收的作用.方法 选取48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齿移动动物模型,并设置自身对照.所有大鼠均于安装矫治器前3天在实验侧牙齿近中腭侧黏骨膜下局部注射50 μL伊班膦酸钠,对照侧注射50 μL生理盐水.每3天注射一次至实验结束.实验第3、7、14天各处死16只大鼠,随机选择8只作组织学切片观察,另外8只作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①实验第7天和14天实验侧破牙骨质细胞数量小于对照侧(P<0.05);②实验第7天和第14天实验侧牙周组织压力侧ODF阳性表达程度低于对照侧(P<0.05);③SEM结果显示,实验侧第3、7和14天牙根表面吸收陷窝较对照侧数量少、面积小.结论 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可以减少牙周组织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降低牙周组织压力侧ODF阳性表达程度,减少正畸源性根吸收的发生.

339 条记录 9/17 页 « 12...6789101112...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