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探讨
目的 探讨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染色.结果 光镜下皮肤附属器周围、血管周围和血管内可见中等大小的异型淋巴样细胞,肿瘤细胞胞质比较丰富、淡染,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深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和粒酶B(+),CD56部分(+),CD5和CD8散在(+),CD4、CD20和MPO(-);CD31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位于血管内;Ki-67阳性率>50%.EBER分子原位杂交(+).结论 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均易与皮肤血管炎性病变混淆,因此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鼻型 血管内淋巴瘤 皮肤 病理诊断 -
早期ENKTL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左旋门冬酰胺酶-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左旋门冬酰胺酶-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ENKT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3组:Ⅰ组(50例)采用GELOX化疗后联合根治性放疗方案,Ⅱ组(16例)采用其他化疗方案后改用GELOX化疗后联合根治性放疗方案,Ⅲ组(14例)为仅接受GELOX化疗方案.全组平均化疗周期为3个周期,全组放疗平均照射总剂量为50.20±3.50.结果:治疗后80例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CR率为67.50% (54/80).Ⅰ、Ⅱ、Ⅲ组接受化疗后CR率分别为45.00%、10.00%、18.00% (P =0.029).80例患者2年PFS为79.00%,2年OS率为85.00%.Ⅰ组和Ⅲ组的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4.00%和92.00%.Ⅰ组2年OS率、PFS率(96.00%、84.00%)均高于Ⅲ组(47.00%、40.00%) (P =0.045、0.003)和Ⅱ组(50.00%、45.00%) (P =0.001、0.00));而Ⅱ、Ⅲ组之间OS率、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0、0.97).影响OS和PFS的因素为化疗后缓解情况.结论:临床上采用GELOX诱导化疗联合根治性放疗方案在治疗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吉西他滨 左旋门冬酰胺酶 放疗 化疗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基因异常与转化医学的研究进展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是一类起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或自然杀伤(NK)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中国常见的成熟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NKTC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近年来,放化疗联合的治疗模式以及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步明显提高了早期NKTCL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疗失败及晚期NKTCL患者的比例仍较高,疾病呈快速进展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0~20%.NKTCL伴随着一些基因改变,其中涉及细胞凋亡、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改变、表观遗传学变化、细胞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等.由于NKTCL的发病率低、肿瘤组织坏死严重,目前相关基因研究主要针对小样本肿瘤组织±NK细胞系;且不同研究的纳入患者标准、检测方法及试剂等均有差异,因此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NKTCL相关基因改变结果.本文对目前NKTCL相关基因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初步探索常见的基因异常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基因突变 转化医学 -
疗前血清Hb水平在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Hb水平对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5年间收治的175例Ⅰ、Ⅱ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纳入标准为原发病灶位于上消化呼吸道,不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治疗及随访记录完整病例纳入分析.接受单纯化疗67例、单纯放疗8例、放化疗10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75例患者的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血清Hb水平(≥120 g/L)、LDH水平(正常)、ECOG评分(0~1)、Ann Arbor分期(ⅠE)、接受放疗显著提高PFS及OS (P=0.000~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Hb水平、LDH水平、ECOG评分、Ann Arbor分期是患者PFS、OS影响因素(P=0.000~0.040).结论 疗前Hb≥120 g/L者预后好于<120 g/L者.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血红蛋白 预后 -
15例原发喉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喉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喉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其总生存(OS)及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利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0岁.8例患者的病变局限在喉内,仅4例存在颈部淋巴结受侵.Ann Abor分期Ⅰ期11例,Ⅱ期3例,Ⅲ期1例.全组患者的中位OS为28.0个月,5年OS为32.0%;中位PFS为24.7个月,5年PFS为33.3%.14例Ⅰ/Ⅱ期患者中,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的预后显著优于单纯放疗及单纯化疗组(中位OS:37.2:11.2:3.7个月,P=0.004).结论 原发于喉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非常罕见,中年男性为主,一般情况较好,早期病变为多,预后较差.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似乎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喉 预后 -
阿霉素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耐受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霉素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耐受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单独或与TRAIL联合作用于SNK-6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NK-6细胞的凋亡情况和TRAIL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100和1000 ng/ml阿霉素单独处理SNK-6细胞24h时,SNK-6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0.9±7.2)%和(53.7±2.8)%,与联合TRAI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4.9±1.1)%和(34.0±3.9)%,P<0.05].100和1000 ng/ml阿霉素单独处理SNK-6细胞48 h时,SNK-6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9.9±6.1)%和(31.1±1.9)%,与联合TRAIL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5±6.4)%和(15.0±1.8)%,P<0.05].经100和1000 ng/ml阿霉素单独处理48 h后,SNK-6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4.8±0.6)%和(30.8±1.5)%,与联合TRAI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8.7±0.6)%和(46.6±2.8)%,P<0.05].经100 ng/ml阿霉素处理24h后,SHK-6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和欺骗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阿霉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SNK6细胞对TRAIL的耐受,但需要较大剂量的TRAIL才能起作用,这可能与阿霉素同时诱导了TRAIL死亡受体和欺骗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
CD117和PDGFRa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本研究拟检测CD117和PDGFRa在ENKCL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37例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详尽的ENKCL病例纳入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D117和PDGFR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染色强度和染色细胞的比例对标记结果进行评价.相关分析采用四格表精确概率检验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37例ENKCL中CD117和PDGFRa的阳性率分别为41%和78%,而CD117和PDGFRa的表达与患者的各项临床特点及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部分ENKCL中存在CD117和PDGFRa过表达的现象,提示上述蛋白可能参与了ENKCL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ENKCL是靶向治疗药物STI571潜在的适应症,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PDGFRA CD117 -
CT和MRI对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早期诊断困难,有一定的误诊率.文中旨在分析和总结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3例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别行CT平扫、增强及MRI平扫、增强,分析CT表现和MRI表现.结果 13例患者CT平扫示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肿瘤内密度尚均匀,骨窗可显示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鼻腔中线及鼻窦区域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多表现为骨质浸润性吸收,病变软组织范围明显大于骨质破坏范围.10例患者CT增强后肿瘤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患者MRI平扫肿瘤显示T1 WI等信号,T2 WI呈稍高信号,强化后呈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患者伴阻塞性鼻窦炎,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增强后边缘强化.结论 原发于鼻腔鼻窦ENKTCL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常规行CT和MRI检查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病变的部位及侵犯范围,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及评估疾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鼻腔 鼻窦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TNFAIP3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及意义
目的 观察TNFAIP3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并评估其预后价值.方法 利用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mmunophenotyping and interphase cytogenetics as a too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eoplasm,FICTION)法检测109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TNFAIP3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检测成功的78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发现32.1% (25/78)病例存在TNFAIP3基因缺失.TNFAIP3基因缺失与患者性别、年龄、B症状、肿瘤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有关(P=0.019).结论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的高比例TNFAIP3缺失,且与IPI关联,提示TNFAIP3缺失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
吉西他滨联合培门冬酶、顺铂、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晚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培门冬酶、顺铂、地塞米松(DDGP方案)治疗晚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初诊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2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DGP组(16例)及改良SMILE组(11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DDGP组ORR率(81.25%)高于改良SMILE组(36.36%)(P<0.05);DDGP组OS和PFS均优于改良SMILE组(P<0.05).DDGP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良SMILE组(P<0.05).结论 DDGP方案相比改良SMILE方案可显著提高晚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效果,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晚期 门冬酰胺酶 吉西他滨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MSCT表现
目的 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KTCL的MSCT表现.结果 22例病灶原发于鼻腔,局限型9例,7例病变位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2例位于鼻腔后段,骨质无明显破坏;弥漫型13例,侵犯整个鼻腔,包绕中下鼻甲呈铸型生长,部分侵犯鼻前庭、鼻翼、鼻窦及眼眶,中线结构有破坏;2例原发于鼻窦,MSCT平扫为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7例原发于咽淋巴环,其中5例位于腭扁桃体,2例侵犯多个部位,MS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等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多层螺旋CT -
PI3K抑制剂BKM120体外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作用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BKM 120体外对结外鼻型NK/TL细胞淋巴瘤(ENKTL)的疗效.[方法]BKM120处理ENKTL细胞SNK6和SNT8后,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p-PI3K、AKT、p-AKT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BKM 120分别与依维莫司、阿霉素和吉西他滨联合处理SNK6和SNT8细胞,金正均“Q”值法分析联合作用效应.[结果]BKM120能够有效抑制SNK6、SNT8细胞的增殖,其IC50值分别为(0.23±0.013)μmol/L和(0.17±0.011) μmol/L.BKM 120能使SNK6、SNT8细胞阻滞于G1期,1.0 μmol/L的BKM120使SNK6、SNT8细胞G1期比例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2.53±1.31)%(P=0.013)和(30.15±2.79)%(P=0.001).0.5 μmol/L和1.0 μmol/L的BKM 120处理后,SNK6和SNT8细胞均无明显凋亡.此外,BKM120能够降低SNK6、SNT8细胞的p-PI3K、AKT、p-AKT和Cyclin D1的表达.BKM120分别与依维莫司、阿霉素和吉西他滨联合处理SNK6和SNT8细胞,Q值处于0.85至1.15之间,BKM 120与mTOR抑制剂、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具有相加作用.[结论]BKM120能够有效抑制ENKTL细胞SNK6和SNT8的增殖,该抑制效应的机制之一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BKM120分别与依维莫司、阿霉素和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具有相加作用.
关键词: BKM120 PI3K抑制剂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目的: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应用包括人类全基因组47 000个转录本的Affymetrix U133plus 2.0 Array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3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组织,3例正常鼻黏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和路径分析.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大量差异表达的基因,显著上调的基因数有912个,下调的基因数有1 174个,一些参与重要细胞功能的基因路径中的多种基因呈现明显的差异表达,包括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Jak-STAT信号转达通路等.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基因表达谱与正常对照组织间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基因及其涉及的基因路径的表达失调可能与疾病发病机制相关.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基因表达谱 -
microRNA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概况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是一种与EBV密切相关的恶性淋巴瘤,具有侵袭性强、对化疗反应差、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microRNA (miRNA)是一种约20 ~ 24 nt的非编码RNA,它的失调控可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与ENKTCL的发病密切相关.有效的分子指标对ENKTCL的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miRNA在ENKT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microRNA 淋巴瘤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恶性肿瘤 -
SHP-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 构建并鉴定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SHP-1)重组腺病毒Ad-SHP1.方法 将人SHP-1 cDNA克隆于穿梭质粒pAdTrack-CMV,PmeⅠ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带有SH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SHP1,经PacⅠ线性化后通过Lipofectamine2000转染HEK293包装细胞,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收获重组腺病毒,经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扩增并纯化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经测序、酶切电泳和感染后蛋白表达检测均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SHP1;病毒滴度为1.58×1010 pfu/mL.结论 成功构建带有人SHP-1 cDNA的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发生机制及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重组腺病毒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lymphoma,nasal type)是一种以多样形态学表现的结外淋巴瘤,肿瘤浸润往往是血管中心性,并伴有突出的组织坏死和血管破坏.该肿瘤被称之为NK/T,而不是NK-细胞淋巴瘤,是由于绝大多数病例是NK-细胞肿瘤(EBV+CD56+),而极少数病例细胞具有EBV+CD56-细胞毒T-细胞的表型.再在该称谓前面冠之以鼻型,是为了使大家注意鼻腔是该肿瘤常见和原型的受累部位[1].NK/T-细胞淋巴瘤在REAL分类中被叫做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也曾被叫做恶性中线网状细胞增多症、多形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等,认为预后极差.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少见(1.4%)的NHL,具有特殊的地理分布和种族特异性.由于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病理形态的不均一,容易误诊或延误其诊断.为了加深对该病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特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作-综述.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研究进展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 ENKTL)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目前临床治疗证据大部分来自回顾性分析或小样本的Ⅱ期临床试验,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暂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放疗、化疗是ENKTL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放、化疗策略选择仍存在争议性,是否联合放化疗、放化疗联合方式、化疗方案选择等方面均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早期(Ⅰ/Ⅱ期)患者目前多以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Ⅲ/Ⅳ期患者多采用以全身化疗为主.以L-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化疗药物在各期及复发难治性ENKTL中疗效结果显示均较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好.佳的化疗方案以及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仍需通过更多的、更大型的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寻找准确的预后因素进行风险分层,根据风险分层结果进行治疗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本文将有关放、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性指导.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放疗 化疗 -
中医药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进展迅速且预后凶险的恶性淋巴瘤,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归纳为“恶核”,正气亏虚、湿热毒流窜为基本病机,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兼顾扶助正气.本文分享中医药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
关键词: 中医药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清热解毒 健脾益气 -
VLED方案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VLED方案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VLED方案:长春新碱1.4 mg/m2, d1;左旋门冬酰胺酶6000 U/m2,d1~7;足叶乙苷100 mg/m2,d1~3;地塞米松10 mg,d1~7。每3周重复一次,化疗两个周期及完成所有治疗后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14例(56%),部分缓解5例(20%),稳定4例(16%),进展2例(8%)。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血糖和淀粉酶升高,均为一过性,停药后可恢复。3年PFS为48%(12/25),OS为60%(15/25)。结论对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选用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VLED方案化疗是有效、安全的。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左旋门冬酰胺酶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