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体隐孢子虫的实验室检测
隐孢子虫(Cryptoridium Tyzzer)是一种可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肠道原虫.本虫于1907年由Tyzzer首次从无症状的鼠类胃粘膜中检出,并命名为鼠隐孢子虫(C.muris);1976年Meisel等[1]首次报告了美国的2例人体隐孢子虫病例,本虫因此而受到医学界重视.我国人体隐孢子虫病由韩范等1987年在南京首次报道[2].自1981年第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在美国报道后,本虫即被确认为艾滋病患者合并感染的重要机会性致病病原之一,并被列为艾滋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迄今已知导致隐孢子虫病的病原体共有6种,其中只有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寄生于人体,且具有致病力.
-
鸵鸟源鼠隐孢子虫虫种鉴定及动物感染试验研究
目的 鉴定自鸵鸟粪便内分离到的隐孢子虫虫种,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显微镜观察卵囊形态结构,基于18S rRNA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建立试验动物感染模型,通过临床症状、排卵囊规律和组织学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卵囊大小为(7.41±0.12)μm×(5.70±0.07)μm,卵囊指数为1.30,经序列分析鉴定该分离株为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Balb/c鼠和蒙古沙鼠接种1.0×10 6个鸵鸟源C.muris卵囊后,潜隐期分别为9d和13d,显露期分别为37 d和72 d,排卵囊高峰期分别在接种后17~31 d和接种后31~64 d;罗曼雏鸡不感染鸵鸟源C.muris.感染C.muris的试验动物均未表现出胃肠道紊乱的临床症状.组织学和电镜扫描观察发现大量虫体寄生于胃腺粘膜内,并可见其各发育阶段.结论 分离鉴定鸵鸟源C.muris,成功建立Balb/c鼠和蒙古沙鼠感染模型,为隐孢子虫的分类地位及人兽共患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
鼠隐孢子虫感染模型的建立
隐孢子虫(Crytosporidium)是一种新近被人们重视的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1970年Tyzzer在无症状的实验小鼠胃组织切片时发现了大量的隐孢子虫体.1976年由Nirm和MeiseI等在美国首先发现.1981年早从动物体内检查抗体.多数隐孢子虫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类似一般的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表现为间隙性难治性腹泻,重者可导致死亡.为建立隐孢子虫的动物模型,以探讨该病发病机理,观察其病理变化与排卵囊规律,提供药物治疗有价值的依据.本研究利用氢化可的松,环磷酰胺抑制白鼠免疫功能后分别接种高,低浓度隐孢子虫卵囊以建立隐孢子虫感染模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