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突变检测

    作者:韩卉;李大启;陈萍;邵建华;赵红玉;董学斌;顾琳萍

    本研究旨在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线粒体DNA (mtDNA) D-loop区突变和线粒体微卫星不稳(mtMSI),并分析它们与AL发病的关系.选取19例初诊的AL患者,提取骨髓细胞mtDNA并对mtDNA D-loop区序列行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对PCR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并将测序结果与修订的剑桥标准序列(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和有关数据库(MITOMAP数据库、GenBank数据库、mtDB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AL的mtDNA D-loop区突变率达79%(15/19例),在D-loop区发现215个变异位点(35个突变位点、180个SNP位点)和1个mtMSI;发现1个新的突变类型nt150 C-CT,同时发现不同年龄、不同AL分型(AML,B-ALL)的患者间突变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L的骨髓细胞mtDNA D-loop区存在高频率突变,且其突变可能与AL发病有关.

  •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D-LOOP区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周秋帆;徐淑梅;王化泉;邢莉民;付蓉;邵宗鸿

    目的:研究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mtDNA) D-LOOP区多态性的意义及其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提取43例初治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tDNA,对其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法对PCR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人线粒体DNA文库记录的剑桥序列以及mtDB数据库的Polmorphic Sites子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库进行对比.结果:43例IRP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mtDNA D-LOOP区中共有110个变异位点,其中62个为多态位点(SNP).48个为突变位点,其中14个位点为数据库中未提及的新突变位点.在110个变异位点中共发现516个碱基改变,主要的改变是410个碱基置换,常见的碱基置换为T/C(184/410)和A/G(113/410);110个变异位点中高频变异位点73和263,其变异率为43/43,位点311的变异率为32/43,位点310和16 224的变异率为27/43,16 519的变异率为25/43,位点489和16 362为24/43.对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tDNA D-LOOP区多态性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相关性统计发现,以年龄18岁为界的35例成年组中淋巴细胞mtDNA D-LOOP区多态性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5 IgM、GLYCoA+细胞IgM、CD34+细胞IgG、CD34+细胞IgM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tD-NA D-LOOP区存在高频突变,且在成年组(年龄≥18岁)中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膜结合自身抗体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 线粒体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汤冬玲博士等对湖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正常的健康人群mtDNA的12S rRNA、tRNA Leu、tRNA Glu、ND1和D-loop区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筛查,发现了3394(T→C)、14693(A→G)突变与T2DM的易感性有一定关联,16189(T→C)变异与湖北地区汉族人T2DM胰岛素抵抗相关.2型糖尿病是一组多因素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患病率逐年上升.

  • 核苷类似物对小鼠皮层神经元线粒体DNAD-loop区突变的影响

    作者:张维;乔录新;刘远志;郭向华;陈德喜;张玉林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是否产生皮层神经元线粒体DNA D-loop区损伤.方法 7周龄Balb/C小鼠50只,分为5组(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腹腔内注射双蒸水,实验组腹腔内分别注射司他夫定(D4T)50 mg/kg、齐多夫定(AZT) 100 mg/kg、拉米夫定(3TC) 50 mg/kg和去羟肌苷(DDI) 50 mg/kg,每周5次,连续6周.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捕捉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对其线粒体D-loop区PCR扩增子克隆和测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神经元线粒体D-loop区序列突变增加,与参考序列的平均距离,AZT组为0.0021,D4T组为0.0047,3TC组为0.0024和DDI组为0.0053,对照组为0.0012.D4T组和DDI组的核苷酸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D-loop序列单碱基的转换率AZT组为0.0018,D4T组为0.0033,3TC组为0.0021,DDI组为0.0037,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4种核苷类似物诱导的D-loop区序列点突变主要类型是转换,特别是"A→G"和"T→C"的转换.结论 长期暴露于核苷类似物可导致小鼠皮层神经元线粒体DNA D-loop区实变.

  • 核苷类似物对小鼠肝脏线粒体DNAD-loop区突变的影响

    作者:张维;乔录新;丁渭;陈德喜;张玉林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NA)是否导致肝脏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损伤.方法 选取7周龄Balb/C小鼠25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NA实验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双蒸水,各实验组分别给予司他夫定(D4T)50 mg/kg、齐多夫定(AZT) 100 mg/kg、拉米夫定(3TC)50 mg/kg和去羟肌苷(DDI)50 mg/kg,分别腹腔内注射,每周5次,共12周.取各组小鼠肝组织,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肝细胞,对mtDNA D-loop区克隆和测序.结果 DDI组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0.440±0.040)和肝细胞中mtDNA拷贝数(0.464±0.013)均较对照组[(1.000±0.080)、(1.000±0.058)]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4T组肝细胞D-loop区与参考序列的平均距离为(0.0037±0.0019),3TC组为(0.0031±0.0017),DDI组为(0.0035±0.0028),与对照组(0.0018±0.00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4T组肝细胞D-loop区平均同义替换率(dS)为(0.0060±0.0010),3TC组为(0.0050±0.0007),与对照组(0.0030±0.0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组肝细胞D-loop区平均错义替换率(dN)为(0.0020±0.0010),与对照组(0.0008±0.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ZT组肝组织D-loop区的“A→G”转换率(0.001 90)较对照组(0.000 6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T组肝细胞D-loop区的“T→C”转换率为0.001 28,3TC组为0.001 75,较对照组(0.000 58)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长期暴露于核苷类似物可导致小鼠肝细胞mtDNA D-loop区病变,主要突变类型为转换,主要的转换为“A→G”和“T→C”.

  • 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作者:李长龙;卢领群;郭红刚;柯贤福;戴方伟;萨晓婴

    目的 对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 根据长爪沙鼠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测序法,对所得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合已公布啮齿类动物D-loop区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并基于小进化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序列,其与家鼠、小家鼠和仓鼠平均同源性为58%;碱基组成分析显示,长爪沙鼠与啮齿类动物有相似的碱基组成和碱基偏离,其A-skew和G-skew分别为0.0047和-0.28.进化分析结果 显示,长爪沙鼠与家鼠(0.35)、黑家鼠(0.38)和仓鼠(0.39)具有较近的遗传距离,其分化顺序为跳鼠、蔗鼠、长爪沙鼠、仓鼠、家鼠和小家鼠.结论 本研究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全序列,确定了长爪沙鼠与仓鼠、家鼠、小家鼠及其它啮齿动物的进化关系,为长爪沙鼠进化研究、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血小板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王佃鹏;杨祥丽;林大枫;李培茂;张志敏;张艳芳;黄先青

    [目的]检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occupational benzene poisoning,CBP)患者血小板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基因变异情况,分析它们与CBP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35例初诊的CBP患者(病例组)与35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提取血小板mtDNA并对mtDNA D-loop区序列行PCR扩增,通过测序对PCR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并将测序结果与修订的剑桥标准序列和国际线粒体数据库(MITOMAP数据库)进行比对,并比较两组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在D-loop区共7个变异位点中,相比对照组,病例组血小板线粒体基因CA 514 d位点出现变异的OR值为5.740(95%CI:1.906~17.282,P<0.01).[结论]CBP的血小板mtDNA D-loop区基因变异可能与CBP发病有关.

  • 线粒体DNA与大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姬宏莉;姬宏娟

    肿瘤的发生涉及多因素多环节过程,研究认为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不仅取决于核内遗传物质,而且还与核外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关系密切.线粒体与肿瘤发病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和能量代谢等方面,80年代后,由于mtDNA的发现,人们迅速把目光转向mtDNA突变与肿瘤的关系的研究上.

  • 食管癌组织中线粒体DNA突变检测

    作者:宋谦;张世杰;王明臣;高丽;王志举;赵国强;董子明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方法:提取8例食管癌组织的mtDNA;PCR扩增mtDNA的控制区,纯化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筛选出阳性克隆,用引物T7/SP6做PCR鉴定后测序,与GenBank序列对比.结果:8例标本mtDNA的控制区共有36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转换32个,颠换4个;同义突变13个,错义突变23个.结论:mtDNA突变很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 急性白血病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萍;董学斌;赵红玉;邵建华;韩卉;顾琳萍;李大启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线粒体DNA (mtDNA) D-loop区突变及其与AL发病的关系.方法:提取38例初治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tDNA,对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对PCR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将测序结果与剑桥标准序列和有关数据库进行对照.结果:AL患者mtDNA D-loop区突变率为71.1%(27/38),在102个位点共发现了324个碱基改变,常见的碱基置换是T-C(26.9%)和C-T(20.1%),其次是A-G(16.7%),其中57个为突变位点,发现一个新的突变类型nt150 C-C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和无mtDNA D-loop区突变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结论:AL患者中存在mtDNA D-loop区高频突变,mtDNA D-loop区的突变可能与AL的发生有关.

  • 实验用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变异类型及其血液指标比较研究

    作者:李洪涛;吴清洪;袁进;肖东;王万山;张嘉宁;张建明;李金泽;顾为望

    目的 分析实验用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序列变异分化类型,比较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采集59头西藏小型猪血液,分别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扩增、测序并分类,同时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根据串联重复区重复片段的变化,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分为A、B两种类型,分别占57.6%和42.4%,几乎与5'端序列在305、500和691的三个主要转换位点的变化相对应.A、B两类西藏小型猪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统计结果显示,红细胞数(RBC)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碱基变异,西藏小型猪分为两个类群,两个群体之间红细胞数存在明显差异.

  • 人类线粒体DNA突变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

    作者:孙添添;于长春

    目的 阐述线粒体DNA突变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相关性,预测线粒体DNA是否能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方法 本文主要从NCBI、EBSCO、CALIS、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新近文献50余篇,仔细研读、分析,重点引用30篇.结果 研究发现乳腺癌在女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严重损害女性身心健康.它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积累的结果,其中基因突变被认为是乳腺癌发生的基础.线粒体DNA突变会影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高浓度的活性氧,能量产生减少,进而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表明线粒体DNA突变与乳腺癌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提出线粒体DNA突变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以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 通过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分析鉴别多结节性肝细胞性肝癌细胞克隆起源

    作者:李仕来;黎乐群;彭涛;苏铭

    目的 探讨通过线粒体 DNA (mtDNA) D-Loop 区序列分析鉴别多结节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癌)细胞克隆起源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为多结节肝癌组,标本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期间连续收治的42例共112个结节性HCC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对照组来自同期单结节HCC手术切除组织共20例40个样本,分2个亚组,对照组Ⅰ为16例单结节肝癌的2块不相邻的癌组织;对照组Ⅱ为4例伴有肉眼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取癌组织和癌栓各1块; 正常对照组来自同期肝移植供肝或肝外伤切除的肝组织共5例.用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各样本组织mtDNA D-Loop 区的序列,并分析各例癌结节中序列异同情况.结果 在42例实验组标本中,共有131个位点发生碱基变异,其中15个位点为点突变,9个位点发生插入,16个位点发生缺失,共出现98个多态性变化,位点总变异率为11.7%(131/1 122,1 122为mtDNA D-Loop 区全长); 实验组中有20例各结节的mtDNA D-Loop 区序列存在差异,可能为多中心(MO)起源,22例各结节的mtDNA D-Loop 区序列完全相同,可能为单中心(即肝内转移,IM)起源.对照组20例中各样本的mtDNA D-Loop 区序列完全相同,为相同细胞克隆起源.正常对照组中共有14个位点发生碱基变异,均为多态性,其中NT 479 A>G为新的多态性.结论 mtDNA D-Loop区序列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应用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该区序列并比较各个癌结节的DNA序列异同,可以快速、简单、有效地为区分IM和MO起源提供参考.

  • 线粒体基因D-loop区在胃癌中的突变及多态性研究

    作者:余果宇;江萍;李云峰;冯维杨

    目的 线粒体基因(mitochondrialDNA,mtDNA)的突变通常被认为与肿瘤的形成有关,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mtDNA D-loop区的突变及多态性,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PCR扩增和测序检查胃癌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的线粒体基因D-loop区全序列,并与线粒体文库记录的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5例胃肿瘤中检测出mtDNA D-loop区的162个多态性变异,其中6个(3.7%)为新发现的变异.7例(46.7%)胃癌组织发现体细胞性突变共11次.突变热点集中在HV Ⅰ区(27.3%)和HVⅡ区(54.5%),并且HVⅡ区较HV Ⅰ区更易突变.结论 D-loop区的高度多态性和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线粒体DNA中D-loop区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

    作者:江磊;王祖义;汪国文;赵华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中D-loop区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细胞的线粒体DNA (mtDNA),PCR扩增D-loop区并进行测序,然后以人类基因组中的D-loop区序列为对照,分析基因突变.结果: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tDNA的D-loop区均发生突变,总突变数265个,其中癌组织特异性突变69个,癌旁组织特异性突变96个,共同突变50个,突变主要集中于D-loop的HVRII区.结论:线粒体DNA中Dloop区的突变主要集中于HVRII区,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