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杏仁核静息态功能连接与情绪调节的相关性

    作者:张蒙;范丰梅;谭云龙;范宏振;赵艳丽;田占霄;王志仁;向红;谭淑平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杏仁核的功能连接特点,及其与情绪调节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38例首发患者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45例正常对照.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中的情绪管理分测验评估被试的社会认知功能.被试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以杏仁核为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功能连接强度与情绪管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左侧杏仁核与左侧前扣带回的正性功能连接降低,与左侧枕中回和右侧颞中回正性功能连接增强,与右内侧额上回负性功能连接增强(均P<0.005,AlphaSim校正,体素值>25);右侧杏仁核与右侧楔前叶负性功能连接减弱(P <0.005,Al-phaSim校正,体素值>2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右侧杏仁核与右侧楔前叶的功能连接与情绪管理分测验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静息态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网络模式存在异常,其中右侧杏仁核与右侧楔前叶的负连接减弱可能与患者的情绪调节功能异常有关.

  •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脑灰质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熊凌川;李涛;刘颖;王志江;王婧;赵玫;张莹;袁慧书;曾祥柱;于欣;王华丽

    目的 观察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behavioral variant of frontotemporal dementia,bvFTD)患者大脑灰质结构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对39例很可能bvFTD患者(患者组)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46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头部MRI扫描,采集高分辨率脑结构数据.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MMSE、韦氏记忆量表中文版逻辑记忆分测验、美国阿尔茨海默病联合登记协作组织结构性练习、WCST等对2组进行认知与精神行为评估.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李代数微分同胚配准算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 and diffeomorphic anatomical registration through exponentiated lie algebra,VBM-DARTEL)比较2组脑结构差异,并采用偏相关分析全脑灰质体积与NPI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患者组精神行为(Z=-6.545)和总体认知功能(t=-8.621)评分以及执行功能(t=4.776)、情景记忆(t=-7.990)、视空间能力(Z=-4.909)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双侧前额叶、前颞叶、岛叶、皮质下结构等脑区灰质体积明显减小(t=4.89~10.95,P<0.05,FWE校正),且两侧半球相对对称,双侧尾状核、杏仁核、苍白球、壳核、岛叶、直回等脑区萎缩为显著.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位于左侧楔前叶的脑区(体素个数=193,峰值MNI坐标x=-7.5,y=-66.0,z=67.5)萎缩程度与NPI总分呈负相关(ρ=-0.515,P<0.05,AlphaSim校正).结论 bvFTD患者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神经环路结构异常,以双侧纹状体萎缩为著,左侧楔前叶萎缩程度与精神行为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双侧纹状体与左侧楔前叶萎缩可能为bvFTD潜在的早期诊断影像学标记物.

  • 帕金森病不同亚型的功能连接分析

    作者:沈柏;朱骏;潘杨;张利丽;章文斌;高阳;张丽

    目的:寻找不同亚型帕金森病患者之间基于丘脑底核的功能连接差异脑区,分析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医学科自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3例,包括11例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12例姿势障碍步态异常( PIGD)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同时纳入12名健康对照,基于双侧丘脑底核为种子点,做两两组间差异比较,分析3组之间功能连接差异脑区,计算这些差异连接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PIGD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基于丘脑底核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右距状裂周围皮质,功能连接下降的脑区位于右楔前叶。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功能连接下降的脑区为楔前叶、右角回和左额中回,且丘脑底核与左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强度和MMSE评分呈正相关( r=0.64, P=0.034)。 PIGD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相对于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功能连接增加的脑区为左侧距状裂周围皮质。结论不同类型的帕金森病患者中,丘脑底核与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均表现为下降,PIGD为主型患者相对于震颤为主型患者,丘脑底核与距状裂周围皮质功能连接增强。在不同类型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基于丘脑底核的功能连接差异的脑区与认知和情绪调控有关。

  • 肝性脑病楔前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罗莎;钟维佳

    肝性脑病(HE)是一种可逆性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目前关于HE诊断的相关研究主要致力于寻找神经系统异常的生物标志物.采用多种MRI功能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HE病人楔前叶(PC)存在结构、功能等异常,且PC的异常程度与HE病人临床表现、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及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就静息态功能MRI、扩散张量成像、MR波谱成像等成像技术对HE病人PC的改变及其特点的研究进行综述.

  • 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的研究

    作者:康丽君;张爱霞;孙宁;刘鹏鸿;杨春霞;张克让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8年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23例首发未用药抑郁障碍患者,17名未患病抑郁障碍一级亲属及28名无家族史的健康人群,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使用HAMD-24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3组受试者扣带回与左右楔前叶均存在功能连接差异;与健康对照相比,一级亲属在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加,患者组左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均增加;与一级亲属组相比,患者组在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显著增加.偏相关分析发现患者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93,P=0.027).结论 抑郁障碍的发病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加有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中扣带回-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异常是可能的遗传病理机制.

  • 难治性癫痫患者楔前叶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张栋;钱若兵;傅先明;林彬;李顺利;彭楠;夏春生;牛朝诗;汪业汉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rs-fMRI)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楔前叶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2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及23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rs-fMRI检查,采集数据后采用功能连接的方法,分别计算以左侧楔前叶和右侧楔前叶为感兴趣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运用双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发现两组的显著性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顶下小叶、双侧岛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和双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减弱(均P<0.05);癫痫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海马旁回、双侧额上回、左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增强(均P<0.05)。癫痫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减弱(均P<0.05);癫痫组右侧楔前叶与双侧楔叶、左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增强(均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楔前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默认网络”功能的抑制可能是癫痫患者意识及认知等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 扣带沟缘支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意义

    作者:隋东莉;李成;赵学影;陈刘成;王震寰

    目的::求得扣带沟缘支在笛卡尔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方法: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以扣带沟缘支的内侧端点为起点,向外X值每隔3 mm取点,读取、记录各取样点的X、Y坐标值,Z值为所在层面距离零层面的数目与层距(3 mm)的乘积。结果:构建出扣带沟缘支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结论:扣带沟缘支与笛卡尔三维坐标系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

  • 经后纵裂大脑镰对侧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房部脑膜瘤疗效分析

    作者:胡继良;王浩;陈佳;吕文;项威;陈东

    目的 探讨经后纵裂大脑镰对侧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房部脑膜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经后纵裂大脑镰对侧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房部脑膜瘤4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2例;肿瘤直径2~4 cm.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本组脑膜瘤术中均全切,均为Simpson分级Ⅰ级.术后病理显示纤维型3例,混合型1例.术后视野无受损,无感觉性失语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头晕的1例患者,术后完全缓解;术前癫痫的1例患者,术后癫痫消失,抗癫痫治疗半年后未复发.门诊随访2~18个月,4例患者均无复发,无新发症状. 结论 经后纵裂大脑镰对侧楔前叶入路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侧脑室房部直径2~4 cm的脑膜瘤.

  • 未经治疗的强迫障碍患者大脑灰质体积改变:基于MRI体素的形态学分析研究

    作者:马丽沙;徐曙;黄茹燕;肖朝勇;李宗鸿;胡君;李成林;刘文

    目的 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VBM)探讨未经治疗的强迫障碍(OC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南京脑科医院失眠、神经症门诊就诊的46例OCD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对其行磁共振扫描;使用SPM8、VBM8、REST等软件对影像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在控制受试性别、年龄、受教育年等因素前提下,分析强迫障碍患者平均大脑灰质体积改变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OCD组的大脑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BA18;MNI坐标:x=-17,y=-77,z=-5;相连体素:673;t=-4.426; P<0.01未校正)、左侧前楔叶(BA7; MNI坐标::x=-2,y=-51,z=44;相连体素:1420; t=-4.222; P<0.01未校正)及右侧扣带中回(BA32;MNI坐标:x=12,y=20,z=44;相连体素:618;t=-4.716; P<0.01未校正)等部位的灰质体积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灰质体积的降低和YBOC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0,P=0.009). 结论 左侧距状裂周围皮质、右侧扣带回、左侧楔前叶的灰质体积改变构成OCD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左侧距状裂周围皮质的灰质体积改变能客观地反映OCD的严重程度.

  • 创新思维中原型激活促发顿悟的认知神经机制

    作者:邱江;张庆林

    创造性是人类智能的高级表现,创新思维则是个体创造性的核心过程.我们以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顿悟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并验证了创新思维中原型激活促发顿悟的理论构想;综合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的技术优势,初步揭示了原型激活促发顿悟的大脑机制.具体表现为,楔前叶的激活可能与原型激活和关键信息提取有关;左侧额下回/额中回的激活可能与与思维定势打破和新异联结形成有关;同时研究也表明大脑的特定准备状态(额中回/扣带前回的激活)对顿悟的产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