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促泌素研究进展
1998年Wagner等[1]利用一位32岁男性胰岛素瘤患者的瘤细胞,接种免疫BALB/c小鼠后,通过细胞杂交技术克隆出一种名为D24的鼠抗人胰岛素瘤单克隆抗体.在此基础上,该团队通过D24鉴定出一种神经内分泌和胰岛β细胞特异的钙结合蛋白--促泌素(secretagogin)[2].对促泌素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主要对其在正常组织、各类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布鲁菌病的疫苗研究现状
布鲁菌病( 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属( Brucella spp.)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依据其主要宿主,布鲁菌可至少分为10种,其中羊种、牛种和猪种是常见的导致动物感染和临床感染的布鲁菌。全球每年有大约50万人受布鲁菌感染,其主要流行地区包括拉丁美洲、中东、非洲、亚洲、地中海盆地等[1]。在我国,作为乙类传染病,其报告发病率近几年来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疫情主要分布在畜牧业较发达的北方地区,这对社会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威胁。人感染布鲁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皮肤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外排污染物、吸入含菌气溶胶、食入未灭菌奶制品等途径[2]。因此,人群中布鲁菌病的发生主要受该地区动物布鲁菌病疫情的影响。现在还没有获得国际公认的适合人预防布鲁菌病的疫苗,但我国有批准使用的皮上划痕人用布鲁菌活疫苗。为了消灭布鲁菌病,世界卫生组织在1998年提出了三方面工作重点,阻断动物间传播,对无布鲁菌病的畜群和地区持续监测;诊断、扑杀受感染动物,建立无布鲁菌病的畜群和地区;给动物接种免疫,以减少流行[3]。在这一指导原则下,一些发达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德国、荷兰等已经消灭了动物布鲁菌病[4]。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原因,主要依赖疫苗接种来控制动物布鲁菌病。实践证明,依靠现有疫苗可以有效减少动物布鲁菌病流行,但尚不能达到消灭布鲁菌病的目标。我国布鲁菌病人间疫情出现反弹上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测、净化工作滞后于畜牧养殖的发展。这一方面说明了综合各项措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疫苗研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承接和创新--回顾《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50年结核病基础研究有感
今日人类已经从对结核病不寒而栗的恐惧中摆脱出来了,只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才能使我们体验到无化疗方法前人们对结核病的持久恐惧.有人将人类认识结核病的历史分成古代的无知、柯赫开辟的期望和我们今日所处的启蒙3个阶段.20世纪中叶链霉素和异烟肼相继问世,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结核病化疗时代.现代化疗和卡介苗(BCG)的接种免疫挽救的无数聪慧儿童已经成为今日的贤哲.结核病学研究因此也进入启蒙阶段的光辉岁月.中华结核呼吸杂志有幸于1953年7月应时创刊,历史见证了50年来所历经的重大事件,成为我国结核病的"学术研究,交流经验的核心"(创刊前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回顾50年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表的结核病学基础研究,既是对前贤的缅怀,也可温故而知新,通过50年来我国结核病基础研究历程的回顾,明确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责任.
-
4539例高校新生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分析
免疫接种质量的好坏,对免疫工作的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它直接关系到个体能否患病,群体能否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为了解我校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情况,我们连续4年对入学新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进行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强化接种免疫效果观察、不同剂量免疫效果观察等,现将免疫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
接种反应性发热的辩证施治
预防接种后偶会发生接种反应,而其中较多的反应是发热.国内相关资料报道百白破接种免疫后大约有2%~6%出现接种反应性发热.海口市美兰区塔光社区卫生服务站出现接种反应性发热的疫苗为乙脑、流脑、风疹、百白破等,占总接种数的0.7% .该站对接种反应性发热一经发生即要求能够尽快来诊,采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应用儿童乐意接受的饮料型中药制剂对儿童进行治疗观察,使儿童症状尽快缓解.
-
某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调查
为了解部队干部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对某部多个单位同时乙肝疫苗免疫的干部进行了普查,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006例均为部队基层干部,男,年龄19~45岁,平均27.71岁.接种前体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均阴性.
-
走出接种误区
宝宝一出生,就要打各种疫苗以预防疾病.但是,很多父母都不太了解接种免疫,难免产生各种疑问:接种疫苗有没有副作用?同时接种多种疫苗,会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