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G1678A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高磊;HE Guo-ping;戚传平;YANG Guo-ying;马继政;YANG Di;张寄南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基困G1678A(Ala523Th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均选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等4家医院住院的患者,其中ACS患者412例,病例均符合2002年AHA/ACC关于ACS诊断指南的诊断指标;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经相关检查排除冠心病者319例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SP-1 G1678A多态性.结果 ACS患者TSP-1 G1678A多态性从基因型频率(49.5%)明显高于对照组(4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GA和GG基因型在AC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39.3%vs.46.1%,P=0.070;GG:11.2%vs.13.5%,P=0.340).A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9.2%、63.5%(P=0.02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P-1基因AA基因型与ACS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OR=1.52;95%CI:1.11~2.08;P=0.010).结论 TSP-1基因G1678A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CS密切相关,从基因型可能是ACS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记之一.

  • VEGF、TSP-1与内分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覃丹露;罗佐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可调节内皮增殖、血管生成、调节血管通透性及血栓形成.血小板反应蛋白1为一抗血管生成因子,参与细胞黏附、迁移、浸润、增殖、分化和血管生成等.目前,研究提示二者在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异常,参与内分泌肿瘤发生、发展,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A387P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高磊;何国平;马继政;杨国英;顾君;肖建强;徐波;柏庆利;翁伟进;张寄南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G29926C(A387P)多态性与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6-05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病例均符合2002年AHA/ACC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同期选择337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酚-氯仿法提取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血小板反应素4 A387P多态性,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一步测序鉴定,比较两组间多态性频率分布差异,探讨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可能关系.结果:44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GC基因型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5.5%,7.1%,P=0.54),未检测到CC纯合子.C等位基因频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3.6%(P=0.55).GC基因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显著性关联(OR=0.75,95%CI:0.30~1.89,P=0.54).结论: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387A→P不是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常见的多态位点,且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 TSPmRNA表达、血浆PF4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陈一峰;连云宗;庄建良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素(TSP)mRNA表达、血浆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VIE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TSP1和TSP2mRNA的表达,并用酶标记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40例PIE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PF4水平.结果 (1)PIE癌组织TSP1mRNA、TSP2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7.5%,它们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0%)(P<0.01),而且TSP1mRNA、TSP2mR.NA阳性表达PTC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低于TSP1mR.NA、TSP2mRNA阴性表达PTC组(33.3%vs 90.9%、42.1%vs 85.7%,P<0.01).(2)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的PTC组间的PF4血浆浓度呈线性递减趋势,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F4血浆浓度(2.96±0.21ng/ml)高于转移组(0.98±0.17 ng/ml)(P<0.05).(3)TSP1mRNA、TSP2mRNA阳性表达VTC组的血浆PF4水平分别明显高于TSP1mRNA、TSP2mRNA阴性表达组(2.36±0.91 ng/ml vs 1.11±0.60 ng/ml,2.15±1.00 ng/ml vs 1.23±0.72 ns/ml)(P<0.01).结论 缺乏TSP1mRNA、TSP2mRNA表达及血浆低水平的PF4诸因素可能为促进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TSP1、TSP2与PF4在抑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起着互相协同的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的活化机制

    作者:李晋辉;母得志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正常情况下,TGF-β以无活性的潜伏态形式合成分泌,且必须在某种机制下活化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TGF-β在体内主要以两种途径活化:蛋白水解途径及非蛋白水解途径,需要多种细胞内蛋白参与,其中血小板反应素-1(TSP-1)和av族整合素的作用尤其重要.因而进一步了解TGF-β的活化机制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及TGF-β的生物学应用.

  • TSP、VEGF与大肠癌血管生成、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郑丰平;袁世珍;冯智英;文卓夫;陈小良

    目的 分析血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TS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大肠癌血管生成、远处转移之问的关系.方法 对47例大肠癌手术标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SP1和TSP2 mRNA表达,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 大肠癌MVC和VEGF表达的程度呈正相关(r=0.438,P=0.002),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TSP2 mRNA表达和MVC(r=-0.362,P=0.01)、VEGF表达(r=-0.322,P<0.05)有明显的负相关.TSP2mRNA表达率在远处转移病人中低于没有远处转移者(x2=8.369,P<0.01).而TSP1 mRNA表达未显示出类似的关系.结论 通过对大肠癌血管生成的调控,血管生成的诱导因子VEGF和抑制因子TSP2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 G1678A多态性分析

    作者:何国平;高磊;杨国英;马继政;杨笛;张寄南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TSP-1)基因G1678A(Ala523Th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0例UAP患者(UAP组)和319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TSP-1 G1678A多态性.结果:TSP-1 G1678A多态性AA、GA和GG基因型频率在UAP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46.4%:40.4%;GA,40.0%:46.1%;GG,13.6%:13.5%,均P>0.05).A等位基因频率在UAP组(66.4%)和对照组(63.5%)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1基因G1678A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UAP无显著相关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转移的关系

    作者:郑丰平;袁世珍;王俊雅;冯智英;邵春奎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素(TSP)在大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微血管计数、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105例原发性大肠癌手术切除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MVC)和VEGF、TSP蛋白表达.结果:105例大肠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61.9%,而TSP表达阳性率为(72.4%).MVC在VEGF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31.6±13.2vs25.4±10.7,P<0.05).VEGF表达阳性率在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人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均<0.05).MVC在TSP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8.7±12.8 vs 30.8±12.4,P=0.434).TS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结论: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 CD47的免疫功能简述

    作者:张婷婷;赵一俏

    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通过一系列复杂过程,对免疫系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对CD47进行调控进而干预炎症免疫反应,将为临床研究及疾病治疗提供更大的指导意义.

  • 华东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反应素-4基因G29926C多态性分析

    作者:高磊;何国平;杨国英;戚传平;马继政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反应素-4(thrombospondin-4,TSP-4)基因G29926C(A387P)多态性与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2例早发ACS患者(病例组)和121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TSP-4 A387P多态性.结果:G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 7.4%,P=0.64),未检测到CC纯合子.C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3.7%(P=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P-4 A387P多态性与早发ACS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OR=0.71,95% CI:0.22~2.28,P=0.57).结论:TSP-4基因387A→P变异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生频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且与早发ACS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 转化生长因子β的活化调节

    作者:刘怡菲;刘先哲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是一类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生长因子,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TGF-β以无活性pro-TGF-β形式产生,需活化才具生物学活性.其活化主要涉及两步.第一步:pro-TGF-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形成latent TGF-β,此过程主要涉及到弗林蛋白酶(Furin)对pro-TGF-β的加工催化,以及Emilinl的负向调节.第二步:latent TGF-β在血小板反应素-1(TSP-1)等蛋白作用下裂解释放活性TGF-β二聚体,此过程受到HSP90β负向调节.进一步了解TGF-β的活化机制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及TGF-β的生物学应用.

  • 缩宫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治疗作用

    作者:开海丽;乔海风;刘颖蕾;刘曼华;欧欢;彭晓清;吴刘成

    目的:观察缩宫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缩宫素(OT)组和0.9%氯化钠液(NS)组各20只,OT组采用肌内注射OT 160μg/kg·d-1,NS组采用肌内注射0.9%氯化钠液0.1 ml/d.治疗4周后开腹观察异位病灶体积变化,应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治疗前后两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反应素-1(TS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治疗前,OT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40.61±9.45 mm 3)与NS组(39.32±7.75 m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OT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15.21 ±3.11 mm3)较NS组(39.59 ±7.65 mm3)明显减小(P<0.05).NS组治疗前后异位病灶体积无明显变化(P>0.05).②OT组VEGF mRNA、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0.21±0.02,0.41 ±0.20)均较NS组(0.87±0.05,1.09 ±0.10)明显下降(P <0.05);OT组TS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3.87 ±0.84)较NS组(0.96 ±0.25)明显升高(P<0.05).③OT组VEGF及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0.12 ±0.17,0.17 ±0.20)均较NS组(1.34±0.35,1.07±0.23)明显下降(P<0.05);OT组TSP-1蛋白相对表达量(1.01 ±0.14)较NS组(0.33 ±0.07)明显升高(P<0.05).结论:缩宫素对大鼠EMT模型可能具有治疗作用,EMT病灶组织的高度血管化,可能与VEGF、TNF-α和TSP-1的表达失衡密切相关.

  • 血小板反应素-1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宋明山;刘志峰;阮政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TSP-1)在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SP-1在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癌组)中的表达;以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TSP-1mRNA在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TSP-1阴性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16例,阳性表达4例,增生组TSP-1弱阳性表达12例,阳性表达16例,无阴性表达,前列腺癌组TSP-1表达强度较增生组显著降低(P<0.01);TSP-1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较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1).TSP-1mRNA在前列腺癌组外周血中的表达较增生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 TSP-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明显下调,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 血小板反应素-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呼晓荣;史民权;董济民;张晓东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TSP-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改变与子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30例子宫颈癌组织和20例子宫颈癌旁组织中TSP-1的表达及MVD的改变.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 MVD与子宫颈癌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30例癌组织中TSP-1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明显高于20例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TSP-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颈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转移明显有关.相关分析表明TSP-1表达与MVD成负相关.结论:TSP-1与子宫颈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TSP-1和MVD是临床估计子宫颈癌病情进展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

  • 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血小板反应素表达状况的研究

    作者:陈再蓉;吕新全;吴继留;阿米娜;吉利力;吐尼沙;罗文伟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TSP)在正常乳腺和三种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108例乳腺外科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P蛋白表达.结果:TSP表达在四种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TSP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细胞增殖的作用,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影响不大.